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都心动了。”
这个消息固然同样不知真假,但杜士仪却切切实实为之怦然心动。他不比青云直上一岁双迁,如今已经是从六品上侍御史,挂着勾当天下租庸地税使的宇文融,若要突兀地求为外官,只怕并不容易,可要是这个消息是真的,那么他就可以立时三刻开始谋划了!于是,他见四周其他人对于自己和王翰的窃窃私语已经司空见惯,没有一个人投来关切的一睹,他便拉着王翰低声说道:“今晚到我家里来,此事我们参谋参谋。”
“嗯?”王翰顿时大吃一惊,“这消息你倒相信?”
“这种事对于圣人来说,既可以安置官员,也可以把看不顺眼的打发出去,反倒不可能有假。正好我也想出去主政一方,你不是也想?”
“那好,晚上我到你那去!”
这一天晚上,来的却不单单是一个王翰,还有韦礼。京兆韦氏九房,韦礼出自的是名臣辈出的郧公房,大名鼎鼎的韦安石便是他堂叔祖,如今他的伯父御史大夫韦抗因故出为蒲州刺史,父亲韦拯也即将万年令期满,可如今他的堂兄韦陟已经官居洛阳令,另一个堂兄韦斌亦是官居右拾遗,当年王维崔颢等人便是常常周游于那对韦家兄弟之门,可以说,尽管历经了韦氏之乱,但京兆韦氏树大根深,只损及一房,其余诸房并未动了根本。
于是,此刻韦礼一到就直截了当地说道:“杜十九郎,你知不知道,有人打算告你的刁状!”
仿佛碍于王翰在场,他想了想便言简意赅地说道:“是太子殿下的事。”
他却没想到,自己话音刚落,王翰就把眼珠子瞪出来了:“不是吧,不过因为太子殿下派人到丽正书院,问过杜十九几句古文出典,这就有人小题大做了?贺学士徐学士他们全都知道,这简直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正如王六所说,幸好我禀告过上官,否则还真的是措手不及。”
杜士仪哂然一笑,并不觉得有多少意外。然而,他还没来得及继续说什么,就只听外间传来了秋娘的声音:“郎君,李十郎来了。”
所谓的李十郎,便是李林甫。宇文融这个飞黄腾达的大红人出京,杜士仪和李林甫的往来也并不算多,更不要说此人亲自找上了门来。他看了一眼王翰和韦礼,当即起身说道:“你们先少坐片刻,我去去就来。”
“杜十九郎,宫中有消息说,皇后殿下很有可能怀了身孕!”
然而,等到杜士仪见到李林甫,他说出来的第一句话,便让他为之大吃一惊。李隆基和王皇后成婚不是一年两年,而是将近二十年!这期间,李林甫别的妃妾给他生了儿子女儿一大堆,王皇后却一无所出。现在这些年还能用王皇后失宠来解释,可早先那些年伉俪情深自不必说,那会儿没有个一男半女,现如今王皇后都已经年近四旬圣宠全无的时候,却说有妊,这怎么可能!
“含凉殿中的宫人如此透出的消息,据说王守一府上也突然毫无征兆地大肆摆宴。总之我给你报个信。”
尽管李林甫只是姜皎的外甥,此前也没连累到他,但他继舅舅姜皎之后和武惠妃搭上了线,自然不肯轻易放过此事。此时此刻,他顿了一顿又似笑非笑地说道:“王守一此人睚眦必报,若皇后殿下真的终于有了喜讯,即便太子仍在,可嫡子名分非同小可,到时他自会重新得势。你得罪过他,小心为上。”
等到杜士仪别过了李林甫,重新回到书斋时,面对的便是两张竭力装作若无其事的脸。王翰是好管闲事,而韦礼却是真的想知道李林甫特意走一趟是为了什么。然而,那等没有经过证实的宫闱秘闻,纵使面前这两位算得上是至交好友,可杜士仪也不打算抛出来耸人听闻,更何况他已经有所打算,因而此刻他便笑容可掬地说道:“英雄所见略同,刚刚李十郎来,正是为了王六今天透给我的那个消息。来来,韦十四郎你既然来了,我也告诉你听听。”
