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在这时,岳老三又道:“王爷,世子,大哥,今日难得你们都再这里。我想请大哥,替我两个孩儿取名。为了这名字,我一直都头疼着呢!”
听到这话,赵孝锡也有些意外的道:“岳老三,你倒现在都没给孩子取名?看来你这个爹,当的有点不称职哦!那你怎么叫他们呢?”
对此岳老三嘿嘿傻笑道:“回王爷,大名没取,小名却取了。男的叫大毛,女的叫小毛。我岳老三没读过什么书,却也知道贱名好养活。”
面对岳老三请自己取名,段延庆也着实有些意外。可他更清楚,这是岳老三敬重他这个大哥,想让他感受一下,这种替小辈取名的长辈感。
望着众人期待的目光,也接受过正统皇室修养培训的段延庆。很快道:“这孩子一男一女,出生的时间也相隔不远,那就取个贴切点的名字吧!
当年我们四人行走江湖,却也是义结金兰。要不,男的就要岳双金,女的就叫岳双兰。希望她们兄妹俩,将来也能兄妹情深,替你振兴岳家!”
双金,双兰,尽管不是什么好名字。可却包含了段延庆,对这对孩子的期望。不管怎么说,他们四兄妹,眼下只有三个,真正拥有新生儿的便是岳老三。
对于段延庆取的这个名字,岳老三自然不会拒绝。甚至很高兴的道:“婆娘,还愣着做什么?难得王爷跟世子都在,让他们帮忙留个墨宝给我们的孩子啊!”
听着岳老三的话,众人又是哈哈大笑了起来。可面对这样的邀请,赵孝锡却感觉,岳老三挺会做人。让段延庆取名,成全了兄弟之义。
让他跟段誉写名,又照顾了他们的面子。这个岳老三,看来在琼州军中的这段时间,也变得有些油滑了起来。不过,看到他有这番变化,赵孝锡自然还是高兴的。
两人看着递过来的文房四宝,也没谦让推辞,很快每人在纸上留下一个名字。由赵孝锡负责写男孩的名字,段誉负责写女孩的名字。
写完之后,赵孝锡还拿出自己的王爷玉章,在宣纸上盖了下去。见到他这样做,段誉自然不小气,同样盖上了大理王世子的专心印章。
看着这盖上了印章的名字,岳老三无疑高兴的跟个孩子一样。顺手抄过两张宣纸,笑着道:“婆娘,把这两张纸收好,这可是我们岳家的传家宝。
另外通知管家,让他交待后厨准备好酒好菜。难得今天王爷跟世子爷,还有大哥他们过来。我一定要好好陪他们喝几杯,以感谢他们对孩子的厚爱啊!”
闻听这话,待在一旁的王妃们,也笑着打趣道:“岳将军,敢情你今天请客,还必须让王爷跟世子留下墨宝才行。你这生意,做的可精明的很啊!”
面对这些王妃们的打趣,岳老三招牌式的傻笑,看的众人也是直乐。可不管如何,在场的人,对于岳老三此番举动,还是打心眼里赞赏的。
等到众人在岳老三家里,享受了一顿宾客皆欢的午饭。王府的侍卫,也很快走到赵孝锡耳边,中他说了几句话,众人也知道是时候离开了。
清楚段延庆跟岳老三兄弟间,应该有不少话想聊。赵孝锡离开岳家的时候,也让其不必着急回王府。反正段誉此次迎亲,也不用过于急于一时。
让这对兄弟,好好的相聚一下,赵孝锡带着段誉还有几位妃子。很快回到了王府,其后立刻带着王府卫队,还有在家休息的父亲赵颢,径直往码头的方向赶去。
原因很简单,那位被赵孝锡提前拉来的大文豪,即将抵达琼州港口。做为主动邀请的大文豪,又是北宋的两朝老臣,赵孝锡自然要显示一下敬仰之意。
相比在京城需要避嫌不同,到了这琼州,一切都是他说了算。眼下这个苏轼,算是他力主邀请的,第一位拥有治理地方经验的老臣,也应该出面欢迎一下。
而对于赵颢而言,离开了京城,不知何时能够重返。能在这里,跟儿时的好友重逢,也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这也是为何,父子同去迎接的原因。
听说这位名满大宋的苏轼前来,同样仰慕大宋文学的段誉,自然不会错过这样的机会。更何况,此番的他,也算是琼州王的妹婿,既然碰到不同去多少不礼貌。
结果没等苏轼靠岸,就看到码头那人山人海的场面。觉得这还是朝廷人眼中,那个蛮荒之地琼州吗?这场面,就算京运码头,只怕也没这番热闹吧!
