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永乐大帝-第1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解缙很推崇方孝孺的气节,认为士可杀不可辱,人活着总应该有点骨气。他这样想了就脱口而出,不在乎朱棣怎么想。
  朱棣想打一打他的气焰,就带笑说道:“可有人对先生也有微词,认为先生归附了朕,是失去了气节,不如方孝孺那样节烈。”
  解缙并不介意,他有他的理论,建文皇帝所行,都是不可行的复古,仁政并不是书本上的。解缙有过建言,不为所用。他坦荡地承认,自己当然愿投明主,明主明,则臣子值得尽瘁,他也就能为天下做点事,如此而已,与骨气何干?
  朱棣笑道:“说得好。朕问你,洪武朝与建文朝有何短长,你敢说吗?朕问过很多人,都是闪烁其词,怕犯忌,不敢说。”
  解缙说,这有什么不敢说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有一利必有一弊呀。
  朱棣说:“请先生试言之。”
  解缙便放开来谈。他说洪武帝行猛政治国,重武轻文,自有他的道理。太祖高皇帝起兵时,天下大乱,群雄四起,不用武焉能一统天下?但严猛峻法太过,杀人太多,使官吏胆战心惊,这种时候人们便怀念仁政了,建文帝将年号改为建文,正是与洪武相对,但只知道宽仁而纲纪不立,也是矫枉过正。削藩未尝不对,但决心不大,反酿大祸,这又是建文帝招致天下怨谤并最终崩坏的原因。
  朱棣说:“你这人果然胆子不小,居然把两代帝君都鞭挞了一顿。”话很重,语气却很温和。
  解缙却又诡辩,说这并非不恭,他是以史家眼光评判的,他只是提前说出来而已。
  朱棣问:“依先生之见,朕该如何立本?”
  解缙说:“皇上早有成竹在胸,不必问我,不过是考问我罢了。”
  这又有恭维之嫌了。正说着,李谦来报:“山东那个汉子还在奉天门外候着呢,而且这回是通政使赵彝领来的。”
  既然这人不屈不挠地想面见朱棣,也许有治国良方献上也未可知,登极之初。朱棣很注意广开言路,就心血来潮,传旨宣他上来。
  李谦便站到殿外说:“宣通政使赵彝带人上殿!”传唤声一声接一声地传递出去,不一会,赵彝带一个粗壮的山东大汉上殿来,那人跪倒,颂过“皇帝万岁、万万岁”后,朱棣说:“你起来,有什么事,尽可以经你们府县衙门或通政司上达,你为什么非要见朕呢?”
  山东大汉说:“皇上,我家有一函祖传的《战阵图》,相传是韩信所作。我想,给别人也糟蹋了,不懂,皇上武功盖世,又以武力靖难起兵,皇上得了它,那更是如虎添翼,天下无敌了。”
  没想到,朱棣并不兴奋,反倒皱起了眉头,他目视解缙说:“这么说,天下百姓都以为朕是穷兵黩武的帝王了?”
  解缙已知其意,笑而不语。
  朱棣趁机阐释了一套他的主张,自古帝王用兵,都是不得已。他岂愿意看到无辜男儿被驱赶到战场上去送死?他为国泰民安起兵,正是为了天下安定,从今往后不再有刀兵之祸,是以战求和平。今天下无事,正当休养万民,修礼乐,兴教化,惟恐再有战争,而此公却来献什么《战阵图》,莫非是讽喻皇上是个好武的皇帝吗?
  这一说,山东大汉愣了,这不是热脸贴了人家冷屁股了吗?通政使赵彝怕有失察之罪,更是吓得面如土色。
  朱棣把《战阵图》往地下一扔说:“赶快拿走吧,朕这次就不责难你了。”
  碰了一鼻子灰的山东大汉拾起《战阵图》慌张而去。
  为了表白他的罢武修文,朱棣对解缙说:“今年就举行乡试,明年会试,解爱卿你和礼部尚书李至刚商议一下,查查洪武朝旧例,每一科都取多少进士?”
  解缙根本不用查,都在他心里呢。他如数家珍地报出数字来,洪武朝取士各科不同,多的时候四百七十人,最少的一科只有三十人。他说洪武帝恢复科举的第一科是在洪武三年,他亲自主持廷试,对一百二十名贡士进行策问,后来停了十年才又开科。
  朱棣说,人才是治国根本,不能忽视,他当即决定,第一科就照洪武朝最多的一科取士,洪武帝是取四百七十人,他再多取二人,就四百七十二吧。
  俄顷朱棣又说:“记得五年前那一科,太祖皇帝亲自取士,全是江北士子?”
