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6097-名车的历史:汽车是人类行走的艺术-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人说,哈雷是车迷心中的麦加,是一柄穿越时空的自由之剑,神圣而无处不在。骑哈雷的男人,可以世故,但不世俗;可以沧桑,但不沉沦;可以激情,但不做作,抑或是一种成功,但不受名利禁锢。它是引领古今风韵的精神贵族。    
    在美国,有一句谚语:“年轻时有辆哈雷,年老时有辆凯迪拉克,则此生了无他愿。”在哈雷迷心里,哈雷不是摩托车,它是宝贝,是玩具,更是象征自由的精神。哈雷创造了一个将机器和人性融合为一体的精神象征,并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衣着打扮。哈雷标志是当今世界上最多的被其车迷们文在身上的品牌之一,同样,它的品牌忠诚度也是最高的。哈雷摩托之所以历经百代而不衰,在于它从制造第一辆车起就潜心致力于创造一种凝聚年轻一代梦想、反叛精神、奋斗意识的“摩托文化”。经过百年不断地积淀和提纯,哈雷品牌成为了年轻人尽情宣泄自己自由、反叛、竞争的精神和彰显富有、年轻、活力的典型标志。     
    正如佛教教义中,新入弟子要接受剃度之礼一样,在哈雷车迷中,不论男女老少,他们身上都有一个必不可少的哈雷·戴维森品牌标志文身。对于哈雷,车迷付出的不仅仅是一笔昂贵的金钱,更是宗教般的虔诚和初恋般的激情。放眼世界,还没有一个品牌能让它的消费者做到如此痴迷和疯狂的地步。哈雷摩托车来自美国的西北部,西部的蛮荒和辽阔对生存在那里的人们来说,意味着自由、粗犷、奔放、洒脱和狂放不羁,甚至带有浓郁的野性。哈雷的品牌文化与牛仔文化一脉相承,是牛仔文化的演绎和物化,它彻头彻尾都流淌着美利坚的血液。随着时间的推移,哈雷摩托车被赋予更多的精神和内涵,正如它的广告语所说:路从这里开始,没有尽头。


