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乱世英魂-第8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凡三军,卒戒分日;人禁不息,不可以分日,方其疑惑,可师可服。

凡战,以力久,以气胜;以固久,以危胜。本心固,新气胜。以甲固,以兵胜。

凡车以密固,徒以坐固,甲以重固,兵以轻胜。

人有胜心,惟敌之视;人有畏心,惟畏之视。两心交定,两利若一。两为之职,惟权视之。

凡战,以轻行则危,以重行重则无功,以轻行重则败,以重行轻则战。故战相为轻重。

舍谨甲兵,行陈行列,战谨进止。

凡战,敬则慊,率则服。上烦轻,上暇重。奏鼓轻,舒鼓重。服肤轻,服美重。

凡马车坚,甲兵利,轻乃重。

上同无获,上专多死,上生多疑,上死不胜。

凡人,死爱,死怒,死威,死义,死利。凡战之道,教约人轻死,道约人死正。

凡战,若胜,若否,若无,若人。

凡战,三军之戒,无过三日;一卒之警,无过分日;一人之禁,无过皆息。

凡大善用本,其次用末。执略守微,本末惟权,战也。

凡胜,三军一人,胜。

凡鼓,鼓旌旗,鼓车,鼓马,鼓徒,鼓兵,鼓首,鼓足,〖七〗鼓兼齐。

凡战,既固勿重,重进勿尽,凡尽危。

凡战,非陈之难,使人可陈难;非使可陈难,使人可用难;非知之难,行之难。

人方有性,性州异,教成俗,俗州异,道化俗。

凡众寡,既胜若否。兵不告利,甲不告坚,车不告固,马不告良,众不自多,未获道。

凡战,胜则与众分善。若将复战,则重赏罚。若使不胜,取过在己。复战,则誓以居前,无复先术。胜否勿反,是谓反则。

凡民,以仁救,以义战,以智决,以勇斗,以信专,以利劝,以功胜。故心中仁,行中义,堪物智也,堪大勇也,堪久信也。让以和,人以洽,自予以不循,争贤以为人,说其心,效其力。

凡战,击其微静,避其强静;击其倦劳,避其闲窕;击其大惧,避其小惧。自古之政也。

用众第五

凡战之道,用寡固,用众治,寡利烦,众利正。用众进止,用寡进退。众以合寡,则运裹阙之,若分而迭击。寡以待众,若众疑之,则自用之。擅利则释旗迎而返之。敌若众,则相众而爱裹,敌若寡若畏,则避之开之。

凡战,背风背高,右高左险,历沛历圮,兼舍环龟。

凡战,设而观其作,视敌而举。待则循而鼓,待众之作。攻则屯而伺之。

凡战,众寡以观其变,进退以观其固,危而观其惧,静而观其怠,动而观其疑,袭而观其治。击其疑,加其卒,致其屈,袭其规,因其不避,阻其图,夺其虑,乘其惧。

凡从奔勿息,敌人或止于路则虑之。

凡近敌都,必有进路;退,必有反虑。

凡战,先则弊,后则慑,息则怠,不息亦弊,息久亦反其慑。

书亲绝,是谓绝顾之虑。选良次兵,是谓益人之强。弃任节食,是谓开人之意。自古之政也。

“这是《司马法》的原文,篇幅虽然短小,而且言辞简炼,但其中也有很多令人难以通达其意的语句。所以我很有必要为将士们细致通俗地讲一遍,相信你们听过之后,会对《司马法》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慕容天水说完,便开始对照《司马法》原文,详细地讲述道——

仁本第一

古时候,人们以仁爱为根本,用合乎情理的方法治理国家,这是正常的途径。用正常的方法达不到目的,那么就采取特殊的手段。特殊的手段表现为战争,而不是表现为中和与仁爱。因此,如果杀掉坏人而使好人得到安宁,那么杀人是可以的;如果进攻别国是出于爱护该国民众的目的,那么攻打是可以的;如果用战争来制止战争,那么进行战争也是可以的。所以,仁爱能够为人们所亲近,正义能够为人所悦服,智慧能够为人们所钦仰,勇敢能够为人们所效法,诚实能够为人们所信任。这样,对内就能得到民众的爱戴,从而可以守土卫国;对外就能保持强大的威慑,从而可以战胜敌人。

