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狙击南宋-第2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什么都没干!什么都来不及干!就死掉了二百人,超过三成兵力……步跋子是勇士、是猎手,但不是靶子,不是猎物啊!

就这么一小会,有没有一盏茶时间?二百人就变成二百具血尸,如此高效可怕的杀戮,只要还是人,都不能承受。余下近五百步跋子。先是仓皇后退。然后全阵骚乱,最后象见鬼一样哄地向后溃逃。

步跋子是夏军最锋利的矛头,从来在战场上都是起着表率作用的。结果这一带头可好,左右两翼只遭到轻微打击的神勇军与祥祐军步卒。也受到严重影响。恐慌蔓延。不顾本部军将斥喝、鞭挞。同样在骚动、混乱、然后,崩溃……

古代战场就是这样,哪怕你是一支十万大军。只要其中有几百上千人发生混乱崩溃,这种恐慌情绪就会像瘟疫一样急剧传染,然后象雪崩一样越滚越大,最后全军崩盘。这样的战例在古令战场上屡见不鲜。

一刀未砍,一箭未发,甚至距离目标还有老远一大截,就崩溃?!李良辅执缰绳的两只爪子不断抽筋,脸上的表情就象被人当面打了个耳括子,再往嘴里塞了一坨屎……

野利荣则不停倒抽凉气,好象门牙突然掉了一颗,抽吸的声音特大特响亮……

而曹吉这个指挥使,那眼睛也瞪得堪与牛眼相比,几乎将整个拳头塞进嘴巴,不断用牙噬咬着,根本感觉不到疼……

但是事情没完,崩溃了就算完事了吗?

第三轮追魂索命的流火弹丸,再次从车城南墙五十辆战车的二百个丁字形射击孔,喷薄而出。

这个时候,夏军方才列阵与天诛军对峙了近一个时辰的恶果,就体现出来了——夏军步卒原本体力就已被烈日与酷暑消磨去大半,正准备进食补水时,又被“宋军”出城攻击打断。在全歼出城寻衅的“宋军”之后,本来应该好好休整一会。结果也不知道主帅发什么神经,要立即进攻。

夏军完全是凭着一场大胜之后,高涨的士气,憋得足足的干劲,杀向铁壁车城的。但是,现在这股气泄了……这一泄,可比早泄严重百倍。所有步卒都感觉到双腿像灌了铅、双臂像注了醋、五脏六腑像塞了一把烧红的炭……许多步卒跑不了两步,劲一泄就摔在地上,爬起来那叫一个费劲,更有的还来不及爬,就被无数大脚踩上去……

夏军步卒逃跑的速度,竟然比杀过来时还慢。结果五百发仿佛来自地狱的流火,在不到十秒的时间,至少将一百条性命带回了地狱。打完之后,夏军步卒还没跑出标杆为蓝色的区域。

枪声与死亡,令逃亡大军更加惊恐与绝望,无序而混乱。从狄烈所在的望楼上,可以清楚看到,掉头逃跑的上千步卒,与惊慌失措、还搞不明白状况,推着攻城器具的五百辅兵,重重撞在一起。

红了眼的步跋子,将手中的枪棒刀斧,全往挡道的辅兵身上招呼,瞬息打倒百余人,血染赤地。飞云梯被撞倒,攻城槌被撬翻,上千军兵溃逃,所过之处,满地狼藉,伏尸遍野。

尽管敌人已经快逃出有效射程,但停止射击的命令与鸣金声没有响起,火枪兵们就不会停止扣动板机……

从命中率上看,第四轮的射击效果并不算好,但就战果而言,丝毫不比前三轮逊色。追着逃兵屁股的弹丸,造成更大的恐慌,夏军步卒完全分辨不出,那追魂夺魄的枪声是否还有杀伤力,每一个人都感觉死亡的气息还在头顶盘旋。巨大的恐惧,使人神智丧失。这时,那十架庞大的飞云梯与两具攻城槌,就成为阻碍逃亡的障碍。当原本广阔的逃亡面积被十余具庞大的障碍物陡然分割、缩减之后,大规模的挤压、冲撞、践踏,就不可避免了……

夏军远远逃出百步射程之后,狄烈终于下令鸣金,停止射击。

喧嚣的战场也终于安静下来,硝烟如雾,缓慢地从车城前方飘过,风声仿佛也静止了。无论是车城里的天诛军火枪兵,还是五百步外的所有夏军。都要可以清晰看到,在两军之间的战场上,铺满了尸体。血肉模糊、血流遍野、刀断枪折、肢体残缺,旌旗金鼓丢了一地,攻城器具倾倒散架……怎么看都是经历了一场惨烈的撕杀战斗景象。谁会想到,谁能想像,这完全就是一面倒的溃败,两军压根没有实质性的接触,夏军最精锐的步跋子,就生生被打残了——最终逃回本阵的步跋子。不足二百人。神勇军与祥祐军也好不到哪里去。一千五百步卒,中弹毙命的不足百人,自相践踏的却超过半数。最后幸运捡回一条命的不过五百卒而已……

