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狙击南宋-第3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不到龙椅,狄烈也无所谓,在后世,他到北京故宫看过,那龙椅瞧着光鲜亮丽,坐上去感觉比沙发差远了,甚至不如这时代的太师椅舒服。

狄烈吩咐人搬来几张锦墩,然后让所有人退到殿外,从口袋里抽出一卷黄绫圣旨,慢慢看起来。

不知过了多久,殿外传来哒哒哒的清脆脚步声,在空旷的大殿里回荡。两个人出现在殿外,其中一个稍矮的人近前,向狄烈一躬:“天诛军猎兵营第三都乙队队正、赵梃见过军主。赵梃来迟,望军主恕罪。”

狄烈淡然道:“兄弟久别重逢,多叙叨几句是应该的,这点时间我还等得起。”

另一人惊讶出声:“二十三弟,你可是国公啊!怎地向他行礼?”

赵梃肃然道:“九哥不可妄言。狄军主乃天诛军之主,天枢城郡王,而赵梃在天诛军中不过一队正耳,如何敢不行礼!”

九哥?嗯,正是赵构。

狄烈抬手向外一指,赵梃点头,行了个军礼,转大步向外走去,任赵构一再呼唤,都没有回头。到了殿外,与岳云站在一起,肃立侍卫。

狄烈摇摇头:“不用叫了,他是个战士,有他的岗位与职责,而你,也有自己的职责——只不过,你做得实在太不称职,甚至可以说是对不住自己的岗位。所以我才把你弄来下,嗯,俗称‘下岗’。”

赵构瞪视着眼前这个敢把皇帝拉下马的狂徒,眼睛闪过一丝阴狠,随即迅速偏过头,目光在大殿游离,神情感概,浮思连翩。

狄烈嘴角勾起一丝讥诮笑意:“看你容色憔悴,这千里颠簸,的确是遭了不少罪。但是,我敢说,如果没有我,你这一生都不会再有机会踏入汴京,更不可能再睹这旧时风物……所以,从这一点上说,你这一趟,也算是值了。”

赵构明显比两个月前瘦了一圈,原本合体熨贴的袍子,此时都显得有些过于宽松。对于一个过了三年帝王养尊处优生活的人来说,这一趟的确是遭大罪了。感激吗?绝不可能。临安何等之好,朕为何要眷念这东京?

狄烈不用猜,就能看出这个出名的苟安皇帝心里怎么想。他当然不会指望对方当真感激自己,他要的,也不是这一文不值的感激,而是这个——

“把这个拿去看一下。”狄烈将手时的黄绫圣旨递给赵构,提醒道,“你最好认真看清楚,这关系到你是继续当囚徒,还是回去逍遥当皇帝的关键。”

赵构原本接过圣旨时还漫不经意。一听狄烈这么说。神色立即变了,手上象捧了一件重物,展开之时,都显得分外吃力。

狄烈饶有趣味地观察着赵构。这位建炎天子看圣旨的表情可谓丰富:皱额、拧眉、竖眼、抖须、颤唇、整个面皮都抽动。都快赶上马戏团小丑的夸张表情了。

良久。赵构掩卷闭目,陡然睁开,竟一片平静。淡淡道:“签了这个,朕就能回去?”

“那就要看执行程度了。”狄烈坦然道,“执行情况至少要达到八成,你才有可能离开。”

赵构大急:“朕朱笔御批,加盖宝玺,执行绝无问题,何必……”

狄烈伸出食指,对赵构摇了摇:“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也就是在四年前,你那位大哥,先是许割河间、中山、太原三地给金人,结果金人刚撤围,你那大哥就立马反悔。这样的事先后玩了好几次——一国之君,如此无信义,更可笑的是又无实力来支撑这种悔约失信行为,这不是送给敌人借口找麻烦么?这得多脑残才干的事?我说得没错吧?”

赵构窘迫道:“那是皇兄处置失当,朕岂会做此等事……”

“你们是兄弟没错吧?都是同一个地方混出来的没错吧?都爬上同一个位置没错吧?你说,我有什么理由相信你?”

赵构无语,在这一刻,他的心里可能更恨那个万里之遥的大哥,给他造成那么大的负面影响。人无信不立,三岁时就读到这个了,想不到今日会栽在这上面。

赵构犹不死心,想想道:“你若不放朕回去,待朕失踪的消息传开,恐怕执行起来更难。不若这样,朕愿意在宗庙前发誓,决无反悔,如何?”

