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郎:对,我很喜欢做明星的感觉。
记:你知道吗?我们了解的许多经济学家都不是你这个样子的。他们更低调一些,埋头于研究,不会像你这么坦白,说自己想做明星。
郎:是啊,我就是这样,我在美国的时候,就是觉得自己没有人重视,做事情要有舞台,我在做研究,可是我没有舞台。现在我做出东西,当然希望我的观点可以传播和影响到更多的人。
有多少官司都无所谓
“我有炒作的本钱。而且企业家为什么对我这么敬畏,因为他们知道我说的都是事实”
记:那你告诉我,你朋友多吗?
郎:我没有朋友。
记:你觉得是为什么?
郎:他们嫉妒我吧。
记:你说过,你夸过别人但是被大家都忘记了,但是你骂别人,却被记住了。你会不会为了迎合大众的情绪会讲某些话?
郎:打个比方。你想出名吗?你不妨也去讲讲看,你能讲出来些什么呢?你看媒体会不会追捧你?都说我郎咸平会造势,会炒作,我承认炒作,哪个不服气,那你叫媒体去炒作你呀。你看媒体会不会跟着你走,企业家会不会震惊,会不会跟在你屁股后面走,不会的!
记:你觉得你有炒作的──
郎:本钱。我有炒作的本钱。而且企业家为什么对我这么敬畏,因为他们知道我说的都是事实。
记:你不否认你在炒作,但是你觉得你的炒作是有理有据的。
郎:你要知道,这是我十几年的研究心血啊。你也知道我的历史,我在美国的时候,美国能人太多了,为了立足,我就得很努力学习,我有很多论文是排名世界第一的,这是我这么多年的积累来的。这么多年的磨炼和积累,才得到今天的结果。
记:你觉得你现在的名誉不是偶然得来的,也是一个必然。
郎:这是一个必然。
记:现在你要面对一场官司,以后甚至可能是越来越多的官司。你怎么看它?
郎:无所谓。至少,我现在没有看到对我有什么不好。
记:你反而更加有名。
郎:可以这么说。
發表於 2006/12/09 09:32 PM
2006/12/09
郎咸平:对泡沫下猛药不一定合适 政策应谨慎
问:最近,为了调控过热的房地产市场,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您觉得中国房地产存在哪些问题?
答:中国房地产市场本身结构不健全,可以说部分地区是存在泡沫的。泡沫最严重的是上海,北京次之,而广东等广大地区应该说没有泡沫,或者说泡沫很少。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广东经历了好几次大的起伏,所以现在的市场就较为理智。在上世纪90年代的深圳,房价涨幅一度低于通货膨胀率。这是有统计的。
现时,上海的泡沫情况,由各项数据资料看得出来还是比较严重的。例如,南京西路、淮海路之间的房价一路攀升。这种情况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外地流入的资金导致的,据我所知,很多比较有名的外资基金也在介入操作。可以说,现在这个区域已经不由本地购买力支持,因此价格相当离谱。事实上,因为上海的市中心、闹市区面积非常小,真正的商业旺区,大概只有两三平方公里的面积,房价推高比较容易,炒家比较容易运作。
相比之下,北京的情形就大不一样,炒家比较难以舒展,因为北京市内没有一个特别的旺区。王府井一带虽是办公商务的中心之一,但是很少有人会将这里当作第一选择的住家。目前北京即使是高价房,也只是每平方米1。6万元~1。8万元左右的水平,和市民收入相比,还属于可以接受的范围。事实上,北京因为各个发展区域不一样,也就不太会出现上海那样部分地区房价直线上冲的现象。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国际热钱在上海炒楼的说法是不准确的,因为这一类热钱非常灵活,需要流动性。不能把进入的外资都简单地看作是热钱,这是两个概念。很多外资倒是有投资中国房地产业的计划和实施,这是他们自己的投资行为,和一般内地的所谓“炒房团”也有区别。
问:那么,目前上海市场是否存在一定的危机?调控政策的推进和步骤,学术界是怎么看待的?
