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主公,我怎么觉得此战胜得有些莫名其妙?”看着已自乱阵脚的鲜卑人,鲁昌、阳耽、韩寿等人站在卫朔身边感觉有些不可思议。
说实话不要说其他人有怀疑,就是卫朔自己也不敢相信眼前发生的一切是真的!他只是抓住了瞬间即逝的战机,没想到却取得了巨大战果。不但一战击溃了五万鲜卑骑兵,还俘虏大约超过两万鲜卑人。
卫朔挠挠头笑道:“或许我们真得到了老天的庇护,不然该如何解释眼前发生的一切呢?”
这本是卫朔的戏谑之语,不成想其他人竟然当真了,他们望着魅力非凡的卫朔不禁有些发愣,难道自家这个主公真是天命之主?
看着黑压压一片鲜卑俘虏,沓氏霞客笑得嘴角都要咧到耳根上,这下他再也不会对缺少青壮而发愁了。有了这两万强壮的鲜卑人,定可大大缓解因营建旅顺而带来的人口压力。
沓氏霞客笑眯眯地对看押俘虏的晋军道:“诸位再辛苦一下,将这些高句丽人全都送到旅顺去。”
“沓氏县令且慢!”不料,刚刚追击敌军而归的骑军司主事速丸却拦住了他,只见速丸笑道:“沓氏县令,这些鲜卑人都是天生的骑手,全都送去做苦力有些浪费了,请让在下从中挑选一些合适人补充道我们的骑兵当中,剩余的人再送到旅顺去也不迟!”
“你准备挑选多少人补充到骑兵中?如果人数太多的话,我可不答应!”沓氏霞客一脸警惕道。
“呵呵,县令过滤了,在下只打算挑选三千骑手。按照主公的计划,此战过后,我军将彻底占领整个辽东。日后为了守卫地盘,整个骑兵将扩充到五个厢,总兵力达到一万五千左右。”
“这些经过挑选而留下的鲜卑人,日后就是扩充后骑兵的骨干!”
经过对乌丸人的整编、消化、吸收后,卫朔及其麾下文武对归化胡人形成了一套自己独有的模式。首先,卫朔将归化吸收的胡人定位为底层胡族,所有胡族贵族、长老均不在他归化范围之内。
就这一点就让他与以往中原王朝对胡人采取的方式区分开来,以前中原历代王朝都把归化胡人的对象放在了胡族上层统治者,反而忽略了占据多数的底层胡人。其实,在胡人内部也有大量生活不容易的胡人,这部分反而十分容易争取过来。
其次,一旦确定了要归化的对象,卫朔不但将所有胡族完全打散拆开,还极力在胡族中推广汉家文化,鼓励胡人学汉话、起汉名。
西安平第二次大战的结果出乎了很多人的预料,五万宇文氏骑兵全军覆没,宇文逊昵延侥幸捡了一条性命,带着万余残兵败将逃回了宇文部落老巢。消息传到襄平之后,崔毖吓得面色如土,无奈之下他竟然派自己侄儿崔焘前往西安平贺喜!
此战之后,不仅使卫朔威震辽东,而且还缴获了大量军械、粮草以及战马,可谓是缴获颇丰。望着堆积如山的物资,联勤司的韩寿喜笑颜开,这是他上任联勤司主事后收获最大的一次,他一边让人忙着统计,一边还要与郡守府的人商议战利品的划分。
第142章 全取辽东
在太守府内,震天响的欢呼声传出去很远。卫朔正与麾下文武商议战利品交割一事,此战缴获了大批粮草、军械以及马匹,不但太守府对粮草、马匹虎视眈眈,就是校尉府各位主事鉴于部队扩编的需求,也对缴获的马匹眼馋不已。
“哈哈哈,太棒啦!要是能多打几次这样的胜仗就好啦!”
