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祯沉下脸道:“那也要看实力,目前大宋能做到么?”
苏锦道:“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与其防备夏辽联盟,何不瓦解其联盟逐个击破?”
夏竦道:“就算是打,也该先打夏国才是,辽人军力不输于我,如何能打?再说,目前绝对不是最好的时机,好大喜功会召来灭顶之灾。”
苏锦道:“说的是,我并非说即刻用兵,当然要做好万全的准备,但如果要打,只能打辽人,原因很简单,攻夏则辽必救,无形中促进了辽夏联手,而攻辽则夏未必会救,因为夏国没那个能力救援,如果考虑到唇亡齿寒之忧,他们也许会硬着头皮救援,但如果大宋主动示好,给夏国恰当的承诺,解除他们的担忧,夏人一定会袖手,那样便成了宋辽一对一的单挑,能不能赢,就看我们的本事了。”
赵祯万万没想到,苏锦心中居然酝酿着这么一个惊天的念头,灭辽灭夏开创万古基业,这个念头他不是没想过,相反倒是做梦都想,可是也仅仅是想想罢了,跟人从未提及,生怕被人笑话自不量力,可苏锦居然就这么说出来了,而且振振有词,似乎有些把握的样子。
即便知道可行性较小,赵祯在潜意识里还是希望就此事多谈论一会儿,于是咳嗽一声,镇住嗡嗡议论的群臣,问道:“何种承诺和好处可以让夏人袖手呢?如果夏人抓住我大宋心理狮子大张口,难道我们反倒受他胁迫不成?”
苏锦想了想道:“让夏人相信我们的诚意需急人之所需,夏国之所以这几年国力衰退,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我大宋对他们进行了贸易封锁,夏国气候恶劣,粮食根本不够吃,日常的穿衣吃饭都成问题,他们的皮毛青盐特产等均无法销往大宋,和辽人之间虽有贸易来往,但他们需要的辽人自给尚不足,他们出产的辽人同样出产,根本没有互补性;要赢得他们的心,第一件要做的便是全面开放和夏国的贸易,准许两国之间正常的商品交易,这是夏国最希望看到的一点。”
“说的好像有些道理,夏人尝到甜头,自然轻易不敢舍弃这甜头,况且他们也有恢复国力自强之心,若无两国贸易,他们难以发展。”赵祯和群臣都有些心动。
“光凭开放贸易恐不能消除夏国戒心,若我大宋和辽人开战,夏人自然会考虑自身的安危,他们难道不懂逐一击破之理?”赵祯道。
苏锦点头道:“皇上说的是,所以还需要有政治上的手段,这一回皇上要出面了。”
赵祯愕然道:“朕出面?”
苏锦道:“对,皇上的面子大,皇上亲自出面,才能显示我大宋的诚意,我可从中牵线搭桥,促成夏国国主与太后和皇上秘密见面,皇上只需要为辽夏之战中利用夏人的事情道歉,并承诺绝不侵犯夏国,宽夏人之心就成了,我想,夏人应该会求之不得,加上给些甜头弥补,就算夏人仍心存戒备,但只要他们保持中立,不会出兵援辽,这样就够了。”
第九三九章一盘大棋(中)
(感谢100个可能、longtu168168、wood…hdc书友的月票,感谢longtu168168、windswingl两位书友的礼物,感谢longtu168168/dh147741两位书友的打赏。)
大庆殿内鸦雀无声,在此之前,不少官员将打仗之类的话当做笑话来听,眼下是要如何防止辽夏联手对宋,最靠谱的方法莫过于加强边境防御,调派人马增强边境军力,而不是什么主动进攻之类不靠谱的瞎想。
但听苏锦把话说到这个份上,没有人觉得这是玩笑话了,大家不否认苏锦描绘的情形也许真的能让夏人对大宋有好感,但若说因此便能和辽人作战,心里还是有着众多的疑问。
“苏大人。”一个高大的身影从官员的行列中走出,那是苏锦的老熟人,也是苏锦极为尊敬的一个人,升职为御史中丞的包拯。
“苏大人,兵者国家大事,任何想当然的疏忽都会招来灭顶之灾,宋辽实力差距并不明显,按你所说,军力相比我大宋尚有不足,即便是皇上屈尊对夏人示好,没有了夏国的干扰,为大宋想灭辽还是说说而已,那可不是口头上的逞强。”
苏锦热切的看着包拯,他看得出来包拯眼中的担心,那不是无原则的反对,而是知道苏锦如今说话的分量,或许会左右赵祯的想法,但正是因为分量太重,包拯才不得不发自内心的提醒苏锦。
