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长沙药解-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久寒者。以土主四肢,而手足之温暖,经脉之充畅者,赖厥阴乙木之力。以乙木性
温,藏营血而孕君火,灌经络而主肢节也。积寒内瘀,肝血冷涩,不能四运,故肢寒
而脉细。当归四逆补营血而通经脉,茱萸、生姜,温寒凝而行阴滞也。

· 
12 ·


卷一 


《金匮》温经汤,当归、阿胶、芍药、川芎、桂枝、丹皮、人参、甘草、干姜各二两,半夏、麦冬各一升,
吴茱萸三两。水一斗,煮三升,分温三服。亦主妇人少腹寒,久不受胎。兼崩中去血,或月水来过多,或至期不来。
治妇人带下,下利不止,暮即发热,腹满里急,掌热口干。以曾半产,瘀血在腹,阻
隔清阳升达之路,肝脾郁陷,故腹满里急。风木疏泄,故带下泄利。君火上逆,故手
掌烦热,唇口干燥。暮而阳气不藏,是以发热。归、阿、芍药,养血而清风,丹、桂、
芎。,破瘀而疏木,半夏、麦冬,降逆而润燥,甘草、人参,补中而培土,茱萸、干
姜,暖肝而温经也。

吴茱萸辛燥之性,泻湿驱寒,温中行滞,降胃逆而止呕吐,升脾陷而除泄利,泻
胸膈痞满,消脚膝肿痛,化寒痰冷饮,去嗳腐吞酸,逐经脉关节一切冷痹,平心腹胸
首各种寒痛,熨胁腹诸癥,杀脏腑诸虫,医霍乱转筋,疗疝气痛坠。

热水洗数次用。 


■蜀椒
【本经】味辛温。主邪气咳逆,温中,逐骨节,皮肤死肌,寒湿,痹痛,
下气,久服之,头不白,轻身增年,生川谷。

味辛,性温,入足阳明胃、足厥阴肝、足少阴肾、足太阴脾经。暖中宫而温命门,
驱寒湿而止疼痛,最治呕吐,善医泄利。

《金匮》大建中汤,方在胶饴。用之治心腹寒疼,以寒水而凌火土,蜀椒胜寒水而补
火土也。乌头赤石脂丸,方在乌头。用之治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以肾邪而贼心君。蜀椒
益君火而逐阴邪也。升麻鳖甲汤,方在鳖甲。用之治阳毒,咽喉痛,吐脓血,以表邪而郁
肝火,蜀椒开腠理而泻毒汁也。王不留行散,方在王不留行。用之治病金疮,以血亡而泻
温气,蜀椒温肝脾而暖血海也。《伤寒》乌梅丸,方在乌梅。用之治厥阴蛔厥,以蛔避寒
湿而居膈上,蜀椒温寒而驱蛔虫也。《金匮》白术散,方在白术。用之养妊娠胎气,以胎
遇寒湿,则伤殒坠,蜀椒燥湿土而温寒水也。

蜀椒辛温下行,降冲逆而驱寒湿,暖水土而温中下,消宿食停饮,化石水坚癥,
开胸膈痹结,除心腹寒疼,止呕吐泄利,疗黄疸水肿,坚齿发,暖腰膝,开腠理,通
关节,行血脉,除肿痛,缩小便,下乳汁,破瘀血,杀蛔虫。

去目及闭口者,炒去汗用。

椒目泻水消满,《金匮》己椒苈黄丸,方在防己。用之治肠间有水气,腹满者,以其
泻水而消胀也。

椒目下气,善治耳鸣盗汗。

· 
13 ·



长沙药解 


■干姜
【本经】味辛温。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澼,
下利。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气,通神明。生川谷。

味辛,性温。入足阳明胃、足太阴脾、足厥阴肝、手太阴肺经。燥湿温中,行郁
降浊,补益火土,消纳饮食,暖脾胃而温手足,调阴阳而定呕吐,下冲逆而平咳嗽,
提脱陷而止滑泄。真武汤加减:下利者,去芍药,加干姜。

《伤寒》干姜附子汤,干姜一两,生附子一枚。治太阳伤寒,下后复汗,昼日烦躁不得
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脉沉,无表证,身无大热者。以火土俱败,寒水下旺,微
阳拔根,不得宁宇。干姜温中以回脾胃之阳,附子暖下以复肝肾之阳也。

柴胡桂姜汤,柴胡半斤,黄芩三两,甘草二两,桂枝三两,栝蒌根四两,干姜三两。治少阳伤寒,汗
后复下,胸胁满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心烦,往来寒热。以汗下伤其
中气,土败木郁,不能行水,故小便不利。胆胃上逆,经气缠迫,故胸胁满结。相火
升炎,发为烦渴。而表病未解,故往来寒热。柴胡疏甲木之滞,桂枝达乙木之郁,牡
蛎消胸胁之满结,栝蒌润心肺之烦躁,姜、甘温中而补土也。

