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陈氏家族全传-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上海后,陈立夫考入了南洋路矿学校中学部,刚好陈果夫也来这里养病,兄弟二人过从甚密,小日子也过得十分惬意。
  这样不知不觉过了两年,到了1916年5月。这时,平地风云变起,陈其美被袁党所暗杀,这使得陈立夫失去了经济后盾。
  后在三叔的帮助下,他勉强读完了中学,考入了天津北洋大学采矿科,开始了他的大学生涯。
  陈立夫读大学的年代,是中国历史发生巨大变化之时。这一时期,随着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新思想不断传入中国。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不久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历史在此发生剧变,古老的中国,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革命时期,随之,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
  时代在召唤,正是在此情况下,许多热血青年毅然投身到救国救民的时代伟业中去。
  而此时的陈立夫,却绝然相反,尽管五四的浪潮汹涌澎湃,科学、民主的口号响彻晴空,他仍不为之所动,而是沉湎于科学知识的海洋里。每天,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天天如此,月月如此,根本不管外面的世界,真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人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不关我事。”
  世界是很大的,人与人,都只不过是其中的一小分子,有时终生不相逢,不过有时,世界也显得很小,两个人彼此认为今生不能再相遇了,但命运又偏偏使他们重新走到一起。
  多年以后,各奔东西的陈立夫和那个和尚又相遇了!
  陈立夫24岁那年,大学毕业,为了写好自己的毕业论文,他便和同班同学叶秀峰回到故乡外义山进行矿产、地质调查。有一天,他们正走在山中,突然老天爷翻了脸,顿时乌云密布,狂风四起,顷刻瓢泼大雨直砸而下,两个年轻人全身一会儿便湿透了,更烦人的是,由于下大雨,山中大雾弥漫,看不清东西,这样他们一下如掉云海里,迷失了前进方向,一时真是不知所措。
  一位回庙去的和尚,见他们如此狼狈,便将他们领到自己的庙里避雨,这下可解了年轻人的围。
  这是一座刚盖起不久的庙宇,大雄宝殿的佛像都还没有镀金,偏殿也还没有盖完,大约还剩下一半。
  好心的和尚,还拿出自己的和尚服,让他们换下湿衣服。
  年轻人高高兴兴地换上衣服,便出来找这位和尚,感激他的帮助。这位和尚,怎么如此面熟?顿时,陈立夫脑中马上跳出了十几年前那位给自己以启示的和尚的面孔。
  难道是十多年前在路上经常遇到的和尚!
  十几年光阴过去了,如今他们又重逢在和尚自己盖的庙宇中!
  弄清了事情的原委后,和尚一时十分激动,他指着刚建起的庙宇,很动情地告诉陈立夫,一个人只要立下志向去做,没有不成功的。这又给青年的陈立大留下深刻影响,直至以后他一直记忆犹新。
  第二章 春梦无痕
  1.陈其美无意托付身后事
  陈其美对蒋介石说:“这是我的大侄儿果夫,很想参加革命,……你以后可以多多帮助他。”又对陈果夫介绍说:“这是我常给你提起的我的义弟蒋介石,……是革命党人中不可多得的人才。以后你可以多多向他请教”。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革命浪潮一日高过一日。陈果夫正在南京陆军第四中学读书。他热切盼望自己也能投入这一滚滚革命洪流中去,但又不知如何行动。恰好此时,二叔陈其美从上海来南京策动南京武装起义,以策应武汉。陈果夫毅然决定随叔父投身革命。于是受二叔之命,将四中的同盟会员联合起来,成立了陆军四中同盟会分部,筹划在南京发动武装起义。