苏锦还没说话,倒是有人插话了:“包中丞,下官倒是觉得苏大人的建议值得考虑,两国大战,兵力战力高下自然重要,但还有更多的因素左右战争的结局,譬如后勤的保障,譬如士气和胆色,譬如谋略,而再不这些因素上我大宋均占据绝对优势,辽人刚刚损失二十六万大军,举国皆哀,气势上降到冰点,在物资储备上,我大宋处于绝对优势,粮草盔甲兵器均充足精良,就连辽人自傲的骑兵,大宋也有了三万;而且,苏大人跟辽人刚刚交过手,从结果上来看,完全可以驾驭大兵团作战,对敌心理上也占据优势,这一切都是我大宋的优势;也许苏大人提出的先发制人之策略正得其中精髓,随着时间的推移,也许这一切的有利因素都会丧失,到那时才叫胜负难料呢。”
侃侃而谈的这个人是个长脸的官员,穿着盔甲,身上居然挎着柄钢刀,从能够带刀上殿的细节来看,定是禁中将军,不过苏锦却不认识他。
此人是新任殿前司都指挥使黄直,本是侍卫马军都指挥,最近刚获提升执掌殿前司兵马,殿前司和侍卫司同掌禁卫军,两位都指挥使均是皇上最信任的心腹,人称殿帅;这黄直一般上朝都不太说话,今日不知道为什么慷慨陈词了一番。
赵祯摆手道:“黄直,此乃朝政之事,你莫插言,非你职责之内事务。”
黄直有些尴尬,拱手道:“干系大宋社稷大事,臣只是想说说看法罢了,臣也仅从军事角度分析,免得有些大人因为不懂战事成败的因素而误解了苏大人,仅此而已,臣多嘴了。”说罢躬身回到班列之中。
黄直的一番话倒是起到了不小的作用,经他这么一分析,官员们忽然觉得也许宋辽之间开战的话,大宋的赢面真的很高了。
“苏爱卿,朕觉得此事需从长计议,开启战端不是轻易下决定的事,朕需要好生的思量。”
苏锦恭谨道:“皇上,臣不是好战,臣见惯沙场喋血,深知战争带来的灾难,如果能有避免战争却能让大宋避免未来的灾祸,哪怕是曲折些,那也比打仗要好;臣不该提出这样的办法,臣知错了。”
赵祯叹道:“你也不必自责,你提出的只是个办法而已,也许是唯一的解决之道,为了大宋社稷黎明,有时候不想打仗也不行,此事容后再议,朕需要好生的考量。”
群臣俯首称是,赵祯站起身来,内侍高呼退朝,赵祯阔步下了龙座,出偏殿而去。
群臣议论纷纷的往殿外走,苏锦的身边围着一群人,纷纷向苏锦道贺,如今这位苏大人正式进入中枢,成为两府三司中举足轻重的人物,三个部门均身居高职,倒像是个未来的宰辅人选,以前对苏锦,更多的是因为苏锦得皇上器重,又是晏殊的侄女婿,如今苏锦获得的官职和名望则是实至名归,且不说西北四路的日渐富庶和各种惊人的传闻,有谁能搅动辽夏两国之间的风云,将他们玩弄于鼓掌之上呢?
很多人都想苏锦发出邀请,请他赴宴赏光,期望能和他攀上交情,苏锦奉行的依旧是来者不拒的原则,能上朝的官员,自然不是泛泛之辈,即便是没本事的官员,也必有家世背景,苏锦是绝不会在这样的小事上莫名其妙的得罪人的;苏锦随口答应,也不去考虑时间的是否冲突,但众人也均不以为意,其实吃饭喝酒什么的都是次要的,关键是要和苏锦够上说话,答应了就成,去不去,何时去,都不是问题。
正热闹间,内侍从殿内走出,小步快跑到晏殊身边,低声耳语了几句,晏殊点头,伸手招呼苏锦道:“苏大人,老夫有话同你说。”
苏锦千辛万苦的挤出人群,来到晏殊面前道:“晏相,我也正想请你中午去我府上赴宴,碧云她们很想你。”
晏殊笑道:“那是一定要去的,我要接她们去府中住几日,你不会反对吧。”
苏锦道:“岂敢反对,这本来就是应该的。”
晏殊道:“这些事待会再说,皇上要你去御书房见驾,估计是问今日殿上所议之事,你不会是真的想建议皇上对辽国用兵吧?你可要想好了。”
苏锦想了想道:“我也没拿定主意,但愿不要走到那一步,树欲静风不止,有些事形势会逼着咱们做决定。”
晏殊正色道:“我的建议是,你再等等,万不能仓促,你新入中枢,行事需要主意身份,老夫也不想让你难堪,因为若无说的动老夫的理由,老夫定会反对你的提议,所以你要慎重。”
苏锦点头道:“知道了,我已不是当年的愣头青了,我在做什么心里清楚的很。”
晏殊道:“那就好,你去吧,莫教皇上久等。”
苏锦拱手转身往大庆殿东面的夹道行去,花树后忽然闪出一个人影,苏锦吓一跳,发现是夏竦。
“原来是岳父大人,小婿有礼了。”苏锦行礼道。
夏竦脸上露出些许笑意,摆手道:“罢了,假惺惺的作甚?老夫知道皇上必然见你,所以在这里堵着你。”
苏锦笑道:“岳父大人一想善于算计,连这个都能算的出。岳父大人有何见教?”
