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灭秦……”侯生倒吸了一口凉气。
“我不灭秦,秦必灭我。任谁不能置身事外。”
“兄台关照儒生,是要这等人灭秦?”
“欲灭秦者,大有人在。”卢生冷漠而明彻,“儒生确实不能灭秦,然却能为灭秦张目,能以史笔讨伐暴秦,能教天下人知道秦国是暴虐桀纣!关照此等人,便是为天下反秦聚集力量。明白么?”
“啊,明白也!”侯生恍然大悟了。
“大险在即,要当即给儒生们说得明白,教他们尽快逃离咸阳!”
“那,我等走不走?”
“走。后天夜三更,老夫在南门外郊亭等候足下,一起远走!”
“可……这……”侯生脸红了。
“尽管跟老夫走。财货金钱足够足下挥金如土。”
“好!尽遵兄台之命!”侯生顿时兴奋起来。
一切尽如谋划。两日之内,侯生以老博士资望秘密接触了各个儒生群的轴心人物,将种种险情做了最严重的描述,鼓动儒生们立即逃亡。侯生没有完全遵照卢生叮嘱行事,不但密会了儒生,也密会了方士术士与其余各家士子的要害人物。在侯生看来,单单儒生逃亡太过引入注目,万一有事则大祸全在儒家,而学宫一起逃亡,非但声势更大,且容易使官府难以追查真相。列位看官留意,战国私学昌盛,即或同一学派,师生传承也大多以区域集结为主,同是儒生,便有了齐儒鲁儒宋儒楚儒等等名目。寻常而言,一方之儒生都会有一个颇具资望的会学执事者,以发动各种学术活动。儒家如此,其余各家也大体相同。天下一统之后,各方士子汇聚咸阳,这种地域之别非但没有消失,反而是更为明显了。其间原因,在于天下方离诸侯纷争之世而初归大海,各方士子们骤然汇入汪洋,不自觉地有着几分畏惧防范之心。
侯生只要找到了这些会学执事者,一切消息都会迅速地不胫而走。侯生忙碌两日之后,眼见博士学宫已经骚动了起来,心下大觉满意,当夜便登上一辆垂帘辎车出城了。之后,卢生侯生便从博士学宫销声匿迹了。两日后,待博士仆射周青臣觉察出学宫一片混乱,士子们纷纷收拾行装逃亡时,御史大夫冯劫已经带着一千甲士开进来了。
发现卢生侯生失踪,并立即禀报皇城者,是另一个神秘人物——方士徐福。
那一夜,当徐福第一次未奉召唤而请见皇帝时,赵高大大皱起了眉头,硬是不敢去禀报皇帝。赵高很清楚皇帝对方士的根本想法:有用则用,绝不涉及治病之外的任何事。见赵高板着脸不说话,素来气度娴静的徐福正色道:“今日之事,关涉秦政成败。大人若不禀报,宁不计梁山之祸乎!”赵高悚然一惊,二话没说走进了皇帝书房。
“方士与卢生同门,何其无情耶?”嬴政皇帝揶揄地笑了。
“启奏陛下:卢生非方士也,其本名鲁定文,实乃鲁国公室之后裔。”
“如何?”嬴政皇帝惊愕了,脸色顿时肃杀。
徐福详细诉说了卢生的真实身份与诸般经历,自然也包括了那令人闻之惊心的刺字情节。嬴政皇帝问徐福如何知晓?徐福遂说出了一个更为惊人的秘密:卢生当年投奔的老方士,正是徐福的老师。其时,徐福正在之罘岛采药,两年后归来方知有了如此一位同门师弟。老师秘密叮嘱徐福说,这个卢生无祥和之气,似有仇恨在身,教徐福暗中访查其底细并留心其行止。徐福秉性宽和,却并未上心。直到三年前徐福接到了老师一宗密件,这才大为惊慌。老师说,三名弟子赴东海仙山采药,发现了之罘岛的一片隐秘山谷里建造了一座颇具气象的宫室,石坊刻着“鲁宫”两个大字,宫中时常有人出没。弟子们于夜间进入探察,竟不意发现了一场百余人的聚会。主持聚会的正是卢生,听到看到的与会人物都是赫赫大名:楚国项梁、韩国张良、魏国张耳陈余、齐国田儋田荣田横、赵国臧涂、燕国李左车等等。这些人商讨的大事,是要在齐国沿海建造一个秘密聚拢六国老世族的营地,伺机拿下老齐国的即墨,以为各国老世族复辟根基。大惊之下,徐福给皇帝留下了一书,说要紧急采撷几味奇药,便离开咸阳去秘密查访卢生底细了。在故鲁之地大半年,许福终于探清了卢生的全部根基,立即赶赴故齐海滨禀报了老师。老师大为恼怒,深感卢生以方士之名行复辟之实,既是对方士的极大辱没,也将给方士带来毁灭性灾难。老师给徐福的叮嘱是,伺机将真相揭示给皇帝,不能使方士绑在儒家的战车上毁灭……
