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在这个时候,北方连续爆发反抗清廷的农民起义和原明将领的反正,不仅牵制了清廷的大量精力,而且也造成了清廷的人心动荡,和社会不安,有不少人都能够看出来,现在的清廷在与南京政府的对抗之中,已经处于十分不利的位置,因此山东战场的结果,并非绝对重要的。另外商毅已经决定,在襄阳一线,发动南阳战役,以配合山东的进攻,他也相信中华军在未来的战斗中,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
在这种情况下,商毅向清廷发布这样一份内容诏书,煽动清廷的汉族官员、将领反正、投降,无疑是将起到火上加油的作用,一些心怀异心的汉族官员在这个时侯,一定会有其他的想法,另一方面也可以瓦解清军当中,关内汉族士兵的斗志。尽管清廷并非是以关内汉族士兵为主力,但如果在战场上,两军对持的关建时刻,有一支汉族士兵的投降,献出其所守的阵地或城池,对一次战役来说,绝对是一个十分致命的打击。
清廷本身,其实还是实行的部落政治,排外情绪本来就很重,而现在满汉矛盾对立已经十分严重了,因此在这份诏书发布之后,清廷对这些汉族官员也会更加猜忌,这样一来,也能进一步加深清廷内部的矛盾。当然也正是商毅的目地所在。
不过巧合的是,就在这两份诏书正式发布之后,山东军区就一直告捷不断,胜利几乎是接蹱而来,相续攻克兖州、济南、东昌等地,不仅基本占领山东全境,而且还俘虏了阿巴泰、岳乐、李率泰这样的清廷重臣,则使这两份诏书的正式发布更显得有意义。
而在山东战役取得全面胜利之后,整个南京各界也是一片欢喜,虽然这几年来,中华军也连续在海外取得胜利,如打服日本,收取吕宋,但在绝大倍份民众的心里,只有在对清廷的战斗取得的胜利,才是真正价值和重大意义,因此南京、杭州地区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庆贺这次关建性的重大胜利,远比以前要热闹得多。
另外一些熟知经史的人都知道,在大明开国的时候,就是以南京为都,先取的山东,然后才进取北京,驱逐蒙元,遂有天下。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南方建立的政权,击败北方政权而夺取了天下的例子。而商毅现在显然是正沿着这一条由南向北,统一天下的历史道路上前进。
既使是抛开历史的巧合来说,山东地区在中国所处的战略位置,在目前南北对持中的战略作用,南京政府的大多数人也十分清楚,因此取得了山东之地,这就意味着南京政府在对清廷的战斗中,取得关建的战略主动权。独一天下,开朝立国,并不在是一个期待或是希望,而是变得实实在在,伸手可及了。
而且现在中华军已经开始发动南阳战役,清廷的内乱尚未平息,因此也有不少人都已经在估算,南京政府会在多长时间,攻入北京,取得全面的胜利。
第五卷 飞天篇 第三十五章 南归(上)
而在南京参政院里,如吴⑹房煞ā⒒谱隰说日庑┟鞒囊爬弦派倜牵捕纪指咝耍率瞪系搅苏飧鍪焙颍谌嘶径家丫狭耍鞒丫豢筛葱耍桓鲂碌耐醭唇戳俚氖率怠�
不过正如顾炎武所讠,王朝的新亡更替,都是历史常见的事情,并不足为奇,只要不是被异族所占,那就只是亡国,而不是亡天下。而且从商毅的许多做为来看,虽然和中国传统的明君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确实比明朝最近几任的皇帝要强得多,确实有几分开国之君的气度和风范。
事实上真正肯为明朝效死忠的人并不多,而且从能够驱逐清廷,恢复汉统这一点来说,就足够了。另外有一些还存有功名心,又没有太多原明负担的议员心里也在盘算,新朝建立之后,商毅会如何处理参政院,是会继续留用,还是解散,如果留用,政参院会在新朝中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毕竟这是一个全新的机构,而如果解散,那么自己又是否能在新朝中弄个一官半职。