  10月的一天深夜,濛濛的夜雨给这座古城增添了一丝寒意,街上已经没有行人了,古城是一片宁静。但在这平静的夜中,南京陆军第四中学的一间教室的窗户上却长夜辉映着昏黄的烛光。
  这是陈其美正召集陆军第四中学的同盟会会员密谋起事,为避免清廷爪牙的发觉,只点了几支小蜡烛。
  灯光虽弱,但大家热情很高。陈其美用他那特有的吴兴调鼓动说道:
  “武昌起事,全国响应。我等革命青年切不可坐视。南京在长江之下游,如能起事成功,与武昌相应,则长江上下自可联贯一气,江南可自立。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缔造共和,肇于此时,我愿与诸君共同努力。”
  陈其美的慷慨陈辞很快引发了大家的革命热情。一个瘦弱的青年应声而起:
  “我等加入同盟会,便已立下革命志向,愿为革命献身。如今正是革命之良机,我愿追随陈先生,争取南京光复,即使肝脑涂地,也在所不惜。”
  瘦弱青年的话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大家纷纷起身表示愿为革命而战。即使是因古板而被同学称作“老太婆”的陈果夫也是热血沸腾。
  随着愿意革命的人数日益增多,教室已经容纳不下这么多人,以后开会只好改在操场。几乎每晚都在开会,做组织工作、宣传工作、联络工作等等。在陈其美叔侄二人的宣传鼓动下,四中同盟会会员们群情振奋,斗志昂扬,决心为争取南京光复竭尽全力,即使献出生命,也在所不惜。但不久,四中同学的革命活动引起了清政府的注意。于是清军对四中加强防范,并采取行动,将储藏在四中的子弹运走,枪械也转移到秘密地方藏匿起来,同时将同情革命、与革命党人有联系的第九镇军队也陆续调往城外。此时,陈其美已回上海,陈果夫一时束手无策,只好和另外两名同学赶往上海请求指示。
  当时陈其美因病卧床,正与蒋介石商议杭州起事之计划。陈其美见陈果夫,立即将果夫介绍给蒋介石。
  “这是我的大侄儿果夫,现在在南京陆军第四中学读书,很想参加革命。你以后可以多多帮助他。”介绍完果夫后,陈其美又转过头来对果夫说道:
  “这是我常给你提起的我的义弟蒋介石,他是浙江奉化人,对于军事颇为熟悉,是革命党人中不可多得的人才。以后你可以多多向他请教。”
  果夫垂着手答应道:
  “是,我一定向蒋先生多多请教。”这一次见面,因为正赶上陈其美与蒋介石商议杭州起事计划,果夫不敢多说话,只是在一旁听他们两人商讨训练军队,起义的时间、地点等。他们谈的十分投机,果夫也听得人了迷。对于这一次见面的情况,陈果夫事后回忆道:“蒋先生威毅稳重的风度,使我第一次所生的印象非常深刻。”
  这一次见面虽然蒋介石、陈果夫并没有多谈。但陈果夫既然对蒋介石“印象非常深刻”,自然为他以后投靠蒋介石作了铺垫。
  在上海,陈果夫没呆上几天,在黄兴等人的指示下,便转赴武汉,参加保卫武汉之战。
  原来武昌起义爆发之后,清政府惶恐不安。在清廷的再三催促和请求下,袁世凯出兵进攻汉口。武汉面临的局势十分严峻。为保卫武汉,一批一批革命志士赶到了武汉。黄兴等人认为,既然清军防范甚严,南京起义可暂时推迟,可抽出力量支援武汉。况且武汉正遭清军重兵攻击,形势严峻。一旦作为革命中心的武汉失守,全国各地难以举义响应。
  此时的武汉,硝烟弥漫,炮声隆隆。袁世凯虎将冯国璋正率领大军向汉口发动猛烈攻势。起义军奋勇抵抗,死伤无数,汉口发发可危。
  陈果夫到达武汉之时,正是袁世凯命冯国漳率第一军猛攻汉口之际。陈果夫一到汉口,即到起义军军务部找到部长孙武,请求安排具体工作。
  孙武考虑了一会儿,很严肃地说道:“现在汉口眼看就要丢失,汉阳则必须守住,我们准备加强汉阳的军事力量,你们愿意去汉阳吗?”
