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陈氏家族全传-第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国防垦区:此类垦区,如我国历史上之屯田区域,以在国家防御基点、要塞区域附近为主。盖国家因其地之冲要,原应驻有常备军,以为附近地带之警备,唯在国家承平时,常备军之数量,每属有限,而驻军之分布过广,互相策应之功能亦失,且运输接济,甚为困难,故在较荒僻之要区,以设置垦区之方法,寓兵于农,为中外历史上常有之事。我国古时之营田屯田等名色,今尚遗留于若干区域之田赋制度上。民国以来,此制虽久废,然今后西北、西南国际路线日辟,西南、西北重要境域,人民稀少,防御力甚为薄弱,必须有此项垦区之设置,以备非常。此种垦区,将来自以移国防军队为主,然附近区域,更宜配置他类垦区,以互相为用。国防垦区,往往不能兼顾经济条件,故垦区难以自然发展,必由国家经常予以补助,或于其附近设置他类垦区,以济其需要,庶此种垦民,不至转徙逃避,逐渐失去国防上之意义。尤应具有各种文化设备,必使垦民家属,乐于定住其地,庶使垦民人人坚守土之念,而不感“头白尚戍边”之苦。此种国防垦区,与中央整个国防军之分布计划有关,故应由中央举办之。
  (二)政治垦区:此类垦区,可分为两种性质言之,一为含有实验政治理想所设置之垦区,一为专为解决边疆民族问题所设置之垦区。前者例如欧人在南美、南澳一带所设置之垦区,颇多含有实验各种政治理想之性质者。吾国三民主义之理想,甚为高远,而三民主义之推行,在内地旧型社会,往往因格于种种风俗习惯,及历史上所遗留之旧观念,推行易生阻力,故如在新组成之社会中,可完全依凭理想,创造三民主义之新社会,自由进行而无阻碍,待得此种实验成功之经验后,即可迅速促成全国旧型社会之蜕变,而为崭新之社会。吾国西南、西北一带,过去因风气之闭塞,封建意识尚有不少遗留于官民两方,今后如欲求其迅速进步,成为民有民治民享之三民主义社会,颇不易易。故为求推行三民主义之理想政治计,各省区均应设置此类新垦区,为三民主义社会之试验,则有效力,当远超过于徒凭政令,在旧社会中救政治之改革。至于边疆居有少数民族,如蒙藏回夷苗各族居住之区,过去因文化水准之过低,民族隔阂之未去,不时发生纠纷,阻止其进步,今后欲求其生活提高;社会改良,勉强推行中央之政教,亦颇不易,远不若先改善其生活方式,变更其生活习惯,则潜移默化,风行甚速,故为国家百年大之计,应于接近蒙回藏夷苗各区先设置垦区,迁移中土之人,与各族中之较开明者,同居于垦区,政府予以种种补助,使其实际生活改良,则自能竭诚拥护政府之政教设施,然后逐渐推广此种垦区于边僻深奥之区,边民自能乐于接受新文化之洗礼,而迅速进步矣。此两种政治垦区之设立地点,虽较之国防垦区,较易抉择具备经济条件之处,然究不能求其完备,均偏重于政治意义,故事实上以中央或地方政府举办为宜。
  (三)经济垦区:纯粹之经济垦区,必具备(l)可有丰富之生产资源,(2)接近交通要道,有水陆运输工具可用,(3)附近有相当之市场,使供水无缺。如是则此种垦区之经济性能,可谓具备,其自然发展之可能性极大。政府予此种垦区,只须略予提倡,布置基本设备,人民即能乐于迁人,而垦区逐渐向外围发展,故此种垦区以提倡民营或社会公营为主,政府无须付巨大资力也。吾国西南、西北一带,地旷人稀,合于此种经济垦区之条件者,仍所在多有,过去徒以兵匪为灾,或水利、交通失修,卫生不良,遂致荒废。今当国难期中,政府上下日以增加生产、安置难民为务,则此种垦区,应多多设置,一方去其致荒之原因,一方竭力促使社会团体共起经营,则稗益国家社会,当非浅鲜。此种经济垦区,最能消纳大量之人口,良以国防垦区或政治垦区,所能安置之人民,究极有限,且一切均需政府举办,所费甚大,如欲政府省移民之劳费,人民乐移垦之实行,则唯赖有此种经济垦区。