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前他处理政务的时候,要跟臣子们商量来商量去,最后还不一定能把命令实施下去。
而李录随口吩咐,下属没人敢有任何反对的意见,最多只是提提建议。
而且李呆交办的事情只是大致的思路,具体如何实施,全部由臣子负责,至于臣子们做的成绩如何,想来李景自有评判的标准。
见朱由检没有反对意见,李景对王承恩道:“以后,你便是皇宫的大内总管,宫中的一切事务皆有你来负责。
宫中一年只有一百万两银子,这些银子既要用于皇上和皇子缤妃们的日常用度,还要给太监宫女发放月例怕是不大够用。
这样,宫里的太监和宫女们的薪傣就由户部来出,我给你二品官员的薪傣,你的下属依次递减,你们把皇上伺候的好同样有赏银,我估计你一年下来千把百两银子是有的,家中所需肯定是够了的。”
王承恩闻言轻轻点了点头。
琢磨了一下,李景接道:“回头你把宫中的人数统计出来报给周大人,要详细的,各职各司有多少人都要统计出来,包括后宫殡妃的人数全部都要。”
王承恩不明白李景统计后宫缤妃人数的用意,不过还是点头应是。
王承恩不明白李景的用意,但是沈正等人却听明白了,李景要这些资料,这是准备要整顿皇宫了。
实际上当他们听到宫中人员的傣禄由户部承担的时候,就知道李景要削减皇宫的人数了。
跟随李景这么多年,他们都知道李景在财物方面是非常精打细算的,皇宫里的太监和宫女的人数可不是小数字,没有一万也有八千。这么多人一年的开销那可不是一个小数字,现在国家百废待兴,李景怎肯把钱用在养这些闲人的身上?
(未查到实数,据说康熙曾问过故明的太监。太监说:明朝皇宫太监有一万人,宫女有十万人,因为人数众多,以至于饭食供应不到,经常有饿死的。
这个数字显然是不可信的。先不说皇宫住不住得下这么多人,就是以朱由检的节俭程度来看也不应该有这么多人。朱由检为了省钱连骤站都裁撤了,怎么可能容许皇宫养这么多人?
故明的太监投了新主子以后,贬低旧主的可能性极大,因此夸大了这一数字,而以康熙的智慧应该能看出这一点。
但是出于政治目的的考虑,康熙并未揭穿,而是直接引用了这一数字,甚至在此基础上很可能还有夸大。
不过不管怎么说,皇宫里面的人数肯定是不少的,估计三两千太监应该是有的,至于宫女也应该有几千人。) 沈正等人猜的不错,李景确实准备裁撤宫中的人员,减少皇宫的人数,不过并不是马上就准备行动。
因为那样做,可能会引起朱由检激烈的反对。
李景现在许多事,都需要朱由检配合才能顺利实行,如果激起朱由检的抵触心理,那么李景想改变大明的制度就会受到影响。
另外,李景不打算马上裁撤宫里的人员,是因为在皇宫中还有一些特殊的存在,这些特殊的人是前任皇帝的老婆。
像巍安皇后张嫣,以及天启皇帝其他的缤妃现在都居住在慈宁宫。
作为前任国母,必须要给予她们相应的待遇。
在这一点上朱由检做的相当不错,终朱由检一生,无论他如何节俭,都不曾少了张嫣的用度。而张嫣也确实贤惠,在国家困难之时,主动要求削减用度。
朱由检尚且能尊敬前任皇帝的后妃,李景更不会短了她们的需求和用度。何况对张嫣这个女人,李景是打心眼里佩服和尊敬。
而且说心里话,李景是非常同情朱由检的,虽然朱由检不是一位英明的君主,但是作为皇帝,朱由检无疑是够格的,甚至可以说朱由检是历史中难得的好皇帝。
朱由检一生节俭,吃穿用度可能连臣子们都不如。
据载,朱由检每月的膳食用度只有一千多两。崇祯十五年,主管宫中膳食的光禄寺报于户部的报告说:朱由检每月的膳食费用为一千零四十六两,皇后的费用为三百三十五两,皇贵妃为一百六十四两,皇太子为一百二十两,次年又削减一半。
这个标准当然也不算低,但是跟历朝帝王相比,那是少得不能再少了,平均一天只有三十多两。(有人可能会列举很多节俭的帝王,但实际上那些人大多是沽名钓誉,并未节俭在实处,比如说清朝的道光皇帝,道光每餐的费用在八百两左右,后来改吃素,每夭也要六七十两银子。当然这个价格主要是下面虚报,但是明朝管皇上膳食的人难道就不虚报,)朱由检节俭一方面是因为国家没钱,最主要还是个人崇尚节俭。
