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药学第6讲寒凉药-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用量一般1。5~6克;瘟毒及大头瘟等重症,也可用到15克或再多些。

                          密蒙花
密蒙花味甘,性微寒。是眼科常用药,有退翳明目的作用。
密蒙花能清肝经虚热而明目,常用于青盲、目昏、多泪、多眵、小儿疳气攻眼等症。可与白蒺藜、菊花、草决明、石决明、羌活、谷精草等同用。
本品还有消目中赤脉、去翳的作用。可与木贼草、桑叶、夏枯草、菊花、夜明砂、蝉衣等同用。本品还可祛目中之风而治目珠发痒。我对此症常以本品配合蔓荆子、防风、赤芍、菊花、荆芥、薄荷(少量)等同用,效果良好。供参考。
用量一般3~9克。

                       蒲  公   英
蒲公英味苦,性寒。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的作用。外科常用于治乳痈,肠痈,疔疮,疖肿、痈肿不散等症。内科则多用于治疗热痢,瘟毒,腮腺炎、扁桃腺炎等,常与银花、连翘、黄芩、黄连、大青叶、赤芍、元参、山豆根等同用。
我常用蒲公英15~30克、瓜蒌30克、白芷6~9克、连翘9克、炙山甲6克、赤芍12克、红花9克、皂刺4。5克、夏枯草9克,治疗急性乳腺炎,(已破溃者,去山甲、皂刺,加花粉、当归)有良好效果,谨供参考。
据近代研究,本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
地丁凉血解毒的作用大于蒲公英。蒲公英散结消肿的作用大于地丁。二药常合用。
败酱草清热排脓,偏用于治肠痈(包括阑尾炎)。蒲公英清热解毒,偏用于治乳痈(乳腺炎)。
鱼腥草清热解毒味辛入肺,宣散壅结,偏用于治肺痈(肺脓肿)及肺部感染。蒲公英兼能入肝胃二经,消肿散结,偏用于治乳痈及乳房肿块(治肿块可在上述治乳痈方中,加生牡蛎一两、元参五至八钱、大贝母三钱)。
用量一般9~25克;病重者可用30~60克。
鲜蒲公英捣烂外敷,可用于乳痈、疔疮、痈肿等。
凡阴疽、久败疮均忌用。

                        秦    皮
秦皮味苦微涩,性寒。主要有两大作用:
1.清热治痢:对于湿热痢疾(大便带脓血、里急后重、舌苔黄腻、口干不欲多饮、脉滑、夏秋之交为多),可用本品配黄连、黄柏、白头翁、木香、槟榔、白芍、当归、厚朴、枳实、茯苓等同用。
2。 清肝明目:肝经有热、上攻于目而致两目赤肿疼痛,目中发热,羞明怕日,眼生翳膜,迎风流泪等症,可用秦皮、滑石、黄连、各等分,研为细未,每次用五分,水煎数沸,去滓,取清液,俟温洗目(《证治准绳》秦皮散);或配合菊花、薄荷、桑叶、黄芩、木贼草、草决明等同用水煎内服。
据近代研究报导,本品对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肌炎等疾病有效,可使风湿病患者尿中的尿酸量显著增加。
白头翁治痢,偏于清热凉血,秦皮治痢偏于清热涩肠。
用量一般3~9克。

                       青      黛
青黛味咸苦,性寒。主要作用与大青叶差不多,但凉血作用比大青叶更好,并且有消膈上热痰的作用。本品为爵床科植物马兰、蓼科植物蓼兰或十字花科植物菘兰叶干燥色素的加工制品,为细粉末状,还可以外用。
对于因血热妄行而发生的衄血、吐血、咳血以及湿热入血、热毒发斑等症,可以本品配生地、元参、大青叶、白茅根、生石膏、知母、丹皮炭、栀子炭、藕节炭等同用。用脱脂棉或纱布条沾青黛、血余炭(2∶1)塞鼻,可止鼻衄。
对肝火炽盛、热极生风而致的高热抽搐、惊痫神昏等症,可配合胆星、全蝎、天竺黄、郁金、黄连、远志、菖蒲、钩藤等同用。
对肺热咳嗽,痰粘成块,不易喀出者,可用青黛消膈上热痰,常配蛤粉同用(名“黛蛤散”),随汤药冲服,每次0。9~1。5克。
青黛还可以吹喉用,治疗咽部生疮、红肿痛烂。例如青黛散(青黛、牙硝、朱砂,各1。8克,黄连、黄柏,各9克,雄黄、牛黄、硼砂,各0。9克,冰片0。3克,研细未,吹敷咽部)。腮腺炎时腮腺肿大疼痛,可用青黛冷开水调涂,能消肿止痛。
大青叶清心胃毒热,偏用于瘟疫热狂。青黛泻肝经郁火,偏用于惊痫斑热。
用量一般0。9~4。5克,用纱布包煎,如用汤药冲服,每次0。3~0。6克或1克。
中焦虚寒及阴虚潮热者忌用。

