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诸葛亮并未急于答应,而是皱眉道:“国师于席间对主公与孙仲谋同时提及此事,便是欲令两家相争,恐怕欲得兖州代价不小。”
刘备听诸葛亮一说,就知道南烨有让两家竞价之意。不过这种通过两家竞争将自己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在刘备看来十分合理,换做是他自己也会这么做,总不能将自己辛苦打下的地盘平白送人。
在大事面前,刘备从不含糊,得到兖州既能增强他的实力,又能消弱南烨、孙权,刘备根本没有拒绝的理由,当时对诸葛亮道:“兖州势在必得,还请先生不惜一切代价助我得兖州、许昌。”
诸葛亮得了刘备授权,这才欣然领命。
第五十七回南孙刘分取三州司马懿计屠皇室(21
郭嘉起身送走了诸葛亮之后没多久,便有侍卫引着鲁肃进了营帐。这几日郭嘉就没有消停过,一直在和刘备、孙权的两位军师讨价还价。鲁肃与诸葛亮一样意识到南烨有意让出兖州,自然不落人后。可是不论诸葛亮和鲁肃提出多么好的条件,郭嘉总是不置可否,谈判也就一直没有结果。眼看大军即将逼近邺城,刘备和孙权的筹码也开始不断增加。
鲁肃这些日子被郭嘉那副云淡风轻的样子刺激的要死,好像不论自己多么着急,郭嘉就是不急一样。今日鲁肃也豁出去了,入帐之后便直接问道:“奉孝先生,国师究竟如何才可将兖州让予我主?”
没有问候寒暄,没有一句外交辞令,主动权直接让给对方,不论从哪一点来说,鲁肃的表现都像是一个外交界的菜鸟。鲁肃当然不是菜鸟,而是被郭嘉磨的没了办法,几天的谈判下来,能用的外交技巧都用尽了,剩下的只有干脆的利益交换。
郭嘉注意到了鲁肃的急切,可他还是一副轻松的神情,答非所问道:“兖州的百姓很多……”
鲁肃没等郭嘉说完就道:“我知道兖州的百姓多,地域广,也知道许昌城高墙厚。奉孝先生已经说了好几日了,今日就不必再说,只说国师有何条件便是。”
郭嘉笑道:“子敬莫急,若说条件也很简单。国师之意不过是平等交换,一州换一州,一城换一城。吴王假如肯用徐州之地换兖州,国师便答应。至于城池国师倒不强求,吴王随意用一小城换许昌也就是了,由此可见国师诚意,子敬以为如何?”
鲁肃一听这交换条件差点把刚喝下去的一口茶水喷出来,好不容易强行吞下茶水没出丑,却呛得一阵咳嗽。一州换一州看似公平合理,可关键是徐州的位置太重要了,正好在扬州、青州之间。假如将徐州给了南烨,孙权扬州的地盘就无法与新得的青州、兖州相连,这等于是将孙权的地盘一分为二,不论如何孙权也不会答应。
好不容易止住了咳嗽,鲁肃苦笑道:“奉孝先生之议太过为难,不知能否用我主新取的青州换兖州?”
郭嘉摇头道:“青州国师取来无用,不过扬州之地倒是可以。以扬州半境换兖州全境,国师够有诚意了吧?”
鲁肃刚才被震惊了一次,这回就算听到郭嘉荒谬的要求也不再吃惊了。虽说扬州孙权只占了北部一半,可是建业、吴郡、庐江等重镇都在扬州北部,这是孙权的根基所在,如何能够让给南烨?鲁肃只能再次拒绝道:“扬州之地乃是我主根基,万不可能来换兖州,奉孝先生可还有他法?”
