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己作为一个“盟友”,该提醒的已经提醒了,该警告的已经警告了,可以说已经尽了作为“盟友”的义务。对于这帮盲目狂妄自大,看不起除了白人之外任何人的英国军官,还是到了战场让日本人的武士刀、大炮、零战去教训他们吧。
等真的在战场上多吃了几个大亏,被凶悍的日军揍掉半口牙之后,这帮狂妄自大的英国军官,不用别人说自己就会改变这种轻敌的观点。只是可惜的是,到那个时候即便他们那位护国主克伦威尔重生,恐怕也很难的挽回战局了。
不过相对于其他并未将杨震最后一番劝说的话,根本就没有听进去的英军将领,韦维尔上将以及现任英缅军参谋长斯利姆少将,两个人始终严肃的表情却是让杨震不着痕迹的皱了皱眉头。
很明显自己的那番话别人不以为然,但这两个人却是听了进去,而且听得很是仔细。而且杨震也注意到,之前自己在讲诉此次会战经过的时候,在座的所有英军将领,也只有他们两位听的是最认真的,地图也是看的最仔细的。
尤其是那位斯利姆少将,自从杨震开始讲解此次会战经过,就一直在笔记本上不断的在记录着什么。而且杨震发出那番警告之后,这位斯利姆少将的眉头就没有松开过,眼神也没有离开那张作战地图。相对于其他嘻嘻哈哈小声议论的英国将领,他却始终陷入沉思。
看着这位在听到自己最后那番警告之后,表情异常严肃,不知道在想着什么的老将,以及眉头拧成一团,陷入沉思的斯利姆少将,杨震的心中不由的一动。心中不断的问自己这个警告,会不会有些过了?
事实上杨震很清楚,在明年初的东南亚战场上,美英两国输的越惨,丢掉的地方越多,才越符合抗联的利益。如果英国能顶住日军的攻势,守住缅甸甚至是马来亚和新加坡,那么对于抗联来说,才会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在杨震的内心,一直认为英国人如果连印度都丢了,才是最符合中国利益的。哪怕会因为最后一条出海通道丢了,可能带来暂时不利的影响。但也是这样,美英两国才更需要中国人,无论是对抗联还是对重庆方面,才会放更多的血。
如果英国人应从了自己的警告,不惜一切代价增加在东南亚的兵力,那么对于抗联和中国来说,绝对不是一件好事。因为美国人如果认为中国人没有了利用价值,他们是一毛都不会拔的。
斯利姆少将目前只是一个英缅军参谋长,距离远东英军的决策层,还有相当的距离。在座的就有他的直接上级,英缅军总司令。而那位赫顿中将,明显对杨震的警告有些不屑一顾。他无论产生什么样的警惕心理,都影响不了上层的决策。
但是那位即将接手远东英军总司令,无论是影响力还是决策力,都不是他可以相提并论的韦维尔上将可就不同了。这位老兄虽说与英国那位首相关系很是恶劣,但是那位首相对于这位老兄的话,还是能听的进去的。
如果这位英国上将真的听进了自己的劝告,回去之后调整部署。从本土以及北非战场调集更多的精锐部队到东南亚,并大量的增加在远东和印度洋的海空军,不惜一切代价增强东南亚的防务,做到减缓甚至顶住日军的攻势。
那么对自己和抗联的未来发展,绝对不是一件有利的事情。如果单凭英军就能顶住日军三板斧之后,就因为战线拉的过长,并没有多少后续作战能力的攻势。那么美国人也好,英国人也罢恐怕一个大子都不会在援助给抗联。
一旦出现这种状况,那么自己的苦心规划和经营都将成为一堆泡影。对于现实的美国人和英国人来说,一旦他们自己有了解决办法,或是认为自己完全可以做到,那么就绝对不会再付出哪怕是一分钱的额外代价。
不过杨震的担心,也就持续了短短的一瞬间,随即便放下了这份担忧。因为他知道,英国人想要在眼前的情况之下,大幅度的增加东南亚地区的军事实力恐怕是有心无力。除非他们愿意冒着削弱正在鏖战的北非战场上英军的实力,以及改变他们在欧洲战场上的整体战略的风险,否则只能是有心无力。
