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俪鱿衷谄溲矍啊�
因而,他自然不好对杜十三娘实言刚刚偷窥的人是谁,只是亲自上前打起帘子将杜十三娘让进了门。
大约因为早年间没怎么照拂过杜士仪和杜十三娘兄妹,杜孚总有些不愿意出现在他们面前,这会儿杜十三娘进来,只瞧见韦氏一人端坐在主位上。她上前用无可挑剔的礼节拜见过这位长辈之后,也没有寒暄客套,就直截了当道出了来意。
“什么,让二十一郎去永丰里崔宅备考?”韦氏此前见杜黯之只读书,始终不提科场之事,还以为这庶长子是自知资质,不敢去尝试那种失败的痛苦,不过给外人做个勤奋苦读的样子,倒是没在意他,谁知道其今年第一次考明经就得了解送。此刻面对这个难以置信的消息,她当即反对道,“哪有这个道理,家里又不是没地方给他读书备考,不用麻烦外人了!”
“崔杜本是姻亲,何来外人之说?”杜十三娘淡淡地回了一句,见韦氏面色一阴,显然知道失言了,她这才看了一眼杜黯之,用眼神安抚他一切自有自己,这才继续说道,“此事老叔公也已经知道了,很是支持,此前来信时,还告知嗣卫王妃,请她给二十一弟多预备几卷前些年的经义策论卷子。叔父只有两个儿子,想来婶娘身为主母,总知道世家大族之所以能绵延不息,这读书仕宦是最好的出路!”
这一番话有理有节,韦氏有心想拦着,可话到嘴边面对杜十三娘那明晰的眼神,她竟有些说不出口。就在这时候,外间一个婢女通传了一声快步进来,到她身边站定后弯腰躬身,用极低的声音说道:“娘子,郎主说,十三娘子要带二十一郎去读书,那就让他去。”
尽管韦氏咬碎了银牙,可杜孚都松了口,她只能不阴不阳地吩咐人去给杜黯之收拾行李,可这口气她却着实吞不下。一想到刚刚杜望之人还在这里,可在门前偷窥看到杜十三娘之后,一转眼从后头溜出去,又不知道上哪儿了,她不禁恨铁不成钢地问道:“二十四郎人呢?”
“娘子,小郎君应是去骑马了!”
“骑马骑马,他就知道骑马!给我把他找回来写字,从今天起,每天不写完五百个字,不许他出门半步!”
要是再这么下去,杜望之迟早要被他的庶兄骑到头上去!
顺顺当当把杜黯之从乐成坊杜宅接回来,杜十三娘带着他回到崔宅过后,就亲自引他去看了自己安排好的客院。见其满脸过意不去,她就笑着说道:“当初阿兄暂居崔宅读书的时候,也是借住在这个院子,住的也是你这个房间。能不能像阿兄当年那样一举成功,就要看你的努力了。我已经请得阿娘允准,崔氏藏书楼中的书,你尽可借阅,但是,切记不要贪多,你要考的是明经,经义才是根本。”
“是,多谢阿姊提醒!”杜黯之深深躬身谢过,等杜十三娘上前扶起他时,他又讷讷说道,“若非阿兄和阿姊,就没有今天的杜黯之!我绝不会辜负这番照拂和期望的!”
“你知道就好,多用心,这就够了。”
把杜黯之安置好了,杜十三娘便去了寝堂向赵国夫人禀报,可话才说到一半,外间却通传说,王缙来了。作为崔家的乘龙快婿,王缙这些年越发气质内敛,喜怒不形于色,但和崔九娘婚后两年却琴瑟和谐,因而赵国夫人放下了心头一桩大事,倒也不太在意这个女婿虽在两京以辞采华茂名声远扬,却始终不曾涉足科场。反而,对于他今天不曾带着崔九娘来,她倒更关切些。
莫非小夫妻闹了别扭?
“今日我来是向岳母报喜的,九娘有妊了。”
“哎呀!”
不但赵国夫人立时喜笑颜开,就连杜十三娘也惊喜地笑开了。崔九娘虽是大大咧咧的,成婚已经将近两载尚未有动静也满不在乎,但从赵国夫人到崔五娘再到杜十三娘,却都心中担心。今日王缙不是遣仆人报喜,而是亲自来,这更让她们又欢喜又欣慰,等到陪着王缙说了一会儿话,又按照赵国夫人的吩咐送了其出门,杜十三娘免不了笑着又道了一番喜。
“喜事是喜事,可如果阿兄能在就好了。”
王缙仿若无心地叹了一句,见杜十三娘面露惘然,他便笑道,“我也只是随口说一句,阿嫂不用担心。阿兄在外不能和我相聚,但至少还留得青山在,不像是岐王……”
想到四月里年纪轻轻便英年早逝的岐王,王缙和杜十三娘顿时全都沉默了。良久,王缙才开口说道:“明年制科听说会开文辞雅丽科,我打算全力一试。等了这么多年酝酿了这么多年,只希望能够如阿兄一般厚积薄发!”