应当说,赵构这话是很有诚意的,身为一国之君,若是在宗庙前立誓,那是绝不能反悔的。就算是以朝令夕改出名的宋钦宗也不敢干这事。

狄烈也相信赵构的诚意——其实是相信赵构为了逃避如父兄一样的下场,什么样的代价都愿付。只不过,他抓赵构的用意,可没那么简单。在计划实行之前,赵构绝不能离开;而一旦时机成熟,赵构又必须滚回去,一刻都不能停。

这个时机得要把握好,不能早喽,也不能晚喽。而在此之前,对不住了,你也体验一把北国父兄“坐井观天”的苦楚吧。

“那么,来签约吧。后面的事,且看你运道如何了。”狄烈又一次露出大灰狼盯小红帽的眼神。

赵构在狄烈的指示下,面无表情在黄绫圣旨上写下朱批,盖上宝印,心里苦涩难言。他知道,就算将来能返回临安,他的麻烦也不会小,因为他让出的利益太大了……

这圣旨的内容,若给建炎朝臣看到,铁定会炸开锅。

大致内容有以下几条:一、天枢城与南宋,以长江为界,江北归天枢,江南归建炎。二、秦凤路(今陕西西部、甘肃、宁夏大部)为双方军事缓冲区,由当地府帅自治,天枢城与建炎朝均不得驻派官员。三、晋宁军、折家军、陕州军以及所有被金国占领的原宋国故地上的军队,自即日起,必须接受天枢城领导,再不可打建炎朝旗号,否则将视为叛逆,双方共讨之。四、天诛军与建炎军,两军联合,共讨金国……

这一条条一桩桩,几乎全是对天枢城有利,而建炎朝只有付出。尤其是秦凤路,摆明了就是要将建炎朝以张浚为首的官员,全部驱逐出西军势力范围——自治……听上去不错,不过可想而知,在天诛军的强势下,秦凤路的未来已经是注定了的。

至于以长江为界,划江而治,以及在天枢城地界内的军民归属,也不过是承认既定事实而已。严格来说,这些地盘也好,百姓也好,都是天枢城从金国嘴里生生抠出来的,跟建炎朝没半毛钱关系。你想要回来?可以,一寸山河一寸血,拿血来换吧。

不过,要说天诛军一点没付出,也不尽然,最后一条“两军联合,共讨金国”——双方一旦划界,中间横亘着天枢城庞大地域,建炎朝就与金国隔绝了,以建炎朝君臣将帅的秉性,如何肯跨国跨地区去打金军?想都别想。

狄烈当然也不会如此天真,指望与宋军联手,他的真正用意,其实是“我帮你们打金人,你不出工可以,但要出力——提供军备、粮秣、军饷、役力。”只是花钱的话,相信建炎朝君臣,还是很乐意的。

至少,狄烈从赵构的脸上,就看出他对这最后一条甚为满意。

解决这桩对天枢城影响深远的大事,狄烈也露出了欣慰而满意地笑容——他要的当然不止那么点,但还是那句话,饭要一口一口吃,地盘要一点一点抠,来日方长。

皇城之内,垂拱殿上,两个平分天下者,相视而笑,谈笑间,中原底定。

第三百八十五章大鱼要溜?