  解缙答,那是丁丑科,因为孝官刘三吾舞弊引起的南北榜案,刘三吾发榜的五十一人,全是南方人,被北方士子攻讦告发,说他欺北方人。朱元璋下令复查,结果刘三吾被发配戍边,洪武帝又自己任主孝官开了一科,廷试取六十一人,又全是北士,这就是有名的南北榜案。
  朱棣说,礼闹取士,怎么能分南北呢。广揽人才,地无分南北才对。朕一贯尊儒,士子们愿意为官的,为他们广开仕途,不愿入仕的,尽可去做学问。这也是人尽其才,才有所用。
  解缙提起靖难之役,在大军路过孔子、孟子故里,严禁将士入境骚扰,如此尊孔孟之道,天下读书人至今传为美谈。
  这本是朱棣刻意制造的杰作,惟恐不为人知,一听解缙的评价,很是高兴:“这事你都知道了?”
  解缙老实地说,这也正是他这又臭又硬的文人愿意为陛下效力的原因。
  朱棣说,孔夫子乃万世师表,也是帝王之师,帝王为生民之主,孔子之生民之道,三纲五常之礼,治天下之大经、大法,以救万世,所以他必倡导天下人尊孔。孟子呢,孟子就不行了,孔孟不可以并论。过一段,朱棣要到孔庙去祭孔,还要请解缙和胡俨坐讲《五经》,他要亲自聆听,并将令三品以上文武官吏及翰林儒臣全部赐座听讲。
  朱元璋痛恨孟子,因为孟子主张“民贵君轻”,他亲手删过《孟子》,竟删去一大半,尽管朱棣对其父的作法不以为然,他也不便刚登极就鼓吹孟子。
  解缙感激地说:“陛下待儒臣,恩礼俱至,儒家太光荣、太荣幸了,国家还愁治理不好吗?”
  朱棣又说:“建文朝编写的《明太祖实录》多有错误,朕想修改,就请先生主修,不知可否?”
  解缙道:“臣不胜感恩之至。”
  第六部分
  功臣之首只要小官鞭打皇上民贵君轻(4)     白龙山是一座连绵数十里的荒僻山岭,荒草没人,路断人稀。
  方行子牵着一匹马从草丛野路中行来,马上坐着疲累的宫斗。
  宫斗的嘴唇都干裂了,他问:“娘,还能不能找到父皇了?”没人的时候,他就管方行子叫娘,有人在旁边,他只能叫师傅,因为方行子一直是男装。
  方行子解下挂在马鞍上的牛皮水袋,打开封口,说:“你喝点水吧,就剩这点水了,省着点喝吧。”
  宫斗喝了几口,又把水袋递给方行子:“娘,你也喝点吧。”
  方行子舔了舔干裂的嘴唇说:“我不渴。我现在是男装,不管有人没人,你别叫我娘了,也不能喊我侍卫,就叫师傅吧,别叫顺嘴漏了馅。”
  宫斗说:“天快黑了,我们又得睡在野外呀?好怕人啊。”
  方行子说:“怕什么?你不是有武艺吗?有了武艺就浑身是胆。”接着她说,柳如烟既陪着皇上拿了度牒、披了袈裟出走,当然要在寺庙里寻他们的踪迹。听当地人指点,这座白龙山上也有山神庙,方行子不想漏掉。
  宫斗忽然一指前面的山坡:“师傅,你看,那有房子,像是一座山神庙。”
  方行子举目一看,半山腰真有三间草庐样的破庙,方行子说:“看见山神庙了,快走。”她抽了那马一鞭子,马便小跑起来。
  白龙山的山神庙已半颓,山神像也倾倒了,香炉里却有新上过的香,但早已人去庙空,只有门前炉灶里尚有残灰。
  方行子和宫斗站在空旷的山神庙前,为不让宫斗过度失望。她说:“这香是新上的,也许皇上来过这里,又走了。”
  宫斗说:“这破庙也叫庙?这也许是猎户、砍柴人避雨的地方,不一定是皇上住过的。”
  说完,宫斗一屁股坐下去说:“我再也走不动了。”
  方行子说:“咱还有点米,我去接点泉水,先煮点饭吃,正好有这间破庙遮风挡雨,不必睡露天了。”
  她向左面走了几步,听见有哗哗水声,拨开狼尾草丛一看,有一股泉水正从一块巨石下渗出,并形成一个小水潭。
  她兴奋极了,跑过去,先捧了几捧水喝个痛快,又洗了脸,才用牛皮袋灌水,灌足了,她偶一抬头,发现卧牛石上刻着一首诗。
  其中有几句引人联想:
  〖=B60〗悦罢楞岩磬懒敲,笑看黄屋寄云标。
  南来瘴岭千层迥,北望天门万里遥,
  款段久忘飞龙辇,袈裟新换哀龙袍。
  百官此日知何处,唯有群鸟早晚朝。〖=B61〗
  方行子叫道:“宫斗,快过来,皇上真的在这山神庙里住过,这是皇上的诗。”
  宫斗懒洋洋地过来,看了看石头上的诗,问:“这也没落皇上的款啊。”
  方行子说:“他们隐姓埋名还怕露馅呢,还敢题皇上的款?你看,说懒怠敲磬,袈裟新换龙袍,这不都是说皇上当了和尚吗?他现在是法号应天和尚啊。还有,若不是皇上御笔,为什么要说百官此时不知在何处?又为什么会哀叹只有鸟儿来上早朝?”
