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狙击南宋-第36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故此,狄烈的华国王封爵,顺理成章,几乎没有遇到什么阻力,顺利通过朝议,颁诏天下。

狄烈成为两宋史上,唯一一个在世封爵的异姓王。此举政治意义远胜于王爵所带来的荣耀,狄烈又向那个终极目标。迈近至关重要的一步。

第二件喜事。更是天大之喜——狄烈,终于大婚了。

中原底定,与宋、金两国和议顺利,年内当无战事。正是休生养息的大好时机。也是解决个人问题的最好时机。

其实狄烈倒是无所谓。算起来他不过二十七、八,放到后世这个年龄没结婚的大把,平日里又有一众侍女侍奉。根本不会憋着——只是,小娘子们等不及了。

嬛嬛帝姬已是双十年华,圆珠帝姬二十有二,串珠帝姬也已到了适婚芳龄,此外,檀香、玉嫱、玉屏、含玉、叶蝶儿、杨调儿……哪个不是二十出头?彼时嫁女通常都是十六七岁,十八出嫁算极限,二十岁还未嫁,那就是老姑娘了。

这群帝姬、郡主、小娘,与狄烈的关系或亲密、或暧昧、或纠缠。这在天枢势力中,已是公开的秘密,除了狄烈,根本没人敢娶。再拖下去,就是磋砣青春了。

亲事是朱皇后亲自提出的。往私说,她是皇嫂,长嫂如母,有这个资格;往公说,她是皇后,有权赐婚予下臣。最重要的是,以狄烈此时的身份,终于可以名正言顺、毫不辱没地娶帝姬了,而且可以娶一串。

狄烈要做的,就是定下谁是元妃,谁是侧妃,排定秩序,后面的事,就不劳他费心了。天枢势力中抢着操心的人,一抓一大把。

大婚之期紧锣密鼓,而准新郎却在操持着与婚事毫不沾边之事。

在长安近皇城的崇仁坊,新落成的华王府,深宅广院,厚重大气,虽不算华丽,却透出一股堂堂之势。

府邸正堂之上,狄烈正在桌案后听取张角关于南宋方面的局势汇报。

“……南朝如今乱做一团,就如何安置赵构一事,分两派意见。一派以赵鼎、张浚为首,主张尊为太上皇,一派以吕颐浩、朱胜非为首,认为应当恢复康王旧爵。那位隆佑太后已经愁得吃不下饭食,哀叹‘要么一个没有,要么一下来俩’……临安密探也已放出谶纬‘日月当空,二龙争珠’,传遍市井,此时临安已是谣言四起,人心惶惶……”

狄烈摩挲着下巴,意态玩味地笑道:“赵栩初登基,根基不稳,人望匮乏,好在他还算聪明,早早在手上捏了一支自家兵马,否则屁股还没坐热,怕就要被掀下龙椅。”

张角看了情报末页一眼,道:“赵栩近日下旨,改御前军为神武军,擢升张俊为神武右军都统制,领定江、昭庆二镇节度使。刘光世为御前巡卫军都统制,兼两浙路安抚使、知镇江府,又加开府仪同三司……看来赵栩是下大力气拉拢这二位实力派军镇人物了。”

狄烈却不看好赵栩此举,道:“这二位可是跟赵构混了很久了,粉值可是很高的,那有那么容易拿下,赵栩现在才开始抱佛脚……嘿嘿,且看赵构能坐到什么位置上——太上皇的话,则或有可为,若是康王的话……嗯,不管这俩家伙谁当家,咱们的账不能欠,更不能拖。”

张角大有同感:“此事臣当全力督办,眼下南朝秋粮已入库,且金人已为我天枢军兵所屏蔽,江南无忧。南朝兵甲入库,马放南山,正可以之资授我北伐大军。”

狄烈身体往椅背一靠,舒服地叹了口气:“如果只有一个当家的,还有可能赖账,但两个当家的么……催促践诺之事,让张荣着人去办。并向二王传递一个信息,谁的差事办得好,天波师可给予必要的支持——相信整个南朝,无人能比这二位官家更明白长江边上的天波师,会是一支怎样改变局势的力量。”

张角笑道:“正该如此!是了,那秦桧是否也应动用一下,让他策动赵构,推波助澜?”

