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另外朝廷念张家两代执掌凉州多年,深得民心,功劳甚大,故敕封张骏为凉国公,以表彰张家功绩。
秦州都督北宫纯一边打着朝廷旗号大举北上凉州,一边要求凉州上下接受朝廷旨意。
当张茂得知这一切时面色变得雪白,一下子就明白了辽东吞并凉州心意之坚决。但是出于保全父兄基业之考虑,张茂明知事不可为仍然派出宋配亲往秦州去见北宫纯。寄希望于宋配的能言善辩,以说服辽东退兵。
可惜拿下凉州是辽东既定之策略,别说北宫纯无意放弃眼前机会,即便他想没有卫朔亲手签发的文书,北宫纯也不敢轻易更改大司马定下的战略。
“我敬宋公意欲保全凉州基业之心情,然如今天下重新一统势在必行。凉州地处要道历属中原,辽东上下万万不能做分裂华夏疆土之罪人。再者凉州偏僻,即便没有今日之祸,难保日后不会有其他事情发生。”
“不若趁眼前机会早早并入辽东,如此不但凉州上下富贵可保,也能让凉州百姓不再受战乱分离之苦。”
果然宋配刚一见到北宫纯不但被其毫不犹豫拒绝,还被对方劝说放弃抵抗。这下他彻底明白了辽东意图所在,在那位旨在一统天下的大司马眼中,怎么可能继续允许凉州这样的割据势力存在。
想到这儿,宋配怀着一丝侥幸心理继续劝道:“北宫将军,你也曾是凉州出身,受过先凉州刺史张公厚待,请务必看在凉州数十万百姓的面上,在大司马面前美言几句。”
“若大司马允许张家继续坐镇凉州,我凉州愿世代臣服辽东,绝不敢有丝毫二心!”
“长史大人,正因为我出身凉州,才希望凉州上下尽快纳入辽东,这满天下还有谁不知道大司马最爱护百姓?!只有大司马才能给凉州百姓百姓带去幸福安康的生活。”
“反倒是凉州众人屡屡拒绝辽东军进入凉州,迟迟不愿接受朝廷旨意,难得尔等欲抗旨乎?”
“本都督在此郑重警告凉州,希望你们不要为了一己之私而选择顽抗,如此不但害了凉州百姓,也害了众人。先生乃才智高绝之辈,回去之后希望你能劝导凉州上下尽早接受天子旨意,免得战火降临,荼毒地方。”
宋配当然不会相信北宫纯所言,其实这事说白了就是辽东看上了凉州一亩三分地,而凉州的原有主人却不甘心拱手相让,最终还需做过一场才能决定凉州归属。
……
见宋配从秦州无功而返,张茂便知辽东非欲得凉州,无可奈何之下只好领兵相抗。他联合宋、阴、汜、索河西四大世家集中五万兵力固守姑臧,试图凭借坚城抵挡辽东入侵。
但凉州内部并非团结一心,除了凉州世家、文武高层担心并入辽东自身利益受损而选择顽抗外,境内尚有不少底层百姓、寒门士子殷切盼望着辽东军入主凉州。
甚至连张寔遗孀以及十二岁的儿子张骏母子二人同样不愿与辽东刀兵相向,倒不是张骏舍得放弃凉州基业,而是张骏母子看得分明,即便没有辽东军横插一脚,张骏也不可能继承张寔的职位。
无论能力还是威望,张骏都远远不及叔父张茂,他必须等到张茂百年之后才有机会,这还得是在张茂无有子嗣的情况下。若将来张茂万一有了自家儿子,谁知道他还会不会再将凉州基业交到张骏手中。
因此当下凉州无论落到谁手中,与张骏母子没有多大关系。反而他们母子经过深思熟虑发现,若痛快接受朝廷旨意,张骏作为张寔儿子顺理成章得到一国公之位,日后自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可一旦像张茂、宋配等人那样选择顽抗,即将到手的国公爵位不但会飞走,恐怕日后还会有灭门之灾。因为张骏母子同样没有信心对抗辽东,当年张寔在位时,曾无数次私下里对教育他们母子,未来若是辽东一统中原,凉州就不要再做无谓抵抗,顺势归顺辽东,以保全性命。
然而张骏母子虽有心投诚,但苦于手中并无实权,只能眼睁睁看着张茂等人在姑臧竖起反旗,负隅顽抗。
……
太兴三年(公元320年)秦州都督北宫纯亲率三万步骑联军渡过黄河北上凉州,一路所向披靡直达姑臧城下。
