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华尔街传奇 作者:[美] 罗恩·英萨纳-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后,汉克跑到讲台那里,面露着些许困惑而又失望的表情。他要求她速度稍微加快一点,早点把这个部分讲完。
  汉克向她说:“宝贝,你就直接表演重点吧。”并且暗示她说,不要再故意装着一副腼腆娇羞的样子,来逗她的观众了。
  钟丝则一脸迷惑地问:“你说这话是什么意思?”
  汉克问她:“你不是那个脱衣舞娘吗?”
  汉克显然是被搞糊涂了,但他还是镇定下来,向她解释说今天是为了庆祝他结束单身生活而举行的派对,因此他对看着动作来凭空想像的游戏没兴趣,只想看看真枪实弹的表演。
  钟丝听了,心想:“糟糕! 跑错了房间。”这时,那批经纪商还在华盛顿厅等着她来报告农产品市场的预测呢。钟丝当时其实并没有远在天边,毕竟两个地方中间只隔了15位美国总统而已。
  一直到今天,钟丝还是不确定那天晚上汉克到底有没有看到心里想看到的表演。
  十年风水轮流转
  柯涵的头衔,在纽约金融圈里可算是响挡挡的。她是高盛公司的投资策略委员会主席之一。这家公司在华尔街有很长的历史了,而且相当受业界的尊崇。该委员会另外还有一位主席,名叫叶宏(Steven团nhom),这两个人一起决定公司的大客户应该在什么时候进入股市,什么时候应该出场,投资组合应该有多少百分比放在债市,多少百分比放在商品期货。和席菠德以及葛莎莉一样,柯涵也是少数几位在华尔街成功地打破了性别限制的女性之一。
  不过,她在冲破层层障碍的过程中,同样地也是搞得伤痕累累,才有今天的成绩。过去这些年来,她的表现在市场上留下极佳的口碑,因此再也不会因为性别的差异而受到歧视了。在金融行情的预测能力方面,真正能被称为奇才的人是少之又少,而柯涵正是这么个投资专家。
  在过去10年当中,她曾经两次在众人对盘势一片看空的时候,执意地反向作多。其中一次是在1987年股市崩盘之后,另一次则是在1990年10月大盘跌至低点之时。她刚入这行不久,就已经知道一个事实,那就是在周遭被空头包围的时候,要强力作多的确很难,但女人想在这个男人的世界里立足,则更是不容易。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对一位有意在职场上发展的年轻女性来讲,柯涵所拥有的学历是颇有看头的。她在大学时代专攻电脑和经济学,在70年代早期,兼修这两门学科的人并不多,但如果想进入就业市场,则是一个相当占优势的组合。她找的头一份工作,是在华盛顿特区的联邦储备委员会(FederalRlESspre)担任经济分析师。在政府机关做了一阵子事情以后,她转到了民间机构工作,先是在总部设于巴尔的摩的罗普莱斯基金公司(T。风IvFe Price)负责经济预测的工作,然后又转到蓝伯特,最后才到高盛公司任职。她的升迁速度很快,在1990年的时候,就已经稳住了自己在高盛公司的地位。这家公司长期以来,一直是华尔街最排斥女性的公司之一,但柯涵只花了短短15年时间,就爬上了原来只有男性才有机会坐得上的位置。不过,在她踏入纽约金融圈早期,男人们偶尔还是会想些办法来占她的便宜。
  柯涵在罗普莱斯公司工作的时候,是担任数量分析师。华尔街的人私底下把这种人叫做“专搞数字的人”。事实上,他们的工作就是分析一大推让人很难弄懂的数字,然后根据这些数字来判断未来股市的走势或是经济的发展方向。这些人会运用利率、市盈率以及配股比率等指标,来看看股价究竟是高是低,以及经济的表现是强是弱。然后,他们再根据研究的结果提出投资方面的建议。
  柯涵记得,有一天她到曼哈顿去,要在大学俱乐部(Unive响ty口ub)这个地方向公司的客户们报告她对经济和股市所作的分析。华尔街的上层精英经常到大学俱乐部去,不少有钱人把这里当成自己第二个家,就像哈佛俱乐部(HaWardClub)等组织一样。这些俱乐部的位置都分布在曼哈顿最高级的地段,里头设计得富丽堂皇,每个房间都铺着厚厚的绒毛地毯,窗户都用上好的原木镶嵌着。不过,这些专供上流社会人士工作后休闲的地方,平常几乎是不允许女性进入的,但这也成了柯涵执意要打破的一道关卡。
  对投资人来讲,他们急切地想获得投资方面的讯息,他们不管提供资讯的人是男、是女,或是火星来的,只要资讯能让他们赚到钱就好。然而,俱乐部的管理人员可不这么想。事实上,柯涵还记得那天到大学俱乐部的时候,门房硬是把她挡了下来,不想让她进去。
  这个穿着制服的门房告诉她:“你不能进去。”
  柯涵问他:“为什么不行?”
