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德意志帝国以武力挑战国际秩序,严重影响到各国利益,在这一点是,中国和英国是持人共同观点的,而且也是有着共同利益的,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中国之所以建立军事力量,目的在于维系本国之安全,而非为他国之利益或本国之扩张,……”
诸人会心的一笑,在任何人看来,这不过只是谎言罢了,对于那位皇帝,他们可以说是非常了解,在他的眼中从来都只有利益,这一切不过只是他的借口而已。
“……但,如朕不能采取相应措施,现在中国恐已向法国、俄罗斯宣战,这无疑是朕不愿看到的,亦是不符合中国利益的,中国向往和平,为本国之大和平,不惜付出一切代价,思来想去,为避免中国完全卷入战争,唯有断然采取相应措施,方能确保本国之和平……”
尽管明白他的信中提到的是事实,但是,在这封信中,他们还是看到那位皇帝的真正意图——中国的扩张与中国的利益。
六年前,当中国皇后名下的那家由“英国—波斯石油公司”更名为“中国—波斯石油公司”的中波石油公司位于波斯的油田开采出石油之后。面对英国希望其分享股份的要求,他毫不犹豫的拒绝了,甚至不惜向波斯湾派出训练舰队。
利益他的眼中只有利益。
向英国宣战不符合中国的利益,他不会做,但是向德国宣战,却能得到一些回报,所以他才会向德国宣战,至于什么抢占德国殖民地不过是“堵中国亲德派之口”。
“你们怎么看?”
赫伯特?亨利?阿斯奎斯首相抬起头来。
“夺占120万平方公里殖民地,其目的在于以现实利益迫使国内亲德派默认此次宣战,从而避免中国为德国之盟友,向协约国宣战”
费舍尔淡淡笑了笑,他的脑海中浮现出去年他从中国回到英国时,老朋友宴会结束后对他说的那番话。
“首相阁下,去年,在我回英国的时候,中国陛下曾向我亲口提到,他对国内存在大量亲德派,而倍觉忧心,原因正是一但德国卷入对英国战争后,中国的立场,当时他曾提到,如发生这种事情,他只能断然采取措施了,只是,我没有想到,他会这么做。”
“你认为——”
赫伯特?亨利?阿斯奎斯首相犹豫了一下,似乎是在思索着什么。
“事实上,中国皇帝是亲英的?”
这句话等于没说,他不会亲英,但是在德国与英国之间,中国皇室或许更倾向于英国,绝不是什么中国皇帝是英国贵族,根本原因是中国皇帝清楚的知道英国的力量以及英国面对挑战所展现出来的决心。
“至少他并不愿意同英国发生战争”
费舍尔认真的说道。
“假如,我们试图迫使中国交出这两块德国殖民地,那么,他必然无法向国内的亲德派交待,到那时,即便是**如他,亦只能选择同德国举行和谈,事实上,中国国会至今都会同意向德国宣战”
费舍尔在说出这句话时,把视线投给了外交大臣,这个消息是从他那里得到的。
“是的,贵族院、下议院都未通过宣战提案,而根据中国宪法规定,宣战权固然在皇帝,但宣战后仍需要经两院确认,而且不排除未来德国尝试通过外交努力,以令中国转换阵营”
“看起来,现在的局势事实上对我们并不乐观。”
赫伯特?亨利?阿斯奎斯首相若有所思地说。
“是的,假如中国倒向德国人,那么至少在击败德国海军之前,我们不可能向远东派出那怕是一艘巡洋舰,甚至必须要做好中国人将占领印度的思想准备。”
费舍尔在大胆说出这一种看法时,整个人显得十分把握。
“甚至他们还能迫使俄国退出战争”
“假如在我们和德国人打仗的时候。”
丘吉尔补充了一句,事实上他打心眼里看不起那些中国人,但是现在却又不得不正视那些中国人倒向德国,对英国造成的影响,那将是毁灭性的,到那时除非美国参战,否则英国不仅将失去亚洲的殖民地,甚至澳大利亚、新西兰,反正是一场恶梦。
“美国呢?现在威尔逊是什么态度?”