卫朔看着欣喜若狂的能臣不由得开口调侃道:“能臣,像今天这样的好事一生能遇到一次就不错啦,你就别做白日梦了。”
“啊哈,主公,这怎么能叫做白日梦?如果以后胡人多些像宇文逊昵延一样的傻瓜,怕是几仗下来我们就能很快打败胡人,收复中原。”
卫朔笑了笑没有接话,反而转移了话题道:“诸位,大战结束了,我们又一次战胜了敌人!这一仗不但打得敌军全军覆没,还缴获了一万石粮食和近四万匹战马。除了军械全都交给了联勤司处置,粮食送交户曹外,还剩下四万匹战马,该如何划分各位都说说自己的意见吧。”
“徐州、辽东尚需大量耕马,请主公先拨付两万匹!”卫朔话音刚落,农曹主事游邃就要求得到缴获战马的一半。
“不行,我不同意!主公,如今我辽东骑兵扩编在即,急需大量战马!另外,济州岛的牧场已经投入使用,那里也需要大量的种马。我看这批战马不如全都交给我们军方处置比较合适。”
游邃的建议遭到了军方的一致反对,骑兵司主事速丸甚至要将所有缴获的战马据为己有。速丸的要求虽然有些过分,但他说的话并非无的放矢,下半年辽东骑兵将迎来一次大的整编,再加上济州岛马场所需,军方的确需要补充大量马匹。
看着吵成一团的文武双方,卫朔眉头紧皱,他没想到刚刚开府治事,自己麾下就有了文武不和的苗头。虽然这也是卫朔暗中希望看到的局面,不过看着争执激烈的双方,他觉得自己有义务结束这场无意义的吵闹。
“好了,诸位都别争了,全都听我的!这四万匹战马先由联勤司去挑,将全~~点~小~说,。2≦3。o◇部适合做种马的马匹全都挑出来送到济州岛马场,然后再挑一万匹战马交给骑兵司扩充骑兵,剩余的马匹则全部交给农曹、户曹处置。”
随着卫朔一锤定音,文武双方因马匹产生的争论立即烟消云散。就在卫朔等人忙着处理俘虏和战利品的时候,崔焘马不停蹄进了西安平。
望着西安平日渐繁荣的市面,崔焘暗自叹了一口气。作为崔毖的侄儿,崔焘虽然不可能公开指摘叔父,但他在心底多说对自家叔父的行为感到一丝不满。作为旁观人,崔焘比叔父更能看清某些问题。
在崔焘看来,自家叔父无论从能力还是从性格看,都不适合作为一个霸主领袖!甚至在某些方面,崔毖还没有王浚做得好。可叔父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反而野心勃勃地想要争夺辽东的主导权。
这一次,叔父崔毖集合了四方近十万大军围攻西安平,结果被卫朔不费吹灰之力消灭了个一干二净。据说宇文逊昵延一回到部落就大病一场,不得不将部落大权委托给自家儿子宇文乞得龟。
而叔父闻听宇文骑兵全军覆没后,吓得一连几日吃不好睡不好,万般无奈之下竟厚着脸皮派自己到西安平向卫朔低头认输,乞求卫朔看在王浚的面上不要进攻襄平。
可是自来到西安平之后,崔焘就意识到那不过是叔父的一厢情愿罢了,如果换个人或许会接受叔父的条件。但见识过卫朔在西安平推行的各项政策后,崔焘就更不抱任何希望了。在他看来,卫朔乃枭雄,根本不可能放弃眼前全取辽东的机会。
果然,卫朔一听说崔焘是代替崔毖前来向他贺喜的,不由嗤笑一声道:“你叔父不会以为派个人到我跟前说几句好话,在下就会忘记他曾经做过的错事吧?呵呵,真没想到崔毖竟然是这样天真的一个人!九品中正制果然不是个好东西,看看选出来的官员都是些什么德行!”
这时鲁昌又站出来指着崔焘的鼻子骂道:“你叔叔勾结胡人来灭我西安平,现在竟然还有脸来贺胜!难道把我们当白痴吗?回去告诉你叔叔,他若是识时务呢,就赶快趁早投降,我家主公看在同为炎华夏一脉的份上,定不会为难于他!可如果他要是想着逃跑,今后一旦被我军抓获,有什么样的后果可就不是能预料的了。”
卫朔看崔焘一脸局促,忙假装呵斥了鲁昌几句:“鲁主事不得无礼!崔毖固然犯了大错,可崔焘不过听命行事罢了。今日他远道而来,怎么说都是我们的客人,怎能大加呵斥呢?”
随即卫朔又安慰了崔焘几句:“阁下来意,卫某已知之!可俗话说:天与不取,反受其咎!此战之后,卫某一统辽东的契机已然出现,故不可能为了区区蝇头小利而放弃这个难得机会。你回去之后,请细细转告崔刺史,尽快说服他放弃抵抗,争取早日投降!”
“只要崔刺史愿意放下双方的恩怨前来投降,卫某保证绝不伤害崔刺史一丝一毫!”
