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乱世英魂-第28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玻嗳耸е崞�

己丑,蜀大赦。

李遇少子为淮南牙将,遇最爱之,徐温执之,至宣州城下示之,其子啼号求生,遇由是不忍战。温使典客何荛入城,以吴王命说之曰:‘公本志果反,请斩荛以徇;不然,随荛纳款。‘遇乃开门请降,温使柴再用斩之,夷其族。于是诸将始畏温,莫敢违其命。徐知诰以功迁升州刺史。知诰事温甚谨,安于劳辱,或通夕不解带,温以是特爱之,每谓诸子曰:‘汝辈事我能如知诰乎?‘时诸州长吏多武夫,专以军旅为务,不恤民事;知诰在升州,独选用廉吏,修明政教,招延四方大夫,倾家赀无所爱。洪州进士宋齐丘,好纵横之术,谒知诰,知诰奇之,辟为推官,与判官王令谋、参军王宏专主谋议,以牙吏马仁裕、周宗、曹宗为腹心。仁裕,彭城人;宗,涟水人也。

闰月,壬戌,帝疾增甚,谓近臣曰:‘我经营天下三十年,不意太原馀孽更昌炽如此!吾观其志不小,天复夺我年,我死,诸儿非彼敌也,吾无葬地矣!‘因哽咽,绝而复苏。

高季昌潜有据荆南之志,乃奏筑江陵外郭,增广之。

丙寅,蜀门下侍郎、同平章事王锴罢为兵部尚书。

帝长子郴王友裕早卒。次假子博王友文,帝特爱之,常留守东都,兼建昌宫使。次郢王友圭,其母亳州营倡也,为左右控鹤都指挥使,无宠。次均王友贞,为东都马步都指挥使。

初,元贞张皇后严整多智,帝敬惮之。后殂,帝纵意声色,诸子虽在外,常征其妇入侍,帝往往乱之。友文妇王氏色美,帝尤宠之,虽未以友文为太子,帝意常属之。友圭心不平。友圭尝有过,帝挞之,友圭益不自安。帝疾甚,命王氏召友文于东都,欲与之诀,且付以后事。友圭妇张氏亦朝夕侍帝侧,知之,密告友圭曰:‘大家以传国宝付王氏,怀往东都,吾属死无日矣!‘夫妇相泣。左右或说之曰:‘事急计生,何不改图?时不可失!‘六月,丁丑朔,帝使敬翔出友圭为莱州刺史,即令之官。已宣旨,未行敕。时左迁者多追赐死,友圭益恐。戊寅,友圭易服微入左龙虎军。见统军韩圭,以情告之。就亦见功臣宿将多以小过被诛,惧不自保,遂相与合谋。就以牙兵五百人从友圭杂控鹤士入,伏于禁中,中夜斩关入,至寝殿,侍疾者皆散走。帝惊起,问:‘反者为谁?‘友圭曰:‘非他人也!‘帝曰:‘我固疑此贼,恨不早杀之。汝悖逆如此,天地岂容汝乎!‘友圭曰:‘老贼万段!‘友圭仆夫冯廷谔刺帝腹,刃出于背。友圭自以败毛裹之,瘗于寝殿,秘不发丧。遣供奉官丁昭溥驰诣东都,命均王友贞杀友文。

己卯,矫诏称:‘博王友文谋逆,遣兵突入殿中,赖郢王友圭忠孝,将兵诛之,保全朕躬。然疾因震惊,弥致危殆,宜令友圭权主军国之务。‘韩京为友圭谋,多出府库金帛赐诸军及百官以取悦。

辛巳,丁昭溥还,闻友文已死,乃发丧,宣遗制,友圭即皇帝位。时朝廷新有内难,中外人情汹汹。许州军士更相告变,匡国节度使朝建皆不之省,亦不为备。丙申,马步都指挥使张厚作乱,杀建,友圭不敢诘。甲辰,以厚为陈州刺史。

秋,七月,丁未,大赦。

天雄节度使罗周翰幼弱,军府事皆决于内都指挥使潘晏;北面都招讨使、宣义节度使杨师厚军于魏州,久欲图之,惮太祖威严,不敢发。至是,师厚馆于台驿,潘晏入谒,执而杀之,引兵入牙城,据位视事。壬子,制以师厚为天雄节度使,徙周翰为宣义节度使。以侍卫诸军使韩京领匡国节度使。

甲子,以均王友贞为开封尹、东都留守。

蜀太子元坦更名元膺。

丙宣,废建昌宫使,以河南尹张宗爽为国计使,凡天下金谷旧隶建昌宫者悉主之。

八月,龙骧军三千人戍怀州者,溃乱东走,所过剽掠;戊子,遣东京马步军都指挥使霍彦威、左耀武指挥使杜球讨之,庚寅,击破乱军,执其将刘重于鄢陵,甲午,斩之。

郢王友圭既篡立,诸宿将多愤怒,虽曲加恩礼,终不悦。告哀使至河中,护国节度使冀王朱友谦泣曰:‘先帝数十年开创基业,前日变起宫掖,声闻甚恶,吾备位藩镇,心窍耻之。‘友圭加友谦侍中、中书令,以诏书自辨,且征之。友谦谓使者曰:‘所立者为谁?先帝晏驾不以理,吾且至洛阳问罪,何以征为!‘戊戌,以侍卫诸军使韩京为西面行营招讨使,督诸军讨之。友谦以河中附于晋以求救,九月,丁未,以感化节度使康怀贞为河中都招讨使,更以韩京副之。友圭以兵部尚书知崇政院事敬翔,太祖腹心,恐其不利于己,欲解其内职,恐失人望,庚午,以翔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壬申,以户部尚书李振充崇政院使。翔多称疾不预事。