用兵的原则是:不要违背农时,不要让民众遭受苦难,这样做是为了爱护自己的民众;不乘敌人国丧时前去进攻,也不趁敌国闹凶灾时起兵征战,这样做是为了爱护敌国的民众;在严寒的冬天和酷热的夏天不兴师出征,这样做是为了爱护敌我双方的民众。所以,国家虽然强大,好战就一定会灭亡;天下虽然太平,忘战就必有危险。古今中外,战争、杀戮、阴谋诡道始终在延续不断。即使天下已经太平,天子也大功凯旋,也仍然要在每年的春秋两季进行田猎演习军事。各国诸也要在春天整顿军队,在秋天训练部队,这样做是为了让人们不忘战备。

古代作战,追逐败退的敌人不超过百步,追击主动退却的敌人不超过九十里,这是为了表明礼让的精神;不过分逼迫丧失战斗力的敌人,同时哀怜敌方的伤病人员,这是为了表明仁慈的原则;恪守大义而不追逐小利,这是为了表明崇高的正义;等待敌人布阵就绪后再发动攻击,这是为了表明诚信的态度;赦免已经降服的敌人,这是为了表明真正的勇敢;洞察掌握战争的起因和结局,这是为了表明超人的智慧。根据以上六德按时开展综合教育,作为民众行动的规范准则,这是自古以来的为政之道。

从前的圣王治理天下,能顺应自然的规律,因地制宜,任用民众中德行超群的人担任官职。并确定官职名分,以治理各项事务。分封诸侯,区分其职权爵位的高低给予数额不等的俸禄。这样,诸侯就都心悦诚服,海外的方国也就倾心归附。讼狱息止,兵革不起,这乃是最完美的圣王之治。

次圣王一等的贤王政治是这样的:贤王制定礼乐法度来管教民众,设置五等刑罚来惩治罪犯,动用军队来讨伐不义。君王亲自巡视诸侯各国领地,访察地方,会合诸侯考核其政治得失。如发现诸侯国君主有违抗命令、破坏纪律、违反道德、逆天行事、嫉功害贤这样的人,便通告于各国诸侯,公布他的罪状,并且上告于皇天上帝日月星辰,祈祷于后土四海等地上神灵,申诉请示于宗庙祖先。然后由冢宰向各诸侯国发布征调军队的命令:“某诸侯国暴虐无道,现在决定出兵征讨它。各诸侯国的军队应于某年某月某日抵达某地,随同天子对犯罪的诸侯明正典刑。”然后冢宰又与百官向全军宣布纪律:“大军进入罪犯辖境后,不许砍伐林木,不许擅取牲畜、粮食和器具,见到老幼者要护送回家,不得伤害;即使遇上青壮者,只要他们不进行抵抗,就不以敌人对待。对受伤的敌人,应该给予医药治疗,然后将他们释放回去。”在惩办了罪犯后,贤王和诸侯还要帮助整顿那个国家,选贤举能,册立明君,调整恢复其各级官职。

王霸都统辖管理诸侯的方法有六种:通过封土裂疆的途径来控制诸侯;依靠政策法令来约束诸侯;凭藉礼义诚信诸侯亲近自己;借助任贤使能而让诸侯悦服自己;重用深谋远虑之人以维系诸侯;依赖强大的军事实力慑服诸侯。总之,要能够与众诸侯共患难同利合为一体;大国亲近小国,小国奉事大国,做到和睦相处。

会合诸侯颁布以下九条禁令:凡是恃强欺弱以众凌寡的,就限制削弱它;虐杀贤良残害民众的,就用兵讨伐它;对内暴虐对外侵凌的,就坚决废黜它;使田野荒芜民众逃散的,就削贬其国君的爵位;对于那些仗恃险固拒不服从王命的,就出兵讨伐打击它;凡是残杀骨肉至亲的,就坚决地惩罚他;凡是驱逐或弑杀国君的,就严厉地处置他;凡是违抗命令、凌侮王政的,就孤立制裁它;凡是内外淫乱、行同禽兽的,就彻底诛灭它。

天子之义第二

天子正确的行为准则,必须是纯正地取法天地,并垂鉴古代圣王的法度。普通人正确的行为准则,必须敬奉父母的教诲,并遵循君上的规诫和指导。所以,即使世上有贤明的君主,但假如对士民们不先加以教育训练,也是无法加以使用的。