当然也有一些人对在山东杀了孙之獬举手加额,欢庆不己。虽然说清廷施行剃发令,其实是势在必行,孙之獬在其中,顶多只是起了一个催化作用,无论有没有他,清廷早晚都会下令剃发,但既然是孙之獬当了这个出头鸟,自然也就承担了几乎所有汉族人的怨恨情绪。由其在本时空里,清廷不并没有取得全国的统制权。因此许多人都觉得孙之獬之死,实在是大快人心。
顾炎武听到这个消息后,极为开心,特作一首《淄川行》,作为庆贺:张伯松,巧为奏,大纛高牙拥前后。罢将印,归里中,东国有兵鼓逢逢。鼓逢逢,旗猎猎,淄川城下围三匝。围三匝,开城门,取汝一头谢元元。
同时商毅也是在这个时候做出视察山东战区的决定。
而商毅决定要到山东去视察,也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因为山东是他起家的地方,在这个时空里,山东就等于是他的家乡一样。而山东军区的成员,大部份都是他最初的旧部,但自从崇祯十七年(1644年)从北京转回时经过山东之后,商毅就再也没有到过山东了。而在占领了山东全境之后,山东军区在未来的战争中,将会扮演一个更为重要的角色,因此趁着现在山东取得大捷的时机,商毅返回山东视察,一来也算是回乡去看一看,同时也是鼓舞山东军区的军心士气,让他们在以后的战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另外商毅去山东还有一个私人目地,上一次叶瑶瑱向他提到,和周家联姻,将商莞和周少桓的儿子订亲的事情,虽然商毅当时并没有答应,但也没有说死。这次去山东,正好可以看一看周少桓的儿子长得什么样子,至少从外形上来说,和商莞般不般配,也算相一下自己可能的未来女婿。尽管在女儿长大之后,商毅最终还是会把她的婚姻决定权,交给女儿自己做主,但这并不妨碍商毅为其他人制造一些机会。
当然要将山东的行程推到一个月以后的原因是,现在中华军湖广军区正在发动南阳战役,并且这时已经进行到了战役的关建时刻,统战部已经从南京军区抽调出一个军的兵力,进驻湖广参战,攻取南阳,也是南京政府向清廷发起全面进攻的另一个关建战役,因此商毅必须等到南阳战役结束之后,再进行自己到山东检阅的行程。
而在这段时间里,南京方面也没有闲着,一方面在紧急准备、调动各种军用物资,组织征调民役,分别送到各个军区战场,支援各线的战斗。另一方面也在加紧宣传动员工作,各个工厂里都在加班加点的赶工生产,一切的生产资料都要优先供应军队使用。
另外就在这时,出现了第一个从清廷反正,投奔到南京政府来的原明官员。
连商毅也没有想到,宣战诏书发下之后,这么快就有了效果。原来还以为致少要等三四个月,现在连一个半月都没有,而这个人更是商毅没有想到的,就是原弘光朝廷的礼部尚书,东林魁首,文坛领袖钱谦益。
其实钱谦益这次反正南归,并非是完全出于民族气节、道义,是有很复杂的原因和背景的。
原来钱谦益自从降清之后,一直都过得很不如意。本来按他的想法,自己是南明重臣,东林魁首,又是南方文坛领袖,投清之后,应该得到重用,而且在当时,清廷的气势也很足,刚刚攻克了南京,大有一举席卷整个南方,一统天下之势,因此在降清的初期,钱谦益确实表现得非常积极,清廷在占领南京之后,发布的对南方劝降公告,就是出自钱谦益的手笔。而他的态度,也确实影响了一些原明的官员和文士。而且在清廷下达剃发令的时候,钱谦益也没作任何抗争,十分顺从的就剃了发。
但钱谦益却没有想到,在清廷仿佛是达到了顶峰之后,立刻就开始跌落下来,从此之后诸战不利,在一年之后,南京也得而复失,在商毅收复南京之前,钱谦益已经被清军送回北京,在清廷出任礼部尚书。
到这个钱谦益还并没有反正南归的意图,一来是这时的天下大势,和四百多年以前,金宋对持的时代差不多,中华军虽然在军事上占优,但商毅毕竟不是正统,而南方又四分五裂,因此钱谦益认为,这种局面会维持很长时间,清廷还会稍占优势。二来这个时侯钱谦益己被清廷任命为礼部尚书,对清廷还抱有不小的幻想,觉得就这样在清廷为官,也不错。