康怀贞等与忠武节度使牛存节合兵五万屯河中城西,攻之甚急。晋王遣其将李存审、李嗣肱、李嗣恩将兵救之,败梁兵于胡壁。嗣恩,本骆氏子也。

吴武忠王之疾病也,周隐请召刘威,威由是为帅府所忌。或谮之于徐温,温将讨之。威幕客黄讷说威曰:‘公受谤虽深,反本无状,若轻舟入觐,则嫌疑皆亡矣。‘威从之。陶邪闻李遇败,亦惧,与威偕诣广陵,温待之甚恭,如事武忠王之礼,优加官爵,雅等悦服,由是人皆重温。讷,苏州人也。温与威、雅帅将吏请于李俨,承制加嗣吴王隆演太师、吴王,以温领镇海节度使、同平章事,淮南行军司马如故。温遣威、雅还镇。

辛巳,蜀改剑南东川曰武德军。

朱友谦复告急于晋,冬,十月,晋王自将自泽潞而西,遇康怀贞于解县,大破之,斩首千级,追至白径岭而还。梁兵解围,退保陕州。友谦身自至猗氏谢晋王,从者数十人,撤武备,诣晋王账,拜之为舅。晋王夜置酒张乐,友谦大醉。晋王留宿帐中,友谦安寝,鼾息自如。明旦复置酒而罢。

杨师厚既得魏博之众,又兼都招讨使,宿卫劲兵多在麾下,诸镇兵皆得调发,威势甚重,心轻郢王友圭,遇事往往专行不顾。友圭患之,发诏召之,云‘有北边军机,欲与卿面议。‘师厚将行,其腹心皆谏曰:‘往必不测。‘师厚曰:‘理知其为人,虽往,如我何!‘乃帅精兵万人,渡河趣洛阳,友圭大惧。丁亥,至都门,留兵于外,与十馀人入见。友圭喜,甘言逊词以悦之,赐与巨万。癸巳,遣还。

十一月,赵将王德明将兵三万掠武城,至于临清,攻宗城,下之。癸丑,杨师厚伏兵唐店,邀击,大破之,斩首五千馀级。

甲寅,葬神武元圣孝皇帝于宣陵,庙号太祖。

吴淮南节度副使陈璋等将水军袭楚岳州,执刺史苑玫;楚王殷遣水军都指挥使杨定真救岳州。璋等进攻荆南,高季昌遣其将倪可福拒之。吴恐楚人救荆南,遣抚州刺史刘信帅江、抚、袁、吉、信五州兵屯吉州,为璋声援。

十二月,戊寅,蜀行营都指挥使王宗汾攻岐文州,拔之,守将李继夔走。

是岁,隰州都刘训杀刺史,以州降晋,晋王以为瀛州刺史。训,永和人也。

虔州防御使李彦图卒,州人奉谭全播知州事,遣使内附,诏以全播为百胜防御使虔、韶二州节度开通使。

高季昌出兵,声言助梁代晋,进攻襄州,山南东道节度使孔京击败之。自是朝贡绝。京,兖州人也。

均王上上

太祖神武元圣孝皇帝下乾化三年(癸酉,公元九一三年)

春,正月,丁巳,晋周德威拔燕顺州。

癸亥,郢王友圭朝享太庙;甲子,祀圆丘,大赦,改元凤历。

吴陈璋攻荆南,不克而还,荆南兵与楚兵会于江口以邀之;璋知之,舟二百艘骈为一列,夜过,二镇兵遽出追之,不能及。

晋周德威拔燕安远军,蓟州将成行言等降于晋。

二月,壬午,蜀大赦。

郢王友圭既得志,遽为荒淫,内外愤怒,友寺虽啖以金缯,终莫之附。附马都尉赵岩,隹之子,太祖之婿也;左龙虎统军、侍卫亲军都指挥使袁象先,太祖之甥也。岩奉使至大梁,均王友贞密与之谋诛友圭,岩曰:‘此事成败,在招讨杨令公耳,得其一言谕禁军,吾事立办。‘均王乃遣腹心马慎交之魏州说杨师厚曰:‘郢王篡弑,人望属在大梁,公若因而成之,此不世之功也。‘且许事成之日赐犒军钱五十万缗。师厚与将佐谋之,曰:‘方郢王弑逆,吾不能即讨;今君臣之分已定,无故改图,可乎?‘或曰:‘郢王亲弑君父,贼也,均王举兵复仇,义也。奉义讨贼,何君臣之有!彼若一朝破贼,公将何以自处乎?‘师厚惊曰:‘吾几误计。‘乃遣其将王舜贤至洛阳,阴与袁象先谋,遣招讨马步都虞候谯人朱汉宾将兵屯滑州为外应。赵岩归洛阳,亦与象先密定计。