干姜芩连人参汤,干姜、人参、黄芩、黄连各三两。治厥阴病,本自寒下,医复吐下之,寒
格,更逆吐下。以中气虚寒,脾陷为利,相火升炎,而生上热。芩、连,清泻君相以
除烦热,参、姜温补脾胃以止吐利也。

《金匮》姜甘苓术汤,干姜、甘草各二两,茯苓、白术各四两。治肾着,身重腹重,腰重冷
痛,如坐水中,小便自利,饮食如故。以身劳汗出,衣里冷湿,浸淫经络,以犯肾脏。
肾位于腰,故腰中冷痛。苓、术,利水而泄湿,姜、甘,温中而培土也。

《伤寒》甘草干姜汤,方在甘草。治伤寒汗后,烦躁吐逆,《金匮》桂枝人参汤,方在
人参。治胸痹心痞,胁下逆抢心,理中丸,方在人参。治霍乱吐利,《伤寒》甘草泻心汤,
方在半夏。治伤寒下后,心下痞硬,干呕心烦,雷鸣下利,半夏泻心汤,方在半夏。治少阳
下后,心下痞满,黄连汤,方在黄连。治太阴腹痛,欲作呕吐,桃花汤,方在粳米。治少阴
腹痛,下利脓血,《金匮》大建中汤,方在胶饴。治心胸寒痛,呕不能食,胶姜汤,方在阿
胶。治妇人陷经,漏下黑色,温经汤,方在茱萸。治妇人带下,下利不止,皆用之,以温
脾胃而止呕吐也。

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干姜细辛汤,茯苓四两,五味半升,甘草、干姜、细辛各三两。治痰饮,咳逆
胸满。以中虚胃逆,肺气郁阻,是以咳满,姜、辛,破壅而降逆也。

《伤寒》小柴胡汤,方在柴胡。治少阳伤寒,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
干姜。四逆汤,方在甘草。治少阴病,四逆腹痛,咳者,加五味、干姜。真武汤,方在茯苓。
治少阴病,腹痛下利,咳者,加五味、辛、姜,姜、辛、五味,善下气逆,而治咳满。
小青龙汤,方在麻黄。治伤寒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厚朴麻黄汤,方在厚朴。治咳

· 
14 · 



卷一 


而脉浮者,皆用之,以其下冲而降逆也。

火性炎上,有戊土以降之,则离阴下达而不上炎,水性润下,有己土以升之,则
坎阳上达而不下润。戊己旋转,坎离交互,故上非亢阳而不至病热,下非孤阴而不至
病寒。中气既衰,升降失职,于是水自润下而病寒,火自炎上而病热。戊土不降,逆
于火位,遂化火而为热,己土不升,陷于水位,遂化水而为寒,则水火分离,戊土燥
热而己土湿寒者,其常也。而戊土之燥热,究不胜己土之湿寒。盖水能胜火,则寒能
胜热,是以十人之病,九患寒湿而不止也。干姜燥热之性,甚与湿寒相宜,而健运之
力,又能助其推迁,复其旋转之旧。盖寒则凝而温则转,是以降逆升陷之功,两尽其
妙。仲景理中用之,回旋上下之机,全在于此,故善医泄利而调霍乱。凡咳逆齁喘、
食宿饮停、气膨水胀、反胃噎膈之伦,非重用姜苓,无能为功,诸升降清浊、转移寒
热、调养脾胃、消纳水谷之药,无以易此也。

五脏之性,金逆则生上热,木陷则生下热。吐衄呕哕、咳嗽喘促之证,不无上热,
崩漏带浊,淋涩泄利之条,不无下热。而得干姜,则金降木升,上下之热俱退,以金
逆而木陷者,原于中宫之湿寒也。干姜温中散寒,运其轮毂,自能复升降之常,而不
至于助邪。其上下之邪盛者,稍助以清金润木之品,亦自并行而不悖。若不知温中,
而但清上下,则愈清愈热,非死不止!此庸工之遗毒,而千载之奇冤,不可不辨也。

血藏于肝而原于脾,干姜调肝畅脾,暖血温经。凡女子经行腹痛,陷漏紫黑,失
妊伤胎,久不产育者,皆缘肝脾之阳虚,血海之寒凝也,悉宜干姜,补温气而暖血海。

温中略炒用,勿令焦黑。 


■生姜
【本经】见干姜。

味辛,性温,入足阳明胃、足太阴脾、足厥阴肝、手太阴肺经。降逆止呕,泻满
开郁,入肺胃而驱浊,走肝脾而行滞,荡胸中之瘀满,排胃里之壅遏,善通鼻塞,最
止腹痛,调和脏腑,宣达营卫,行经之要品,发表之良药。