屋外夜色渐深,群星璀璨,恰逢只有一丁点月牙的月初,一时更有如黑丝绒上点缀了无数珍珠一般。而屋子里的杜士仪和王翰韦礼说着话,心里却思量着,他一定要抽空去见一次杜思温了。
☆、385。第385章 事发
李林甫告诉杜士仪的那个耸人听闻大消息还没得到证实,韦礼特地来告诉他,别人打算告他交连太子的刁状也还暂时没动静,即便没有王翰醉酒之后的大嘴巴,但张说对中书侍郎崔沔的反击却从一开始就奠定了胜局。
因为太行山以东各地从入春之后,就遭遇了几十年一遇的大旱,即便官员祈雨等等亦不见起效,再加上各地州县官员良莠不齐,此前又一度括田括户,本就人心浮动的山东各地一时更显躁动,就连河南府一带也人心不安。因而,中书令张说便言辞恳切地上书天子,以历来重京官轻外官,名臣云集于京畿之内,而外官却往往选人太滥为由,奏请于考选上上、中上等优秀京官之中,遴选能员充实地方,以安民心,以顺天意。
而且仿佛是生怕源乾曜跳出来和自己打擂台,他还盛赞了当初源乾曜拜相之后,把自己的儿子们全都由京官派出去任地方官的高尚节操,又举了自己当初从相州、岳州、荆州到幽州并州等各地任刺史的经历,大有没当过地方官的阅历,就绝不足以为高官宰相的意思。
身为天子的李隆基本来就对天灾心烦,也有意从京官中剔除一部分不顺眼的放到外官任上,而张说所言之中有不少都合乎他的心意,因而,他便大笔一挥慨然允准。即便看到张说把与其不睦的中书侍郎崔沔和礼部侍郎知制诰韩休也放到了出为刺史的行列中,他也连眼皮子都没眨一下。至少,张说主持政事堂这一年多来,与源乾曜一搭一档颇为默契,朝堂用人也称得上公允,排除一两个异己,还在他容忍之列。
因而,当中书省按照圣意拟制书,在崔沔和韩休之外,就连新任黄门侍郎王丘以及另两位高官名臣都在出为刺史之列,上下一时为之哗然。这还不算,制书更令在京文武举荐或者自荐足堪为县令者,一时间候选者奔走相告,却是谁都不愿意去!即便县令之职最低也有七品,可那些偏远之地除却流外出身的杂职官,谁也不想去,即便山东并不偏远,可又哪里及得上长安附近这些京畿之县的近水楼台先得月?
在这雷声大,回应的雨点却寥寥的一片观望气氛之中。此前那仿佛只是虚惊一场的消息终于到了御前。正在梨园饶有兴致欣赏新派乐舞,甚至身前放着羯鼓,不时还按照节奏拍上一曲,甚至琢磨着是否要把宋璟叫进宫来同乐的李隆基,当听到跪在身前的内侍禀告消息的时候,他的脸上一下子严霜密布。他几乎想都不想便把羯鼓往身边重重一搁,随即怒斥道:“为何不早报?”
“小人本以为,太子殿下乐于读书是好事……”那内侍耷拉着脑袋,双膝肩头都在微微颤抖,仿佛真的是惶恐到了极点,“谁知道今天太子殿下便命小人去问杜拾遗,借之前刘太史撰的《史通》。小人去过丽正书院之后,实在是觉得不妥,故而方才来禀告陛下。”
在李隆基看来,自己是最酷肖太宗李世民的。尽管没有李世民当初征战天下的战功,但他在唐隆政变中平了韦后之乱,而后又铲除了太平公主,逼了退位的父亲睿宗再不管国事。所以,他这个通过政变起家,同样是最初在名分上不占优势的天子,最最忌惮的就是东宫结党。故而他在册立李嗣谦,这个太子又渐渐长大之后,他对其的防范竟是非同一般的严密,甚至于在选妃上头也至今迟疑未决。
“很好,你们都很好!太子如此妄为,竟然不禀告于朕!”
李隆基脱手掷出了手中的黄檀杖,眼看着那坚硬的木杖滚出了老远,他方才霍然站起身,余怒未消地说:“回紫宸殿!”
