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武帝之天龙八部-第1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生活在草原地区的游牧民族,他们都喜欢以牙还牙,以血还血的道理。为了部落能够生存下去。也为了找吐蕃人报仇。

这些部落骑兵,才不管上面国主怎么想,毅然在部落首领的带领下。越过边境杀入吐蕃境内,烧杀抢掠一番。为何不去宋朝,原因很简单那里有大批骑兵巡逻。

以至于以往跟两国接壤的西宁州,除了前期受到一些损失外,今年却格外的安静。往年三天两头,能看到狼烟四起的场面,今年却成了稀罕事。

这种由两国游放民族。自己组织的报复行动。最终还是令吐蕃跟西夏方面,不得不派出正规军进行对决。这样一来,两国的边境冲突,自然也变得一发不可收拾起来。

相同的事情,在辽国与西夏接壤的区域同样上演。相比吐蕃跟西夏接壤的地方,大家各有死伤不同。夏辽边境死的人,更多都是西夏这边的游牧部落。

先前一直压制着不轻易出兵的西夏,随着被灭杀的游牧部落增多。幸存者也直言不讳。就是辽国的骑兵所犯下的罪孽时,为了稳定边境形势。他们也不得不派兵围剿。

原本零散骑兵对决的形式,随着战事不断的漫延,最终辽国方面的大军也开始出动。为了保证国土不失,西夏方面也只能拼命阻击。

面对这种两方边境不稳,一方边境大战还随时可能暴发。对宋朝在这个时候,提出的大批损失赔偿。西夏方面也只能咬牙认了。

等到他们使团听到宋朝负责谈判的大臣,表示为了巩固这次合谈,宋朝私下可以跟西夏做些生意时。西夏人也以为自己是不是幻听了!

可看到宋朝负责谈判的大臣,明确告诉和谈签定,那两国又是友好邻邦。现在邻邦有难。做为邻居自然应该帮一把。也没什么太过稀奇的!

只是购买这些西夏急需物资,宋朝方面提出不要钱,就要西夏几乎每个部落都能多出来的战马。以正常的价格,用战马换取宋朝的物资。

这些物资有粮食,还有宋朝提供的一些制式兵器,都是西夏方面目前急需的。价格方面还很优惠,让西夏国主真的犹豫了起来。

出售优质战马给宋朝,会不会养虎为患真的未尝可知。只是眼下的情形,辽国咄咄逼人,吐蕃又步步紧逼。若是不安抚好宋朝,谁知道他们会不会加入落井下石的行例呢?

面对这种不可预知的情况,西夏方面最终答应了一笔五千匹战马的生意。这些战马全部被河东路的边军接收之后,不到半月时间就拉起一支五千人的骑兵部队。

而相同的,西夏方面在有了粮草跟武器的配给之后,边境的部队军心一下大振。与入侵的辽国铁骑,也展开了势均力敌的战斗。

随着朝廷负责收集的情报部门,将这种越打越大的战事汇报给朝廷。得知先前一直在河东、河北两路活动的辽军,似乎也全部撤回了辽国。

当初不同意这桩生意的大臣,也终于明白这种坐山观虎斗的感觉。即解了本朝边境的危机,又挑动三个番邦之国进行内头。谁得利,一想便知!