《伤寒》生姜泻心汤,生姜四两,人参三两,甘草三两,大枣十二枚,干姜一两,半夏半升,黄芩三两,
黄连一两。治太阳伤寒,汗出表解,胃中不和,干噫食臭,心下痞硬,胁下有水气,腹中
雷鸣下利者。以汗后中气虚寒,水谷不消,胃逆脾陷,土木皆郁。脾陷而贼于乙木,
则腹中雷鸣而下利。胃逆而迫于甲木,则心下痞硬而噫臭。甲木化气于相火,君相皆
升,必生上热。参、甘、姜、枣,温补中气之虚寒,黄连、黄芩,清泻上焦之郁热,
半夏、生姜,降浊气之冲逆,消痞硬而止哕噫也。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方在半夏。治太阳少阳合病,下利而作呕者。黄芩汤,方在黄芩。

· 
15 ·



长沙药解 


治太少之下利,加半夏、生姜,降胃逆而止呕也。

《金匮》生姜半夏汤,生姜一斤,半夏半升。治病人胸中似喘非喘,似呕非呕,似哕非
哕,心中溃溃然无奈者。以肺胃上逆,浊气熏冲,胸膈郁烦,不可名状。生姜、半夏,
降逆气而扫瘀浊也。

《伤寒》真武汤,方在茯苓。治少阴病,腹痛下利,呕者,去附子,加生姜足前成半
斤。通脉四逆汤,方在甘草。治少阴病,下利清谷,脉微欲绝,呕者,加生姜二两。《伤
寒》理中丸,方在人参。治霍乱吐利,吐多者,去术,加生姜二两,以中郁胃逆,故作呕
吐,生姜降胃逆而豁郁浊,善止呕吐也。

《伤寒》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方在吴茱萸。治厥阴伤寒,手足厥冷,脉细欲绝,
内有久寒者。以肝司营血,久寒在肝,营血冷涩不行。当归四逆补营血而通经脉,吴
茱萸、生姜,温寒凝而行瘀涩也。

新加汤,方在人参。治伤寒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汤加人参三两,芍药、生
姜各一两,以经络寒涩,生姜温血海而行经脉也。

《金匮》当归生姜羊肉汤,方在当归。治寒疝,腹胁痛,里急,并产后腹痛,寒多者,
加生姜一斤,厚朴七物汤,方在厚朴。治腹满痛,寒多者,加生姜半斤,生姜温中寒而止
腹痛,力逊干姜,然亦有良效也。

人身之气,清阳左升于肝脾,浊阴右降于肺胃。胃土冲和,气化右转,则辛金清
降,息息归根。壬水顺行,滴滴归源,雾露洒陈,津液流布,下趣溪壑,川渎注泻,
是以下不虚空而上不壅满。肺胃不降,则气水俱逆,下之膀胱癃闭,溲尿不行,上之
胸膈堙塞,津液不布,于是痰饮喘嗽、恶心呕哕之病生焉。生姜疏利通达,下行肺胃
而降浊阴,善止呕哕而扫瘀腐,清宫除道之力,最为迅捷。缘肺胃主收,收令不旺,
则逆行而病堙塞,生姜开荡堙塞,复其收令之常,故反逆而为顺也。本为泻肺之品,
泻其实而不至于损其虚,循良之性,尤可贵焉。

气盛于肺胃,而实本于肝脾,血中之温气,肺气之根也。阳气初生于乙木之中,
未及茂长,是以肝脾之气易病抑郁。生姜辛散之性,善达肝脾之郁,大枣气质醇浓,
最补肝脾,而壅满不运,得生姜以调之,则精液游溢,补而不滞。桂枝汤,方在桂枝。用
之于甘枣桂芍之中,既以和中,又以发表。凡经络凝涩,沉迟结代,宜于补益营卫之
品加生姜以播宣之,则流利无阻。炙甘草、新加汤、当归四逆汤皆用之,以温行经络
之瘀涩也。 


■半夏
【本经】味辛平。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张,
咳逆肠鸣,止汗。一名地文,一名水玉。生川谷。

· 
16 ·


卷一 


味辛,气平,入手太阴肺、足阳明胃经。下冲逆而除咳嗽,降浊阴而止呕吐,排
决水饮,清涤涎沫,开胸膈胀塞,消咽喉肿痛,平头上之眩晕,泻心下之痞满,善调
反胃,妙安惊悸。

《伤寒》半夏泻心汤,半夏半升,人参、甘草、干姜、黄芩、黄连各三两,大枣十二枚。治少阳伤
寒,下后心下痞满而不痛者。以中气虚寒,胃土上逆,迫于甲木,经气结涩,是以作
痞。少阳之经,循胃口而下胁肋,随阳明而下行,胃逆则胆无降路,故与胃气并郁于
心胁。甲木化气于相火,君相同气,胃逆而君相皆腾,则生上热。参、甘、姜、枣,
温补中脘之虚寒,黄芩、黄连,清泻上焦之郁热,半夏降胃气而消痞满也。《金匮》治
呕而肠鸣,心下痞者。中气虚寒则肠鸣,胃气上逆则呕吐也。

《金匮》大半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