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长沙药解-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急,便艰尿涩,经闭血脱,奔豚、吐蛔、寒疝之类,由此生焉。悉当养血,以清风燥。

当归滋润滑泽,最能息风而养血,而辛温之性,又与木气相宜。酸则郁而辛则达,
寒则凝而温则畅,自然之理也。血畅而脉充,故可以回逆冷而起细微。木达而土苏,
故可以缓急痛而安胎产。诸凡木郁风动之证,无不宜之。但颇助土湿,败脾胃而滑大
便,故仲景用之,多土木兼医。但知助阴而不知伐阳,此后世庸工所以大误苍生也。 


■阿胶
【本经】味甘平。主心腹,内崩,劳极,洒洒如疟状,腰腹痛,四肢酸疼,
女子下血安胎,久服轻身益气,一名傅致胶。

味平,入足厥阴肝经。养阴荣木,补血滋肝,止胞胎之阻疼,收经脉之陷漏,最
清厥阴之风燥,善调乙木之疏泄。

《金匮》胶艾汤,阿胶二两,干地黄六两,芍药四两,当归三两,芎。二两,甘草二两,艾叶三两。治
妊娠胞阻,腹痛下血。以乙木不达,侵克己土,是以腹痛。乙木郁陷,而生风燥,疏
泄失藏,是以下血。胶、地、归、芍,养血而清风燥,甘草补中而缓迫急,芎。疏木
而达遏郁,艾叶暖血而回陷漏也。

胶姜汤,阿胶、干姜。原方阙载,今拟加甘草、大枣、生姜、桂枝。治妇人经脉陷下,滴漏墨色。
以脾肾阳亏,风木郁陷,经寒血漏,色败而黑。阿胶滋风木而止疏泄,干姜温经脉而
收陷漏也。

乙木生于癸水而长于己土,水温土燥,则木达而血升,水寒土湿,则木郁而血陷。
木气抑遏,不得发扬,于是怫郁而生风燥。凡诸腹痛里急,崩漏淋利之证,无不以此。

风木之性,专于疏泄,泄而未遂,则梗涩不行,泄而太过,则注倾而下。阿胶息
风润燥,养血滋阴,猪苓、方在猪苓。薯蓣、方在薯蓣。黄土、方在黄土。温经、方在茱萸。白头
翁、方在白头翁。炙甘草、方在甘草。鳖甲煎、方在鳖甲。黄连阿胶、方在黄连。大黄甘遂方在大黄。
诸方皆用之,以滋乙木之风燥也。其性滋润凝滞,最败脾胃而滑大肠,阳衰土湿,饮
食不消,胀满溏滑之家,甚不相宜。必不得已,当辅以姜、桂、二苓之类。

蛤粉炒,研用。 


■地黄
【本经】干地黄。味甘寒。主折跌绝筋,伤中,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
作汤,除寒热积聚,除痹,生者尤良。久服,轻身不老。一名地髓,生川泽。

· 
32 ·



卷二 


味甘、微苦,入足太阴脾、足厥阴肝经。凉血滋肝,清风润木,疗厥阴之消渴,
调经脉之结代。滋风木而断疏泄,血脱甚良,泽燥金而开约闭,便坚亦效。

《金匮》肾气丸,干地黄八两,山茱萸四两,薯蓣四两,茯苓三两,泽泻三两,牡丹皮三两,桂枝一两,
附子一两。治虚劳腰痛,小腹拘急,小便不利,及妇人转胞,不得小便,及短气有微饮,
及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木主疏泄,水寒土湿,乙木郁陷,不能上达,故腰痛而腹
急。疏泄之令不行,故小便不利。土木郁塞,下无透窍,故胞系壅阻而转移。水饮停
留,上无降路,故气道格碍而短促。木以疏泄为性,郁而莫泄,激怒而生风燥,津液
伤耗,则病消渴。风木之性,泄而不藏,风盛而土湿,不能遏闭,泄之太过,故小便
反多。久而精溺注倾,津液无余,则枯槁而死。燥在乙木,湿在己土,而寒在癸水。
乙木之燥,病之标也,癸水之寒,病之本也,是当温补肾气,以拔病本。附子补肾气
之寒,薯、萸敛肾精之泄,苓、泽渗己土之湿,地黄润乙木之燥,桂枝达肝气之郁,
丹皮行肝血之滞。

盖木愈郁而风愈旺,风旺而疏泄之性愈烈,泄之不通,则小便不利,泄而失藏,
则小便反多,标异而本同,总缘于土湿而水寒,生意之弗遂也。水温土燥,郁散风清,
则木气发达,通塞适中,而小便调矣。

