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永乐大帝-第6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棣说:“他们在外面点验,我们吃几块西瓜解暑,点验完毕,大人们便可押他们出府了。”
  张昺征询地看了谢贵和景清一眼。谢贵先表态,吃几块西瓜,算不了什么,没听说吃西瓜算受贿的。
  景清提示地说:“乐舞撤下去吧,气氛不和谐。”
  张昺便对朱棣说:“对,把舞乐停了。”
  朱棣便摆摆手,乐师和舞女们巴不得如此,顷刻间立刻四散而去。
  张昺三人上座,朱棣打横陪着。宫女过来切西瓜。用精致的盘子托着分送到各人面前。
  朱棣说:“请吧。北地西瓜特别甜,这里不像江南雨水那么多,天气干旱,在沙土地长成的瓜果才甜,请各位大人品尝。”说完,他自己先连盘子带西瓜托起一块。
  张昺三人也托起一块西瓜,他们才咬了一口,张昺刚说了一句:“果然很甜。”只见朱棣突然一脸杀气地起立,连盘子带西瓜狠命地摔到了大殿台阶下,砰地一声巨响,这是动手的信号。
  张昺三人马上反应过来,情知有变,都扔了西瓜,纷纷欲拔宝剑。
  但是已经迟了。一阵震天撼地的呐喊声过后,从壁衣后面冲出百余个持刀壮汉,人人持斧钺、刀枪,一拥而上,把尚未来得及拔剑出鞘的张昺、谢贵和景清三人死死地按住。
  朱棣也握剑在手,冷笑着厉声说:“你们这群狗官,你们也太看轻了我朱棣了!”
  到底上了当,张昺好不后悔,悔不听景清之言,乃有今日之羞。他看了景清一眼,无奈地叹了一口气。
  第四部分
  轻信权谋相辅相斥风暴变成吉祥使者(2)     东大殿院庭里,在佥事的带领下,张昺的人正在点验应该逮捕的燕王府属官。
  佥事指着披着袈裟的道衍说:“你就是鼓动燕王造反的那个和尚吧?”
  这时,站在台阶上的徐王妃已经听到了殿里的动静,也按事先的约定,把捧着的西瓜摔碎在地上。
  如山崩地裂般一声喊,从四面冲出无数甲士,被点验的属官们也趁势扭住官军厮打,葛诚见势不妙,向后面溜去,张玉示意纪纲跟着他。燕王府甲士不容分说,向着张昺的人挥刀砍杀,佥事大惊,带领士兵仓促应战,一是无备,二是人少,很快处于劣势,纷纷倒地,霎时大殿前到处是殷红的鲜血。
  柳如烟见事不妙,趁乱快步溜之大吉。
  东大殿上,朱棣并没有马上诛杀张昺三人。他仗剑厉声说:“你们和当朝的奸臣一样,串通一气,逼人太甚。如今平民百姓,兄弟宗族之间还知道互相体恤,我身为天子叔叔,堂堂藩王,生命却朝夕不保,朝廷这样对待我,天下还有公理可言、有天理可循吗?”
  张昺冷静地注目朱棣说:“你纵有千条理由也无用,从前的姑且不论,你今日此举可就是谋反了。”
  朱棣说:“我告诉你们,我哪里有什么病,只是迫于奸臣迫害,不得不如此。”
  景清半闭着眼长叹一声。
  这时,那些曾经被绑的燕王府属官们陆续涌入大殿。葛诚、卢振也不得不混杂在里面,但他们身后有纪纲跟着。柳如烟也没溜成,被拉了回来,他有些六神无主的样子,看了一眼被捆的张昺三人,赶紧移开目光。
  张玉、朱能手执利刃上殿来,请示朱棣:“殿下,还等什么,杀了这些狗官吧。”
  朱棣说先等等。他说,没家亲引不来外鬼,先把卖主求荣的败类推上来。
  纪纲便带人按住葛诚、卢振等人,推到殿前来。
  葛诚叫道:“我何罪之有!”