姑臧城外,一面巨大的辽东军军旗高高飘扬,北宫纯策马眺望着高大的姑臧城,不禁心潮起伏。当年他也曾是凉州文武中一员,后来奉张轨之名千里驰援帝都,没想到今日会以‘敌方’将领的身份重返凉州。
三万辽东步骑联军有条不紊推进至姑臧城下,整齐而沉闷的脚步声,不断敲打在凉州文武心间。
早听说辽东军军容严整,而今终于眼见为实,果然是名副其实。看着城下一排排整齐的步兵方阵,在阳光下泛着寒光的雪亮马刀,凉州上下清晰地感受到辽东军那气势如虹的士气以及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盎然战意。
三万辽东军分左中右三列,其中左右两翼各两厢骑兵,中军为八厢步兵,其中包括三厢弓弩手以及五厢刀盾兵。
五厢刀盾兵是此次攻克姑臧的主力,每个士兵都身穿制式纸甲,并且左手拿小圆盾,右手持环首刀,列于最前面。
在刀盾兵后面是闻名天下的弓弩兵,其装备了各式各样的攻城器械,包括大型床弩、弩炮等等极为先进的武器。
站在城墙上正观察辽东军的张茂,看到城下一台台高大的弩炮、一具具犀利的床弩,不禁心神俱震。
原本张茂以为靠着优势兵力和高大城墙,或许有希望击退辽东军进攻,进而谋取凉州独立。
可他当看到城下排列地密密麻麻的床弩、弩炮等武器时,好不容易聚起来的信心一下子消失的无影无踪。
这时北宫纯打马来到城下,高声叫道:“尔等还要执迷不悟,欲抗旨不尊乎?尔等可知此战一旦打响,你们将不再是凉州功臣,而是华夏千古罪人。城破之后,张、宋、索、阴、汜五族很有可能就此从凉州消失。”
第508章 鼓励生育
“灌娘,你父母知道你随我北上辽东吗?”
在建邺过完年之后,裴颖儿终于要启程返回辽东,最终裴盾也没有跟她一同离开,只让裴夫人前往蓟城。在苦劝无果的情况下,裴颖儿只好带着母亲返回辽东。
不料,中途荀灌娘却跑来要求随船队一同前往辽东,裴颖儿担心荀灌娘是离家出走,这才有了刚刚的疑问。
“夫人放心吧,我早就告诉父母了,他们也赞同我跟随夫人身边长长见识。”
“在我身边哪里长什么见识?等到了辽东,我介绍你认识认识邵将军,那才是真正有本事的人,执掌一州之军事,杀得胡虏闻风丧胆。”
“真的吗?我也有机会认识邵将军?其实我此次北上辽东的目的就是为了拜师!”
“拜师?”
“嗯,我打算拜邵将军为师,学习战阵指挥之道,做个像邵将军一样的名将!”
……
太兴三年正月,过完年辽东第一次军政联席会议在政事堂内举行,包括卫朔在内的辽东文武高层齐聚一堂,对新的一年进行展望与规划。
“从今年开始辽东将调整经济发展重心,资本将往雍秦司青坝五州转移,希望在五年之内追上幽并朔经济水平。”
“用五年时间赶上幽州经济并非不可完成之难题,眼下雍秦两州已经过两年稳定发展,经济复苏已初见端倪;而司青两州虽说刚刚收复,但两州原本就是富裕之地,只因受战乱影响才阻碍了经济发展。接下来只要当地刺史府顺利理清以往弊政,努力发展经济,用不了多久就能赶上幽燕发达之地。”
“嗯,世容言之有理,其实真要说起来雍秦司青四州底蕴深厚,时机一到经济水平自会快速复苏。唯有坝州最让某担心,那里秦汉时就是中原固有属地,后来一直归胡虏所有,地处偏僻北方,不但人口稀少,经济底蕴亦是最为薄弱。”
“主公,坝州虽底蕴薄弱,但发展潜力可不小。随着辽东纺织业大发展,对羊毛需求量极为庞大。而坝州以畜牧业为主,用不了多久其经济水平,就能依托纺织业而快速崛起。”
“只是坝州经济易发展,但人口数量却不易增加,尽管主公已从关中、辽东迁徙了十数万人口到坝州,但相比于广袤的草原来说,这点人口不过是杯水车薪。即便加上百十万胡虏,也无法满足当地对人口的需求。”
听了莫含言语,卫朔同样以一种担忧的语气道:“何止是坝州啊,整个辽东都极为缺乏人口。眼下辽东全部人口加在一起不过才一千两百多万,却分布在九州之地,平均下来一州不过才百十万人口。”
“相比于中原一个州两三百万人的数量而言,辽东人口还是太少了!”