古代教育民众,必定是先确定制立贵贱上下的伦常规范,以确保贵贱尊卑之间不相侵凌。做到:德和义两者互不逾越,有材技之人不致被埋没,孔勇刚强的人不敢违犯命令。这样,大家就会力往一处使,心往一处想了。古时候,朝廷的礼仪法度不用于军队,军队的规章制度也不用于朝廷,所以德和义两者就不会互相逾越了。君主敬重作用不自我夸耀的人,因为不自我标榜的人,正是君主所需的宝贵人才。很显然,如果一个人能做到不自我标榜,就表明他本身没有奢求,而没有奢求就肯定不会争名夺利。朝廷大事上如听取他们的意见,就一定能掌握真实情况;军队事务上如听取他们的意见,就一定能妥善处理好各种问题。这样,有才技的人就不致被埋没了。以服从命令为军人的最高奖赏,以违抗命令为军人的最高惩罚,做到这一点,那么有勇力的人就不敢违犯命令了。在对民众进行了这些教育之后,再慎重地选拔任用他们。如将各项事务都处理得妥善适宜,那么各级官吏也就恪尽职责了。教育内容简明易学,那么民众就会好学不倦,积极向上。习惯一经养成,那么民众就会依照习俗行事。这就是教育上的最佳效果。

古代作战,追击败溃的敌人不过远,追逐主动退却的敌人不逼近。不过远就不易为敌人所诱骗,不逼近就不易陷入敌人的埋伏。以礼制为规范,军队就能得到巩固;以仁爱为宗旨,就能够战胜敌人。战争取得胜利之后,以民众的教化就可以推行。因此,贤德之君十分重视这种方法。

虞舜时代在国都中举行誓师,这是想让民众理解支持君主的决定;夏代在军中举行誓师仪式,这是想让部队上下事先在思想上有所准备;殷商时期在军门外举行誓师,这是想让部队事先了解作战意图以便展开行动;周代在两军交锋厮杀前夕举行誓师,这是为了激励士卒的战斗意志。

夏代的君主依靠仁德匡正天下,未曾使用武力,所以不当时的兵器种类并不复杂;殷商用义夺取天下,开始使用武力;周代凭借武力夺取天下,于是就使用各种各样的兵器。

夏代在朝廷上行施奖赏,这是为了鼓励好人;商代在集市上行施诛戮,这是为了使坏人畏惧;周代在朝廷上行施奖赏,在集市上行施杀戮,这是为了劝勉好人,惧骇坏人。三王鼓励人们改恶为善的精神实质是完全一致的。

兵器不掺杂使用就没有威力。长兵器是用来掩护短兵器的,而短兵器则是用来逼近格斗抵御的。兵器过长则不便使用,太短了就打击不到敌人。太轻就脆弱,脆弱就容易折断;太厚重就不锋利,不锋利就派不上用场。

兵车,在夏代称作为钧车,注重行驶的平稳;在殷代称作为寅车,注重行动的迅疾;在周代称作为元戎,注重结构的精良。旗帜,夏代用黑色,取其象手持人头那样的威武;殷代用白色,取其象天穹那样的洁白;周代用黄色,取其象大地那样的厚实。徽章,夏代以日月为标志,表示光明;殷代以猛虎为标志,象征威武;周代以蛟龙为标志,体现文采。

治军上过于威严,士气就会受到压抑;反之,如果缺乏威严,就难以指挥士卒克敌制胜。君主使用兵力不得当,任用官吏不适宜,有技能的人无法发挥其作用,牛、马等物资不能合理加以使用,主管者又盛气凌人强迫人们服从,这就叫做过于威严。过于威严,士气就会受到压抑。君主不敬重有德行的人而信任奸邪之徒,不尊道敬义而任意恃勇逞强,不提倡服从命令的行为而默许违抗命令的做法,不赞许善行而放任残暴行径,这必然导致坏人侵凌主管官吏,这叫做缺乏威严。缺乏威严,那就不能约束和指挥士卒去战胜敌人。

军队行动,首先注重的是从容不迫,从容不迫,就能保持战斗力旺盛。即使是在战场交锋厮杀之际,也要做到步兵奔跑,兵车不疾驶,追击敌人不逾越行列,这样才不致于扰乱战斗队形。军队的强大和稳固,在于不打乱行列的部署,不用竭人员、马匹的力量,行动的快慢节奏不超出上级的指令要求。

古代,朝廷的礼仪法度不适用于军队,军队的规章制度也不适用于朝廷。如果把军队的规章制度应用于朝廷,那么民众的礼让风气就会废驰;反之,如果将朝廷的礼仪法度应用于军队,那么部队的士气就会涣散削弱。因此,在朝廷上,要做到谈吐言词文雅、语气温和。在朝廷做事应是恭敬谦逊,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君主不召见就不来,不问话就不发言。入朝晋见时礼节隆重,下朝辞退时礼节简单。而在军队中,则要做到昂首直立;在战阵上,要做到行动果断。穿着铠甲时遇尊贵者毋需跪拜,身乘兵车时见上级不必行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