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永乐大帝-第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行子说,按宗法、祖制,燕王有野心,就是乱臣贼子,天下人可共讨之。但对江山社稷来说,需要的不是庸碌无能的好人,宋徽宗绘画、书法双绝,南唐后主的词赋委婉动人,他们只配做亡国之君。唐太宗是夺来的帝位,宋太祖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可他们又是一代明君,你说怎么论英雄?
  孟泉林可真弄不懂方行子了,按她这说法,万一将来燕王反叛朝廷,也是情有可原了?
  方行子说,那倒不是,现在天下太平,黎民安居乐业,人人都害怕战乱,如果朱棣起兵,他就违背了人心,他就是逆子贰臣,宗法和祖制在这个时候就该维持。
  孟泉林像不认识似的看着方行子说:“你可真叫我不明白了,你到底站在哪一边?如果燕王造反夺位,你还想拥戴他了?”
  方行子说:“不,我会反对他,因为战乱对百姓是一场灾难。”
  孟泉林这才不说什么了。
  第三部分
  权势金钱与心血感情 亡国之君与一代明君(3)
  两条小船相继靠上了黄河北岸。
  船夫把马拉到岸上,方行子付了船钱,方行子把铁乌云牵给孟泉林,自己换骑了他的马,二人沿着大路急驰而去。
  当方行子和孟泉林追到三岔路口时,已经追上了朱棣一行。
  方行子认为,他们毕竟有二十多人,你我二人势单。强攻不行。
  孟泉抹根本不用方行子插手,让她在三岔路口等他。他自信,凭他这神箭就要他命。他的设想是:追过去,装成赶路的,超过他的车驾,射回马箭,射中后就快马走人。
  没等方行子答应,她突然愣住了,她往前一指说:“师傅你看!”
  孟泉林举目一望,也大吃一惊,只见对面大路上尘土冲天,一彪人马飞奔而来,前面大旗上有“燕”的字样。
  原来这支人马是张玉带领,从北平出来接应燕王的。张玉的骑师很快驰近朱棣车驾,张玉滚鞍落马,跪在朱棣马前说:“殿下受惊了,末将特来接应。”
  道衍长吁了一口气,在黑驴背上双手合十,念了一声“阿弥陀佛”。他虽是和尚,却很少念“阿弥陀佛”。
  朱棣也很兴奋,他说:“你这和尚,我好像头一次听你念阿弥陀佛。”
  道衍说他一向跟殿下担惊受怕,想念阿弥陀佛,可没心情,想念也念不出来呀。
  朱棣哈哈大笑,对张玉说:“快起来,你到了,我们就算到北平了,我们就不再是亡命徒了,我们都饿了,也馋了,快给我们弄一顿好饭吃,大碗酒大块肉,尽管上。”
  张玉让燕王殿下放心,他已经在前面镇子里的星月楼酒馆里定好菜了。
  郑和带着随从们欢呼起来。
  此时方行子和孟泉林就站在三岔路口老榆树下,眼睛发直,又懊悔又无奈。
  望着前面的情景,孟泉林颓丧地用马鞭子抽打着靴子说:“完了。”
  方行子反倒笑起来。孟泉林没好气地说:“你还乐?”
  方行子也很纳闷,朱棣这不是又一次命不该绝吗?难道说真是天意吗?为什么几次灾难都让他轻易地躲过去了呢?
  孟泉林说:“也许吧。也许冥冥中就非让这朱棣惑乱天下不可了。不过,他躲过初一躲不过十五,终究有一天,我会取他的人头报仇。”
  朱棣总算化险为夷,平安地回到了北平燕王府。
  徐王妃特地备了一桌朱棣喜欢吃的菜肴给朱棣压惊。她听说燕王殿下这次进京历经磨难,九死一生,她在家里真为朱棣捏一把汗呐。当然,她心里并不轻松,三个儿子仍陷于京师,她的心头像压着一块巨石,喘不过气来。
  朱棣故作轻松地说:“我这不是好好的吗?朱允炆奈何不得我,他想削我的藩,又有顾忌,不管怎么说,我此行争得了人心,他才不敢把我怎么样。”
  徐王妃忧虑重重,朝廷不放高炽他们回来,证明他们还是不放心朱棣。
  这是明摆着的,朱棣并不讳言。朱允炆恨不能把他生吞活剥了,幼冲皇帝宴请他时所说的话,都是言不由衷的,朱棣说的,他也未必相信。一提到让高炽他们回来,他竟编出个兰亭诗会来搪塞,这不是好兆头。
  徐王妃听说皇上还派人追上殿下,送了一封御笔信?她问是什么意思呀?