这种战事持续到,大雪开始在北方终于不断落下,将路面堆积的有些寸步难行时停了下来。西夏方面尽管失去了一些骑兵,但国土总算是保全了下来。

打赢了此仗的辽国,发现他们除了抓获一些俘虏,抢了一些西夏的人口跟物资。似乎也没等到其它太多的东西,反倒让宋朝今年逃过一劫。

眼看今年的大雪,来的比往年更加猛烈。结束边境战事的西夏,面对国内储存的粮食,都应付到战事之上,陷入粮食短缺时,又再次象宋朝提出了购买的意向。

正愁上次生意做的有些小的宋朝君臣,自然不会拒绝送上门的生意。相比往年他们在边境发放的救济粮,今年没怎么受损失的边境,那些储存的粮食都可以卖。

一个需要救命的粮食,一个需要优质的战马组建骑兵。两国各取所需之下,又一笔战马换粮食的生意,很快在两国有意的掩护之下做成。

第二批西夏交换来的上万匹战马,按照赵煦的命令。全部送到与辽国接壤的部队,让那里的部队,开始陆续组建骑兵千人队。

为何不将这些战马,送到赵孝锡的骑军部队。原因很简单,骑军今年缴获的战马,本身数量就不少。一下子,用不了这么多战马组建骑兵。

将这近两万匹战马,下放到边境那些边军手里。骑军需要扩建的时候,可以从这些边军组建的骑兵中,挑选精锐骑兵补充兵源。

这种一举两得的事情,赵孝锡自然更愿意,让朝廷将这些战马全部发放到下面的部队中。有了这么多战马,赵孝锡相信宋朝的骑兵质量,也会慢慢的提升起来。

同样的事情,在各国面对大雪降临,开始进行冬休之时。三国受到战乱的部落,面对粮食物资短缺。在得知与宋朝接壤的地方,能够以战马换取粮食跟物资后。

最终都将国家禁令无视,通过赵孝锡派出的镖师商队,在边境跟这些游牧部落的骑兵。进行秘密的战马换物资生意,不断充实着宋军战马的数量。

只要有战马,宋军中骑兵的人数就会不断增加,这点赵孝锡看的非常明白。相比番邦各国游牧民族爱马,饱受欠缺战马之苦的宋军,同样珍惜这些难得的战马。

有了战马就能组建骑兵,就能不断训练出精湛的骑术来。将这些战马分配到边境诸军中,骑军明天的扩张,也可以优中选优,保证骑军的战斗力不会因扩编而受影响。

这种谋略跟布局,短时间也许看不出什么效果。可随着战马数量的增多,将来大宋真的发起动员时,这些散落各处的骑兵一汇总,相信会让番邦各国都震惊。

宋朝有了骑兵,配上精锐的步兵,攻防兼备的宋军。以后在对抗番邦骑兵时,也不用单纯的靠步兵去拼骑兵。这种军力的提升,对宋朝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看着边境的局势趋于稳定,赵孝锡也命令精挑细选出来的七千骑兵。带上那些战死骑兵的骨灰,踏上了返回成都府的道路。

尽管抽走了不少秦凤路跟永兴军路的边军骑兵,可有了韩安康留给他们的战马。两路的边军骑兵数量,非但没有减少反倒都略有提高。

除了精锐骑兵,都选择加入骑军这支天子亲卫骑外。边军中要选拨擅骑之士,并非一件太难的事情。

面对这位钦差大人,来一次挖走边军不少精锐,又送出战马这份大礼。边军这些统兵将领,都不好多说什么。

相反今年两路的边军将领,都得到了朝廷的嘉奖。因为相比往年,他们给朝廷丢脸。今年胖揍西夏一顿的战功,赵孝锡这位钦差大臣,也没忘替他们请功。

那怕很多守城将,今年连敌骑的影子都没看到。可一个保护边民有功的功勋,还是让他们得到不少的好处跟奖赏。算是真正欠这位郡王爷,一个大大的人情啊!

第一百七十章撤军琐事

来时骑军不足五千人,返回的时候却七千有余,实力未降反而有所提高。那怕在此次与西夏骑兵对决的战役中,还付出了近两千人的伤亡。

至于往年屡受骚扰的百姓跟边军,今年死伤的人数更是大大降低。尽管消耗了朝廷用于备战的粮食,可边关的百姓今年,终于能过上一个安心的大年夜。

除了布置在过关的武卫,还有潜伏在这里的布衣阁探哨,出于警戒原因没法返回家中与亲人团圆。其余选定的骑军将士,也开始陆续接受边关军民的感谢,返回骑军驻地成都府。

看着老百姓洒泪送行骑兵将士,这些百姓也第一次感受到,老百姓对于军人家崇拜之情。相比往年老百姓,总指责朝廷养的边军酒囊饭袋,今年这种指责却没有。

尽管忙乎了近三月,可边城的官员还是士兵,都能感受到那些收留进城居住的边民,对于他们态度的转变。这也让他们真正意识到,老百姓还是分的清是非。

他们不奢望什么大富大贵,只寄望于这些朝廷的官员跟将士。能保他们过一个安宁的生活,少受一些番邦游牧骑兵的掳杀。平时穷一点,那只能怨他们不努力。

可一年到头幸苦赚到钱,到头来让游牧骑兵抢个精光,一家老小还死的死伤的伤。老百姓自然心有怨气,觉得朝廷的官员跟将士太过窝囊,不能给他们一个安全的保障。

望着这些百姓拿出一年积攒下来的粮食,塞给这些第一次享受百姓热情的将士。所谓的出城劳军,洒泪相送的场景,在这个战乱之地多少年没上演过了?