人民求实际生活之改善,正如水之就下,如真有此种合于经济条件之垦区,则政府或社会团体,一经提倡,初移之民,一经获利,则后之来者,源源不绝,无须政府之再强制执行或奖励矣。现于南洋之发展历史,其初为少数人冒除移人其地,经若干时日获有实际利益后,当地政府,虽加以种种严酷之限制,而移民之增加仍不已。故今只须政府有初步计划,奖励社会团体,为此种垦区之经营,于西南、西北各省中,分置若干垦区,每一垦区初无需甚大之域,或甚多之移民,唯必须其经营计划之得利,以徐待其自然发展,则大量移民之政策自能实现也。
  我国应设置之垦区,约分如上三类,盖言其各有偏重也。实则每种垦区,事实上或并含有三种性质或含有其二,而同时各种垦区,又均各有其文化上之意义。垦区所设之处,必须有种种文化设备,其影响于附近地带文化之提高,又何待言。政府实行办理垦区之前,应先决定其偏重之性质,然后为各种不同之措施。至各种垦区应有之其他组织及设备,事涉琐碎,兹姑不论。
  当时陈果夫对移民之进行,提出具体办法:
  移垦政策之实行,难在于大量人员之移徙。我国目前若以国家之力,如明初大规模移民,恐无此经济力量,不易办理,只能先确定计划,行之以渐,持之以恒,使易见成效。兹拟办法如次:
  移送之民,自应以过剩人口为主,但人口如何始称过剩,颇难解释,其安土重迁,宁聚居一隅,而不愿远离乡并者,实繁有徒。故初步移送之民,以政府所能直接支配之过剩人口为限。大率可归纳为四类:一、失业者;二、本系政府所用,因情异势迁,而需大量遣散者;三、为政府或社会所救济者;四、囚犯。
  (一)失业者,大多为当地过剩人口,尤为劳工为然。各地政府应每年将失业者登记一次或数次,依其原来职业,区分为土农工商等类,县汇报于省,省汇报于中央。中央政府将全国失业者,分别支配于移垦区域。当地政府,规定一种失业移殖章程,开办短期训练班,依士农工商职业性质,分别训练,教以移殖区域内之自然智识,生活方法等等。训练期间,由政府供养生活,待中央指定移殖区域,即由政府运送前往,贷以生活资本,或农、或工、或商、或士,使在新区,得以谋生。凡同一地域之移民,仍移殖于同一区域,即以原属地名名之,如扬州移民移至某处,即名其处为扬州移殖区,或小扬州之类,移民既同来一地,其语言风俗,生活习惯,均与故乡无殊,则虽迁异地,既无生疏寂寞之苦,且增团结互助之心。第一批由政府迁移来者居之而安,与故乡互通消息,其亲友中之生计困苦者,亦将为其逐渐吸引而至。东北移民,山东人所以独多者,无非最初有若干山东人移居其地,其后同乡亲友,逐渐闻风继往也。此一原则,关系移民之失败与成功至钜。我国社会组织,建立于家族伦理关系上,亲友之间,最能互助援引,此次搞战战区流亡人民,咸皆同乡亲友,结队成行,其止留地点,又皆视有无亲友同乡而定,最足表现我国此种社会组织之特点,如移民亦能利用此组织特点,则不难事半而功倍也。
  (二)政府因情异势迁,而需大量遣散者,为军官士兵。抗战结束,编遣之军官士兵,当以百万计,若辈有功国家,自宜为其妥谋生活,如举办欧洲各国恩恤金等类,不特国家之负担无穷,且足长其逸豫恶劳之心,爱人以德,不当如是。最善处置,莫如移垦,由政府组织军垦处,主持军垦事宜,将遣散士兵编成垦殖队,在指定地区,分配土地,使事耕耘,一切生产资本、房层设备等等,概从优丰,以示崇功,官长按其阶级,分配土地有差,自耕而外,可以其余出租于人。凡军垦土地,规定若干年内,不纳田赋,如此则大量荒地,可得开垦,编遣问题,亦以解决。至军垦地点,首在国防垦区,俾收移民实边之利,或在囚犯区四周,使负警戒监视之责。
