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化,热的和冷的空气对流交合,就会下雨,或者下冰雹。这就是湿性显相。
冷的热的这些气流,相当于无明。气流与湿性相遇,变化出来什么东西?变化出来是雨水,冰雹,雪水。这些水啊,这些冰雹,这些雪山,相当于我们的相分。这些看得见的,山河大地,草木丛林这是相分。湿性它变化成冰雹,雨水,霜雪。下雪堆积起来变为雪山。雪山各种各样,冰雹也各种各样,还有冰淇凌,房檐挂下来冰溜子嘛,所以我们这个世界五花八门。
湿性变化的冰啊,雪山啊,冰雹啊,冰淇淋,各种各样的东西。还有吃的棒冰,蛮好吃的。这些看得见的相,都是湿性变化出来的。如果没有湿性,怎么会有那种千变万化?
还有水,水就相当于还没有凝固了的心,你的心如果凝固了就会和冰雹一样。打坐的时候不要老是强压心不动,让这个心死死地定在那里。定个八万四千大劫,再定下去就变成土木金石。你这个心真的会变成土木金石!变成山河大地草木丛林,变成这样一个四大。你的心千万不可以凝固。我们元音上师讲法的时候常说:“你不要死定啊!你死定这个心就凝固了,不动了,变成土木金石!”
当湿性受到风暴的影响,在这个影响对它还没有那么严重的时候,它会变成水,还能流动。这就相当于我们的见分。见分这个心就像水,当境界风一吹的时候,它会起波浪。波浪相当于我们的念头。念头啪起来,又息下去。一起来一息下去。就好像水起的一个波浪又一个波浪。一个波浪起来,另一个波浪息下去。我们的心就是这样,一个念头起来,一下子这个念头息下去了,另外一个念头又起来,另外一个念头又歇下去了。确实像水的波浪一样。
人家比喻说水就像心,那么波浪是不是心呢?那个波浪也是水构成的啊!波浪是水的形状,我们起的念头就是心的变化。那么这个水是不是湿性呢,这空气当中有很多很多的湿性,这个湿性遍满虚空。湿性离开不了水,水就有湿性,这个水性是湿的。
我们起心动念,念头都是由心生起,念头是不是我们的真如自性?其实也是真如自性。这个能够理解吧?就像那个水的湿性一样。水起波浪如同心生念头,当不起波浪时候你这个心不动,还是像水一样。不管你起念头也好你没起念头也好,它都是水。你看见的,那是粗的念头,是第六识。
第八识第七识念起时,你根本看不到,好像看到没起念头。其实它的念头在动。有水就会有浪,除非没水。就是不起风也有浪。我对你讲,若起风就有大浪。我们的心也一样,不管有境界没境界你的心都在动。让心不动不可能。就像水一样,水时时刻刻有波纹。一旦有风,外面境界一来。哎哟,这个东西这么好!心动得不得了。怎么这个东西这么差啊!这个人恨死他了!心动的不得了,一个晚上睡不着觉。这就是心在起波浪,与水起波浪一样。
如果你在每一次心起波浪的时候,马上知道这心毕竟空,每个念头都毕竟空。你知道水就是湿性,湿性它看不见摸不着毕竟空,水就是毕竟空。而结的冰雹,凝聚的雪山,它也是湿性。冰的性是什么?冰的性就是湿性。这个雪的性是什么?雪的性就是湿性。所以雪山也好,冰雹也好,冰淇淋也好,它们都是湿的。你不相信,拿来尝尝看它湿不湿,全都是湿性。
山河大地和冰淇淋一样,冰淇淋是湿性,湿性毕竟空。那么山河大地是我们的佛性所显现,因为无明之故,凝固了一个山河大地。山河大地既是佛性显现,所以它毕竟空。山河大地就是毕竟空!你如果以这个道理去悟,慢慢的悟,对佛法的理解非常有益。
但是要记住,师父是方便说,打这样一个比喻做方便说。可不是佛性就是湿性哦!佛性用湿性来比喻。无明用冷气和热气气流来比喻。湿性在气流作用下,产生的冰雹,雪。佛性在无明作用下化成山河大地,这是相分。见分相当于没有凝固的水起的波浪。这是用心来比喻。不管你见分也好,相分也好,无明也好,都是你的妙明真心变化出来的!