而让英国人做到这一点,基本上是没有可能的。欧洲是英国人的根,北非战场则是整个欧洲战场重要的一环。别看北非战场不在欧洲大陆,但是却是掩护着整个欧洲战场的侧翼。同时也是直接可以面对德国人在整个欧洲所有势力范围之内,最薄弱和柔软的腹部。
丢掉了北非,不仅意味着整个非洲大陆向德国敞开了大门。而且东线的苏联人,也将要面对从西亚冲过来的德国军队。更为严重的是,意大利海军一旦控制了整个地中海与苏伊士运河,将会切断英国人在欧亚大陆之间最短的桥梁与纽带。
到时候只能绕道好望角的英国人,更加无暇兼顾欧亚两大战区。如果亚洲这边需要援军,对于交通线一下子抻长了上万公里的英国人来说,等他们的增援部队赶到黄花菜早就都凉了。
保住了北非,英国人就可以随时趁着德军主力还陷在苏德战场的机会,进攻意大利本土,取得一个重新进入欧洲大陆的立足点。尽管意大利距离德国核心有些远,但是毕竟也算反攻进了欧洲大陆。
有了这几点,无论是从整个战略局势,还是自身需要来说,在已经基本上丢掉了欧洲大陆,已经失去了所有的立足点的英国人,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放弃北非的。至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内,他们的整个战略重心还要放在北非战场上。
而别说美国人眼下还没有开始进行任何动员,军队没有任何的扩编。就是现在已经开始动员,但是等美国人训练出来足够的兵员可以投入到战场上,恐怕也要等到明年底。也就是说美国人到明年年底之前,在兵力上也不可能给英国人太多的协助。
英国人自身又没有足够数量的陆军,在保证本土防御的前提之下,来同时支撑两大战场。至于他们在东南亚的那些殖民军队,再怎么扩充也是三流的军队。有了这个前提,自己的这个担心,现在还纯属多余,多少有些杞人忧天了。
没有了这个担心,杨震的心情转瞬之间又变得相对轻松了很多。至于在座的这些在几个月之后,真正面对日军兵锋的英军将领会有一个什么样的结局,那就不是他应该和能够操心的了。这帮家伙就算在日军战俘营之中度过这场战争剩余的时间,也和他一点关系也没有。
只是看着这些对于自己警告满脸不在乎的英军将领,杨震只是有些可惜几个月之后,几乎可以肯定会出现在缅甸战场上,而被眼前的这帮混蛋外加上面前的这根搅屎棍,注定坑死的那支中国远征军。
相对于短短的时间之内,转了这么多心思的杨震。那边得到了想要答案的韦维尔上将沉默下来,至于他的那些随员在听完杨震的警告之后,则还在下面小声的议论日本人的战斗力,究竟真实的情况是什么样子的。
第1491章两个人之间的战争
韦维尔上将的沉默,其他英国将领则不是看着天棚不知道想着什么,就是在底下交头接耳窃窃私语,明显有些杨震与韦维尔之间的对话漠不关心。这个空档却是给了那位被抢去了风头,又被杨震之前夹枪带棍的一顿讽刺的史迪威少将重新开口的机会。
他死死的盯着杨震,直接开口道:“杨将军,你终止攻势的理由虽然看起来很全面,至少在表面上还算是说的通。但是这并不能证明,你们此次终止攻势的这些理由是完全充分的,因为你们有很多的东西并未解释清楚。”
“杨将军,我请你别忘记了,在贵国与日本全面交战的初期,也是打的最激烈的所谓淞沪、徐州、武汉会战的时候,我正担任驻华武官。对日本军队的实力和装备情况,我比英国人更加的了解。很多事情,你们是瞒不住我的。”
“据我所知,日军的机械化部队数量很少,重炮的数量也不算多。即便是当时你们的坦克数量不足,已经无法形成足够的突击力量,但是你们的步兵战斗力却仍然存在。难道作为一支军队,离开了坦克的配合就无法作战了吗?”