  朱棣概括为四个字:敲山震虎。显然有人告密了,连燕王府里养大鹅的事皇上都知道了,他在信里还开了个玩笑,说南京咸水鸭好吃,不知北平的咸水鹅滋味如何,他要品尝品尝呢。
  徐王妃很纳闷,是谁告的密呢?葛诚不可能了,几次情报都被咱截获了,他已是一条翻了白眼的死鱼,他送不出去任何情报。
  朱棣哼了一声,恨恨地不让她东猜西猜的了,送密报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她大哥徐辉祖。
  徐王妃认为不可能,他不常到府里来,他是个直肠子,真的看出什么来,会指着你鼻子来质问的。
  朱棣问,他走后不久,他是不是也回南京去了?
  徐王妃说:“是呀,如果是他,他又是从哪里知道的呢?”
  朱棣说:“你妹妹不是住在府里吗?她不是不怕吊死鬼,闯进过槐树林吗?”
  徐王妃解释说,后来她被我说服了呀,她主要是怕出了事会使徐家连坐,我跟她陈明了利害,说明一点谋反的意思也没有,准备谁备不过是自卫,也不能等着别人宰割呀,她就不再说什么了。
  朱棣知道徐王妃对小妹妹感情特殊,向来不允许别人有半句非议,特别护短,所以朱棣的话说得比较温和、婉转。妙锦没城府,幼稚,嘴又不严,有些事不得不背着她点。她知道了倒无所谓,她会告诉大哥的,那就等于告诉皇上了。朱棣又提出建议,最好找个理由送徐妙锦回南京去,省得在这惹麻烦。
  徐王妃说:“这会弄巧成拙,引起她的怀疑,她从小在燕王府长大,她爱呆在这就呆在这吧。我注意她就是了。”
  朱棣在地上走动着说:“幸亏你哥哥到南京时我已离开,否则不知会怎么样呢。”他已意识到,现在真的是山雨欲来风满楼啊,朱棣与朝廷势不两立的局面是不可改变的,说到底,他的存在会让当今皇上睡不着觉,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酣睡耶?很有意思的是,天真可爱的方行子居然劝他放弃藩王爵位,回南京赋闲,天下就太平了,类似的话,铁铉也流露过,真可笑,他们倒是旁观者清了。
  徐王妃问,这方行子是谁?
  朱棣告诉她,是方孝孺的女儿,也许是儿子。
  徐王妃笑了,到底是儿子还是女儿?怎么连儿子、女儿都分不清了?
  朱棣说,这人她也见过,去年南下吊丧,在临淮关被方孝孺拦住,有一个伶牙俐齿的小将,说话很刺耳的……
  徐王妃想起来了,是个很英俊的少年,白白净净的像个女孩。
  朱棣说,正是他。他现在是皇上身边的宫中侍卫,这次专门带了皇上御笔信追朱的就是他。
  徐王妃忧心忡忡,她也认为,现在是到了决断之时了,她问朱棣想好了没有?
  朱棣回答,不想好也得想好。想退都不行,退无可退,不是鱼死,就是网破。那个方行子还讽谏他,想让他学周公,朱棣说他倒想当周公,可谁是周成王?周成王可没有想把周公赶尽杀绝呀。
  徐王妃又拐到了她的心事上,万一起事,也得把儿子弄回来呀。
  朱棣当然不会让三个儿子送命。但这事很棘手。朝廷对他不放心,恨不能随时置他于死地,所以他们没动,这次也没把他怎么样,除了他们没有借口外,更主要的是认为朱棣现在不敢反,不敢反的理由,就是三个儿子扣在朝廷当人质呢。这真成了他的心病了。
  徐王妃悔不当初,当初就不该上方孝孺的当,他让三个儿子代父进京吊丧,这是个陷阱。
  朱棣觉得必须想个办法,让高炽哥三个尽快回北平来,他就没有后顾之忧了。
  徐王妃忧虑地说,谈何容易。朱棣亲自找皇上要人,他都不放,还能有什么办法?停了一下,徐王妃又出主意,让他二舅暗中相助,让他们哥几个找机会自己逃出来,岂不更好?朱棣又不担嫌疑。
  朱棣觉得很难。他们一切行动都受太监的监视,表面是侍候他们的,实际是监视,连送他出京那天,太监都不离左右地跟着。
  徐王妃说:“那怎么办?不能把孩子扔在南京不管啊。”
  眼前没有危难,朱棣说只要他不动,孩子们是安全的。
  徐王妃说:“你能保证朝廷也不动吗?如果在你离京前皇上就得到密告,我看殿下就回不来了。”
  朱棣只能说从长计议,总会有办法的,他还要再去问问道衍和袁珙。
  第三部分
  权势金钱与心血感情 亡国之君与一代明君(4)
  不能说朱棣处处不顺遂,他向皇上要柳如烟,就很顺利呀。
  朱棣刚回北平三天,柳如烟已接到圣旨,除授他到燕王府做从五品佥事,他最头痛的事终于变成了现实。他拖了几天不想去燕王府,还是通情达理的景展翼劝他别逆着燕王,既然决定曲线生存,在人家屋檐下就得低头。
  柳如烟便硬着头皮来叩燕王府的大门。
  燕王客气地接待了柳如烟。朱棣显得很高兴,表面是得了贤才,内心的喜悦还在他即将得到朝思暮想的景展翼,柳如烟这么顺利地退婚,也让朱棣感到意外,也觉得应当好好待他,就不是当初弄他到屋檐下折磨的本意了,朱棣一回来,袁珙就报告了喜信,喜事多少冲淡了南京之行的不快。
  朱棣仿佛对柳如烟有天大的恩情,说他说到做到,从皇上那里讨到了旨意,柳状元从现在起,就是燕王府的佥事了,从五品,比他原来的正七品翰林院编修提了好几级呢,不过他又故意说,在他这,可不是京官了,他问柳如烟,不会认为在这里低气吧?