友圭治龙骧军溃乱者,搜捕其党,获者族之,经年不己。时龙骧军有戍大梁者,友圭征之,均王因使人激怒其众曰:‘天子以怀州屯兵叛,追汝辈欲尽坑之。‘其众皆惧,莫知所为。丙戌,均王奏龙骧军疑惧,未肯前发。戊子,龙骧将校见均王,泣请可生之路,王曰:‘先帝与汝辈三十馀年征战,经营王业。今先帝尚为人所弑,汝辈所逃死乎!‘因出太祖画像示之而泣曰:‘汝能自趣洛阳雪仇耻,则转祸为福矣。‘众皆踊跃呼万岁,请兵仗,王给之。

庚寅旦,袁象先等帅禁兵千人突入宫中。友圭闻变,与妻张氏及冯廷谔趋北垣楼下,将逾城,自度不免,令廷谔先杀妻,次杀己,廷谔亦自刭。诸军十馀万大掠都市,百司逃散,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杜晓、侍讲学士李廷皆为乱兵所杀,门下侍郎、同平章事于兢、宣政使李振被伤。至晡乃定。

象先、岩赍传国宝诣大梁迎均王,王曰:‘大梁国家创业之地,何必洛阳!‘乃即帝位于大梁,复称乾化三年,追废友圭为庶人,复博王友贞文官爵。

丙申,晋李存晖攻燕檀州,刺史陈确以城降。

蜀唐道袭自兴元罢归,复为枢密使。太子元膺延疏道袭过恶,以为不应复典机要,蜀主不悦。庚子,以道袭为太子少保。

三月,甲辰朔,晋周德威拔燕卢台军。

丁未,帝更名煌;久之,又名朱真。

庚戌,加杨师厚兼中书令,赐爵邺王(原邺王罗绍威已去世,其子罗周翰代为天雄节度使,魏博军早在公元907年朱温称帝之初就已更名为天雄军。),赐语不名,事无巨细心咨而后行。帝遣使招抚朱友谦;友谦复称藩,奉梁年号。

丙辰,立皇弟友敬为康王。

乙丑,晋将刘光睿克古北口,燕居庸关使胡令圭等奔晋。

戊辰,以保义留后戴思远为节度使,镇邢州。

燕主守光命大将元行钦骑七千,牧马于山北,募北山兵以应契丹;又以骑将高行圭为武州刺史,以为外援。晋李嗣源分兵徇山后八军,皆下之;晋王以其弟存矩为新州刺史总之。以燕纳降军使卢文进为裨将。李嗣源进攻武州,高行圭以城降。元行钦闻之,引兵攻行圭,行圭使其弟行周质于晋军以求救,李嗣源引兵救之,行钦解围去。嗣源与行周追至广边军,凡八战,行钦力屈而降;嗣源爱其戏勇,养以为子。嗣源进攻儒州,拔之,以行圭为代州刺史。行周留事嗣源,常与嗣源假子从珂分将牙兵以从。从珂母魏氏,镇州人,先适王氏,生从珂(即后来的唐末帝),嗣源从晋王克用战河北,得魏氏,以为妾,故从珂为嗣源子,及长,以勇健善战知名,嗣源爱之。

吴行营招讨使李涛帅众二万出千秋岭,攻吴越衣锦军。吴越王镠以其子湖州刺史传灌为北面应援使以救之,睦州刺史传僚为招讨收复都指挥使,将水军攻吴东洲以分其兵势。

夏,四月,癸未,袁象先领镇南节度使、同平章事。

晋周德威进军逼幽州南门。壬辰,燕主守光遣使致书于德威以请和,语甚卑而哀。德威曰:‘大燕皇帝尚未郊天,何雌伏如是邪!予受命讨有罪者,结盟继好,非所闻也。‘不答书。守光惧,复遣人祈哀,德威乃以闻于晋王。

千秋岭道险狭,钱传灌使人伐木以断吴军之后而击之,吴军大败,虏李涛及士卒三千馀人以归。

己亥,晋刘光浚拔燕平州,执刺史张在吉。五月,光浚攻营州,刺史杨靖降。

乙巳,蜀主以兵部尚书王锴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杨师厚与刘守奇(刘守文、刘守光之三弟,因故投奔晋国。)将汴、滑、徐、兖、魏、博、邢、名之兵十万大掠赵境,师厚至镇州,营于南门外,燔其关城。壬子,师厚自九门退军下博,守奇引兵与师厚会攻下博,拔之。晋将李存审、史建瑭戍赵州,兵少,赵王告急于周德威。德威遣骑将李绍衡会赵将王德明同拒梁军。师厚、守奇自弓高渡御河而东,逼沧州,张万进惧,请迁于河南;师厚表徙万进镇青州,以守奇为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