“那就预祝夏卿能够马到功成!”
杜十三娘诚恳地祝福了一句,王缙不禁连忙道谢。然而,出门之前,他犹豫了片刻,最终还是停住了步子,低声说道:“我知杜十九郎和宇文融李林甫有些来往,日前正好偶尔得知一事。御史中丞李林甫,近来常常往来于源相国和裴兵部家。”
李林甫一直把源乾曜当成长辈一般走动,这是杜十三娘早就知道的,但所谓裴兵部也就是兵部侍郎裴光庭,她却是第一次听说。想了想不明要领后,她就诚恳地谢过了王缙。等到晚间崔俭玄风风火火回来,把李林甫让姜度捎话的事情一说,小夫妻俩把两条消息一佐证,不禁面面相觑。
“还要立刻送信给杜十九么?”
“不。”杜十三娘轻轻摇了摇头,面上露出了自信的笑容,“只要阿兄见到前信,应该就会明白的。至于如今这些消息,不过是补充,阿兄身在外郡,一定会知道何者轻,何者重。”
“也是!”崔俭玄歪着头想了一想,当即释然了,“就连姜四郎那小子都对我说,他觉得他那表兄李林甫提醒杜十九,十有八九不过卖个好而已!”
☆、485。第485章 仁至义尽
宇文统既然表达了那样的“诚意”,杜士仪在鄂州茶引司的事情上,自然投桃报李,人选也好,其他也好,全都按照宇文统的意思遴选安排,只在下头的吏员之中,安插了一个他从成都带来的,自己曾经在成都令任上用了将近两年的老令史。从鄂州启程之前,他把人叫到面前面授机宜时,却只郑重其事交待了一件事。
“水至清则无鱼,更何况人都是宇文使君安排,清廉也好刚直也罢,我全都无法预料。留着你只为一件事,记录。我不要你相争相抗,夺权揽总,只要你事无巨细把所见所闻一一记录下来,每旬经由云山茶行送到我手里即可。”见那老令史面露异色,旋即连忙答应,他又补充道,“另外就是,留心人才。茶引司所用,无论是流内流外,乃至于那些杂役甚至其他,只要你觉得是可用的可信的,都可以一律举荐给我。”
“杜侍御放心,这些事我一定会办好。”
“只要你能够做好这些,你在流外多年,勤恳不贪,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我自会为你谋一个养老之地。”
这种承诺对于流外的胥吏来说,远远胜过财物,那老令史自然千恩万谢,越发承诺会按照杜士仪的安排行事。而这一次,杜士仪也无意再见鄂州茶商,和宇文统登过一次吴王楼便匆匆再次启程,这次却是从陆路前往黄州。离开鄂州的那一日午后,在一处官道旁安设的茶摊休息时,他只喝了一口老汉殷勤送上来的茶水,他就不禁眉头大皱。
竟然是加了盐的!
他喝不惯,但纵观在此停下的赶路人,却多半对这一碗微微透着咸味的茶水很中意,不少与那老汉熟识的,甚至还嚷嚷着称赞他调味茶汤的手艺越来越高明了。听到这话的他和王容交换了一个眼神,却只见彼此都露出了一个苦笑。
“人各有所好,不能强求。”说到这里,杜士仪若有所思地摩挲着下巴,这才看着王容道,“此前鄂州鱼庄中人,竟然也知道我那本茶经。按理说一本书要传抄到距离成都数千里之遥的鄂州,不会这么快,这应决计离不开你的推广之力吧?”
“若无司马宗主,杜郎书定然不会推广至天下,更胜经卷;而若无颜氏子弟以及千宝阁,杜郎墨和端砚也不会成为文人墨客的案上佳品;如今饮茶之风虽日渐盛行,可终究尚不曾完全走入平民百姓家,若不借用名人效应,你这茶引司若是停滞不前,捣腾这么一出的你就该哭了!”