“即便是有大量的火炮损失,但是你们剩余的火炮,仍旧足以支撑一场攻势。而且你们的炮弹并未完全消耗干净,虽然不多但还是有一定的储备量,至少满足你们消灭掉林西正面两个日军师团需要,并无任何的问题。”
“但我不明白的是,为何在这种相当有利的情况之下,你们为什么会让这两个师团安全的撤离?要知道,即便是你们在消灭掉这两个师团之后,已经无力继续进攻。但没有了这两个师团的压力,你们在停止会战之后,在整个战线上的压力也要小的多。”
“杨将军,我很遗憾你们的表现,从此次会战的过程来看,表现还不如你们国民政府的军队。在淞沪、徐州、武汉会战,你们的国民政府军队没有坦克,飞机和大口径火炮数量也远远比你们少的多。但是至少他们在严重的缺乏火力支援之下,还能够坚持与日军作战。”
“你现在给的这个答案,我是不是可以认为你们离开了坦克和飞机的支援,就无法作战?如果真的这样,那我只能说你们在战场上的效率还不如重庆政府。甚至我可以认为你们是在有意识的保存自己的实力,而不想取得更多的战果。因为你在依旧有持续进攻能力的情况之下,主动终止了攻击。”
“对于这样一支军队,我认为美国政府也没有必要冒着相当大的风险,以及可能带来的外交纷争对你们提供任何需要的援助。将那些援助交给你们的国民政府,岂不是更符合美国的利益?”
“要知道,你们并不是中央政府。你们的中央在延安,并不是在重庆。而且我要提醒你的是代表中国的也是重庆,而不是延安。按照国际准则和惯例来说,我们的援助是只能给予中央政府,而不应该交给一个地方政府和军队,因为这是违反国际准则的。”
这个家伙说完这番话之后,脸上有一种得意洋洋的表情,明显很是有一股子报复成功之后的快感。之前被杨震话中夹枪带棍损的够呛的他,这次自认为自己聪明的找到了杨震答复之中的漏洞。
只不过他自认为理由充足的这番话说出口之后,不仅直让杨震翻白眼,被他搞的直接无语不说。就连那边英国军事代表团的众人,也不禁摇头心中暗骂这个家伙是一个白痴,这脑袋简直是长到了裤裆里面。
你没有实战指挥经验,这没有人说你什么。只要你把嘴巴闭上,在大家都有求于美国人的情况之下,谁也不会指责你这个财主。可你在这里满嘴胡乱放炮,睁着眼说瞎话,就实在太不应该了。
现代战争打的是什么?就是后勤补给。没有了后勤补给,这仗还怎么打?几天的炮弹储备,能支撑一场战役吗?你知道一场大规模的会战,每天炮弹的消耗量是多少吗?你这么说,不是上赶着上门去找挨骂吗?
对于这个家伙这些自以为是的话,不想搅合进杨震与这个美国少将之间战火的英国人,很聪明的都闭上了嘴巴。他们明显看出来之前从未见过面的这两个人,从一开始就相互看对方很不顺眼。
一个有意识的挑刺外加尖酸刻薄,但却缺乏高深的军事理论水平和实际的指挥经验。一个则是牙尖嘴利外加态度强硬,虽然没有受过太高等的军事教育,但是却实战经验极其丰富。这两个人凑到一起,简直就是天雷勾地火。
只是这些英国军官搞不明白的是,这两个人之前远隔千里。一个在美国,一个在满洲,按理说是绝对不应该是认识的。那位史迪威少将的确担任过美国驻华武官,但是大家都可以确定,他之前没有到过延安,更没有接触过中共。
怎么这两个人初次见面就掐的不亦乐乎?这实在是有些不符合常理。就算那位史迪威少将,有意识的挑起争端,可杨震的态度也很明显的表明了,就算没有这件事情,他对这位史迪威少将也压根就不待见。否则作为主人对于远道而来的客人,最基本的礼貌得有吧。
不过考虑到之前两个人之间的战况,大部分的英国军官,包括他这话一说完,就知道不好的他的美国同僚在内,都在这场这两个人之间的战争之中,不太看好这位史迪威少将。几乎所有的人,都在用可怜的眼光看着这位自己送上门去挨骂的少将。
这是两个人之间的战争,至于其他的人还是离着越远越好。而在这场两个人之间的战争中,尽管他们绝大部分人,与杨震也是第一回接触。包括所有的英国人,以及绝大部分美国人,对史迪威少将的取胜,明显都不抱有太大的希望。
英国人闭嘴不言,而杨震则用看白痴一样的眼光,看了他半天之后才抚头道:“我说史迪威少将,您是真不懂,还是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