阿斯奎斯首相将视线转给外交大臣。
“美国人不会对德国宣战至少现在不会”
在伦敦没有什么人会怀疑美国会同德国结为同盟,进而向英国宣战,对于这一点,英国人根本就不需要怀疑。
“现在中国人已经占领了德属新几内亚”
阿斯奎斯首相警觉地说。
“这一定会恶化美国的舆论,美国是一个容易被舆论左右的国家。”
“是的,首相先生,所以,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大在美国舆论方面的支出,以舆论确保美国始终站在我们一步,并最终加入战争。”
丘吉尔颇为自信的说道。
“请讲下去。”
阿斯奎斯首相点点头。
“舆论,没有那个国家能像美国那样,舆论会占有那么重要的地位,在美国舆论可以很轻易的左右这个国家的政治,我认为我们应该把原定每月支付给美国舆论界的10万英镑广告费增加到每月20万英镑,或许这是一笔庞大的支出,但却远无法同我们所能得到的相比”
在这间办公室内,丘吉尔可以毫无顾虑的谈到在美国舆论方面的“广告费”,这是英国的一个秘密,事实上在过去几年,英国政府一直支付着美国舆论界“广告费”,以使美国的舆论对英国更为有利。
“嗯,这个并没有什么问题?”
阿斯奎斯首相并没有反对加大广告费支出。
“我们只需要确保一件事,就是美国的舆论不会倒至美国滑向德国,至于美国的舆论如何排斥中国人,抗拒其在太平洋的扩张,就现在的看来,事实上,这是符合英国利益的。”
此时的丘吉尔表现的完全不是一位海军大臣,几乎就像是一个首相,从各个方面考虑着英国的利益,事实上,对于丘吉尔来说,世间没有任何事物可能同英国的利益相提并论。
“这两件事有可能同时进行吗?”
费舍尔的眉头微微一皱,他有些怀疑丘吉尔提议的可能性。或许他同中国皇室有着良好的私谊,但他更是一个英国人,他所考虑的首先是英国的利益。
“现在,当英国没有力量阻止中国扩张的时候,我们就必须要借助美国的力量阻止中国的扩张,当美国和中国因太平洋产生的矛盾激化时,就是英国的机会。”
过了一会儿邱吉尔又继续说:
“现在,或许英国的力量无法左右两国,但无论是中国或是美国对于太平洋都没击败对方的能力,所以无论两国舆论如何恶化,两国政府都会保持克制,这可能会维持到战争结束而在战争结束之后……”
不等丘吉尔把话说完,一个突如其来的想法掠过阿斯奎斯首相的脑中。
“你的意思是,中国和美国会因为太平洋而产生一场新的军备竞赛。”
“这是不可避免的”
丘吉尔认真的说道,然后立即道出自己的想法。
“当中国和美国陷入海上军备竞赛的之后,那么无论是美国或是中国,都必须要考虑一个问题,在他们的竞争之中,英国站在那一方”
“到时无论英国站在那一方,那一方都将是太平洋真正的赢家”
阿斯奎斯首相笑了笑,摸了摸他的下巴。
“这么做才真正符合英国利益和未来。”
一直未发表看法的财政大臣,劳合?乔治这时主动地说。
“如果中国和美国进行海军军备竞赛,那么无论是中国或是美国,都必须要竭尽全力争取英国的支持,只有这样,他们才有可能成为赢家”
“所以,我们现在要需要做的就是……”
邱吉尔停了一下,先是笑了笑又继续往下说。
“默认中国对德属新几内亚的占领,而且可以通过适当的渠道告诉中国人,我们可以接受他们对德属新几内亚的占领,但是作为回报……”
“什么?”