夏竦忽然有些神色扭捏,轻声道:“菱儿为何不回去见我?是不是你不准她回去?”
苏锦哑然失笑道:“原来是这事,我还以为岳父大人也是来告诫我不要动兴兵的主意呢,却原来是这件事。”
夏竦道:“我为何要阻止?老夫赞成你的分析,你若是需要老夫协助,我可上奏折附议。”
苏锦一愣,旋即感叹不已,曾几何时,夏竦欲制自己于死地,自己也视他为头号威胁,如今竟然是这般温馨的场面,可见没有什么是绝对的,一切都在变化。
“多谢岳父大人,需要的时候我会去请求,菱儿身怀六甲,昨日新到,路上有些劳累,本来她要昨晚去见你,被我阻止了,待将养几日,我必和她一起去拜见。”
夏竦惊道:“动了胎气么?可看了大夫?”
苏锦笑道:“只是路上跋涉身子不适罢了,没什么大碍。”
夏竦松了口气忽然凑近苏锦耳边道:“那件事你没有反悔吧?”
苏锦诧异道:“何事?”
夏竦美髯怒飞道:“还有什么事?当然是菱儿肚子里的孩儿过继之事,你不会真的反悔了吧。”
苏锦哈哈大笑道:“放心吧,自然不会反悔,不过你可要祈求上苍保佑这是个男胎。”
夏竦呵呵笑道:“老夫早就请人算过,这一胎必是男胎无疑。”
苏锦无语,抬头看见一名内侍急匆匆奔来的身影,那内侍远远叫道:“苏大人,皇上都等急了,您快些去吧。”
苏锦刚要跟夏竦打声招呼,却发现夏竦早已不在身边,这老货的背影已经在数丈之外的花坛小道上了。
苏锦苦笑一声,沿着红墙碧瓦宴饮的殿间夹道,往里行去。
第九四零章一盘大棋(下)
内侍带着苏锦急匆匆来到御书房外高声禀报,赵祯正负手踱步,听闻禀报忙命苏锦觐见。
行礼之后,赵祯指了指摆好的坐席示意苏锦坐下说话,黄培胜捧来茶盘替苏锦倒了一杯茶水,随后带着众宫女内侍出了房门,轻轻关上。
赵祯笑盈盈的看着苏锦道:“苏爱卿,朕在大殿之上不便表达感激之情,这一次你的功劳不小,挫败辽人的阴谋不说,还借机让两虎相争,削弱了他们的实力,大涨我大宋士气,朕心中着实高兴。”
苏锦忙道:“托皇上鸿福,若无朝廷大力支持,又怎有如此的效果。”
赵祯叹道:“说实话,朕接到你请求赴夏国指挥夏军与辽军作战的时候,着实为你捏了一把汗,朕的批复是不同意你前往,可是传旨的官员说到了宥州前线大营,你已经动身了,教朕好一阵子担心;现在看来,你是信心满满,朕白替你担心了。”
苏锦暗赞赵祯笼络人的手段,赵祯的意思是担心自己的安危这才不让他去,而实际的情形是赵祯对自己没信心,生怕自己将事情搞砸了。
苏锦也不点破,笑道:“多谢皇上关心,臣万分感动,不过以优势兵力对战辽军,若是战败的话,岂非说不过去么?”
赵祯哈哈大笑道:“就是,朕后来也想通了,渭州之战四万对十二万都没输,这回怎么能输,于是朕日盼夜盼,终于盼来夏军大胜的消息,朕高兴的一夜没睡,跟晏相杜枢密他们谈了一夜的话,朕告诉他们,大宋宰执后继有人,假以时日,苏爱卿必能独挡大任,成为朕最为得力的宰执之臣,这一次之所以让你担当政事堂、枢密院、三司衙门三处副职,朕是有私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