答:我觉得,上海的市场最大的危险还不是来自于三五万元一平方米的高价房方面。现时,上海实际的市道之中,我判断,一万到两万元的中价房市场比较容易出现问题,因为这个区间很大,中环线外环线所在地区,房屋的供应远远大于需求,这种地方的楼价虚高,是很危险的。
目前来说,中国最需要的是房价稳定,这就要进行区域调整,进行结构调整。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政策对待,才可能达成对社会对国家较好的效果。
对房屋市场进行调控肯定是必须的,但是政策还存在着一些不完善的地方,这些需要予以高度重视。
例如,最高法院去年就宣布了,居民用于自住的第一栋房子不能拍卖,还不了钱也不可以没收房。这样的话,带来的后遗症会比较大,银行房贷政策受到干扰,很多人能够利用这个空子大胆套银行的钱。
其次,政策出台的时候,要密切注意,会否出现太快太严厉的现象。因为全世界都有共识,那就是金融政策切忌大起大落,信贷政策是非常敏感需要高度调控艺术的。
国际学术认为金融政策始终存在一个难题,就是金融政策何时产生效果不确定,效果能有多大也很难确定。而学术界对于这类问题的建议就是,政府部门在实际推出类似政策时,要把握一个思路,就是缓慢、稳健一点为好。
政策的出台有时也可能带来比较大的后果,例如,上海地区有可能因为房价收缩过猛而经济陷入萧条,同时,其他地区可能也受波及。
因此,我认为,不同区域的房价问题应该区别对待。我看到一些报道,就是政策出来后,几天之内,上海很多房屋买卖的叫价都有很大影响。这里要注意的是,事情后面不仅仅是房价跌多少的问题,还牵涉到一个虚拟财富蒸发的副作用。过去几年上海人因为房价泡沫上升,虚拟财富推动消费效应,大家吃好的穿好的,现在经济上会受到压力。房价两个星期跌下来,就是财富缩水效应,产生伤害。
问:你在美国和香港都呆过很长时间,你经历过这种经济波动的经验是怎么样的?
答:房价问题和经济的联系远远大于股市和经济的挂钩,因此过去有很多这样的例子。而对泡沫下猛药不一定是最合适的,房屋政策最可能导致社会公众心理因素的变化,这点在香港也有比较残酷的教训。1997年前后,香港就是因为对房价泡沫处理时下猛药,骤然推出“八万五”公屋单位,导致市场心态陷入恐慌,市场崩溃,带来的后果就太惨烈了。
美国1987年的股灾也是一个心态传染,当时经济没有什么大问题,但是股市出现抛售,财富迅速萎缩,大家不敢消费,总需求下跌,也对经济造成重创。
问:调控之后,有不少地产商提出行业要面对重大危机,你对中国企业战略和个案研究很多,对这方面怎么看待?
答:监管部门对房地产过热现象有一些具体措施,这必然牵涉到企业,比如对地产商的审核会非常严厉,很多地产商抱怨连连,其实政府的做法也是无可厚非的。按照这个政策走下去,现金流充裕的地产商,负债率低的地产商才是受惠的地产商。有长远发展战略和适应能力的企业才能活得比较好。但是我认为,房地产行业不是一个特别能够产生优秀企业的行业,这是由行业性质决定的。我接触过很多民营企业,上市和准备上市的,沿海和内地的,总的感觉是,这些中国的企业家其实都是绝顶聪明,加上一点机遇,就都能做得很好。他们是很有本事,能够在经济转轨期间,迅速找到事业突破口,尽快壮大自己。很多房地产商就是这样迅速积累财富的,但是他们有一个弱点,经常钻空子,不按游戏规则做事,所以不约束和限制他们的行为,到头来对社会对他们都没有好处。不过,这种约束和限制也要有章法,必须慢慢形成一个制度,总要给他们一个发展空间。
问:你过去两年提到很尖锐的一句话是“房地产缺乏竞争力”,对银行业你也有类似的看法,那么现在还是这么看吗?