对这样一个人,李景是不忍心苛刻他的。
李景打算等朱由检过世以后,再大幅削减宫里的人数,李景准各把宫中的人数控制在五百人以内,同时以后宫中不再招收宦官。
而且李景打算终崇祯一朝,后妃的人数不动,到下一任皇帝,再严格地控制后妃人数。
李景打算为皇帝制定一个新的后纪制度,那就是皇帝最多只允许有一后二纪二缤,也就是说皇帝连妻带妾最多五人。以后只允许减少,不允许增加。
虽然李景不会马上裁减宫中的人员以及削减支出,但是准备工作李景还是要做的,因为在此期间,宫中的人员肯定会有更迭,毕竟宫中还有许多年长的太监和宫女。这些人离宫或者死去以后,李景自然不会同意再给宫中添加人员。
如某必须添加人口,也要控制住人数,这样宫里的人口便会遂渐降下来。
将诸事交代完毕,李景对众人叮嘱道:“你们现在处理的事情不同于在平阳府,平阳府人口少,事情简单,处理起来相对要容易许多,但是现在你们要面对的是整个大明,因此处理问题时一定要慎重,有些事可以急,有些事则需放缓,切不可急于求成。”
顿了顿李景接道:“咱们培养的那些后补官员,处理政务可能还欠缺些经验,要多给他们一些时间,不要太过苛刻。还有原来各部的基层官员,这些人当中不少人处理政务都是好手,要善加使用。”
沈正等人忙道:“谨遵大帅盼咐。”
李景点点头,对众人道:“过两日我要跟皇上出征,家里的事就交给你们了,你们回去准备去吧。”
沈正等人急忙起身告辞。
从宫中出来,沈正等人马上开始行动起来。
其中动作最快的当属杨柳风和沈正。
要知道金蜜殿内外还押着一大批官员呢,这些人要是羁押的太久,京城必然大乱。
虽然李景没有交代这些官员要如何处置,但是杨柳风和沈正却知,当务之急便是马上处理好这件事。
因此杨柳风和沈正出宫后第一时间找到马五,然后会同马五一起工作。
由于证据己经确凿,抄家拿人这些事做起来相对要简单许多。
收起2楼2014…01…14 08:48 |
第318章 望远镜
杨柳风和沈正以及马五按照总册索骥,抄一家,拿一人,很快殿中所有涉嫌贪污受贿的官员便被拿捕下狱。
高层的拿完,接着便是荃层的官员,短短两日,京中三百余官员一大半被捕下狱。
这么多官员被捕,京城自然是轰动一片,不过由于李景己经提前布置妥当,除了少许人出来闹事,大多数人还是处于观望状态。
另外,这时曹文诏的部队也己进京,从平阳府开赴京城的三千人,也抵达京城附近。
如果说前两天李景的人数尚显不足的话,到了这时,京城已经完全处于李景的掌控之下。
而在曹文诏进京当日,李景和朱由检在宫里接见了曹文诏,随后朱由检颁下诏谕:御驾亲征。
朱由检这次御驾亲征可能是有史以来统军最少的皇帝。
京里出动的部队一共才两万人,其中一万人还是原先京营的明军。
当然,李景实际动用的兵力并不止这些,曹变蛟,孙虎头,马科此时正带着一万五千余人埋伏在独石口外。
另外,洪承畴,卢象升等人也己率部赶往京城,明军的总兵力共有十余万众。
京城北郊校场,朱由检,李景及一千文臣武将正在校场检阅部队。
见一些大臣面露不以为然之色,李景知道他们认为自己出动的兵力太少,更怀疑自己有谋害皇上的念头。
笑了笑,李景转头对朱由检道:“皇上,此次出征能否全歼东虏,其实并不在正面战场,而是靠诸将的配合,只要诸将能封住东虏不让他们四处流窜,将他们驱赶至独石口方向,则全灭东虏不在话下。”
“你说的好听,若是不能在正面战场击溃东虏,东虏大军是那么好堵住的么?”一人闻言接口说道。
李景转过头,见说话之人乃是新任陕西巡抚孙传庭。
孙传庭和洪承畴以及卢象升等人带兵进京勤王,本来并不许进京,不过李景考虑到这次围歼东虏有用得着这些人的地方,另外,为了打消这些人某些不良的念头,李景自然要镇一镇这些人,因此在阅兵时,特意让朱由检传这些人一起来阅兵。
李景知道,孙传庭刚灭了高迎祥,此时心气正高。而且像孙传庭这样的人一向不大服管,要说服这样的人靠说是没用的,得让他看到真刀真枪才行。
笑了笑,李景说道:“孙巡抚,正面战场自有我来应付,你们只管阻挡东虏的溃军,我也不需要你们阻挡多久,只要你们能保证不被东虏一冲即溃就行。我知道你不相信我的话,空口无凭,李某这便让你见识一下,陈大壮!”