  柳如烟只能口是心非,他说:“殿下说哪里话,殿下这样器重我,我当效犬马之力。”
  燕王说:“别客气,喝茶。今后,燕王府里的文告、奏疏就都由你来草拟,从前没有像样的书办,好多事都是我自己勉为其难。”
  柳如烟说,燕王殿下过谦了,谁不知殿下一落笔就是满纸锦绣文章。
  朱棣说:“那也不敢与你这状元郎相比呀。”
  柳如烟说自己徒有虚名而已。
  朱棣忽然扭转了话题,明知故问地问他,柳先生最近还常去景府吗?景展翼还好吗?
  柳如烟说:“回殿下,自从袁先生找过我,退了婚,我就再也没有去过景家了,省得有瓜田李下之嫌。”
  朱棣故作惊讶地说:“袁先生?哪个袁先生?他找你干什么?这和你去不去景家有什么关系?我仿佛记得,景清是想择你为婿的吧?”
  柳如烟明知道他在做戏,忍着气说,原来有这个意思,可我后来把聘礼要回来了,退婚了。
  朱棣显得很惊讶,柳状元和景小姐郎才女貌,天造地设的一对呀,怎么忽然劳燕分飞了呢,太可惜了。
  柳如烟哪敢挑开燕王朱棣的阴谋,只好装模作样地叹了口气,说,景大人嫌他出身卑微,家父是吹鼓手。
  朱棣倒显得大度,吹鼓手有什么!好像在哪本书上看过,孔圣人的父亲也给人家当过吹鼓手的呀!
  柳如烟说,强扭的瓜不甜,他也不愿低人一头,这事就算了。也许,也许景大人还想把女儿再嫁到王府里来呢。殿下不是带了十多箱彩礼去下聘过吗?
  朱棣话锋一转,派了景清一身不是。朱棣说他虽萌生此念,可被景老夫子拒绝了,弄得好下不来台。那时他说把女儿许配给了柳状元,曾几何时,他又看不上你了,这老夫子怎么这样反复无常呢。
  柳如烟言不由衷地说:“人各有志呀。”
  朱棣劝柳如烟别发愁,好女人多的是,日后会帮他寻一个好媳妇,这有何难!
  柳如烟只得说“谢殿下关心。”
  朱棣显得志得意满。
  第三部分
  朱棣纳妃金蝉脱壳美人上吊游魂出窍(1)     是好色,还是爱才?朱棣纳妃自称是“金蝉脱壳”。燕王纳妃,抬着大红彩礼上门,却碰上了女家满门纯素办丧事,要娶的美人上了吊,死人不在棺材里,游魂已出窍。朱棣一则以喜,一则以忧,他倒可以借此机会装疯了,这是神祇给他的意外赐予。
  景展翼最担心的噩梦降临了。燕王朱棣从南京回来,已是噩耗,朝廷下了旨意让柳如烟到燕王府去当佥事,更如同在头上打了个焦雷,今天,柳如烟被朱棣叫到府中,更让景展翼坐立不安,不得不把时光消磨在水墨丹青的涂抹上。
  她在家里百无聊赖地画画,从来没这么别扭过,墨居然把纸洇透了,往起一揭,破了,画上的几头在水中嬉戏的水牛四分五裂。她气恼地把画团成一团,掷于地下。
  柳如烟像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