答:房地产行业在全世界范围里面,确实不是一个很新的行业,国际大公司里面就很少房地产公司。投资基金的投资方向,也很少看好房地产公司。现在内地很多做得很好的专业企业去做地产,这是中国企业的悲哀。例如连华为都要去做房地产,希望赚快钱,这对企业不是好事。专业化对目前形势的中国企业是个好东西,为什么要去做房地产呢?对于房地产本身,我认为是没有什么竞争力的行业,真正一流的企业竟然去做经常爆出偷工减料新闻的行业,我实在不赞赏。
發表於 2006/12/09 09:36 PM
2006/12/09
房地产金融高峰论坛郎咸平发言
主持人:我们非常容幸地请到了两位重量级的嘉宾为我们做主题演讲,一位是郎咸平博士,郎咸平博士是美国霍顿商学院,香港中文大学首席教授,是近年来世界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第二位重量级嘉宾是铜锣湾集团总裁陈智先生他现任中国商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商业地产联合会主席,陈智先生从1996年起就在中国提出了Shopping mall的概念,今天我们还要请出几位合作单位和大家一起分享两位嘉宾和他们平时在自己的企业运营中的一些心得。
郎咸平:这是一个很沉重的题目,沉重到什么地步呢?各位回想一下,我国这么多民营企业家,基本上不是房地产商就是投资巩固商。一个国家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以民营经济为主导的经济结果并没有看到我们的经济体系出现像三星电子等等具有竞争力的行业,而是不断地在房地产行业里面打转转。我很有幸最近访问了两个城市,一是银川,另外是一个非常大的城市是武汉。银川在上一届的领导领导下小而美,这次我去了以后领导改了思维要发达一个大银川,要以房地产拉动银川的发展。这次武汉市邀请我对武汉市提出个人的意见,会前武汉一直跟我打招呼说请我要骂他(众笑),我不会骂他。武汉也希望以房地产提升发展,在会上武汉市提出一个数据,武汉市的平均房价是三千块钱,并没有所谓的泡沫现象,我当时说可能我这个人才疏学浅,历史上的经济没有哪个是以房地产出现的,这个思维在我们伟大的中国出现了。一个城市连一点竞争力都没有,光盖房子能把经济拉动起来吗?最多拉起来是泡沫而已,这个简单的道理我不理解。
深圳、香港或者是银川,或者是大武汉,我们应该追求什么?我们所应该追求的是这个城市是一个独特的竞争力,以竞争力发展一个城市的未来,这个城市上去了,民生富裕了,房地产是一个后续的工作,要发展一些配套的措施,房地产推出来才有人去买。这个过程如果颠倒过来,拿房地产作为增长产业将会是什么代价?到最后你会发现房地产的泡沫反而阻碍了这个城市的发展。
举一个例子,大上海的发展,上海的房价之高是不可想象的,对于一个银行而言,他要设立一个办事处他到底是去上海承受两三倍的高地价还是干脆去北京算了?这个浅显的道理说明高房价所带来的只是一个表面的问题,你看那个城市发展是红红火火的,背後是城市的竞争力不断上升,我不敢想,小小的城市每平方米三千,我想谁买得起来?他们说好卖得很,我听了都难过,这个都是炒作。以房地产发展经济水平这是极其危险的。
我们对于房地产行业寄予太多的厚望,缺乏行业的组织,更多的是缺乏一个主要的思路。我们很浅显地认为这个城市短暂的繁荣最重要,短暂的繁荣当然可以靠房地产,对各种原材料增加内需,各个行业短期内看起来是很红火的,但是长期之下怎么办?这个城市的经济能力在哪里?话说回来,这一次香港的立法局代表团来到深圳跟广东其他城市很激动,说我们是否应该把制造业再引进香港?谈了很多很奇怪的话题,香港一些比较专业水平的理解提出一个批判,就是“回答我,除了中央政府替你搞的拉动你的零售业的条例之外,你有什么样的竞争力?香港有什么广东省没有的竞争力?”没有一个竞争力的城市如何长期地打算和发展呢?这是一个极为重大的问题。
我刚才讲的是一个宏观格局的问题,但是这个房地产问题要落到实处,到底这一次的宏观调控对我们房地产业是什么样的调整和什么样的思维过程?我们讲房地产本身我想说明的问题是思维层的问题,我觉得我们的方向总的方向是错误的,全国的房地产是非常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