肾气者,坎中之阳,《难经》所谓肾间动气,生气之根,呼吸之门也。方以肾气为
名,则君附子而不君地黄。地黄者,淮阴之兵,多多益善,而究非主将也。

仲景于地黄,无作君之方,无特加之法。肾气丸用之治消渴淋癃,君附子以温肾
气,地黄滋风木之枯燥也。薯蓣丸方在薯蓣。用之治虚劳风气,君薯蓣以敛肾精,地、胶、
归、芍,清风木之疏泄也。《伤寒》炙甘草汤方在甘草。用之治经脉结代,君以甘草以补
中气,地、胶、麻仁,滋经脉之燥涩也。大黄。虫丸方在大黄。用之治劳伤干血,君大黄、
。虫以破积,地黄、芍药,润经脉之枯燥也。黄土汤方在黄土。用之治便后下血,君黄土
以收血脱,地黄、阿胶,清风木之疏泄也。胶艾汤方在阿胶。用之治胎阻下血,君胶、艾
以回血漏,地黄、归、芍,清风木之疏泄也。百合地黄汤方在百合。用之治百合初病,君
百合以清肺热,地黄泄脏腑之瘀浊也。

地黄滋润寒凉,最滑大便,火旺土燥者宜之。伤寒阳明病,腑燥便结,多服地黄
浓汁,滋胃滑肠,胜用承气。鲜者尤捷,故百合地黄汤以之泻脏腑瘀浊,其力几同大
黄。温疫、疹病之家,营郁内热,大用生地,壮其里阴,继以表药发之,使血热外达,
皮肤斑生,亦为要物。血热不得透泄,以致经络郁热,而生痂癞,是为癞风,用生地
于表散之中,清经热以达皮毛,亦为良品。水旺土湿者,切不可服!

凡人木病则燥,土病则湿,而木之病燥,究因土湿。滋木之燥,势必益土之湿,
土湿愈增,则木燥愈甚,木益枯而土益败,则人死矣。地黄甚益于风木,甚不宜于湿
土。阳旺土燥则不病,病者皆阴旺而土湿者也。

· 
33 ·



长沙药解 


外感阳明之中,燥湿相半,三阴全是湿寒。内伤杂病,水寒土湿者,十之八九,
土木俱燥者,不多见也。脾约之人,大便结燥,粪若羊矢,反胃噎膈,皆有此证。是
胃湿而肠燥,非真燥证也。衄家,惟阳明伤寒,卫郁莫泄,逆循上窍,冲逼营血,以
致鼻流,于表汗之中,加生地凉营之味,使之顺达皮毛,乃为相宜。至于内伤吐衄,
悉缘土湿,更非燥证,以及种种外热烦蒸,无非土湿阳飞,火奔水泛,久服地黄,无
有不死。

盖丁癸同宫,戊己并行,人之衰也,火渐消而水渐长。燥日减而湿日增,阳不胜
阴,自然之理。阳旺则壮,阴旺则病,阳纯则仙,阴纯则鬼,抑阴扶阳,不易之道。
但至理幽玄,非上智不解,后世庸工,以下愚之资,而谈上智之业,无知妄作,遂开
补阴滋水之派。群儿冒昧,翕习成风,著作流传,遍于寰海。使抱病之家,死于地黄
者十九,念之可为痛心也!

晒干,生用。仲景方中生地,是用鲜者取汁。熟地之制,庸工妄作,不足用也。 


■芍药
【本经】味苦平。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
便,益气。生川谷及丘陵。

味酸、微苦、微寒,入足厥阴肝、足少阳胆经。入肝家而清风,走胆腑而泻热。
善调心中烦悸,最消腹里痛满,散胸胁之痞热,伸腿足之挛急。吐衄悉瘳,崩漏胥断,
泄痢与淋带皆灵,痔漏共瘰疬并效。

《伤寒》桂枝加芍药汤,桂枝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生姜三两,芍药六两。治太阳伤寒,
下后腹满痛,属太阴者。以木养于土,下败脾阳,己土湿陷,乙木遏郁,而生风燥,
侵克己土,是以腹痛。木贼土困,便越二阳,而属太阴。姜、甘、大枣,补土和中,
桂枝达肝气之郁,加芍药清风木之燥也。

小柴胡汤,方在柴胡。治少阳伤寒,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通脉四逆汤,方在
甘草。治少阴病,下利脉微,腹中痛者,去葱,加芍药二两。《金匮》防己黄芪汤,方在
防己。治风湿脉浮身重。胃中不和者,加芍药三分。盖土湿木陷,郁生风燥。风木冲击,
脾土被伤,必作疼痛,不以芍药清风燥而泻木郁,痛不能止也。《伤寒》真武汤,方在茯
苓。治少阴病,腹痛,四肢沉重疼痛,而用芍药。小建中汤,方在胶饴。治少阳伤寒,腹
中急痛,而倍芍药,皆此义也。四逆散,方在甘草。治少阴病,四逆,腹痛用芍药而加附
子,法更妙矣。