  (三)为政府或社会所救济者,如战区之难民,及普通妇女救济院之妇女,习艺所之游民乞丐等,若辈受人救济,徒耗社会力量,如加以组织训练,迁移垦值,均可为有力之生产者,从事相当之工作,而救济院妇女移至垦区,尤能解决垦区缺少女子之严重问题。盖远移开垦,以单身男子为多,带家眷以俱者为数甚少,普通女子,又绝无单身远赴垦区者,故垦区中男女比例,相差甚巨,政府必需设法补救,俾在垦区成立家室,始能安定垦民生活。最简单易行者,为将应加救济之妇女,移至垦区,即在垦区设立救济院,则将来出院择配,必系垦区之人,推而广之,凡各地年轻孀妇,既无子女,又甚贫苦者,在当地因社会习俗关系,不便再嫁,亦可以由政府免费运至垦区,环境变更,再嫁之事,即不受心理拘束,怨女旷夫,各有所归,垦区缺少女子问题,可以迎刃而解矣。
  (四)全国各地囚犯之刑期较长者,可按其原来职业,分别移禁于垦区内之监狱,如原业农者,监禁于指定农业移殖区,原业工者,监禁于指定工业移殖区。在监狱内成立感化训练班,训练人员,须择有领导及做事能力者,即在监狱所在地,辟为新县,以训练主任,担任县长,其余训练人员为县府佐治人员。囚犯经过规定感化训练期间,分配土地,开垦谋生,或指定工业工作,仍受一定之约束,再经若干时,工作勤奋,确已悔悟者,乃得为此县之自由民,犯罪之人,一经悔悟,向善之心,尤为强烈。故此新县之民,始虽囚徒,终成良善,较诸国家年耗巨款,将囚犯监禁当地,坐食无事,刑期既满,出而无以为生,而不免重蹈故辙者,其得失相去,为何如耶。江苏镇江,原名丹徒,考诸志乘,以秦时放逐囚犯于此,囚犯衣红,故名丹徒,可见移囚垦殖,于古已有,以昔例今,宜其可行。以上四者,为政府能直接交配之移民,计划既定,立可见诸实行。其余奖励移民方法甚多,兹略举如次:
  门)江、浙等省溺婴之风甚盛,寄养育婴堂者,亦满坑满谷,育婴堂死亡率极高,大都夭折不长,此实为我国人口繁殖上之大问题,女婴弃养者,尤占多数。考其原因,无非家计困难,子女众多,抚养困难,将来长大,男者婚,女者嫁,各须为其谋生活之道,力非所胜,前瞻茫茫,不如及其初生,去之为便,父母之爱子女,根于天性,忍心出此,良非得已,故政府可规定生男孩至第几个,即分给其指定垦区内土地若干,指定区域,从其所属地区,如扬州男孩,分给其扬州垦区内土地,只准男孩长大,自己耕垦,或其父母兄弟代往经营,如此则男孩长大,谋生有法,父母即愿忍苦抚育,此其一。既分给土地,使对垦区有所留恋,即可鼓励其前往,此其二。垦区之民均系同乡,更能促进其移垦勇气,此其三。对女孩亦然,规定养至第几个女孩,政府即指定某垦区若干土地为嫁奁,出嫁而后,或与丈夫举室迁垦,或准其托人代垦(托人代垦仍合国家移民及垦荒之目的,惟对男孩应有限制,以少流弊),溺婴之风,自随以除。依此办法推行,则增加入口,移民垦荒,均可收显著之成效。
  (2)将来可垦区域,如通铁道,政府应规定凡前往垦区者,可以免费乘车,则愿移垦者,因得易于成行,考察投资者,亦将踊跃前往。此与垦区发展,关系至巨。
  (3)政府先在垦区内稍稍投资建设,广为宣传,以作创导,则私人投资,随以俱至,市面既成,移民源源以去矣,譬犹以饵引之于先,以后可坐视其逐渐发展也。
  (4)国家在边辟区域所施建设工程,如修筑铁道、开采矿藏等所需工人,大半由内地招募而来,对于此项工人之家属,应特予便利,免费运送,工人即在其工作之处,安定家室,可使久居其地,亦增加移民之一法也。
  到了抗战末期,胜利在握,陈果夫愈觉垦殖之重要,将前已提出之“实行移垦政策刍议”加以修正补充,拟订更具体可行的“全国实施垦殖计划”,实为国家建设生产之大计,并国防、人口、经济与土地问题,谋彻底之解决。陈果夫说:“自世界大战以来,并世各国,莫不致力于生产量之增加,内谋逢足自给,构成一国家经济单位,外谋以物易物,强化其国际地位。盖物力之充实,平时为增加国家财富之要素,战时为支持长期作战之根源,垦殖事业者,利用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