《名车的历史》 第三部分百年名车 魅力永存

    百年名车 魅力永存    
    一个世纪的沉浮,一个世纪的文化积淀,孕育出灿烂丰富的哈雷摩托车文化——自由、个性、进取,一直作为哈雷品牌的特种精神含义,令无数的哈雷车迷们为之倾倒、为之痴狂。    
    从外形看,哈雷摩托车的最大特点就是体积硕大,外观庄重,装备整齐,给人一种突出的存在感。马力强劲、接近汽车的大排气量带来的独特轰响,炫目的色彩、硬朗独特的造型,甚至烫人的排气管都令哈雷车迷疯狂。哈雷摩托之所以受到摩托车爱好者的如此青睐,主要就是因为它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经典设计。哈雷摩托的造型是那样的古典、浪漫、粗犷,其最流行的车型往往是最古典的车型。哈雷还有一个美学原则,就是裸露美,它一直坚持能裸露的地方就尽量裸露,这就如同法国的皮蓬杜中心追求的一样。尽管哈雷摩托裸露的是钢铁的心脏、金属的质感,但在人们心目中犹如裸露的女神。与其说哈雷摩托是交通工具,不如说哈雷摩托是一件巧夺天工的工艺品。模仿哈雷的很多,其中包括著名的雅马哈公司,但它们都没有获得哈雷的真谛,无法做到形神兼备。    
    哈雷的发动机是相对落后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哈雷摩托落后。从选料到工艺,它都令许多摩托车望尘莫及。尤其是驾驶哈雷那种从容、那种卓而不群的气度、那种无与伦比的自豪感使很多人都心驰神往。再加上沉重的车身,没有强健的体魄、过人的胆识根本就谈不上驾驭哈雷摩托车。事实上,驾驶哈雷摩托车就是一种体验征服的快感,能够驾驭哈雷摩托车的人也没有理由不骄傲,也正因如此,有人说哈雷摩托是自由的钢铁、滚动的风景。摩托车是一种消耗品,它的使用寿命是有限的,性能也会随着时间的打磨而下降。一般的摩托车大都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渐渐衰老,一直到被主人遗弃,而哈雷似乎永葆青春,像美酒一样,时间越长越弥足珍贵。    
    哈雷摩托车创造了一个将人性与产品融为一体的精神象征,从一个侧面记录了美国整整一个世纪的历史,因此驾驶哈雷摩托车就是对美国精神和美国文化的标榜和认同,所以,对美国人来说,骑哈雷摩托车比遵守法律更能表达爱国精神。历经百年的岁月沧桑,哈雷摩托车不仅赢得了“大V缸”的无上荣耀绰号,而且使得美国整个20世纪下半叶被戏称为“不折不扣的哈雷时代”,更由于它浓缩了激情、自由、狂热的独特品牌个性,最终登峰造极地幻化为一种精神象征、一种品牌文化、一种生活方式、一个美国式的传奇。    
    构筑驰骋世界的梦想    
    威廉姆斯·哈雷和阿瑟·戴维森不仅仅一味埋头于摩托车的设计制造,而是潜心致力于创造一种独具特色的“摩托文化”。事实证明,他们成功了。    
    1901年,美国的摩托车制造业呈现出“你方唱罢我登台”的红红火火的态势,美国各地竟有大大小小的摩托车制造厂商300多家。就在这“全民齐上阵,大造摩托车”的热闹氛围中,21岁的威廉姆斯·哈雷和20岁的阿瑟·戴维森也加入到这一热潮之中。    
    威廉姆斯·哈雷和阿瑟·戴维森的努力没有白费,他们终于制造出一辆摩托车。虽说这辆手工制造的摩托车充其量也就是装上400CC发动机的自行车,最大时速只有11公里,连不太陡的小山坡也爬不上去。不过,两个年轻人还是欣喜若狂,他们坚信只要能制造出第一辆摩托车,就能制造出更好的摩托车来。1903年,威廉姆斯·哈雷和阿瑟·戴维森共制造了三台哈雷摩托车,均在未完成装配前由人认购,这种接单后订做的生产方式,哈雷厂家一直沿用至今。有幸拥有第一台哈雷车的人名叫梅尔,他驾驶那台哈雷总共行驶了6000英里,之后将其转让给乔治·里昂,又继续行驶了近15000英里;另外制造的两台车分别被路易斯·福鲁克和斯蒂芬·斯帕罗购得,三台第一代哈雷摩托车累计行程共达到62000英里。在1906年,他们在朱诺大街建造起工厂,扩大了生产规模,以满足接踵而来的订单。1907年,威廉姆斯·哈雷和阿瑟·戴维森正式组建了哈雷·戴维森公司,威廉姆斯·哈雷任总工程师,阿瑟·戴维森为销售总经理。满怀宏图大志的年轻创始人已经不满足于眼前的成功,开始研制更大功率的发动机和更加完善的车型。    
    正当哈雷·戴维森摩托车制造公司致力于民用摩托车产销之际,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威廉姆斯·哈雷反应敏捷地在第一时间转换产销目标,全力以赴开始产销军、警专用摩托车。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停战协议签订的第二天,盟军下士——罗伊·霍尔茨就骑着哈雷·戴维森摩托车,第一个趾高气扬地踏上德国领土。这则题为《一个美国人和一辆美国摩托》的图片新闻,一夜间成为全世界几百种报纸的头条新闻,哈雷·戴维森摩托车由此声名鹊起。    
    第一次世界大战引发的环球经济萧条,差点让美国摩托车制造行业全军覆没,最后仅剩下了“印第安摩托车制造公司”和“哈雷·戴维森摩托车制造公司”,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无意中又给了哈雷·戴维森摩托车制造公司再振雄风的绝佳良机。在二战结束后,威廉姆斯·哈雷和阿瑟·戴维森相继离世,但是哈雷·戴维森公司已经像诸多美国经典老牌公司一样,成为家族企业,哈雷和戴维森家族的后人,相继接替了公司的各种管理工作,哈雷·戴维森摩托车制造公司气势如虹地步入了又一个快速的发展期。




=TXT版本编辑制作TurboZV,更新消息请访问 turbozv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