狄烈摆摆手:“此人目前尚无大用,除非赵构绝地翻盘。如此,以此君臣患难之情,当可在朝堂获得举足轻重的地位。到那时,才是动用最佳节时候。”

主臣二人正商议之际,忽闻门外军士传报:“禀王爷,越王派吉客前来请期。”

张角闻言大笑,向狄烈行礼作别:“王爷好事将近,下臣不敢打扰,告辞,告辞……”

狄烈以指虚点张角,苦笑摇头,满面无奈——结婚是好事,但这古代的婚事,可真是有够麻烦的。

古时成婚,自有一套在今人看起来十分繁琐的程序,即六礼婚嫁:纳采(送礼求婚)、问名(询问女方名字和出生日期)、纳吉(送礼订婚)、纳征(送聘礼)、请期(议定婚期)、亲迎(新郎亲自迎娶)。

由于娶的是帝姬宗女,人数众多,整套流程更是繁复。狄烈现在最庆幸的就是当初自己坚决要求一股脑全娶过来,除了确定元妃为嬛嬛帝姬之外,其余诸女皆为侧妃。若非如此,每娶一女,都要来一遍六礼仪程的话,估计到北伐那一天,他这婚还没结完。

娶妻纳室同时进行,这在大宋极为罕见,也不合礼制。不过华国王身份特殊,特事特办。天枢势力那么多礼学出身的官员,找几个特例,引古论今,论证此事符合礼制及合理性、必要性、紧迫性,实属小菜一碟。

狄烈不是上帝,说一声“要有光”,于是世间便有了光,但身为天枢势力之百万民、十万军之最高领袖,他说一声“要全娶”,却真的就可以全娶。下面的人,端等他一声令下,立即全力开动,整套流程,弄得那叫一个妥妥当当,滴水不漏。

越王赵偲做为主婚人兼司礼官,抓总负责。前面纳采、问名、纳吉、纳征等程序都已完成,下面就是请期了。说是议定婚期,实际上就是挑个黄道吉日——迎娶之日,狄烈说了不算,赵偲说了不算,老天说了才算。

经过礼官查阅典历,良辰佳期,当在月末,彼时亲迎,上上大吉。

十月末的长安,举城欢庆,满城俱闻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华国王大婚,诸宗姬出阁,实为天大喜事。阖城百姓,夹道观礼。

天枢势力内的各州府县官员,只要能抽出空的,无不亲至长安,奉礼以贺;军队方面,北线三个整编师及渤海师都必须全力警戒金国——和约签署是一回事,并不表示可以高枕无忧。全力防备战争,战争不一定能打得起来,但若放松警惕,战争反倒会突如其来。因此,北线各师旅主官都不能动,只能派副职返回长安祝贺。

宋、金、夏三国均派出使者,携礼前来庆贺。按路途远近,最早到的是夏国,其次是宋国,最后是金国——估计婚礼过了,贺使与礼物还在路上呢。好在长安城就有一位金使,只要人情到了,礼物晚些时候倒也无防。

相较这三国而言,天枢方面更为重视另一拨祝贺人马——秦凤路西军诸帅。

西军诸将帅,曲端、刘锡、刘錡、赵哲、吴玠、吴璘、关师古等等,几乎悉数到场。这些西军将帅,能够撇下大军,只率数十护卫前来祝贺,这本身就表明了,他们对天枢势力的态度。

天枢方面,也专门派了凌远这个等级的将领,专门负责西军将帅的招待与协调。而狄烈也在第一时间,与诸将帅会晤,达成密议:秦凤路保持目前状态不变,西军以独立师的状态,加入天诛军,并且将参加明年的北伐。在接下来的半年内,西军将组建五个旅、不少于万人的军队,与天诛军混成旅联合演习。以确保指挥、合战时,双方战术衔接到位,不至于出现裂隙与破绽——这在战场上,绝对是致命的。