  他回答说:“因为你是女的。”
  柯涵不理会这一套,接着说:“你看着吧!”话没说完,她便大步地走了进去,门房在后面大声叫喊,并且威胁着要把警卫叫过来。
  柯涵还是不管他,头也不回地进到门内,完成了她的工作。
  在1995年的时候,柯涵再度回到这个俱乐部,因为她要为几位“很可爱,而且很重要的人”作个市场报告。这是她在70年代后期差点被门房挡驾之后,头一次再回到这个地方来。她走进这栋建筑的时候,偷偷地对自己笑了笑,并且在心里想着:“时代可真是不同了。”
  柯涵若有所思地,又说了另外一段过去身为女人所受到的屈辱。那时候她还在巴尔的摩工作,也就是罗普莱斯公司总部所在地,这件事也发生在某个午宴的场合,当时柯涵负责主持一项聚会,白宫的首席经济顾问也获邀与会。时值盛夏,在巴尔的摩这个地方,到了这个时候会热得让人受不了。不仅如此,那儿的温度也很高,更让人觉得难熬。就在午宴进行到一半的时候,俱乐部的空调设备突然故障,每位与会的来宾在高达92 F度的高温之下,热得简直快溶化了。不过,俱乐部的总管说什么都不愿意让这些人换到另一个比较凉快的地方,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有柯涵这个女人在场。
  现在,很少有人会用这种方式来侮辱柯涵了。就像某个香烟广告词里所讲的,“亲爱的,这一路走来可真是辛苦了!”
  六、Greed Gaming; and Trickery 尔虞我诈的华尔街 1
  大致说起来,华尔街的运作是诚实可信的。
  市场的状况都还算公平,
  而股票和债券价格的变动,
  通常也都很有效率地把各种因素反映出来。
  不过,倒不能说完全没有例外。
  有时候,还是会有人想在股票市场里动点手脚,
  就像古时候的情况一样,
  有些人毫不留情地靠着剥削他人而致富。
  很早就有人教我们,在资本主义的社会里,华尔街是公司行号筹集资金的地方。不论是卖股票给投资人,或是为了借钱而发行债券,反正企业为了实施未来的扩张计划,都会到华尔街来取得资金。
  在理想的世界里,整个程序就是这么单纯,完全不会有冲突发生,也不会有贪污或欺瞒造假的情况出现。但不说也知道,我们并不是活在理想的世界里。事实上,我们甚至可以说华尔街本身就自成一个世界,而平常会影响我们生活的各种因素,到了这里还会加倍扩大。在这个地方,真正具有驱动力的,并不是人们脑子里的理性思考,而是人心的贪婪和恐惧。
  有些时候,华尔街的市场制度会被人误用,或故意加以扭曲。我们在这一章所讲的,就是几个为了个人的利益而故意扭曲市场制度的例子。这些小故事虽然不像80年代那种大规模的违法事件来得那么夸张,但我们却能从这些故事里头,清楚地看到每个投资人在华尔街肆意而为的时候,都会面临到的冲突。
  老王卖瓜
  在华尔街,从事基金管理和投资顾问这一行的人,彼此之间的竞争可以说是相当惨烈,不管投资环境是好是坏,投资人都不断地吵着要更高的投资回报率,这种操作业绩的压力,就像是新郎官在新婚之夜所面临的压力一样。这种压力一天24小时都紧紧地跟在基金经理人、交易商,以及投资人的身边。干这一行的专业人士,几乎一辈子都是活在操作业绩的压力之下。
  有时候,专门搞投资的这些人在公布操作业绩时,多少会吹点牛,或在资料里头灌点水。有人声称他们的投资年年是好年,从来就没有表现不好的时候,也有人自我吹嘘为华尔街排名最高的基金管理人。有的时候,这些说词是真实的,有的时候,他们的说法只有一部分是对的;还有的时候,则几乎完全是欺骗社会的行为了。