  宫斗说:“可他并没告诉他在哪呀?”
  方行子安慰他、鼓励他别灰心,既然皇帝一行当了和尚,就一定在庙里,天下的庙再多,也是有数的,只要一个庙接一庙地寻下去,就一定能找到皇上。
  他们又回到了破山神庙前。
  方行子拣了些柴草,引着火,把马驮子上的锅坐到灶上,倒上水煮饭。
  宫斗懒洋洋地躺在草堆上昏昏欲睡。
  方行子说:“别睡,吃了饭再睡。”
  宫斗说,天下的庙多得像天上的星星,得走到什么时候是个头啊?他觉得找不到父皇他们了。
  方行子吹着火说,见着庙就进,总有一天会找到他们的。
  宫斗却渐渐失去了耐性,我们若转遍天下的庙,那不把头发都转白了?
  方行子说:“你别灰心,皇上在,就有希望,就能号令天下。”
  宫斗说:“若是皇上不在了呢?”
  方行子心里陡然一惊,呆了一下,这也是她常常忧心的。她不能不想这个问题。是啊,万一皇上有个三长两短,不在了,她还有盼头吗?
  但她马上又振作起来了,她说:“还有你呀,你身上带着皇帝的御玺,你别小看这一块石头,这就是你日后君临天下的凭证啊。”这想法不仅激励宫斗的,也同时给了她自己以新的勇气,赋予她更沉重更庄严的使命感,国恨家仇集于一身,她不能有半点灰心。
  山风呼呼地吹,吹得灶火的火苗歪歪扭扭的,火光照着方行子若有所思的脸孔。
  饭熟了,宫斗已经睡着了,山谷里传来阵阵狼嚎声。
  第六部分
  寻访怪人声东击西为子当孝为父当慈(1)     三千文士修大典,前无古人,洋洋几万卷,后无来者。隆平侯出使,寻访怪人张邋遢,声东击西。魏国公的每日功课是来回搬石头,却搬不动窃踞御座的那一块。君,父也,民,子也,为子当孝,为父当慈,千古不易?
  长江南岸下关码头正有几条大船靠岸,是从北岸浦子口驶过来的,因为满船是犯人,引得百姓围观者如堵。
  原来是官军押解着兵败后的铁铉和一家老小、亲族正在下船,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有几百口人,但闻脚镣声叮当作响。一面三十斤大枷里,铁铉高昂着头颅第一个下船。他夫人和女儿铁凤也在人群中,只是没有带枷。
  围观者议论纷纷,有人说:“看,又是诛灭几族的朝廷钦犯。”
  有人认了出来:“这不是铁尚书吗?前几天还在领兵对抗,怎么说败就败了?”有人说:“听说被败类出卖了。”
  也有人慨叹:“铁铉屡败当今皇上,这回是凶多吉少了……”
  朱棣此前已得到奏报,铁铉兵败被执,朱棣总算松了口气,随着铁铉的覆灭,反抗他的余火已全部扑灭了。这天,他在皇宫御花园里与解缙漫步,朱棣与解缙边走边说,解缙在他身后两步之后,朱棣说:“你说,秦始皇为什么要焚书坑儒?”
  解缙想了想说,这是丞相李斯最先提出的,他认为,秦始皇建万世之功,三代之事不足效法,他认为读书人不师今而学古,哗众取宠,他建议禁止私学,焚烧惑乱黔首的《诗》、《书》,准许保留不烧的只有《秦记》和医药、卜筮、种植之类的实用书。
  朱棣说李斯并不是肇事者,其实,远在商鞅变法时,秦王就明令过烧书。这是秦始皇的罪过。他一直在琢磨秦始皇是一代英豪,焚书坑儒,这是明显的坏事,他会不想身后骂名吗?
  解缙有他独到的理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