那内侍最初禀告的时候,因李隆基并未言语,台下梨园众人并未退避,尽管此人声音不大,可最终李隆基那怒吼却人人都听见了。见事涉太子,谁也不敢胡乱掺和,只有公孙大娘自幼习武,耳力异于常人,竟是听了个七七八八。知道事涉杜士仪,她不禁又是牵挂又是焦心,可她身隶宫籍,却是不可能随便出宫的,退回自己在梨园的那一处小宅院时,只能在屋子里团团转。过了好一会儿,外间突然传来了一个声音。
“公孙大家,宁王请了陛下允准,今日是十八皇子寿辰,所以想请前往宁王宅中剑舞一曲。宁王说,正好新得宝剑一口,送来与公孙大家观瞻。”
公孙大娘正愁没借口出宫,闻听此言顿时眼睛一亮。她几乎毫不犹豫地上前去打开了门,见外间一个内侍满脸堆笑行过礼后,立时侧身让身后一个宫人捧了一把宝剑上来,她上前欣然接了在手,一按机簧抽出宝剑后,本打算二话不说就先赞是宝剑的她,登时眼睛大亮。伸出手指在那一泓秋水似的剑身上一搪,她信手挽了两个剑花,这才颔首道:“果然好剑!好,我这就去。”
十八皇子李清这一年正是五岁生辰。虽如今算的都是虚岁,但因为宁王和王妃元氏悉心哺育,他却一改之前一母同胞的哥哥姊姊无不早殇的情形,长得壮实可爱。他是皇子,却长在宁王身边,别人都摸不清究竟是个什么情况,再加上群臣不得结交诸王驸马外戚,这寿宴办得并不奢华,只有岐王和玉真公主等诸王贵主送了寿礼,而亲自登门的只有闲来无事的玉真公主一个。
因而,见公孙大娘果然拿着此前宁王请人的宝剑到了,玉真公主不禁又惊又喜:“宁哥果然好面子!”
宁王李宪如今是货真价实的闲散亲王,在朝中谨小慎微的同时,私底下却有意纵情声色,甚至还在民间抢过卖饼人的妻子,只不像岐王那样酗酒而已。此刻听到玉真公主赞叹他面子大,他暗自苦笑一声,立时笑容可掬地请公孙大娘剑舞。
今次人少,堂上却不如麟德殿那等大宴之地宽敞,公孙大娘演的也不是常见套路,因而他看得也轻松自如,当一曲终了公孙大娘行礼之后,他便笑言道:“公孙大家果然技艺非凡,今日既难得来,便请吃了十八郎的寿酒再走。”
“不用再添坐具,与我同席便可!”
公孙大娘见玉真公主如此说,心中登时大喜,谢过之后便欣然上前。落座之后见乐声又起,这一次上来的却是宁王宅中的歌舞伎,那广袖一起,她便趁机对玉真公主低声说道:“贵主,适才陛下驾临梨园,有内侍禀告太子向杜十九郎索要刘太史所著《史通》一事,又言道此前太子殿下曾经数次问典于杜十九郎,陛下甚为震怒,匆匆回紫宸殿去了。”
尽管十八皇子李清是李隆基和武惠妃的爱子,养在宁王宅中之后,宁王李宪和王妃元氏进宫时,也常常带上这个孩子,小家伙也确实长得异常可爱,所以玉真公主今天来凑个热闹,也是想看看这憨态可掬的小家伙,可是,当听到公孙大娘所言之事时,她就一点逗孩子的兴致都没了。又惊又怒的她甚至想立时起身就走,却被公孙大娘伸手死死按住,这才醒悟到这是在宁王宅中。
见堂上歌舞正酣,她便咬牙切齿地问道:“这是什么时候发生的事?”
“大约一个时辰之前。”
“可恶,偏偏在这个时候!”玉真公主深深吸了一口气,扬手叫了霍清上来,原封不动地把公孙大娘所告之事对她说了,继而就吩咐道,“你先去一趟宣阳坊杜宅,看看他可回来。若是没有,他也就还在宫中丽正书院,那你就先去见阿姊知会一声,也告诉玉曜。记住,绝不可让别人知道。”
霍清立时明白这是公孙大娘特地告诉玉真公主的消息,一时凛然而惊:“是,贵主放心。”
尽管很希望杜士仪今日午后就回了家,然而,当霍清匆匆到了宣阳坊杜宅时,得到的消息却是杜士仪压根没回来。不得已之下,她只能立刻赶赴辅兴坊金仙观,等见到金仙公主时,正好王容亦是随侍在侧,等她禀明了事情始末,就只见金仙公主凤眉一挑,赫然惊怒已极。
“欺人太甚!元元看重的人,一个一个都要用这等下三滥的手段剔除,这简直……”金仙公主想骂一句什么,可张嘉贞已然被贬幽州刺史,始作俑者又是自己的嫡亲兄长,而杜士仪这一回惹上的麻烦,始作俑者必是王守一无疑,可决断的终究还是当今天子,她不禁疲惫地深深叹了一口气,“偌大的长安京城,就是剪不断理还乱的这种倾轧,真是令人心烦!”
面对这么一个突如其来的惊人消息,王容却只是轻轻咬了咬嘴唇。就在两日前,杜士仪造访金仙观时,还和她商量过将来的打算,其中就直言不讳地提到了太子常常问学于自己,特地嘱咐她若是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