郭嘉装作一副为难的样子摇头道:“既然吴王不愿交换,我也别无他法,子敬可待我再与国师商议一番。”
鲁肃知道这趟又白来了,只能告辞而去。他不知道的是,就在刚才诸葛亮已经与郭嘉谈好了条件。
南烨原本的意图就是将兖州卖给刘备,这与出价高低无关,完全是因为刘备的态度决定了一切。在南烨看来,将兖州卖给孙权完全属于资敌行为,倒是刘备与他的盟友关系一直稳固。让出兖州不但南烨与刘备双方得利,而且还可以让刘备制衡孙权。不过就算南烨心中早有决定,也还是要让刘备、孙权一番竞价,好从中获得更大的好处。
郭嘉得了南烨授意,向刘备提出的条件就没有对孙权那么苛刻,并不要求刘备用土地平等交换,只要求刘备拿出足够的人口、钱粮。
对于郭嘉所提的条件,诸葛亮一口答应。人口固然重要,诸葛亮却并不在乎,因为羊毛出在羊身上,南烨要的几百万人口完全可以从兖州和许昌出,刘备要做的无非就是拿钱买地。兖州和许昌的地价郭嘉定的不低,基本将刘备这些年攒的家底掏了个干净,可诸葛亮还是毫不心疼的点头答应,兖州和许昌的价值远远超过刘备的付出,诸葛亮相信用不了几年刘备就能再赚回来。
所有的协议已经私下完成,可是表面上的谈判仍然在继续,诸葛亮每天还在往郭嘉的营帐跑,这都是为了做给孙权看。南烨和刘备都怕孙权一旦知道了协议内容就会发现他被两家耍了,翻脸退出联军。
就在三家人马一边谈判一边逼近邺城的时候,曹彰早就快马加鞭回到了邺城。许昌失陷、兖州失陷、青州失陷、并州失陷的消息几乎是前后脚摆在了曹丕案头,邺城文武一片哗然。曹丕第一时间聚集众将商议对策。
曹纯见曹丕面有忧色出班道:“陛下不必惊慌!有道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末将愿拼死一战,率虎豹骑为陛下解忧。”
曹丕虽不认为曹纯能抵挡三家上将,可是对于曹纯敢战的气势却十分赞赏,夸奖道:“爱卿真乃我大魏栋梁之臣,朕无忧矣!只是三家兵马来势汹汹,便有猛将雄兵,还需妙计良策方可破敌,不知诸公有何破敌之策?”
众文武听弦音而知雅意,曹丕一开口便将基调定下,显然是只求战不求和,如此一来便堵上了主和派的嘴。董昭出班道:“三州之失有弊有利,各州皆有数万败军来投邺城,加之城中人马已有带甲二十万。南烨、刘备、孙权三路军马不过三十万之众,攻打三州多有消耗,还要留兵守城,能至邺城者不过十余万,已是强弩之末。陛下只要多备粮草严守城池,时日一久三军自退。”
董昭之言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赞同,韩浩应和道:“城中粮草足够大军两三年之用,陛下无需担忧粮草之事。”
曹丕一听城中有粮又有兵,心中也安稳了不少。就在此时一人出班道:“谨守城池确实可退一时之兵,只恐三家人马今日退去,明年复返,陛下还当思一长远之计才是!”
殿上众文武寻声望去,开言之人乃是荆州降将蒯越。曹丕闻言也是眉头一皱,如今三家联合之势已成,正如蒯越所言,假如三家人马年年来攻,迟早有一天自己会如董卓、袁绍一般消亡。于是曹丕问计道:“不知蒯爱卿有何长远之计?”
第五十七回南孙刘分取三州司马懿计屠皇室(22
蒯越敢出班开口,心中自然早有定计,可是他却不敢说。因为蒯越之计就是让曹丕退位请刘协重新登基,也只有这样才能令三家失去集火进攻的理由。若更进一步,也可以将帝位禅让与实力最强的南烨,而后联合孙权、刘备讨伐南烨。
这些计策在蒯越心头转了又转,却没吐出口。因为他知道曹丕肯定不愿退位,这些计策说出来就算被曹丕采纳,自己日后也没好日子过了。所以听到曹丕问计,蒯越答道:“微臣见识短浅,并无良策,但知一人或有良谋。”
曹丕闻言喜道:“爱卿所言何人?”
蒯越道:“陛下何不向荀令君问计。”蒯越之所以举荐抱病在家的荀彧一是因为有些话蒯越不能说,身份够高的荀彧却可以说,二是因为荀彧当初是不赞同曹丕称帝的,蒯越估计荀彧会与自己用同样的计策。
曹丕听到荀彧之名眉头微蹙,开战之前荀彧就献了三条计策,一是增兵许昌,二是接回刘协,三是召回司马懿。这三计之中只有接回刘协还算顺利,如今刘协已然被秘密安排在邺城外的一处庄院。许昌倒是增兵了,也暂时挡住了三路大军,可最后还是败了。至于司马懿,不知什么原因,至今还没有回来。
曹丕觉得荀彧的计策也不是太好用,对于蒯越的提议也就有些不以为然。其实曹丕不想用荀彧还有许多理由,比如荀彧是曹操的老臣位高权重,即便曹丕在荀彧面前都要保持尊重。又比如荀彧曾反对曹丕称帝,甚至为此抱病不再理政等等。可是此时不让荀彧出谋,曹丕又实在想不到什么办法可以一劳永逸的解决来势汹汹的三路大军。
就在曹丕犹豫的时候,殿前武士来报:“司马都督率领大军已到城下,此时正在殿外求见陛下。”
曹丕一听司马懿回来了,当时喜不自禁。有了司马懿曹丕就不用向荀彧问计了,当时传召司马懿上殿。
片刻之后司马懿身穿铠甲走上大殿,此时的司马懿虽然一脸风霜之色,可是目光如鹰,隐隐散发出一种威压,甚至超过了许多武将。
曹丕见司马懿殿下行礼,急忙道:“司马都督一路征战多有劳苦快快请起。朕正有要事与都督商议……”
当司马懿听曹丕说三路大军已然攻破许昌得了三州正往邺城而来,脸上并无多少惊慌之色,笑对曹丕道:“陛下不必忧心。臣此次出兵辽东,不光收复了辽东之地,还与乌桓、鲜卑结盟,借来了三万鲜卑骑兵和两万乌桓骑兵。又有辽东五万人马与幽州五万人马与臣同回。南烨、刘备、孙权皆如跳梁小丑不足为惧。”
曹丕在邺城已然集结了二十万人马,再加上司马懿的十五万人,兵马总数达到了三十五万,这可比南烨、刘备、孙权的兵马加在一起还多。曹丕当时安心道:“有都督回城领兵,朕无忧矣!只恐三家兵马去而复返,冀州征战不息,都督可有妙策一劳永逸?”