(凤栖梧桐626,光芒依旧,一路同行,感谢。)

~~~~~~~~~~~~~~~~~~~~~~~~~~~~~~~~~~~~~

四月初十,晨,先期渡过黄河的天诛军二万五千大军,在黎阳城休整待命,等待他们的最高统帅渡河,传令挥师北上。

狄烈在晨时二刻,携凌远及参谋总部、警卫营等五百余人,离开东京,乘舟过河。

天波师船队则在补充粮食弹药后,由梁阿水率领沿泗水南下,抵达楚州,与张荣会师。完整的天波水师,在未来将承担起巡防长江的重任。当然,在此之前,还得先派武装船只,到擒龙岛将那几百船巨量物资运回东京。

这笔掠自江南半壁的巨大的财富,加上金军丢弃在河南的大批物资,足以支撑整个中原地区的军费开支,以及各州城的前期恢复性建设。

中原地区的经营,自有京兆府派出官员治理,有张角把关,可靠任命这一块,狄烈还是放心的。

中原底定,战果喜人,形势一片大好,狄烈原本应该喜笑颜开,但站在船头之上,河风罡劲,却吹不散他紧蹙的眉头。身后,凌远、岳云、郭大石等人,也是一脸凝重。

河南形势大好,河北形势危急。天诛军补充师拦截失败,完颜宗辅极有可能逃之夭夭——这就是刚刚送来的军报消息。

七日之前,左开率补充师两个旅加守备井陉关之浮山旅一部。共计五千兵马,奉命东出井陉,阻截迟滞完颜宗辅的三万败兵。

出关之前,左开与参谋部反复推导判定,此战的关键,不在于完颜宗辅的三万军,而在于真定。只要夺取真定,就等于卡住完颜宗辅大军北窜之路。如果不能拔除真定之敌,补充师出关南下拦截完颜宗辅,将会陷入真定金军与完颜宗辅大军合击的危险。

当然。凭补充师这区区五千兵马。是打不下真定的,否则左开早就动手了,何至于等到现在。不过,如今有完颜宗辅的大军为诱饵。情况就不同了。补充师会按原计划出关拦截。真定金军若不动。则按计划南下阻击,真定金军若动了,就半路设伏吃掉它。然后掉头猛扑真定,迅速攻取之。

平心而论,从太原军校出来的参谋们所制定的这个计划还是不错的,倘若由第五整编师来执行,那就没问题,但补充师……真是个大问题。

真定金军果然不敢坐视,补充师刚走到栾城附近,就被河东(河北东路)都统王伯龙率五千马步军追及。两军就在封龙山附近恶战两日,互有胜负。

双方兵力相当,补充师士兵胜在训练得力、军纪严明,那三天一大操,两天一拉练可不是开玩笑的;而王伯龙所统领的义胜军,则胜在老兵悍卒甚多,战斗经验丰富。两下一比较,基本扯平。

装备方面,义胜军是伪军,又留守后方,自然只有旧甲劣弓;而补充师虽然是乙级师,但好歹兵甲簇新,出战时又从天枢本城军工司勾抽了刚出产的二百支火枪,以及数量不少的霹雳弹,这方面就不是义胜军所能比的了。

就士气而论,补充师士气高昂,义胜军近两年也没打过败仗,而且因为历史原因,对宋人一贯仇恨。

兵马、素质、装备、士气,双方势均力敌。最后要比拚的,就是将帅的个人能力了。而这一方面,王伯龙足以甩左开几条街。左开之所以能与王伯龙打成平手,全仗着他有个参谋部,以及良好的“圆桌军议”制度,他们是一群人对抗王伯龙一个人。

但是,王伯龙就是王伯龙,玩策略,他一个人玩不过你一群人,但真正沙场对阵时,考验的就是主帅的个人能力,别人帮不上忙。

当双方第三次交战时,王伯龙反复观察,发现了补充师军阵的一个弱点:在军阵右翼偏南侧,有两个方阵在指挥应变方面与别的方阵脱节。

不得不说,王伯龙不愧为阿骨打时期就纵横沙场的老将,堪称火眼金睛,经验老道。他所发现的这两个方阵,就是协同作战的浮山旅的两个营。

浮山旅是独立旅,刘泽的部队。天诛军扩军之初,为了稳定这些太行群豪的人心,并不强制抽调到补充师集中训练。所以浮山旅是天诛军近五十个旅中,战斗力最弱的一个旅。此前他们也没有与补充师联合训练并作战过,结果指挥起来,就有了瑕疵与破绽,而这个破绽,就被王伯龙敏锐地察觉并抓住了。

王伯龙当机立断,将手头一直没放出去的五百骑兵,一下撒出,由前义胜军统领耿守忠率骑猛突。迅猛插入补充师与浮山旅两个营的军阵结合部,将两部分割开。

浮山旅两个营在敌骑反复冲击下,终于顶不住而溃败。浮山旅一败,严密的军阵豁开一道大口子,补充师军阵侧翼暴露,军心大乱,阵脚动摇,眼看就是一场惨败。危急关头,补充师最强力量,二百火枪兵与二百重甲刀斧兵组成的混合营悍然出击,重创耿守忠的骑兵,并将之击溃。然后为全师断后,徐徐而退,这才没有造成全军崩溃。

此战,补充师损失数百,浮山旅两个营被歼,士气大坠,败局已无法挽回。最糟的是,退路被断,全师数千人,被迫退到百里之外的赞皇五马山,借助当日五马山寨遗存的设施,据寨以守。不过,这一次他们很难再象上回那样脱逃了,因为静阳寨的悬索桥,自从毁掉后一直未能重修。

原本要奉命拦截敌军的,结果却被困五马山,左开这一次。丢脸丢大发了。更重要的是,贻误军机,眼睁睁看着完颜宗辅三万军遁去……

其间,守卫井陉关的刘泽,也曾派兵试图救援,但他手头兵力实在太少,又要守御关城,只能派出七、八百人。结果被真定另一守将耶律铎,以二千军突袭,大败之。折损近半兵力。仓皇逃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