  有些专业经理人之所以必须为自己的表现灌点水,原因是他们永远都希望投资人能把更多的资金交给他们。这些人管理的基金规模越大,他们所收的管理费用就越高;他们的表现绩效越好,那么从门口流进来的钱也就越多。这种恶性的循环,迫使基金经理人必须让自己随时看起来都好像很好的样子,不论是短期的表现也好,长期的业绩也罢。
  华尔街专业投资人的操作业绩,有好几种追踪和考察的方式。例如,每一季都会有人根据各基金的涨跌,来对这些经理人作“评级”。华尔街有份叫《机构投资者》(1仇Jx施加2Zon6Z Jn肥阶)的杂志,就是专门针对产业分析师和专业投资人的表现来加以评比,如果能列名在这本杂志里头,就表示这位分析师是受到投资人欢迎的。另外在华尔街有很多专门写些市场消息和行情分析的人,其中就有这么一个,名字叫做郝伯特(MarkHulbert),他自己不仅撰写一些行情的分析,而且每个月还替其他撰写市场简讯的人作排名,然后发表在他的《郝氏金融文摘》(HMj6erzF2n622c肋助652)月刊上面。他所根据的,就是每个人对市场长短期走势所作的分析,看看谁的说法是对的,谁的预测比较正确。他发现了一件事,那就是华尔街里姿态摆得最高,而又最会自吹自擂的人,根本都是名不符实的。
  不过,奇怪的是,在这些自己公布的操作业绩里,最让人感到好奇的,却是来自于作风最谦虚的基金经理人之一。证券管理委员会后来还正式对这件事进行调查,一直到最近才解决。
  这个人名叫李博(Stevenljeb),是个温文尔雅的人。他是全国各主要财经节目经常邀请的对象,而他发表的看法也常被《华尔街日报》(TA‘w过“5z肥b2J6MmoZ)等媒体所引述,同时,他撰写市场消息和行情分析的能力,在业界也是属一属二的高手。几年来,《个人理财》(只9r50920ZF222022c6)和《市场大势分析》(TA‘B25P2cMr6)这两份阅读人口众多的市场简讯,就一直是由他来负责编辑的。而他所写的市场简讯,全国的订户加起来就超过了10万个。他透过市场简讯把可靠的投资建议转达给订户,而他在行情的预测方面,有好几年都是表现最厉害的人物之一。
  然而,不知道为了什么原因,李博却碰上了麻烦。倒不是他的表现失灵,而是他所公布的业绩表现有问题。
  在1993年的时候,帮李博发行刊物的几个人,很大胆地公布了一项李博的操作纪录,同时还公然对外提出挑战,看看谁有这个胆子来接受。首先,他们宣称李博所使用的“进出市场时机模式”,在1980年至1991年之间,把原来的1万美元变成了3900万美元。也就是说,平均每年的报酬率高达99%!接着,这几个发行人还提出了1万美元的奖金,如果有谁能够证明在这段时间的操作业绩比这个更好,就可以把钱抱回去。这种挑战,没有人会看了缩腿就跑的。
  李博为了达到这么不可思议的操作业绩,使用的是一种可以把进出股票市场的时机计算出来的计量经济模型。这套模型创造了惊人的成绩,在金融市场里可以说无人能出其右。美国著名的财经杂志《富比士》(凡r6e5),在1993年2月15日出刊的那一期刊物里头,还这么说,“连巴菲特这么高竿的投资专家,都没办法在那10年当中,让自己的钱能够成长3900倍,而且离这个水准还差得远。”李博的发行人也公开表示。如果投资人在这段期间一直跟着李博的建议来操作的话,那么在短短的11年当中,就会变成巨富。
  头一个对李博所宣称的业绩仔细检查的人,就是郝伯特。他细心调查的结果,马上就把李博的气球给戳破了。他首先指出,李博在这几年当中,曾经数次修正他的计量经济模型。因此,他在大肆吹嘘操作业绩时所说的模型,和他早先提出投资建议时所用的模型,根本就是两码事,完全不一样。同时,李博为了达到惊人的操作业绩,还回过头来重新测试那套模型,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