  朱棣指着葛诚说:“你还嘴硬!你也有今天!我朱棣对你不薄,你竟敢吃里扒外,屡屡诬告我,致使我今天落得这样的下场,你自以为做得天衣无缝,你忘了天网恢恢!杀你都不足以平我心头之恨。”
  朱棣从张玉手中夺过腰刀,手起刀落,亲手将葛诚砍了。朱棣丢掉带血的钢刀,对朱能、张玉下令,把张昺、谢贵,还有可恶的家贼卢振,推出去砍了。
  谢贵大骂:“你敢擅杀大臣,你终归会得报应的。”
  朱棣哈哈大笑:“我朱棣不信神道,也不怕报应。”
  景清说:“你可以不信,但你逃不掉天理的惩罚。”
  正当手下人推着张昺三人往外走时,朱棣又说:“且慢,马上在东大殿外誓师,用他们的人头祭旗。”
  众属臣欢腾。
  朱棣见景清也被两人按着往外推,就令手下人把景大人放开,说他不是奸臣,不应在杀之列。
  众属臣们都很惊讶。张昺、谢贵也讶然地回眸看景清。
  朱棣对景清说:“让景大人受惊了,你对我是有恩的,我岂能不报。”并告诉李谦先把景大人送去休息,回头再摆酒为景大人压惊。
  此言一出,满堂皆惊,景清更是又惊又怒,张口结舌。他觉得这种“另眼相看”的优待是耻辱,也等于把他推到了不仁不义的泥淖中。
  没等景清作出反应,张昺已大怒,他指着景清的鼻子大骂:“景清,我一向把你当成正人君子看,想不到你人前是人,人后是鬼!”
  谢贵也骂:“我瞎了眼。景清,我下地狱化作厉鬼,也要找你报仇,把你撕成八瓣!”
  景清说:“你们别信他的,这是朱棣的离间之计。”此时任何解释都是苍白无力的了。
  张昺说:“我还会相信你的鬼话吗?怎么离间?我和谢将军要下地狱了,你却去当他的座上客,见你的鬼吧!”
  景清无可辩,欲哭无泪。
  第四部分
  轻信权谋相辅相斥风暴变成吉祥使者(3)     在城里发生血腥变故时,端礼门的大门早已关紧,吊桥高高地吊起,城上骤然间增加了很多兵士守城,备好了滚木檑石。
  外面的官军一无所知,仍有秩序地包围着燕王府待命。
  时间一久,中军帐里的彭二有些焦灼,他问部下一个千户:“燕王府里还没有什么消息吗?”
  又是一阵号角和低鸣的长号声,朱棣登台高声宣读誓词,其状悲愤无比、激昂慷慨……〖=B81〗千户答:“没有。”他听说燕王大摆宴席招待张昺他们呢。彭二不大相信。
  彭二说:“你去交涉,这么久了,点验手续也该办得差不多了呀。”
  千户答应一声:“卑职这就去。”
  燕王府东大殿外正筹备誓师。
  燕王的大旗高挂,随风哗哗舞动。张昺、谢贵被剥去官袍,绑在旗杆上。旗下设一供桌,点着香烛。王府属官和卫士组成一个个方队齐集院庭,朱棣的三个儿子,还有朱能、张玉等将领,站在队伍前列。而道衍和袁珙比较特殊,站在队前左侧。
  号角呜咽地吹起,朱棣在护卫的簇拥下从东大殿走出来。他一副不怒而威的表情,面众而立。
  有人喊:“杀奸祭旗!”
  炮声中,张昺、谢贵二人被砍倒。两颗血淋淋的人头置于旗下祭桌上,很多人吓得不敢看。
  又是一阵号角和低鸣的长号声,朱棣登台高声宣读誓词,其状悲愤无比、激昂慷慨,这誓词同样出自世子之手:
  我乃太祖高皇帝,孝慈高皇后嫡子,国家至亲。受封以来,唯知循法守分,今幼主嗣位,信任奸回,横起大祸,屠戮我家。我父皇母后创业艰难,封建诸子,藩屏天下,传绪无穷。一旦残灭,皇天后土,实所共鉴。《祖训》云,‘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必训兵讨之,以清君侧之恶’。今祸迫予躬,实欲求死,不得已者,义与奸邪不共戴天,必奉天行讨,以安社稷,天地神明,照鉴我心。〖=B61〗
  早有准备的臣僚队伍中,随即荡起一阵口号声:
  “奉天行讨!”“必清君侧!”“誓与奸邪不共戴天!”
  一阵号角长号声过后,朱棣宣告:
  “我们现在誓师后即起靖难之师,不把祸国殃民的奸臣扫除干净,誓不罢休。”
  院庭里一片欢腾。
  朱棣随即又宣布:即授张玉、朱能和丘福三人为指挥佥事,操兵柄。
  张玉、朱能出列:“末将得令,愿为靖难舍生忘死。”
  朱棣接着宣布:授袁珙为燕王府纪善,随侍帷幄。道衍法师本方外之人,不以世俗为难他,请他留在世子身边辅佐守城。
  道衍面无表情,一动不动,倒是袁珙拱手说了声“谢殿下。”
  朱棣又语出惊人地宣称:授张信、景清为布政司参议。
  这一宣布,众皆哗然,都回头回脑地去找景清,景清却不在。
  人群中不显山不露水的柳如烟暗暗为景清叫苦,朱棣留了他一命,却夺走了他的节操。
  谁也不曾料想,这时天色骤然间暗下来,刮起了黄风,乌云山一样从东大殿后面翻涌上来,咫尺之间几乎看不清人的面孔,人们正惊疑时,顷刻,急风暴雨不期而至,雨如倾盆,风如天翻,人们抱头奔逃,纷纷躲到廊柱后。
  只有两人不动,立于风雨中。一是朱棣,二是道衍。
  又一阵更猛烈的大风席卷而来,天地间一阵令人心悸的破碎声响起,人们看见,东大殿上的绿瓦被狂风掀起来,接二连三坠地,摔得粉碎,一片碎裂声。
  人们大惊。交头接耳,都感受到了凶兆的压力和恐惧。
  连朱高煦都说:“这是凶兆啊!”