司马懿扫视了殿中文武一眼道:“微臣已有定计,只是计策繁复,非是片刻可言。还请陛下容微臣回去沐浴更衣,再入宫中与陛下细言。”
曹丕一看司马懿的举动便知道他是以休整为名回避殿上群臣。反正眼前的危急已然解决,曹丕也不着急,便点头道:“都督多日未归,且先归家休息团聚一番再来见朕不迟。”说罢便散了朝会。
几名与司马懿交好的文武见曹丕离去,便上前询问司马懿有何妙计。司马懿只是微笑不答,若再追问,司马懿就推说一路劳累。众人见问不出什么便纷纷散去。
待到晚间,有宫中侍卫来报曹丕道:“司马大都督在宫门外求见陛下!”
曹丕闻报速命人将司马懿请入内宫书房,同时将从人屏退,偌大的书房之中就剩下曹丕、司马懿君臣二人对坐,除了灯烛燃烧发出的噼啪细响,整个屋子里寂静无声。曹丕打破沉默问司马懿道:“司马都督日间不言计策,可是担忧事情泄露?”
司马懿此时已然换了一身文士妆扮,可华美柔和的衣物丝毫无法掩盖司马懿身上的萧杀之气。只见司马懿微微点头道:“臣有一计不但可令三路兵马不攻自破,还能令南烨、刘备、孙权互相猜忌攻伐。只是此计太过歹毒,不宜在殿上明言。”
曹丕一听有如此好计,直接将司马懿所说的“歹毒”二字忽略过去,兴奋问道:“都督究竟有何妙计?”
司马懿反问曹丕道:“陛下可知二桃能杀三士乎?”
曹丕当然知道二桃杀三士的典故说的是齐景公将两个桃子赐给麾下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三名勇士论功而食,结果三人争功之后皆弃桃自杀。此时司马懿显然是用三士暗指南烨、刘备、孙权三人,曹丕疑惑道:“朕亦知桃可杀人,怎奈手中无桃。”
司马懿闻言笑道:“天子之位便是天下最大的桃子了。”
曹丕此时更是糊涂道:“天无二日,民无二主。天子之位只有一个,何来二桃之说?”
司马懿解释道:“陛下可将帝位禅让与刘备,诏书中言刘备是汉室宗亲当受此位,此一桃也。陛下再将玉玺送与孙权,便言玉玺曾是孙坚所得,孙权天命所归,此二桃也。二人得此二桃必称帝位,南烨兵强将广却不能得桃,定与二人相争,如此陛下无忧矣。”
曹丕从理性角度可以判断司马懿此计不错,可是感性上却对禅让之事有些不快,他这皇帝瘾还没过够呢。曹丕皱眉问司马懿道:“禅让刘备,朕当如何自处?”
司马懿岂能不知曹丕所想,便劝说道:“陛下可暂退王位以待天时。三家相争必有损伤,陛下那时可乘势而出,重得三州之地再登大宝。此计与当初陛下先封三人为王,而后自己称王并无不同之处。”
曹丕仔细一想也对,这皇帝之位虽然显赫,可却比不上自己性命重要,何况日后还有再称帝的机会。心中认同了司马懿的计策,曹丕又问:“刘备以仁义著称于世,若是他不中计策,反要朕还位于刘协又当如何?”
司马懿闻言冷笑道:“臣所言歹毒之处就在于此。陛下只要先暗中遣人杀死山阳公一家老幼,刘备便不得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