华夏自古就有重视人口增长的传统,人口多寡更是衡量一个王朝是否达到盛世的重要标准。
而在一个家族中,子孙众多更是多福多寿、家族兴旺的重要体现。
而卫朔重视人口问题,除了受传统文化影响外,其中还有非常实际的需求。随着辽东农工商发展,人口不足已渐渐成为制约辽东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鼓励人口生育,已成为当前辽东最重要的政策之一。
托推广高产作物的福,未来华夏人口至少要达六千万以上才算勉强合格,若是能超过一亿那就更好了。
这并不是卫朔在妄自尊大,而是有一定理论支持。
在现代时,卫朔曾经在网络上看见过一个有趣的帖子,讲述的是古代人口数量与粮食物种的关系。
众所周知是人都要吃饭,因此粮食的多寡与人口数量有着密切关系,在不考虑其他原因的情况下,粮食供给越充足,人口增加也就越快,当地承载的人口数量也就越多。
在秦汉隋唐时期,由于华夏经济的重心一直在北方,种植的粮食作物主要以粟、小麦为主,在这个时期稻谷虽然也存在,但并不是主要的粮食作物。
因此影响人口数量多寡的主要是粟、小麦的产量,华夏人口在小麦、粟的作用下达到第一个高峰,即六千万人!
经过五代十国的战乱后,北方经济以及农田水利设施遭到重大破坏,到了北宋时期,华夏经济开始从北方转移到南方。这时稻谷取代了原本小麦的作用,成为当时最重要的粮食作物。
从宋朝开始,江南的粮食产量渐渐超过了北方,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食产区。而且由于稻谷亩产量远高于小麦和粟,同时南方某些地方又种植两季或者三季稻,使得华夏人口基于稻谷产生了第二个高峰。
人口数量一下子从六千人突破到一亿左右,这是一次巨大的超越。
明朝中期以后,随着玉米、红薯等高产作物传入华夏,华夏人口再次迎来第二次高峰,人口一下子突破到四亿之多。
由此可见,粮食作物对人口数量的重大影响。眼下高产作物提前进入华夏,必然要对人口产生有利影响。
当然了,四亿人口或许夸张了,八千万到一亿左右应该是个合理数字。
“从今年开始辽东要鼓励人口生育,并不是以往辽东不重视人口增长,而是从今天开始人口增长将被列为一项重要的战略政策来抓,希望大家都重视起来。”
“为了让大家更好的去执行人口政策,我意制定一个近期目标、一个远期目标。”
“近期目标?远期目标?”
“没错,所谓近期目标即在五十年内让华夏人口恢复到汉时巅峰,即人口数量达到六千万;远期目标即在百年内争取让华夏人口达到八千万以上,最好是达到一亿人。”
“一亿?”
在场辽东文武听到这个数字乍舌不已,在大多数人心目中,人口数量超过四千万都是了不得的盛世景象,真不敢想象人口达一亿是什么情景。
“据调查如果要维持一个地方人口的恒定数值,一对夫妇要生两个孩子才行。而要让人口数量增加,一对夫妇至少要生三个孩子才行。眼下辽东治下大概有一千两百万人口,中原大概还有六七百万,江东人口与中原差不多。”
“也就是说当日后天下一统之后,华夏人口加在一起大概有两千五百万左右,与晋初相比少了足足有五百万以上的人口。而且这还是辽东归化了数百万胡虏情况下,不然华夏全部人口加在一起未必有两千万。”
“因此要完成人口增长至六千万的近期目标十分艰巨,一对夫妇至少要生育四个孩子,才能保证人口至少翻一番。”
“依照传统百姓们都喜欢多生孩子,别说生四个,就是生十个八个的也有,关键是如何让孩子们健康长大成人。”
“首先要大力发展幼儿医疗,尽量减少疾病造成的人口损失;其次则需立法禁止父母长辈随意丢弃、伤害婴孩;最后还可大力奖励生养孩子有功的人家。”
“下去之后牧府要合计一下整出一份完整公文来,然后以牧府的名义行文整个辽东,要求各地务必遵从执行。”
“另外,还需要大家注意的是,人口增加必然要带来各种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