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植也不让甄宓多等,直接便在一张新的竹纸上写道:圣皇君四海,德教朝夕宣。万国咸礼让,百姓家肃虔。庠序不失仪,孝悌处中田。户有曾闵子,比屋皆仁贤。髫齓无夭齿,黄发尽其年。陛下三万岁,慈母亦复然。”写完之后,曹植不理惊愕的甄宓,将笔掷于地上,拱手道:“宓姐,曹植在兖州扫榻以待,告辞了”说完之后直接大步离开。
直到好半响,大军开拨的时候,甄宓才反应过来,拿起《灵芝篇》的下半阙,喃喃念道:“这才是《灵芝篇》所要表达的真实意思么?”
那边彩衣见甄宓手拿竹纸,久久不语,还以为她出了什么事,连忙上前急问道:姐,你怎么了?”
闻得彩衣的声音,甄宓直接将手中竹纸合上摺好,继而快速收到衣袖内,轻声答道:“没什么,我们回去吧。”彩衣不疑有他了一声,便服shì甄宓上了马车,缓缓往邺城驶去。
此时曹植的马车之内,郭嘉瞥了一眼摆放在边上的瑶琴,装出惊讶的神情道:“咦,这个琴可不普通啊,看来甄家xiǎo姐对四公子你……嘿嘿嘿。”话没有说完,但郭嘉的笑容已经将意思表达得十分清楚。
对于这个没事就喜欢jiān笑的家伙,曹植完全无视,淡淡地说道:“只是友人话别赠礼罢了,先生何必大惊
郭嘉见得曹植油盐不进了一声,转而问道:“那四公子你回赠了什么礼物?”
曹植对此早有所料,轻笑道:“没甚,就是《灵芝篇》的下半阙。”
听得此言,郭嘉脸色一正,眼眉轻挑地惊呼道:“《灵芝篇》的下半阙?”
曹植也不隐瞒,直接将《灵芝篇》的下半阙给念了出来,那边郭嘉听完之后,眼睛瞪得老大,惊讶道:“这才是《灵芝篇》要讲述的真正意思?”
曹植哈哈一笑,点头道:“看来此诗篇却是将先生也瞒了过去。”
郭嘉忍不住摇头苦笑道:“四公子好才华,嘉这次真是不得不说一个曹植对此,只是笑而不语。
你道为何甄宓和郭嘉看完这下半阙之后,反应都如此大,实际上这下半阙一出,却是将之前曹植在晚宴上所灵芝篇》上半阙的意思完全改变了。
晚宴上所灵芝篇》上半阙,借用灵芝的高贵,来比喻赞颂“孝道”,继而和《游子yín》相呼应。而在河北众名士看来,《灵芝篇》虽然辞藻华丽,但内容深度却不如《游子yín》这已经是共识了。不过现在曹植在后面加上这下半阙后,整首《灵芝篇》却是直接化腐朽为神奇
luàn曰乃是屈原sāo体的一种结尾方式,它不区泥于古诗的章法,有展开、回环、照应的作用,简而言之就是对诗篇所述内容的一种总结。
而luàn曰后面那几句,主要说的意思便是从前文所讲的众多关于“孝道”的例子里,自己得到了要富国强民,须修身养齐家治国的感悟,也呼应回最开头所言灵芝的奇效。这就使得,前面举那一系列赞颂“孝道”的例子,上升到治国齐家的地位。汉代重孝,出仕之人必先举孝廉,可见孝之重要。而经luàn曰后面的总结,整首《灵芝篇》便从单纯的对“孝道”的称赞,上升到抒发济世思想的为核心,这就将整篇诗要表达的意思完全改变了。
本来曰之后改变了诗篇的意思,是十分正常的事。但关键在于,当初许攸出题留难曹植,是想让袁绍扣押下曹植当质子。质子被困,难以展现抱负这是人所皆知的事情,现在曹植凭借《灵芝篇》的上半阙脱了身,最后加上这下半阙让意思改变成要怀才济世的思想。显然就是在打袁绍和许攸的脸了,暗暗讽刺你们想扣押我曹植当质子,不让我施展才华?我偏偏就脱身了,而且这首你们满意的诗其实说的是我要施展才华的想法,可惜你们一个也没看懂。
由此可见,这下半阙一出,袁绍的脸色将会变得何等难堪。接下来的,其实也不太需要想都知道,暴怒之下的袁绍,肯定要找人出气,而这个对象就非许攸莫属了。这也是曹植报复许攸的咄咄bī人的招数。
正是如此,郭嘉才心甘情愿地对曹植说一个不过郭嘉说完之后,却是很快就皱眉问道:“四公子将如此重要的下半阙jiāo给甄会不会……”
曹植摆手道:“先生大可放心,植相信她会明白植的心意。”说完,曹植脸上lù出会心的微笑,不过这笑容在郭嘉看来,却自动变成了猥琐的笑容。
事实上郭嘉的担心的确多余了,当他们一行和张郃、朱灵所率领的大军回到鄄城之后,袁绍也没有派兵来追。直到曹植已经回到鄄城半个月,才收到曹昂送来的消息,曹植回到鄄城之后没几天,甄宓才将《灵芝篇》的下半阙拿出来。袁绍看后,果然震怒,臭骂了许攸一顿之后,盛怒之中的袁绍保持不住理智,立即派遣颜良、文丑率领一万骑兵追击。众谋士对此也劝阻不住,只能任由袁绍施为,而此时曹植早就回到鄄城,因此颜文二人带兵到黄河边上跑了一转,便直接返回邺城。
如此大的动作,只为追一个孩童,自然让天下侧目,最终真相也遮掩不住,泄lù了出来。《游子灵芝篇》同时问世,一时之间曹植名声大涨,特别是《灵芝篇》里面还隐含了一段如此惊心动魄的故事,就更让各地的年轻士子听得津津有味,将此事广为流传。
同时,坊间也开始流传出曹植和甄宓的绯闻故事,只不过由于二人年纪都太世人听了这绯闻也就一笑置之。
而曹植经过河北此行,特别是《灵芝篇》事件之后,天下人对于曹植的才名基本上不再抱着怀疑的态度了,使得曹植的名声盖过了天下间不少名士。而此时,曹植才六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