不管雪也好,冰淇淋也好,水也好,还是风啊,还是热气流冷气流,都是湿性,都是毕竟空。明白这个道理之后,你见一切相都毕竟空。见一切相毕竟空,那就是见如来!你彻底明白起心动念都是毕竟空,毕竟空就是妙明真心。本如来藏妙明真心就是毕竟空!真正悟透这理,不是明心见性是什么呢?
讲了这两个问题,师父再跟你们讲《首楞严经》的大义。什么是楞严大义?楞严大义这是直接让你开佛知见!一定要开悟!
整部《妙法莲华经》讲的是开示悟入佛知见。《楞严经》第一个问题,就是讲开示悟入佛知见。整部《楞严经》十万多字,一共十卷。用四卷半将近五卷的经文,相当于拿五万字来讲第一个问题:开示悟入佛知见,就是开示你的正知正见。可见正知正见非常重要!
第二个问题。以正知正见指导你的言行,你的言行符合正知正见,这就是楞严大定!楞严大定没出没入,你行住坐卧当中,都以正知正见指导你的言行。行住坐卧当中,你的心都如如不动毕竟空。外面的相毕竟空,内在的心空空净净。这个定没出没入。睡觉在入定,吃饭在入定,走路在入定,打坐也在入定。这个没出没入之定,叫楞严大定。这是佛的定!
这个定形成之后,第三个问题,行菩萨道,叫做六度万行。有六十圣位:三个渐次、干慧地、十信、十住、十回向、十行、四加行、十地、等觉妙觉,六度万行修菩萨道。最后圆成你的佛果。所以整个《楞严经》讲的就是见,定,行,果。见则正知正见,定则楞严大定,行则行菩萨道,六度万行,果则佛果。
《楞严经》第五个部分是补充说明,就是助道分。讲的是当你从凡夫开佛知见,到你圆成佛果,整个过程当中会出现的一些境界。当这些境界出现的时候,你应该怎么办?怎么对待?这叫做七处升沉。讲了七道,六道加一道仙道。遇到那一道时,你的心会处于怎样一个境界。
接下去讲五蕴:色受想行识。每蕴跟你讲十种境界,一共五十种境界。照见五蕴皆空是好境界。其他境界出现的时候,你不要理它,它就是好境界。理它就易着魔!整部《楞严经》讲的就是这些内容。
这部经理论很深,大家不一定看得懂。但是一定要把它看懂!你如果要成佛的话,最好把这部经看懂。一旦这部经看懂了,那你修道就不会出问题。经中讲得很清楚很明白。你修行到哪个位次,然后下一步怎么用功?非常清楚明白!
现在再仔细讲讲见分,因为这个见分非常重要!《楞严经》的见分这个见,不是戒律的戒,而是知见的见,看得见摸得着的见。看得清楚就是见,要有正知正见。
我们说,要开佛知见。佛陀到这个世界上,就是为一大事因缘而来。什么因缘?开示众生,悟入佛之知见!众生也是为这一大事因缘而来。那就是要让自己悟入佛的知见。悟入佛知见,这是大家这一辈子来做人的唯一大事,如果这件事情没完成,而去忙其它东西,那你这辈子就白来!
每个人都是为这件事情来的,为了这一大事因缘而来的。成道的人,大菩萨都是为弘扬此大事因缘而来的。没有成道的人,是为此大事因缘悟入佛之知见。所以,这个问题是最首要的问题,最现实的问题,最根本的问题!