只可惜好景不长,清廷本质还是一个部落朝廷,在政治上非常狭碍,对汉族不仅十分防范,而且也分了三六九等,最受重要的,当然是辽东汉人,其次是在北京投降清廷的汉人,而南方归降清廷的汉人是最不受重视的,因为在清廷看来,这帮人是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才投降清廷,并不直得信任。因此仅仅只过了四个多月,钱谦益就被清廷免职。一切的梦想也都落了空。
就有这时,随后商毅在南京称王,收复长江六省,和清廷呈南北对持,不仅军力强大,而且政治开明,许多原明官员都已经依附于商毅的麾,大有新兴之气。而清廷在北方的统治因为推行的重满抑汉的政策,并不很得人心。由于这时钱谦益在北京闲居,反到能够接近底层社会,对民间的心态也有相当的了解,但这时他己心灰意冷,但也没有反正南归的念头,只想安安稳稳的了渡残生算了。
不过钱谦益的爱妾柳如是却总是力劝钱谦益反正南归,虽然钱谦益也有所心动,但他也知道自己当年降清之举有亏大节,不知道南方对自己的态度如何,也确实不敢轻易南归。
而这时钱谦益是以无官之身在北京闲居,但北京是满族和辽东汉的天下,而钱谦益的亲友、弟子多在南方,并无权势,也常受满八旗的欺负,清顺治五年(1648年)四月,钱谦益因黄毓祺案被株连,羁囚入狱,后来经柳如是全力奔走营救,请托斡旋,积蓄几乎消耗一空,钱谦益才得以免祸。而在出狱后,钱谦益清廷被管制在河南汝宁府,而这时钱谦益对清廷已经十分不满了,终于在暗中遣心腹家人偷回南方,寻找昔日亲人,询问南京政府是否能够接纳自己,或者帮助自己周旋一下。
钱谦益的家人偷入南京之后,到是找到黄宗羲、方以智、陈慧贞、冒避疆等钱谦益的昔日旧友,他们到是对钱谦益反正南归非常欢迎,不过黄宗羲虽然表示,如果钱谦益真想南归,自己到是可以代为周旋。但自己这些东林复社旧人在南京并不得势,恐怕难有大作用,因此建议钱谦益可以学方以智、陈慧贞、冒避疆这些人,走后宫路线。当然方以智、陈慧贞、冒避疆等人就是通过董小婉和陈圆圆联系,取得了商毅的同意之后,才投奔到南京。而柳如是当年也和董小婉、陈圆圆交好,不如让她出面,比自己众人出面要有效得多。
钱谦益得知以后,也颇为意动,他到是知道,商毅对陈圆圆也颇为宠爱,当初《杭州时报》的事务,就是由陈圆圆在总理付责的。而柳如是一直都在力劝钱谦益南归,因此也愿意潜回南方,帮钱谦益周旋。不过现在南北正是敌对,一个女人想偷偷回到南方,并不容易,只能慢慢等待时机。
结果这一拖又是大半年的时间,其间又发生北京暴乱、北方反正举义连续不断,中华伏波军摧毁大沽口清军水师,山东战役等等事情,清廷的统治竟呈摇摇欲坠之势。
而钱谦益这时也大为动心,认为清廷己难久矣,自己也应该尽快南归,正好这时钱谦益找到一个好机会,原来他认识了一个走私商人,可以带人偷入南方境内。
第五卷 飞天篇 第三十六章 南归(下)
原来虽然清廷终止了和南京的贸易来往,但北方对南方商品的需求很大,由其是八旗贵族,对南方的丝绸、瓷器、玻璃制品的需求极大,因此一直存在走私贸易,来弥补没有正常贸易的缺陼,而且边线的驻军也从中有利可图,也给走私商人大开方便之门,清廷也不更多管,对此也只能睁一眼闭一眼不管。而商毅为了方便北方的情报需入,也开避了专门的走私通道。南北的走私来往,依然非常频繁。
于是钱谦益和柳如是商议决定,这次让柳如是随走私商人偷入南方。
但就在这时,商毅下达了对清宣战的诏书,以及劝原明官员反正南归。钱谦益得知以后,也不禁大喜,因为这就等于是得商毅的保证了,毕竟这是向全天下公开发布的诏书,钱谦益还是相信商毅会尊守信用的。于是也立刻改变主意,决定抛弃家业,和柳如是一起南返。
结果钱谦益和柳如是跟随走私商人,由汝宁府到达光州,进入南京政府的管辖区内。钱谦益立刻找到守军,表明了自巳的身份。而光州守军,也立刻向南京报告了此事。
商毅接到报告之后,也颇为感慨。在另一时空里的钱谦益是个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