就在苏轼好奇之时,护送他前来的海军武官却道:“苏大人,王爷跟老王爷,已然在码头等候。还请大人做好下船的准备,船即将靠岸了!”
两位王爷亲自来迎,这让苏轼多少有些感动。原本被贬职,他心里多少有些酸楚之意。可却没想到,被贬出京的他,在这里却受到这样的优待。
只是暂时还不明白,赵氏父子到底对他有何目的,苏轼也觉得先观察一段时间再说。总之,他也是有底限的,有些事情也是万万不会感情用事的!
第八十章苏轼赴任琼州
随着赵孝锡入主琼州,位于琼山府的港运码头,足足扩大了几倍。每日停靠的船只,更是令码头跑活的苦力们,第一次感觉有点赚钱赚不过来的滋味。
每天从新南城,还有各地运来大批物资的商船,都聚集于这个码头之上。让以往天天闲的发慌的码头工们,第一次觉得不用为以后的生活而发愁。
围绕着这个扩建后的港运码头,严律也根据新南城的经验,在这里开设了类似码头街一样的设施。这也导致,不少商人都入住其中,抢占商机做着生意。
单单从这码头看上去,谁也不会想到,这便是大宋最南端的领地。这在很多大臣眼中,这应该是个不毛之地,岛上的百姓跟生活条件,应该极其的坚苦才是。
偏偏初到此地的人,看到这硕大的港口码头,还有商铺林立的街道。谁也不会想到这一切,就是在赵孝锡入主琼州后,带来最直接的改变。
可要是他们到过新南城,只怕更加知道,那里的商业繁荣情况,比这里更加热闹非凡。甚至在新南城,还能看到不少,语言穿着不一样的异国人。
本身就人流颇多的码头,突然看到赵孝锡这位王爷出现,百姓跟商人们自然清楚。值得这位琼州王,亲自前来迎接的人,必定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人物。
望着远处悬挂龙旗的海军战船,不论官员百姓还是商人都知道,这是琼州王手下实力最强大的海军战船。正是因为这支海军的存在,让他们少去了不少后顾之忧。
尤其一些长年在海上跑的商人,更是清楚,随着这支海军的实力展现。以往他们提心吊胆做着海上贸易,现在却敢放开手脚去做。根本不用担心海上碰到海盗。
那怕他们每次出海,都要交给一定的费用跟琼州海军。可每次在海上,出现任何问题,这些海军都会第一时间赶来救援。这钱交的,每个海商都心甘情愿。
谁都清楚,没有这支海军的存在。一个不慎。他们付出的不单单是倾家荡产的损失,甚至是脖子上这颗人头,乃至他们的尸体都将葬身大海。
现在很多海商,都习惯把生产出来的货物,运送到新南城充当批发。只要找到客户,后期的运送收款,都有新南城的商护船队,替他们完成一切。
这种轻松的交易,虽然降低了一些利润。可每个商人都觉得,这生意做的太轻松。甚至随着贸易量的加大,真正算下来,他们一年赚的钱,比以前多多了。
都说商人重利,可他们更加明白,这些多出来的财富是谁给予的。以至这些海商,对于带来这一切的赵孝锡。可谓是感恩戴德,由不得别人说他一句坏话。
听着这些百姓跟商人的高呼之声。赵孝锡也露出一丝微笑,朝这些高呼千岁的人招手示意。这一幕,落到段誉眼中,也感叹这位义弟在琼州的民望之高。
伴随着海军的战船,平稳的停靠在码头之上。一个站在船头的老人,也引起了围观人群的注意。几个来自杭州的商人。立刻就认出这位对杭州做出不少贡献的老人。
立刻欣喜的道:“是苏通判!王爷是来接苏大人,难道苏大人要来琼州上任吗?”
这种惊呼之声,很快让围观的人,知道了船上那位老人,正是大宋朝知名的有识之士苏轼。他的到来。自然引起不少围观百姓的好奇,不明白他为何到琼州来了。
可不管如何,随着苏轼下船,看着活生生出现在面前的赵颢。也显得非常意外,可还是很快弯腰道:“下官苏轼,见过两位王爷!”
有父亲在,赵孝锡自然不好出面,而赵颢立刻上前喜道:“苏大人,真没想到,你我还能在这里重逢。一路幸苦了!走,去王爷,仲明替你接风洗尘!”