所有逃回本阵的夏军步卒,都是一头扎倒在地。像狗一样吐着舌头。烂泥一样瘫倒。这些刚从鬼门关前转了一遭的军兵。此时的战斗力连辅兵都不如了。

狄烈微不可察地轻轻吐了口气,眼前的一切与自己的推演,以及在平定的军演差不多。战果更好,至少在军事演习中不会有这种溃乱发生。主要还是因为夏军第一次接触火枪,心理震怖所造成的续发性伤害,才是此战最大战果所在。

狄烈转头看到的是第三混成旅的两位主将,正惊喜交集地相互挽着臂膀,激动地摇晃着。而测距员更是大声向车城内所有士兵宣布,击败敌军攻势的胜利消息,下一刻,车城内欢声雷动。

张立欣然对狄烈道:“虽然心里有底,但胜得这般轻易,夏军败得如此之惨,还是大大出乎意料啊。”

释智和对比道:“若是以往的火枪兵、重步兵、强弩兵的方阵组合,即便可以击败夏军,也很难保证如现在这般无一伤亡,并且有如此之高的命中率。”

释智和这话很好理解,没有铜墙铁壁般的战车保护,士兵防护得再好,也难免有伤亡;也正是因为有了战车提供近乎绝对的安全,火枪兵在完全没有性命之忧的情况下,射击状态几乎与靶场训练相当,将火枪的准确性、连击性、装填弹速度发挥到极致。这才有了只用了区区两千发铅弹的超低成本,前后不过一刻时,就毙杀数百敌军,生生击垮一支纵横数十载的精锐强兵。

所谓几家欢乐几家愁,天诛军这边开心了,夏军这边就难受了。不!是既难受又恐惧。全军人心惶惶,连那擒生军近千轻骑,也不由自主向本阵缩退,远远脱离与天诛军骑兵接触,先前因歼灭千余“宋军”而暴涨的气焰,消失得无影无踪。

李良辅强行压制住冲上咽喉的那一股腥甜,命人召来曹吉,兜头就是一鞭子:“这天诛军使用的是何等武器,你先前为何不禀报?!”

曹吉汗水和着血水,火辣辣地流淌,却不敢擦拭,哭丧着脸道:“末将先前与其交兵,也未见到过此种凶器……想来,是那车中暗藏杀机。此车城太过古怪,末将以为,以为……”

李良辅举鞭暴喝:“以为什么?说!”

曹吉低声道:“暂避敌锋,退回石州,待弄清天诛军所使用的武器情况后,再谋他图。”

应当说,曹吉这个对策还是比较稳妥的。为将者,纵然无法做到不打没把握的仗,起码也得做到不打迷糊仗。如今连敌军用什么武器都不清楚,怎么败的也弄不明白,再打下去就是糊涂仗了。

若是平日,以李良辅沉稳的将心,多半会接受。但现在却不一样,好不容易重掌兵权,甫一出师即遭如此惨败,这已经不是丢人问题了,而是丢权的问题。再一个,他早早还派出了一支奇兵。算算时间,这只奇兵就快到了。如果此时他来个全军撤退,那么这支奇兵毫无疑问会成为一支弃军,送给敌人的大餐。而这支奇兵的重要性远远超过步跋子,步跋子败了,他只是丢权而已,如果他将这支奇兵拱手相送,搞不好就是丢命的问题了。

思虑再三,李良辅不得不痛苦地摇头拒绝曹吉的建议。但这样一来,又陷入了一个两难境地:不撤军,那就是要继续打。但下一步该怎么打?步军完了,辅兵拉上去也是送菜,还剩下骑军。

李良辅带来的这支银州讨伐军,骑军还真不少,计有轻骑上千,重骑八百。如果按常规战法,两军列阵而战的话,这轻、重一千八百骑,足以成为敌军的噩梦,更是决定一场战役胜负的关键力量。但是碰上眼前这种车城,轻骑也好,重骑也罢,全都没辙。擒生军的轻骑,被敌军的骑兵看得牢牢的,无法动弹。重骑倒是可以动,但你能怎么动?用重骑去冲城?这得多脑残才会这样做。

重骑兵对一个国家的军力而言,是极度稀缺的资源,整个夏国的重骑兵,在国力最鼎盛的时候,也不超过万骑。无论是士兵、铠甲、武器还是马匹,全是精中选精,优中拔优。重骑兵,是国力与军力的最高体现,怎么可能拿来当炮灰使用,搞自杀式攻击?!