“末将在!”陈大壮闻言急忙自军前站出。
“你身后二里处己设好标靶,二十发急速炮,将标靶摧毁,壮我大明军威!”李景喝道。
“谨遵大帅军令!”陈大壮挺胸抱拳道。
接着陈大壮转身,手中令旗一展,口中大呼道:“重炮第九,第十分队听令,大帅有令,正北二里处标靶,二十发急速炮,摧毁!”
“是!”站在最后面的两队炮兵齐声应道。
说罢,两队炮兵迅速褪去炮衣,然后开始调试炮口角度。
少顷,两名队官大声喝道:“禀总镇,诸元己调校完毕,请总镇下令。”
陈大壮令旗一挥,大喝道:“开炮 随着陈大壮令旗落下,众炮兵用力拉动手中绳索,只听一阵震天巨响,接着便见远处一个小山坡一阵地动山摇。
随即众炮兵打开炮膛后门,卸出炮弹壳,然后重新推入炮弹。
关上后门后,再次拉动绳索,接着又是一阵轰鸣。
见朱由检跟一众官员一个个面如土色,李景轻轻拍了拍朱由检的后背:“皇上受惊了!”
朱由检晃了晃头,一脸惊容说道:“李爱卿,这是什么炮?竟然有如此威力?”
李景笑了笑道:“这便是孙元化孙大人研制的新式火炮,此种火炮现在共制出三百余门,这次京营配置了五十门,独石口外安排了一百门。”
“好像不是很多啊?为何不多造一些?”朱由检奇道。
李景摇摇头苦笑道:“皇上,炮弹消耗不起啊!平阳府那个地方虽然产铜,却不产硝石,臣生产这些炮弹材料都是从别处买来的。”
其实李景这是睁着眼睛说瞎话,产盐的地方怎么可能没有硝?李景这是不想交给朱由检实底。
朱由检自是不懂,听了以后自然信以为真。
远远看着炮,朱由检忽然指着炮说道:“这么大的家伙搬起来会不会太麻烦,”
李景笑道:“有轮子的,需要搬运的时候,套上马车随时可以运走。皇上离得远,没看到轮子。”
“哦!”朱由检轻轻点了点头。
这时,前往验靶的人纵马驰回,来到阅兵台前,单膝跪地,冲朱由检道:“禀皇上,埋设标靶的土山四周己被夷为平地,中间除了一个大坑,不见标靶踪影。”
朱由检闻言大喜:“好!好!大明有此利器,何愁东虏不平!”
李景笑了笑,转头看向孙传庭道:“孙巡抚见了此炮,以为如何?”
孙传庭摇摇头道:“这五十门炮威力虽大,但是光凭五十门炮就想全歼东虏,李将军以为东虏都是傻子么?他们会站在那里等着你去轰么?”
李景笑道:“东虏自然不傻,我也没想仅凭这五十门重炮就可以歼灭东虏。”
说着,李景转向陈大壮道:“命令炮兵二营架炮!”
“是!”陈大壮应道,随即转身喝道:“炮兵二营架炮。”
随着陈大壮一声令下,校场中马上传出一阵铁器相交的声音。
须臾间,声音消失,只见士兵们的身前数排小炮整整齐齐地排列着。
指了指校场,李景转头看着朱由检道:“皇上,这种炮臣称之为便携式火炮。此炮看似不大,但是如果集中使用,威力亦不容小觑。大同会战时,曹文诏于官屯堡设伏,前后不过半个时辰,歼灭东虏近万人,靠的就是此炮。”
朱由检闻言大惊:“半个时辰消灭万人?那得动用多少这样的火炮?”
李景笑了笑对曹文诏道:“文诏兄,你跟皇上说。”
曹文诏闻言冲朱由检躬身一礼,又向李景抱了抱拳,然后方道:“启票陛下,当年大帅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