                        青    蒿
青蒿味苦、性寒,并有清凉芳香的气味。主用为清热药,并能清凉解暑。
1.清虚热:温热病恢复期,因邪热伤阴,阴分余邪未清,症见暮热早凉。口干舌红等,可用本品清除阴分伏热。常配合知母、鳖甲、丹皮、生地等同用。例如《温病条辨》“青蒿鳖甲汤”。
2.骨蒸劳热:阴虚火旺而致骨蒸劳热,盗汗,咳嗽,痰中带血,颧红、心烦、手足心发热等症。可用青蒿清血中伏火、除阴分伏热,而退骨蒸劳热。常配合鳖甲、秦艽、知母、地骨皮、胡黄连、生地、丹皮、白薇、当归等同用。
3.疟疾寒热:温热病邪伏少阳经而见寒热交作,或疟疾定时寒热等症,可用本品入肝胆二经,清透邪热,常与黄芩、郁金、菖蒲、银花、竹茹、枳壳、半夏等同用。对疟疾病的定时寒热,可配合小柴胡汤(柴胡、黄芩、半夏、党参、甘草、生姜、大枣)加槟榔、草果等同用。近些年有人报导,用青蒿干燥粉末制成片剂,每日服3。75克,在疟疾发作前3~4小时吞服,连服5~6日,治疗各型疟疾都有效,有效率可达81。8%,但对恶性疟,疗效略差。
4。 解暑热:本品有芳香化浊、清暑避秽的作用。常配合藿香、佩兰、豆卷、滑石、通草等,用于夏季受暑,身热无汗、肢体困倦、胸闷不畅等症。
此外,青蒿尚有清肝胆之热而明目和退黄疸的作用,可用于肝火上炎而致目昏、目赤、羞明等症,常配合菊花、石决明、草决明、黄芩、栀子等同用。对于胆经湿热郁蒸而致的黄疸发热、尿赤尿少等症,可配茵陈、车前子、黄柏、栀子等同用。
地骨皮泻肝肾虚热,退有汗的骨蒸,兼清肺中伏火。青蒿清肝胆虚热,退无汗的骨蒸,兼除温热久留。
柴胡和解表里,主治邪据少阳、寒热往来。青蒿清肝胆虚热,兼治湿热留连,寒热交作,似表似里,类虚类实,或暮热早凉,久久不愈。
用量一般3~9克。特殊重症,可用12~25克。
里有虚寒、大便溏泄及产后气虚者勿用。

                    青    葙  子
青葙子味苦、性微寒。是眼科常用药。能治肝经毒热上冲而致目赤肿痛、目生障翳、羞明流泪等症。常与菊花、夏枯草、黄芩、木贼草、桑叶、蔓荆子、龙胆草、黄连等同用。
本品还有散风清热、散风止痒的作用。可用于肝经风热而致的头痛、眩晕、目赤、目胀、目昏、高血压等症。常与龙胆草、黄芩、生赭石、生石决明、草决明、生地、赤芍、菊花、勾藤等同用。对于皮肤因风热而瘙痒者,也可用本品配白鲜皮、蝉衣、防风、薄荷、栀子衣、苦参等同用。
用量一般为8~9克。
本品有扩大瞳孔的作用,故瞳孔散大的眼病禁用。

                           山豆根
山豆根味苦,性寒。主要有泻火、解毒、利咽喉的作用。常用于治疗咽喉红肿疼痛。
对于火热上炎,热毒上侵咽喉而致的咽喉红肿、疼痛、咽下困难等症,可用本品泻火清热、解毒消肿。常配合元参、麦冬、银花、桔梗、甘草、薄荷、锦灯笼等同用。对于喉风急症(包括严重的急性扁桃体炎),牙关紧闭,水谷不得下者,也可用山豆根15克、桔梗12克、白药子12克,急煎服,有效。
对肺热咳嗽,也可用本品配黄芩、瓜蒌、贝母、知母、桔梗、元参等同用。
山豆根配射干,治痰热结滞于咽喉而致咽喉肿痛,配板蓝根,治毒热炽盛而致咽喉烂痛;配槐角,槐花,治痔痛出血。
板蓝根偏治瘟毒颐肿,咽喉红烂。山豆根偏治火毒上炎、咽喉红肿。
马勃治喉痛,偏于轻宣肺热,使热邪外透。山豆根治喉痛,偏于泻热解毒,降火消肿。射干治喉痛,长于清热、消痰、散结,偏治痰热结滞,扁桃体红肿。
据近代研究报导,山豆根对治疗癌瘤有效。也有人报告山豆根治疗鼻咽癌效果好,可供参考。
用量一般3~9克。脾胃虚寒、大便泄泻者,不宜用。