王容说得风趣幽默,见杜士仪哈哈大笑,她就似笑非笑地说道,“不但是你,此前写信给尊师和玉真观主的时候,我还请她们多多推介茶叶,如此两京盛行,天下自然效仿者更多!什么时候文人墨客诗赋答和的时候全都不忘提一个茶字,这茶叶也就能真正风靡天下了!”
“说到这个,我倒是从一本古书上看到,除了我在茶经上提到过的茶叶制法,还有另一种制茶法,制成的茶叶是红色……”
凭借变态的记忆力,把自己依稀记得的红茶发酵法对王容一说,他就只见王容登时眼眸发亮。平生嗜茶的她轻声重复着杜士仪所说的那道发酵工序,又念叨着红茶这两个字,最终笑了起来:“你的主意向来层出不穷,我一定要试试!对了,此前那封信和宇文使君的请托,你就打算当不知道?”
“装聋作哑只怕不行,至于听他们的,当那把尖刀就更加不行。”杜士仪想到这困扰了自己两天的问题,以及昨天晚上的决定,他不禁深深吸了一口气,一字一句地说道,“不管怎么说,宇文融也曾经是和我同乘过一条船,更听从我的引荐重用了郭荃,也帮过我大大小小好几个忙。他如今看似风光无限,实则这些年也不知道招了多少记恨。于公于私,我都应该提醒他一声。至于他听或不听,那就是他的取舍,我尽到了自己应该做的责任,也问心无愧了!”
“杜郎竟是打算提醒他?”
王容一时不禁失声惊呼,那稍稍大了几分的声音立时引来了四周瞩目。所幸他们周围几桌都是自己人,旁人见两个年轻男子说话,瞥了一眼也就过去了,倒是裴宁有些莫名地端详了两人一番,咀嚼着王容这句话,心中登时豁然开朗,冷峻的脸上反而浮现出了一丝满意的笑容。而当他看到卢聪鬼鬼祟祟往那边瞧看的时候,他不禁皱了皱眉。
这些天似乎老看见卢聪打量王容,是识破了她的女扮男装?
“卢郎君。”裴宁先叫了一声,见人没反应,他就提高声音又叫了一声,直到卢聪打了个激灵方才回过神,他便淡淡地问道,“你为何老是悄悄打量杨郎君?”
“啊!我……我不是……”骤然被人揭破这一条,卢聪顿时又是慌乱又是尴尬,一时语无伦次了起来。好容易等到自己镇定了一些,他想了想这些天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咬了咬牙就索性低声说了实话,“裴御史,我看你和杜侍御似乎有些亲近,能不能……能不能提醒他一句?男女有别,他年纪老大不小,却至今不谈婚姻事,这些天更和杨郎君一个男子过从甚密,万一被人说道,甚至于弹劾,不是平白惹上一身麻烦?”
“嗯?”
裴宁登时愣住了。见卢聪说出这话,一下子显得手足无措,甚至更加慌乱,他不禁嘴角一挑露出了笑容。之前雅州都督卢奇说儿子卢聪人老实,他还觉得有些言过其实,如今卢聪竟是把心一横说出这般会惹人不快的提醒来,心性倒是不错。只不过,这小子看人的眼力嘛……
“我知道了。”
这简简单单的四个字让卢聪心中七上八下,又是不安裴宁的反应,又是懊恼自己嘴太快,一时别提多纠结了。
然而,作为他所言主人公的两个人,这会儿却都没有注意到这小小的插曲。王容话一出口就知道自己孟浪了,发觉别人没太在意,方才如释重负,但仍不免担忧地看着杜士仪说:“你既然知道宇文融结仇甚多,甚至想要置张说于死地,他万一施政稍有闪失,圣眷不再,一个个仇人落井下石,他就绝没有好下场。他在官场二十年,资历远胜于你,你若提醒他,他必定会当作你推搪,不但没用,反而平添怨恨……”
“幼娘,你说得固然不错,但此刻怨恨,若是他真的阴沟翻船,兴许反而能够恍然醒悟。即便他小小算计过我,终究相交一场,更何况,他已经让宇文统如此明示于我,你还能想得出更好的回复?所以,有宝儿将宇文统所劝之语一一记录,回头我写信去京城时,所引所征,也能够更加有理有据。”
杜士仪见王容登时哑然无语,他不禁苦笑了一声,将那一碗咸咸的茶汤一饮而尽。
宋璟尚且不敢上书请求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两税,他就更不敢认为自己有那样的威望,那样的执行力;而让他说动宋璟,把宇文融推上那样一个地位,让其主导这样一场自上而下的地税改革,他也没有丝毫把握。说动不了宋璟固然是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