“何以等到今日禀报?”嬴政皇帝毫无喜怒之色。
“陛下信用卢生甚过于在下,若卢生不逃,福恐皇帝难以置信。”
“那次你一去日久,便是此事?”“正是。此乃物证。”
许福打开了捧来的大木匣,一一拿出了诸多凭据:老师当年收纳卢生的门生登录册籍、老师给他的密件、同门方士在之罘岛画下的羊皮鲁宫图,等等。最要紧的凭据,是一卷羊皮绳穿编的《鲁国公族籍》,最末几支竹简赫然有字:“顷公之玄孙,定文,游历天下不知所终,人云更名卢生。”徐福说,这是他在鲁国下邑一家败落世家的老人手中重金买来的,老人祖上原本是鲁国史官,老人秉承祖先遗愿,四海查询鲁国公族后裔,一有消息便记载下来。遇他时,老人将死,他才以安葬重金换取了这卷册籍……
“狗彘不食!”嬴政皇帝突然拍案喝骂了一声,被一种受骗受辱之感深深激怒了,“卢生丧尽天良也!朕用他聚召文学方术之士,原本要大兴太平之风!他要炼求奇药,朕便给他钱!耗费几多,却一无所获!朕何其厚待,他却竟然如此一个复辟狂徒!诽谤秦政,妖言惑众,与六国老世族沆瀣一气!……来人!宣冯劫!”
对冯劫的命令,皇帝是咬牙切齿进发出来的:“儒家之士愚顽无良,一体拿下勘问!彻查博士与卢生侯生之关联,不得放走一人!”待冯劫大踏步出殿时,嬴政皇帝转身对一直伫立的徐福道:“先生举发卢生,大功一件。自今日起,卢生所有职事皆由先生执掌。先生若有所请,拟好上书报来。”徐福深深一躬道:“陛下为方术之士根除异类,免除灾劫,老夫铭感不尽也!”说罢便告辞去了。
“先生留步。”皇帝的目光冰冷,“先生不以为,大索之罘岛是根本么?”
“禀报陛下。”徐福依旧平静如常,“大索之罘岛确是根本,老朽亦愿带路。然则,目下正当大潮之期,海浪猛恶难当,船队无法越海,是故老朽未曾提及。若陛下以为可,老朽纵然身陷鱼腹,也当带路前往。”
“登临之罘岛,每年何时最佳?”“冬夏两季,潮水平缓之期。”
“好。先生严守机密了。”皇帝一点头,徐福终于走出了书房。
冯劫风风火火进入博士学宫,非但全部堵截了尚未逃走的儒生方术士,而且快马追回了百余名已经逃出咸阳的士子。冯劫与御史丞并几名老御史,立即分作了几班,对所有博士学宫的官士逐一勘审。徒有虚名的方士术士们早已领教了御史大夫府的利害,纷纷说是儒生们鼓噪逃亡,不干自己事。儒生们更是惊恐万分,纷纷说出了自家如何得知逃亡说辞等等诸般情节,没有一个人奉行儒家对待举发的“为大人隐,为亲友隐”的诸般教诲,竟相攀扯举发,一时人人无一事外。
月余之间,事件经过脉络全部查清。冯劫聚集全体学宫人士,黑着脸宣布了涉案人犯的三条大罪:其一,不思守法,自甘妖言蛊惑;其二,诽谤秦政,通连呼应复辟;其三,官身逃亡,亵渎官士公职,恶意鼓噪动荡,危及大秦新政之根本。涉案人犯四百六十七人。全数下狱待决②。宣布一罢,儒生们昏厥了一大片,哭喊连天捶胸顿足,纷纷大叫冤屈。冯劫冷笑一声,对甲士方阵大手一挥便径自走了。
暮色时分,博士学宫空荡荡一片。周青臣望着血红的残阳,踩着飘零的落叶,踽踽徘徊在空如幽谷的论学堂湖畔,一时悲从中来,不禁放声大哭……
第十三章 铁血板荡 四、孔门儒家第一次卷入了复辟暗潮
咸阳大起波澜,孔子故里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紧张之中。