至此,西军问题,基本解决。

金秋十月,是丰收的季节,是结果的季节,狄烈也将在这个季节,收获满满,硕果累累。

第四百一十章温柔乡即英雄冢

(大盟厚赏不断,十五郎感激不尽。)

~~~~~~~~~~~~~~~~~~~~~~~~~~~~~~~~~~~~

狄烈来到这个时空那么久,第一次在清醒状态下任人摆布。

脱下军服,解下枪盒,内着便装,外罩一身大红新郎官服。然后,被一群人喜气洋洋簇拥上披红挂彩的白马,乘马带轿,前呼后拥,吹吹打打,前往皇宫迎亲。

在那里,狄烈要将嬛嬛帝姬、圆珠帝姬、串珠帝姬、玉嫱、玉屏、含玉、叶蝶儿、杨调儿、余羞花、景樱桃等十女,一并迎出,娶回王府。之后,还要往越王府跑一趟,将舞阳郡主赵檀香迎娶而还。

狄烈所娶十一女中,唯有赵檀香有直系亲属,其余诸女,无论尊卑,皆为孤女。故此,朱皇后作主,将迎娶之所,设于宫中。朱皇后将做为女方长辈,送诸女出阁,这就省得狄烈东跑西颠,一次性解决亲迎这个大难题。

新郎只有一个,花轿却有十一顶,如此壮观场景,纵不是绝后,也算是空前。长安数万百姓夹道而观,无不啧啧称奇,艳羡不已。

皇宫甘露殿的耳殿,十间披红挂彩的厢房内,坐着十位凤冠霞帔、面垂纱帘的佳人。听得殿外赞礼官高声宣唱:“亲迎礼至。”

屋内十位新娘,依次在宫女的搀扶下,来到正殿中,向坐在凤辇宝座上。一身冕服正冠,端敬垂坐的朱皇后拜别。

朱皇后下辇,一一将诸女扶起,如同普通送女出阁的母亲一样,说着流传千年的祝词:“勉之敬之,夙夜无违。”

诸女唯唯,眼圈微红,竟有几分不舍与难过。

之后,礼官以彩缎将狄烈与嬛嬛相连,令狄烈在前。牵之出殿。扶入最前头那顶轿中。再倒回来,同时以九段彩绸分牵诸女,遂次扶引入轿。干完这活,深秋天气。狄烈竟额头见汗。感觉比指挥打了一仗还累。

朱皇后就那样静静俏立在高台之上。望着狄烈没头苍蝇似地来回奔走,将一个又一个新娘搀入花轿,不禁莞尔。旋即又有几分恍惚。分不清那轿中新娘是帝姬,还是自己……

十顶大彩轿,随着白马郎君出殿门、穿宫门、步长街、入府门,然后……请等待。

狄烈继续马不停蹿,亲迎最后一位新娘。

越王府,同样凤冠霞帔、面垂纱帘的赵檀香,泪眼婆娑地向父王行手拜大礼(手按地,额贴手)。

越王赵偲眼眶潮湿,以掌摩顶,循循告戒:“戒之敬之,夙夜无违。”

十一位新娘终于集齐,唯一新郎狄烈,在主婚人兼泰山赵偲提点下,依次完成最后两道程序:同牢与合卺。

“同牢”,就是夫妻两人一起食用弄熟的肉食,如牛羊之类;“合卺”,本意是把剖开的瓠合为一体,古时多用之盛酒。把夫妻二人各自瓠内的酒混合在一起,然后共饮,即是合卺——说白了,就是民间所谓的“喝交杯酒”。

这两道古礼程序背后颇有深意:吃饱喝足,方有气力与情调圆房。

合卺酒只须饮一杯即可,小酌怡情,可添闺房之乐,不过,对狄烈可言,可就不是小酌了——他总计要饮十一杯。好在不是连续饮用,而且宋时清酒也没什么度数可言,绝不至于令他头昏脑胀,爬不上新娘的床。

十一位新娘,分别居于华王府后院南北二楼,每楼都有独立院子,配有园林、花圃、池塘、亭台楼阁,堪称豪居。只是就有些苦了狄烈,他今夜要跑遍方圆三里的南北二楼,当真辛苦。而在此前,狄烈已将婚场视如战场,做好了路线规划:从元妃所居的北楼东厢开始,抄那条路径可以最快抵达下一位妃子的香闺,并且亲自实地模拟走了三遍,以确保在黑灯瞎火之下,不会跑偏。

这哪里是享受?整个一战前战略谋划么。不过仔细想想,就算是放到现代,结婚同样也是折磨新人的一道可怕程序。新婚之夜,从来都不是享乐,而是受罪,此事古今亦同啊!

月冷星稀,华王府前厅大院依旧灯火辉煌,流水宴席接连不断,觥杯交错,人声鼎沸,看这架势不到天明是不会散席的了。

狄烈不去管前院的事,从此刻起,他有得忙了。十一位妃子,错过今日,完全可以轮流留宿,又或者来个大被同眠——只要弄一张超大并超结实的床。但是,今夜不行,他必须以新郎的身份,分别出现在每一位妃子面前,让她们体会到,这是属于两个人的新婚之夜。

身为元妃的嬛嬛,在这方面自然拥有优先权,狄烈首先就是到她所在的新楼香闺。

侍候两位新人行毕合卺之礼后,侍婢施礼而退,新房内只余狄烈与坐在喜床的嬛嬛。

红烛双照,熏香沁脾,罗衾绵软,佳人如玉。

狄烈取过桌案上银盘所盛之玉如意,轻轻撩开新妇面纱——烛光之下,佳人破颜,美目流盼,明艳不可方物。

狄烈与嬛嬛非但不陌生,更有过一段激情戏码,虽未真个剑及履及,却也只差临门一脚了。

狄烈今晚就要补上这一脚。

看着郎君亲手将凤冠摘下,嬛嬛欢喜满满,旋即泪光闪闪。

狄烈正动手解霞帔,望见一怔:“怎么?害怕?”

嬛嬛轻轻摇首:“想起父皇了,父皇当年一直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