正知正见就像大鹏金翅鸟,起飞前脚跟一点地。不点地飞不起来,要点地才能起飞。不相信,你可以试试看。天上盘旋的老鹰,还有大鹏金翅鸟都是这样的。乡下人抓老鹰怎么抓?先挖个沟,一尺多宽二尺深。下面放几个小鸡,放些吃的东西。老鹰目光锐利,一看见小鸡,猛然俯冲下来抓小鸡。沟是空的,两只爪子进了沟,两个翅膀搭在沟两边,爪子够不着地,小鸡跑了没抓住。老鹰想飞,但是两个翅膀架在沟边,脚点不着地飞不起来。老乡就对不起了,把老鹰给抓走了。
每个人修行,如果正知正见不开,佛的知见不开发出来,等于是脚跟不点地。脚跟不点地就是信念不足,立场不稳。非常容易让别人抓走。抓到哪去?抓到六道轮回三恶道里去。对不起,脚不点地你飞不动,就把你抓走,抓到六道轮回永远出不来,所以这个脚跟点地很重要。脚跟点地就有正知正见。有了正知正见,相当于大鹏金翅鸟,脚一点地直飞十万八千里。
释迦牟尼佛在楞严法会上,以阿难为主要对象,专门开示正知正见。先是精细阐述:七处征心,八还辩见。接着讲十显见性,后来开示三如来藏。分成三个方面详细讲述正知正见。
七处征心是怎么回事?征心就是问他,诘问他,心在哪里?让阿难把心找出来。阿难说:“心在我的身体里面,在我的六根里面。”佛说:“心在你的六根里面,那你怎么没有见到五脏六腑,而见到外面呢?”佛的意思是说,心在里面肯定见到里面五脏六腑了,见不到五脏六腑,只能证明心不在里面。
佛又问他心在哪里。阿难说:“那么心在外面,不在里面总在外面嘞,反正我有这个心,是吧?“释迦牟尼佛说:“如果心在外面,那么你的心就能看到你的脸啰?那你怎么看不到你的脸呢?人家打你,你觉得有痛。如果心在外面,你怎么会觉得痛?你有两个阿难吗?你怎么是两个呢?你如果一个心,心在外面,那你又不能看到自己的脸,人家这个打你又感觉到痛。说明你这个心也不在外面。不在外面。是否在中间?”前后一共从七个处所来找这个心,问这个心,最后结果是:根本找不到这个心。
这个心,本来就是毕竟空。前面讲了水本来就是湿性,本来就是毕竟空。那个水是因为大风,热流寒流之故才产生。比喻水是心,那个水是妄心,因为无明之故,以风暴之故产生的水。我们因为无明之故,动的念头。所以这个念头,执著分别的那个心,就是妄心。既然是妄心就是没有,就是不存在,就是毕竟空。因为毕竟空,所以觅心了不可得。
达摩祖师在少林寺闭关九年,坐在那里不动。二祖慧可知道这是个高人。自己的心整天烦恼不安,必须找大师指点。他跪在雪地里向达摩祖师求法。在雪地里冻僵了,别人把他抬回去。苏醒过来,又回去跪在那里求。达摩祖师看他心这么虔诚,就出定问他:“你跪在这里,有何所求?”他说:“不求什么,请师父给我安心。我的心不安,整天烦烦恼恼的。”达摩祖师太厉害了!他说:“拿心来与你安。”这个心在哪啊?慧可一找,找心找不到,毕竟空当然是了不可得。慧可老老实实说:“觅心了不可得。”达摩祖师于是说:“与汝安心竟。”也就是说已经把你的心安好了。
慧可在觅心中发现此心本空。心若真空,烦恼何存?慧可一下子悟到修行的窍诀:若时时观照此心安住毕竟空本位,一切烦恼尽除。心空无住,处处自在。达摩祖师果然大手笔。一句话了断千年无明烦恼。徒弟的心安好。即时进入保任,长养圣胎。
觅心了不可得。心由无明之故而成分别执著之妄想。一个念头起来,一个念头灭了。又一个念头起来,又一个念头灭了。三心了不可得。《金刚经》讲:“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当下这颗心刹那刹那生灭,了不可得。不要烦恼,没有心烦什么啊?心是毕竟空。烦恼何处生?
那么性有没有呢?有些人说无自性,是指自性毕竟空叫无自性。并不是说没有性。没有佛性怎么成佛?如果著在自性上,那是错误的。小乘,南传佛教讲了自性见的观点。不否认人有自性,自性本来存在。应该说有自性。但是自性是了了分明,一尘不染,毕竟空。所谓毕竟空,既一尘不染,一法不立,同时又一法不遗,万法具足。不是有,也不是没有。即空即有,非空非有,不立两边,绝对存在。
真正打破无明,你就能见道。只要见到一回,你就知道:自性本体无量无边,一尘不染,一法不立,不生不灭,不动不摇,不来不去,不垢不净,而了了分明。这个灵知自性存在,既存在又毕竟空!
释迦牟尼佛讲十显见性:见性是心、见性不动、见性不灭、见性不失、见性无还、见性不杂、见性无碍、见性不分、见性超情、见性离见。从十个方面,把性的空有关系显示给大众,显示给阿难。《楞严经》有偈颂:“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
禅宗讲: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大家体悟一下。心就是起心动念这个心。起心动念这个心是生灭的。生灭的这个心,其实就是我们八个识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