                      射      干
射干味苦、性寒。主要有清热解毒、消痰散结的作用。常用于以下情况:
1。咽喉肿痛:由于痰热交结、壅塞咽喉而致的咽喉肿痛、痰不易咯吐、痰声如拽锯、呼吸困难等症。可用本品清肺胃痰热,消肿散结利咽喉,常配合山豆根、桔梗、甘草、元参、连翘、黄芩、锦灯笼等同用。本品是治喉痹咽痛的要药。
2。肺热喘咳、喉中痰声:由于肺热痰结而出现咳嗽气喘,喉中如水鸡声等症。可用本品清肺消痰。常与麻黄、半夏、黄芩、细辛、冬花、紫苑、杏仁、瓜蒌、白果等同用。
3。腹中癥结痃癖:腹中积痰瘀血,结成癖块痃瘕(包括肝脾肿大等)等症,可用本品散血消痰、开结消积。常配合鳖甲、神曲、莪术、山楂核、炙山甲、生牡蛎、生大黄、枳实、红花、桃仁、当归、赤芍、黄连、白术、槟榔等,做为丸剂服用。
山豆根泻火清热的作用大于射干,射干消痰散结的作用大于山豆根。
马勃清散肺热而利咽喉,偏用于肺气不得宣畅而致的咳嗽、喉病、音哑。射干泻胸中实热,消痰散结而利咽喉,偏用于热盛痰结而致的咳嗽、咽肿、喉中水鸡声。
据近代研究报导,射干能消除上呼吸道的炎症渗出物。并有止痛、解热作用。
用量一般2。5~4。5克,重症可用6~9克。用量不可过大。
脾胃虚寒及孕妇忌用。

                          生地黄
生地黄味甘微苦,性寒。主要有凉血清热和滋阴补肾的作用。
1.凉血清热:生地黄甘苦而寒,能凉血而清热,并能凉血止血。最常用于湿热病,热邪侵入营分(高热、甚或神志恍惚,口反不渴、舌质红或绛、斑疹隐隐欲现、脉象数而略细)或血分(高热、谵语、舌质紫绛少津、斑疹透露、或吐血、衄血、昼静夜躁、脉象细数)时,常与元参、连翘、栀子、郁金、竹叶心、丹皮、赤芍、生石膏、犀角等同用,如清营汤、化斑汤、犀角地黄汤等。据近代研究报导,生地有止血作用,能促进血液凝固。
2。滋阴补肾:本品能滋阴补肾,可用于阴虚有热而产生的骨蒸痨热、干咳、咽喉燥痛、痰中带血、手足心热、盗汗等症。常与地骨皮、炙鳖甲、丹皮、秦艽、知母、白薇、元参、天冬等同用。
另外,温热病后期,因热邪伤耗津液而致的口渴、食欲不振、下午烦热、暮热早凉等症,也可用本品与麦冬、玉竹、沙参、梨汁、冰糖、藕汁、生麦芽、炒谷芽、香稻芽等同用,可以养阴生津,清热益胃(如益胃汤等)。
对于阴虚不能胜热,而致消渴(口渴思冷饮,饮不解渴,人渐瘦弱,小便频多,易饿等),常以生地黄与山萸肉、山药、茯苓、丹皮、泽泻、五味子、天花粉等同用。我常重用生地黄、熟地黄、山药,配合山萸、茯苓、泽泻、丹皮、五味子、紫肉桂(不可太多,0。9~2。5克即可)等,随证加减,用于治疗糖尿病、尿崩症等,每获良效,请参考试用。据近代研究报导,本品有明显降低血糖作用。
生地黄简称生地,主用于凉血、清热、滋阴、生血;炒炭称生地炭,主用于止血(衄血、便血、尿血、吐血、咳血、崩漏等);用黄酒蒸制者,名熟地黄,主用于补肾滋阴、养血;地黄从土中挖出洗净即用者名鲜生地,性大寒,主用于温热时疫,血中火毒热炽而狂热谵语等症。另有细生地或小生地,养阴而不腻,适用于温热病后期、阴津不足而食纳不好的情况。生地黄味厚滋腻,用大量或久服时,容易滞腻有碍胃口,此时宜用细生地;或配用一些砂仁,或用姜汁炒用。      配麦冬润肺清火;配天冬滋肾降火;配元参解毒清热凉血;配犀角凉血化斑。
用量一般9~15克;重症可用30克,或更多些。鲜生地常用30~60克。
脾胃虚寒、大便溏软者不能用;暑湿盛、胸闷不言者禁用。

                        石    膏
石膏味辛甘,性寒。本品生用为清肺胃火热药,能清火、止渴、除烦,退热;煅用名熟石膏或煅石膏,清热作用大减,有收敛作用,外科常用在敛疮、祛湿、止痒,或作为石膏绷带用。内科常用在以下几种情况:
1.伤寒阳明经证:外感风寒,传变化热,出现高热炙手,全身出大汗而高烧不退,口大渴、思冷饮,烦躁,甚或神昏狂乱,脉象洪大而数。生石膏能清解阳明经火热,可以本品为主药,配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