新加汤,方在人参。治太阳伤寒,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
两,人参三两。以肝司营血,行经络而走一身,汗泄营中温气,木枯血陷,营气沦郁
而不宣畅,故身作疼痛而脉见沉迟。木陷则生风。人参补血中之温气,生姜达经脉之

· 
34 ·



卷二 


郁陷,芍药清风木之枯燥也。

附子汤,方在附子。治少阴病,身体疼,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以血行于经络,
走一身而达肢节,水寒而风木郁陷,是以脉沉。营血郁涩,不能行一身而暖肢节,是
以身疼而肢节寒痛。参、术、苓、附,补火土而泻寒水,芍药清风木之枯燥也。

芍药甘草汤,芍药四两,甘草四两。治太阳伤寒,脉浮汗出,心烦恶寒,小便数,脚挛
急。以阳虚土弱,脾陷胃逆,相火不降而心烦,风木不升而恶寒。风木疏泄,上下失
藏,故汗出而尿数。津液耗伤,筋脉焦缩,故腿足挛急。甘草补其土虚,芍药双清木
火,以复津液也。

相火上郁,则阳泄而烦心,小建中治少阳病心悸而烦者,芍药清相火之逆升也。

风木下郁,则阳陷而恶寒。芍药附子甘草汤,芍药三两,甘草三两,附子一枚。治太阳伤寒,
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以汗伤中气,风木不达,阳气郁陷。则表病不解而反加恶寒,
缘阳不外达于皮毛也。阳气之陷,因土虚而水寒,甘草补己土之虚,附子温癸水之寒,
芍药清风木之燥也。

桂枝去芍药汤,桂枝三两,甘草三两,大枣十二枚,生姜三两。治太阳伤寒,下后脉促胸满者。
以表证未解,而误下之,经阳内陷,为里阴所拒,结于胸膈,则为结胸,若脉促者,仲
景脉法:脉来数,时一止复来者,名曰促。是经阳不至全陷,脉法:阳盛则促,是为里阴所壅遏。故表证犹
未解也,可用桂枝表药。若觉胸满,则当去芍药。缘下伤中气,里阴上逆,表阳内陷,
为里阴所拒,是以胸虽不结,而亦觉壅满。里阳既败,故去芍药之酸寒,而以桂枝达
其经阳也。若微觉恶寒,便是阳陷稍深,则于去芍药方中,加附子以温寒水也。

真武汤,下利者,去芍药,加干姜二两。以肝脾阳败,则下陷而为泄利,故去芍
药之酸寒,而加干姜之辛温也。

阳根于水,升于肝脾,而化丁火,水寒土湿,脾阳郁陷,下遏肝木升达之路,则
郁勃而克脾土,腹痛里急之病,于是生焉。厥阴以风木之气,生意不遂,积郁怒发,
而生风燥,是以厥阴之病,必有风邪。风性疏泄,以风木抑遏,而行疏泄之令,若消、
若淋、若泄、若痢、若崩、若漏、若带、若遗,始因郁而欲愈欲泄,究欲泄而终郁。
其或塞、或通,均之风燥则一也。芍药酸寒入肝,专清风燥而敛疏泄,故善治厥阴木
郁风动之病。肝胆表里同气,下清风木,上清相火,并有捷效。

然能泄肝胆风火,亦伐脾胃之阳。《伤寒》:“太阴为病,脉弱,其人续自便利,设
当行大黄、芍药者,宜减之,以其人胃气弱,易动故也”。凡风木之病,而脾胃虚弱,
宜稍减之,与姜、桂、苓、术并用,土木兼医。若至大便滑泄,则不可用矣。黄芩汤、
大柴胡用之治少阳之下利,以甲木而克戊土,所以泻少阳之相火也。伤寒别经及杂证
下利,皆肝脾阳陷,不宜芍药。其败土伐阳,未如地黄之甚,然泻而不补,亦非虚家
培养之剂也。

· 
35 ·



长沙药解 


《金匮》妇人腹痛用芍药诸方,总列于后。妊娠及杂病诸腹痛,当归芍药散主之。
方在当归。产后腹痛烦满,枳实芍药散主之。方在枳实。产后虚羸,腹痛里急,痛引腰背,
杂病腹中痛,小建中汤主之。方在胶饴。带下,少腹满痛,经一月再见者,土瓜根散主之。

方在土瓜根。 


■防风
【本经】味苦温,无毒。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目盲无所见,风
行周身,骨节疼痹,烦满。久服轻身。一名铜芸。生川泽。

味甘、辛,入足厥阴肝经。燥己土而泻湿,达乙木而息风。

《金匮》桂枝芍药知母汤方在桂枝。用之治历节疼痛,以其燥湿而舒筋脉也。薯蓣丸
方在薯蓣。用之治虚劳,风气百病,以其燥湿而达木郁也。竹叶汤方在竹叶。用之治产后中
风,发热面赤,以其疏木而发营郁也。

厥阴风木之气,土湿而木气不达,则郁怒而风生。防风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