做为各城的边军将士,尽管有些羡慕骑军官兵。初来此地打了一次仗。就让边关的百姓如此爱戴于他们,却也明白相比骑军官兵,他们这些人替百姓做的事情真心太少。

人心都是肉长的,谁对自己好,老百姓非常清楚。今年他们不但得到朝廷救助,还在城里保存住性命。

现在边关敌情以解。意味着他们都能陆续返家。过一个几年来相对舒坦的大年夜,老百姓怎能不记,眼前这支天子亲卫军的恩情呢?

有意让骑军将士感受一下,什么叫军民鱼水情的赵孝锡,看着平时冷酷无情的骑军将士。这会面对百姓的敬酒送东西时,反倒一个个紧张的不行,拿又不好,不拿又不行。

以一身普通骑军装扮站在队伍中的赵孝锡,很快传令前面出风头的骑兵千人将。可以喝一口百姓送的水。食物跟酒就不要拿了。边民过的苦,此行他们已然有目共睹。

有了赵孝锡的命令,骑军打头的高茗君,朝那些出城送行的百姓道:“多谢众乡亲的好意,我们骑军有军规,不能随意接受百姓的馈赠。

还请乡亲们体谅,别让我等犯军规才好。此次骑军撤军,是为了下次再来。我们此次离开,也不意味着永远不再来。只要边关有敌情。骑军将士的身影就会出现在那里。

今日我等就要离开,高某心中也着实不舍。难得有幸与众乡亲共战一场,那高某也不能太不近人情。众将士听令,接乡亲们一碗水,记住这里乡亲的心意。喝完水,全军继续前进!”

听到高茗君这样说。这些边民也第一次感受到,什么才叫王者之师。也不再强求那些骑兵接东西喝酒,纷纷端上碗给骑兵倒水,算是尽他们一份微薄的感恩之心。

看着眼前的一幕,陪骑在赵孝锡身边的段誉。也是一脸感动的道:“赵兄,你手下这些骑兵,真可谓王者之师!能得百姓如此厚待,此生足矣啊!”

对这位大理世子的感叹,赵孝锡却微笑的道:“段兄客气了,眼下这支骑军还有不少地方需要改进。与其说骑军是王者之师,不如说这次骑军北上,只是尽到了军人保家卫国的职责罢了。

若是一支朝廷的军队,连最基本的保家卫国都做不到,又何谈他们是朝廷供养的军队呢?这些百姓苦了几年,好不容易今天能过个舒坦年,他们自然感恩骑军的到来。

以其说他们舍不得骑军离开,是因为骑军今年打了个大胜仗。还不如说,这里的百姓渴望和平,能过上安宁的小日子啊!”

这些话也许说的容易,可要做起来真的不容易。尤其在宋朝这种推荐文治的大氛围下,武将跟官兵保家卫国的积极性,真的可想而知。

此次若非骑军头上,有这个天子卫率的头衔,加上赵孝锡这个郡王钦差亲自出马。这一仗恐怕根本不可能,打出现在这番成绩来。

一般的文臣武将担任钦差,单单要得到这些地头蛇官员的配合,就需要好好的沟通一番。绝对不象赵孝锡这样,拿到先斩后奏之权后,让这些路府官员都要忌惮一二。

更何况,此次指挥对西夏作战,处置不当违抗将领的官员。赵孝锡给予的处置办法,并非以往向朝廷上折,参这些官员一本,等待朝廷收拾这些不配合的官员。

而是直接先斩后奏,那怕他是个文官,赵孝锡也先斩了再说。这种血淋淋的铁血政策,令边关的这些各城官员跟守军将领,对赵孝锡也可谓又敬又怕。

乱世用重典!

在这种边境长年形势不利的情况下,拖拖拉拉办事不是赵孝锡的风格。除非对方官至知州那处级别,不然普通的一城文官,敢不遵将领等待的命运就是被斩杀。

此次骑军能取得这么大的胜利,跟这些边城官员守军的配合,也可谓是分不开的。无论后勤还是补给方面,都可谓将令通行无识。

这年头打仗,没有稳固的后勤保障,赵孝锡同样会抓瞎。会影响他的战略布局,想让骑军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只怕也不太可能。

换做其它钦差大臣过来,或者一些老将出马提价统帅。这里的官员,决计不象赵孝锡到来时那样,要人给人,要钱出钱,要力出力。基本上,没人敢给赵孝锡制造麻烦。

原因很简单,赵孝锡是皇族成员,就算此次打败了。到时候追究起责任来,还是那些不配合的官员倒霉。就算他杀了一些官员,到现在朝廷不什么都没说吗?

至于那些知州级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