“中国人必须要在德属东非作出一定的让步”
第21章转变
第21章转变
南京。
光复大道36号,内阁总理大臣官邸。
“对德宣战”
这个消息简直如同一把利刃直捅袁世凯这位内阁总理大臣的心窝,尽管同意在宣战书授印,可是在授印之后,他整个人却完全处于极度惶恐之中,一种对未来的惶恐不安之中。
下议院反对他,他不害怕;贵族院反对他,他也不害怕,甚至就是舆论攻击他,他同样也不害怕,因为他知道,无论是下议院也好贵族院也罢,甚至就是左右政局的舆论也好,最终,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并不是下院各党派的势力和贵族院那些勋贵们对总理大臣人选起关键性影响,至于舆论也不过是在某种程度上左右政局罢了。
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是——陛下
在袁世凯的内心深处,他真正害怕的也只有陛下,那位看似脸上永远都带着笑的陛下,才是真正让人恐惧的所在,如果他信任一个人,无论如何,那一个人,都不会倒台,如果他不信任一个人,那么……可以说,对袁世凯而言,陛下的信任就是他的命根子,命根子上出了问题,便一切都完了。
突然间,通过对德宣战一事,袁世凯发觉自己没有力量了,或者说失去了陛下的信任,因为直到最后一刻,他才知道,自己内心深处“回老家看看”的不安,终于随着陛下对德宣战,而变为了现实。
用冰冷的双手抓起侍立在一旁的黎渊的手,有气无力地说。
“伯颜,看来这次轮到我了。”
黎渊虽说是保皇党人,可早在帝国元年,他便在内务部任职,可以说,正是这位毕业自日本中央大学法学系的高才生,在一旁的帮衬才使得袁世凯面对繁杂的新法在内务部仍有得心应手之感,而后来在朝鲜时,同样是黎渊在一旁出谋划策,让他以朝鲜总督的身份出台一个个旨在平定朝鲜的法律、法规,虽说黎渊并不算是袁世凯的亲信,可却胜似亲信,在袁世凯离开朝鲜后,黎渊是他唯一从总督府带回国的秘书,其任总理大臣后便任命其为内阁总理秘书长。
黎渊望着双目失神的袁世凯,但出言安慰道。
“总理,你放心,这么多年,对您,陛下可以说是信任有加,这件事,说是陛下的授意,到也不虚,不过,总理,假如,当初陛下把他的打算告诉你,你会怎么办?是支持陛下,还是反对陛下?”
黎渊的一句话,倒是让袁世凯的手慢慢地恢复了热气,沉吟良久,他知道自己会作什么样的选择,肯定是反对对德宣战,在贵族院、下议院亲德派占有绝对优势,即便是抛开中德同盟不说,德国还是唯一平等待中国的列强,胶澳租界地的归还,多年来的技术合作,九年间,中国派出了八万留学生,六万余名留学生留学德国,相比之下,不过是一万留美、五千留英、五千留法。这造就了在中国存在着庞大的亲德团体,在这种情况下,对德宣战,根本就是没事找事,即便是自己个再倾向陛下,到时也会强烈反对,甚至不惜代价的让陛下收回成命令。“国人亲德,众所周知,可海军亲英,也是众所周知,在这个前提下,也只有海军会赞同对德宣战,所以,这才有了海军在德属东非、德属新几内亚的行动,当然是陛下授旨的,至于宣战,不过是事后追加罢了。”
在说话的时候,黎渊也觉得奇怪,他也弄不清这里面的跷蹊在哪里,只得又继续说道。
“归根到底,陛下还是为了海外的利益。”
而袁世凯轻轻地摇着头说。
“你只看其一,没看其二啊”
说着袁世凯的脸上露出些苦色。
“海军的行动比宣战书要早,而内阁署印宣战书,晚于海军宣战,这一点是不变的,海军那边有陛下给他们撑腰,要知道,海军,海军那可是陛下的殷股之臣”
提及殷股之臣,袁世凯只在心下感叹一声,全中国、全世界都知道,中国皇帝或许是士兵的皇帝,但是海军却是“皇家”的海军,出身前清的海军对皇室一直有一种感恩戴德之心,而陛下同样将海军视为殷股。
“说白了,这件事上,海军开战于前,可海军是奉皇命行事,可内阁呢?”
袁世凯闭上了眼睛。
“内阁可是要负监督之责的现在宣战是利用海军的即成事实,可若是亲德派反戈一击,到时……”
瞧着总理的那个样子,黎渊倒在心里想到:若是真要是这么发展的话,恐怕到时真的要内阁负责,方能平息得了亲德派的反戈一击,海军是陛下的殷股,如果攻击海军陛下肯定会不高兴,到时,恐怕人们只能攻击内阁了。
虽说心里想通了这一点,但黎渊嘴里却依旧安慰。
“总理放心,一切都会好的,无论如何,海军开疆一百二十万平方公里,这开疆之功是谁也无法忽视的,相比于亲德情绪,国家的利益总是为上的”
“唉”
袁世凯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微微地闭上了眼睛。
“但愿,陛下能念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