这不是“过年摔青花瓷——岁岁(碎碎)平安”一般荒唐吗?

撤又不能撤,打又不能打,李良辅陷入了为帅以来最煎熬的一次选择。

就在这时,同样束手无策的野利荣突然惊喜叫道:“大帅,奇兵到了!”

李良辅倏地抬头,以鞭遮眉,极目远眺——东南侧烟尘卷扬,地面簌簌而动,似有成百上千大军杀至!那模糊不清但形制极熟悉的旗帜……没错,是奇兵到了!

第二百六十六章飞弹器,亮相!

狄烈比李良辅更早看到这支夏军的“奇兵”。因为这支从车城侧后方杀出来的奇兵,本就是冲他们而来的,距离他们更近;再一个,天诛军观测手段比夏军更先进,望楼加望远镜,站得高看得远;最后,当然就是狄烈凭借着从曹吉嘴里掏出的情报,早就防备着这支奇兵……

“终于来了!干掉它,这场战事就该终结了吧。”狄烈瞥了张立一眼,“接下来知道该怎么做了?”

张立重重点头,眼神中掠过一丝兴奋与凶狠。

狄烈将手中令旗交给张立:“我把指挥权移交给你,后面的战斗,你来指挥。”

张立郑重接过,向军主致意之后,迅速向传令兵下达指令:“执行车、骑、步协同作战条例,第三防御预案。”

利用火枪优势,布置成一个类似于活动碉堡的车城作战是个新战术,此前从未有过,自然也无例可循。当然,狄烈也不需要什么“先例”,他只要找一些“后例”就行了。本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原则,车城战阵成立之初,就曾针对战场上的各种情况,制定了十几个应对方案。譬如第一预案是如何避箭矢;第二预案是如何防火箭;第三预案,就是如何应对投石。

没错,应对投石!因为那支来势汹汹的奇兵,就是夏军的杀手锏、屡屡以奇袭摧破敌阵的“泼喜军”!

这支夏国独有的投石军,人数不多。只有三百来人而已,每人配橐驼两头,一为乘骑,一为载砲(或载石弹)。不过,泼喜军并不是一般人认为那样,是一支单纯的阵地投车兵种,而是一支机动灵活的快速远程打击部队。

每临战,泼喜军总会从一个敌军意想不到的方向,突然出现,以陡立于橐驼鞍的旋风砲。发射拳头大小。重四、五斤的圆形石弹,射程可达五十步,若投掷两斤重小号石弹,射程近百步(五马山之战中。笔误为二百步)。而这闻名遐迩的旋风砲。其实就是一种小型单梢杆抛石机。机动灵便,并可转向。通常由三人操作,一人定放。两人拉拽发射石弹。产生的瞬间最大动力,在三百斤以上,其投掷射程,接近于弩弓,而对物体的破坏力,更大于弩弓。

百步射程、三百斤打击力、接近于弩弓的发射速度、可十字转向的攻击范围,再加上橐驼的快速运动——颇有几分古代版的车载机枪的味道。而这一切都决定了,泼喜军不可能是一般意义上的投石车兵种。即那种将投石车各部件运输到预定阵地,然后耗费个把时辰拼装起来,老半天才投出一个巨型石弹,并且固定在阵地上动弹不得的重型投石部队。

严格的说,泼喜军这种轻型投石部队。有点类似于金军的拐子马,快速接近,猝然袭击,可打可走,反复折磨敌军步卒阵势,直至被弹雨击垮。所不同的是,拐子马用的是马,泼喜军用的是橐驼;拐子马射出的是箭,泼喜军投出的是石弹。就威力而言,石弹比箭矢杀伤力更大,对敌军士气打击更显著。

三百操砲手,一百旋风砲,乘骑着五百头橐驼,另有百骑擒生军护卫,卯时出发,顶着烈日酷暑,绕道远袭——这就是李良辅的侧击破敌计划。依他与野利荣所想,任何一支步军,猝然遭到这样的突袭,骚乱是不可避免的。稍差一些的军队,直接崩溃也并非不可能。

只是当夏军两位主将看到这铁壁车城之后,就哀叹自己一番心血白费了,媚眼做给瞎子看,白折腾!

虽然如此,却并不意味着泼喜军就没用了,他们依然可以利用远程打击的优势,向车城内发射石弹,摧折敌军;向战车直接投弹,尽力摧毁战车。倘能如此,则重骑兵或许仍有用武之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