面对赵颢的热情,苏轼也着实有些意外。可随着赵孝锡上前道:“父王,你何必如此急切呢!我看,这里不少百姓,都认出苏大人来了。
哦,对了,苏大人,忘了给你引荐一下,这位是我义兄段誉,大理镇南王之子。此番正好来琼迎亲,更好发愁无人证礼,苏大人来了,只怕也要劳烦一二啊!”
看着站在赵孝锡旁边,同样一身王侯之服的年青人。苏轼被这消息,同样惊了一下。琼州王跟大理国成了姻亲关系,那同属东南,还真能做出一些事情来。
加上他已然知道,赵孝锡是西夏的驸马,又是大理的驸马。眼下大理王世子,又娶了徐王府唯一的郡主,这两家的关系,只怕真的牢不可破了。
想到这些,苏轼也终于明白,为何当今天子会对赵孝锡如此忌惮。碰上一个文武双全的兄弟,加之又拥有不少外援,身为君主确实有些担心皇位不保啊!
看着对自己行礼的段誉,苏轼也很快弯腰道:“宋臣苏轼,见过大理王世子!”
对于这位大理唯一的王位继承人,苏轼了解的信息不多。可初次见面,对于段誉的儒雅之风,多少还是比较满意。毕竟,他也是文人出身,更喜欢文雅的年青人。
听到周围有人认出苏轼,赵孝锡也笑着道:“苏大人,看来你真是名满大宋,初到琼州就有不少人认出大人来了。苏大人,要不跟他们说几句吗?”
一些围观的百姓,尤其那些来自杭城的商人,听到赵孝锡的话。立刻挤到前面,朝苏轼说出自己的名字。甚至,其中有位在杭城,跟苏轼还打过交道的商人。
尽管离开杭城通判的位子有些年,可苏轼似乎记忆力不错,很快就认出了对方。在这种地方,能碰到以前为官时相识的人,苏轼自然还是很高兴的。
面对赵孝锡的邀请,苏轼倒也没拒绝,很快道:“多谢王爷相迎,也多谢琼州百姓的相迎。初到琼州,这里的场面,确实令本官有些意外。
蒙皇上厚爱,也蒙琼州王器重,本官不日将上儋州知州之职。希望将来,本官能当一个百姓认可的官员。也请诸位,以后多去儋州捧场经商。”
那怕苏轼明白,他到任儋州是被贬。可面对百姓之时,他也只能说是皇帝的厚爱。不管何时,维护帝王的声誉,也是身为臣子必须做到的事情。
一些来自儋州的百姓,听到尚空缺的知州,将由苏轼担任时,也显得非常高兴。不管怎么说,对于苏轼为官清廉的声誉,他们还是有所耳闻的。
有这样一位好官,成为他们的父母官,百姓自然也是喜出望外。而不少江南的商人,得知这个消息,立刻表示将来一定,到儋州去经商办厂,支持这位大人的工作。
陪着苏轼在港口街道转了一圈,对于这些全新的街道跟商铺,苏轼也感受到思想的冲击。尤其令他震撼的,还是这里平坦的水泥公路。
得知目前赵孝锡,正在推行琼州全境通行的水泥公路。当过通判跟县令的他,同样清楚一条好路,对于百姓而方多么的重要。可他同样清楚,这年头修路有多难。
先不说修路所需消耗的资金,单单修路所需的人工,很多时候都是一件头疼的事情。而对于赵孝锡表示,参与修路的百姓,都能享受到工钱跟钱粮的补助,也非常意外。
一直听说赵孝锡财大气粗,现在看起来还真的确有其事。可不管如何,抵达这里的苏轼却觉得,也许离开每天争吵不休的朝堂,能替百姓谋些福訨也是件幸事。
对于苏轼的感叹,赵孝锡也略有深意的道:“苏大人,本王虽然知道,此时此刻大人的心里肯定不舒服。可在本王看来,只有走出朝堂,方知这世界之大。
不管身处何地,只要心中装着这个家国天下,那么必然会有一番作为。苏大人此番上任儋州,但有所需,本王一定全力支持,请盼苏大人,能早给儋州百姓一个安居乐业的生活。”
听着赵孝锡的这番话,苏轼也觉得,这个王爷相比那些夸夸其谈的官员,确实有点与众不同。对他而言,苏轼更明白实干的重要性,说千句不如行一步。
带着这种先看看再说的想法,苏轼很快乘座前来迎接的马车,感受一下这与众不同水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