  陈果夫毫不犹豫地回答道:“我们为赴难而来,任何危险的地方都可以去。”
  孙武颔首赞许,随即给果夫办了去汉阳的护照。
  在汉阳民军司令部里,果夫被安排到炮兵排里当一名士兵。在汉阳,陈果夫表现得十分勇敢。
  由于当时汉口即将失守,守卫汉阳的民军有很多哗变而散,有些阵地上有炮无人能放。陈果夫挺身而出,用在学校里所学的炮兵知识,教士兵放炮,忙得不亦乐乎。战时的生活是艰苦的,晚上没地方睡觉,大家就穿着衣服挤在一起,随地躺下。有时战事紧急还得睡在阵地上,本来身体就很弱的陈果夫难以支持,时常咳嗽、吐血。有一天晚上,他与部队一起运子弹到黑山,回来时又摇铁道上用的手摇车,非常吃力。他坚持了一阵后,忽然觉得天旋地转,倒地不省人事,十多小时后才苏醒过来。醒来后,他没有去休息,而是拖着虚弱的身体,继续投入紧张的工作。
  10月31日,冯国璋率军向汉口发动总攻击。革命军在广大民众的支持下,拼死抵抗,终因力量悬殊,指挥失利,汉口失守。
  汉口失守后,汉阳便成了战争的前沿阵地。尽管汉阳军民曾几次组织反攻汉口,均未成功,却相反使自己受到损失。于是一部分革命军坚守汉阳,另一部分向武昌退却。清军得知汉阳虚实后,迅速向汉阳发动强大攻势。守军英勇顽强,拼死抵抗。陈果夫受命守卫设在汉阳兵工厂的民军司令部。
  清军在进攻汉阳的同时,还派出大量奸细潜入汉阳城内,到处鸣枪、放火,制造混乱。民军司令部人员有的深人各部队加强领导,有时出去组织救火,也有些竟临阵脱逃。司令部主持工作的官员走光了,只剩下陈果夫与几名士兵。有的士兵见此情形,也提议大家一走了之。陈果夫坚持不愿离开,并说服其他人也留下来。他认为,司令部指挥官虽然走光了,如果有卫兵守着这儿,还可以唱唱空城计。如果卫兵都走了,人们一定以为司令部已完蛋,这样军心必然大乱。他选了一支最好的手枪,带足了子弹,坚守在司令部大厅里,随时准备应付一切突发事件。
  不一会,民军和市民陆续将奸细抓获,带到司令部。他们以为陈果夫是司令部的指挥官,便将奸细交由他处理。陈果夫一时不知如何处置,只好把奸细关在大厅旁的房间里。
  几小时后,清军攻势减弱,着火的地方已被扑灭,司令部的人陆续回来。他们听了陈果夫的报告后,对他这种临危不惧,机智勇敢的行为大加赞赏。
  陈果夫随革命军在汉阳坚守一周后,黄兴来到了汉阳,任战时总司令,民军士气大振。黄兴发现陈果夫只是当一名士兵,颇感委屈了他,便将他调人汉阳府军政科,协助科长招募和训练新军。陈果夫到任后,工作认真负责,深受领导好评。他经常到民众中进行革命宣传,强调保卫汉阳的重要性,动员群众踊跃参军作战。功夫不负有心人,果然许多市民和郊县农民前来报名参军,很快一支近千人的防城营和巡城营便组建起来。陈果夫负责对这支新兵进行训练,很快使其掌握了一些军事知识,基本上能应付战争的需要。
  11月23日,清军向汉阳猛扑过来,军民据守的美娘山。锅底山相继失守,汉阳危在旦夕。陈果夫将来自于南京陆军中学的学生集中起来,组成一支100多人的队伍开赴前线,这支特殊队伍在战斗中英勇善战,奋勇拼杀,许多人壮烈牺牲。不久汉阳失守,陈果夫随军撤人武昌。
  黄兴等人撤人武昌后,军政府召开紧急会议。会上,黄兴建议放弃武昌,顺流而下,去攻南京。然而多数人认为武昌是首义之地,应死守。共进会领导人张振武拔出战刀,声称:“敢言放弃武昌者斩!”会议最终决定坚守武昌。黄兴会后便乘船离开了武汉。陈果夫也认为黄兴所言有理,既然武汉难保,不如光复南京,来个围魏救赵。因此,他也随后离汉东下。
  当陈果夫顺江东下时,南京已在沪军与江苏浙江等民军的联合攻击下光复。于是他直抵上海,找到二叔陈其美,希望参加一些实际工作。
  此时,由于汉口、汉阳失守,很多革命党人纷纷东下云集上海。于是陈其美安排陈果夫负责接待这些革命党人。他工作认真,态度和蔼,热情周到地给他们解决生活和工作问题。这一耐心细致的工作,赢得了来沪的革命党人的普遍好感。
  1912年元月,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也就在这一年,经过陈其美的介绍,陈果夫第一次见到了孙中山。之后,他曾多次去听孙先生演讲,对孙先生的革命意志和伟大人格敬佩不已。在他的回忆录中,他写道会见时的情形:
  “总理正和一位廖君谈话,用广东话,我听不懂。但他慈祥而又沉着的态度,使我肃然起敬。总理坐在沙发上,腰背挺直,坐了许多时候,一动也不动。”
  没过多久,陈果夫在上海南京路国民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