  他旁边的袁珙为安众心,特地大声说:“未必。”但他这善卜吉凶的相士一时也反应不过来,太突兀了,他比别人更相信这是不祥之兆,只是不能说出口就是了。
  朱棣脸色铁青,叫袁珙:“袁道长,你过来。”
  袁珙只得冒雨站到朱棣面前。朱棣恼怒地训斥说:“你昨天不是占卜过吗,你说今天是黄道吉日呀,这怎么说?”
  袁珙已经想好应对之策了,他知道此时朱棣需要什么。便劝殿下勿忧,挟风带雨,本是吉兆,龙从风雨呀。
  这一说,朱棣脸色好多了。
  第四部分
  轻信权谋相辅相斥风暴变成吉祥使者(4)     道衍认为这还不够,不足以稳定人心,便在一旁小声提示袁珙,燕王殿下担心会影响军心士气。殿瓦碎得不是时候,何不在碎瓦上做文章?
  袁珙受了启发,便拾起一片碎瓦,举在空中大声说:“殿下勿忧,各位也不必惊慌。我袁某人说这是大吉大利之兆,一定不错的。这是上天在示意,飞龙在天,殿上飘落的屋瓦是什么颜色?绿色,这预示着殿下将要去绿瓦换黄瓦了!”
  朱棣大喜过望,这暗示太妙了、太及时了。黄色为皇家专利,黄瓦历来也是皇帝宫殿专有,绿瓦换黄瓦,不意味着朱棣将要登大位做皇帝了吗?感激地看了一僧一道一眼。
  朱高煦带头欢呼。说来也怪,少顷,风停雨住,又是艳阳高照,人们更相信袁珙的预言了,欢呼声浪此起彼伏。
  朱棣马上宣布:“我们就借天意,起奉天靖难之师了,我们已无退路。我们必须诛杀齐泰、黄子澄之流的奸侫,现在我们是背水一战,我虽寡,是代天行讨的正义之师,城外之兵虽众,张昺、谢贵被杀后,必然群龙无首,各位可勇往直前,先杀退围府之敌,配合从城外杀来的丘福援军,内外夹击,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破北平九门。”
  张玉、朱能等高喊“得令。”
  燕军的攻击行动随即开始。
  随着时间的推移,彭二更加着急了,心里越来越没底。在暴风雨平息后,他召来另一位佥事余瑱,一起商议对策,他告诉余填,从燕王府传出的几次口信都一致,说燕王正设宴款待朝廷大臣,犯官已全拘押在一处了。
  余瑱也很不放心,就是吃酒宴,现在也该回来了,他担心,会不会出什么事呀?
  彭二心里这么想,嘴上却说:“该不会吧?”
  忽然城门处三声炮响,旗杆上挂出两颗人头来。
  官军士兵都向前拥着看。连彭二和余瑱也受了惊动,也从辕门跑出来,跑到护城河畔观看究竟。
  有人惊呼:“哎呀,那不是张大人、谢大人的人头吗?”
  彭二和余瑱定睛一看,也大为惊怒,彭二的心一下子沉到了底,变得冰冷,他吼了起来:“朱棣胆敢抗旨杀降旨钦差,这不是反了吗?”
  余瑱说:“快撤,准备攻城。”
  话音未落,城上忽然弓弩齐发,有些是火箭,打在军营里,立即起火。围观的官军士兵随后四散奔逃。
  随即城门大开,吊桥放下,张玉和朱能率马步兵呐喊着冲出城,杀声震天,其势锐不可当。官军尽管围城,却毫无作战准备,一见燕军排山倒海地冲出来,立刻四散奔逃。
  彭二急忙约束军队:“不准退,快,堵住他们。”但根本阻止不了不战而溃的局面。
  余瑱主张马上派人去禀报魏国公吧。这里没人指挥,不是群龙无首吗?
  官军已处于混乱之中,加上张玉等人狂呼:“城外大军已包围了北平,你们投降吧。”此时军心已乱,退兵如退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