听了卫朔的话,崔焘只好黯然离去。就在崔焘离去不久,大批兵马自西安平而出,分数路朝着襄平、汶县、安市县、新昌县、力城县、居就县等县开拔。各地基本上没有遇到任何抵抗,一看到大军中飘扬的卫字旗就纷纷开城投降。
最搞笑的还是崔毖,他既没有胆量选择与卫朔死拼到底,也不敢冒险投降卫朔。最后在卫朔大军抵达襄平之前,他竟然独自一人弃城逃到了昌黎郡去投靠了慕容廆。
只因崔毖逃走时没有通知任何一人,导致他的家属和幕僚都没有来得及逃走,纷纷被进驻襄平的卫军捕获。被俘虏的人当中,除了崔焘外,唯有高瞻最让卫朔惦记。此人是个有本事的人,只因崔毖不能好好发挥他的作用。
渤海高家也是名门望族,高瞻“英爽有俊才,身长八尺二寸”,中原胡乱发生后,他带领族人迁居到幽州,本打算投靠幽州刺史王浚,可后来看到王浚不像能成就大事的人,无奈之下又依附于崔毖,随崔毖举族迁到了辽东。
当初崔毖准备勾结胡人讨伐卫朔的时候,高瞻是坚决反对的,无奈崔毖不听他的。等到崔毖会盟时,他又竭力为崔毖谋划,可最终还是失败了!
如今崔毖一人独自逃到了慕容部落,高瞻却意外成了俘虏。卫朔知道他是个有本事的人,就让人将其送到了西安平。
卫朔一看高瞻,见对方长得气宇轩昂,就非常器重他,想拜他为参军,但高瞻说自己有病给推辞了。得知高瞻拒绝了自己,卫朔并不意外。历史上高瞻在崔毖逃亡后,就拒绝向慕容廆屈服,最终落了个郁郁而终。
历史上裴嶷和高瞻两个人在少数民族势力强大时,选择了两条不同的道路,即合作与不合作。裴嶷的所作所为,是汉族精英面对乱世的积极干预,企图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家族、民族争取最大的利益,在当时的人看来这是无可厚非的行为。
不过,作为后来人,卫朔自然对高瞻更加高看一眼。高瞻的不合作代表了这个时代中汉族精英的高尚气节,而这种气节是一个民族最宝贵的财富。
面对这样一个品节高尚之辈,卫朔打算向刘皇叔学习准备三顾茅庐。在随后的几日里,卫朔多次带着礼物上门探病。毕竟卫朔与慕容廆不同,高瞻不可能像用历史上对待慕容廆的态度来拒绝卫朔。
第143章 高瞻出山
“高先生,感觉如何?身体好点儿没有?”
望着对自己嘘寒问暖的卫朔,高瞻心中若说没有一点儿触动,那是不可能的。之前高瞻追随崔毖多年,从未被人如此重视过。怪只怪他命不好,没有早日遇到卫朔。
高瞻故意冷着一张脸道:“卫大人请回吧,在下是不会选择投降的!”
面对执拗的高瞻,卫朔是又喜又恼,不过想想历史上高瞻宁愿郁郁而终也不愿出山帮助慕容廆,他满腔的郁闷最终化为一声长叹。他太欣赏高瞻的才华与德行,实在不忍高瞻像历史一样默默无闻。
从与崔焘的对话中了解到,如果崔毖能重用高瞻的话。卫朔此战未必能赢得如此轻松,他相信只要给高瞻一个合适的舞台和机会,他绽放的光芒未必输给在历史上大放光彩的裴嶷、鲁昌等人。
卫朔上前一步摸着高瞻的心脏部位道:“先生,我看您的病根是在这里,而不在其他地方。我知道你在意我驱逐了崔刺史,可非是卫某贪恋权力,实在是方今天下大乱,不忍辽地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不得已才骤起兵戈,今崔刺史已逃亡昌黎,我与他的恩怨已然了结。”
“今后,我想与先生一道同心合力,共同匡复华夏,做个华夏的忠臣,这是我的心愿,也是我的真心话,你为什么要那么执着于之前的是是非非呢?何况整件事都源于崔刺史事先勾结蛮夷图我西安平,我听说先生也曾对此大力反对!”
“高先生,我与您有一样的信念和理想,志在拯救被胡人扰乱的华夏大地!先生难道忍心看我华夏百姓在胡人铁蹄下苦苦挣扎?崔刺史无法完成先生的梦想,可我有这个能力和实力,我认为判断一个人忠诚与否,不在于这个人忠于何人,关键是要看一个人是否忠诚与自己的国家和民族,你认为呢?”
卫朔这番推心置腹的话语终于打动了高瞻的心,虽然他还没有开口表示要出山相助,但心中上已有了松动。正当卫朔信心十足准备一鼓作气拿下高瞻时,不料太守府属官奏事掾史宋该却站出来〗⌒〗⌒点〗⌒小〗⌒说,。@。o∽极力怂恿卫朔杀掉‘不服王化’的高瞻。
原来宋该与高瞻素有旧怨,这一次宋该看到高瞻深受卫朔器重,生怕将来高瞻得势给自己带来祸患,就想趁机先除掉对方。可惜宋该完全低估了高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