自孔子离世,儒家的政治主张一直未能得以伸展。孟子之后,这个学派似乎已经筋疲力尽,奔走仕途矢志复辟的精神大大衰减,渐渐地专务于治学授徒了。不期然,这种无奈的收敛,却使儒家意外地发展为天下最为蓬勃的学派,各郡皆有儒家名士之私学,堪称弟子遍布天下。与此同时,孔氏一门稳定传承繁衍颇盛,至秦一天下,孔门已经传到了第九代。这一传承的嫡系脉络是:孑乙子、孔鲤(伯鱼)、孔伋(子思)、孔白(子上)、孔求(子家)、孔箕(子京)、孔穿(子高)、子慎、孑乙鲋(子舆)。
九代之中,除第八代子慎做过几年末期魏国的丞相,其余尽皆治学。
秦一天下之后,帝国一力推行新政创制,大肆搜求各方人才。举凡六国旧官吏之清廉能事者,尽皆留用;举凡天下学派名士,各郡县官署都奉命着力搜求,而后直接送人咸阳博士学宫。在此大势之下,嬴政皇帝与帝国重臣们在开始时期的见识是一致的:四海归一,当以兴盛太平文明为主旨,尽可能少地以政见取人。也就是说,搜求人才不再如同战国大争之世那般以治国理念为最重要标准,允许将不同治国理念的学派一起纳入帝国海洋。当然,这里有一个不言自明的标尺:必须拥戴帝国新政。基于此等转变,嬴政皇帝与李斯等一班重臣会商,决意以对待儒家为楷模,向天下彰显帝国新政的纳才之道。
举凡天下皆知,秦儒疏离,秦儒相轻,其来有自也。孔子西行不入秦,后来的儒家名士也极少入秦,即或是游历列国,儒家之士也极少涉足秦国。其间根源虽然很难归结为单一原因,然儒家蔑视秦人秦风,认秦为愚昧夷狄则是不争的事实。应该说,在秦孝公之前,秦人对儒家的这种蔑视是无奈的。而自孝公商鞅变法崛起,秦国自觉地搜求经世人才,对主张复辟与仁政的儒家,是打心眼里蔑视的。战国百余年,山东士子大量流入秦国,儒家之士依然寥寥无几。不能不说,这种其来有自的相互蔑视起了很大的阻碍作用。而秦帝国一旦能敬儒而用,则无疑是海纳百川的最好证明。嬴政皇帝曾经笑叹云:“朕愿为燕昭王筑黄金台,但愿儒家亦有郭隗之明睿也!”如此这般,这个近百年几为天下遗忘的曾经的显学流派,被嬴政皇帝的诏书隆重而显赫地推上了帝国政坛:孔鲋被皇帝任命为几比旧时诸侯的高爵——文通君,官拜少傅,统领天下文学之士。秦及其之后的两汉,所谓文学之士,是诸般治学流派的泛称;统领文学之士,便是事实上的天下学派领袖。
后来的事实表明,这是极具讽刺意义的一幕。秦帝国在历史上第一个将备受冷落的儒家学派推上了学派领袖的位置,这个学派却并没有投桃报李,而是旧病复发一意孤行,获罪致伤之后更是矢志复仇,以至于千秋万代地对秦政鞭尸叱骂,绝无一丝中庸之心。
却说这个孔鲋,那日匆匆逃出咸阳,急慌慌回到了故里,立即召来胞弟子襄紧急会商。孔鲋将大朝欲将焚书的事情一说,精明干练的子襄立即有了对策——藏书为上。孔鲋秉承了儒家的书生传统,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对实际事物最是懵懂,但遇实事操持,都是这位精明能事不大读书的弟弟做主。是故,子襄一应,孔鲋立即瘫在了榻上放心了。后来,孔鲋投靠了陈胜反秦军,莫名其妙死于陈下之地;其时正是这子襄继承了孔门嫡系,延续了孔门血脉,后来先做了西汉的博士,又做了长沙太守。
子襄吩咐一个女仆照应兄长,立即出来撞响了茅亭钟室里的大铜钟。钟声急促荡开,庄院外读书的弟子们纷纷从松柏林中走出,匆匆奔庄院而来。未几,百余名弟子聚齐到大庭院中。子襄站在正厅前的石阶上神色激昂地高声道:“诸位弟子们,秦皇帝要焚尽天下典籍,儒家灾劫即将来临!我等要将全数典籍藏匿起来,书房只摆医农卜筮之书。若孔门儒家有灭族之祸,任何人不得泄漏藏书之地!无论谁活下来,都要暗中守护藏书,直到圣王出世征求。若有胆怯背叛儒家者,任何时日,儒家子弟均可鸣鼓而攻之!明白么?”
“明白!”弟子们虽然惊愕万分,还是激昂地呼喊了一声。
“好!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