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花香满径-第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可以从这里学到一个功课:最保险的办法,是让全本圣经完完整整别动它。公元二世纪有个叫做马吉安的人,他是最早批判圣经的一个人,他保留自己喜欢的部分,扬弃他不赞成的一些经卷。拉丁学者特土良说,此人是用裁纸刀批判圣经的。

    今天也有这种趋向。谁也不会说《以斯帖记》有《约翰福音》那样的宗教价值,或者《利未记》能传达像《路加福音》那样的救恩真理。

    可是人生的经验告诉我们,圣经的每一卷书都能让我们认识真道,就连表面上看去最无可能的经卷,也曾带领人认识天父,得到祂的恩典。

    让整本圣经完完整整,别去动它,因为谁也不知道圣灵会通过那一卷书向一个人的心灵说话。

    

十二月 发挥潜能

    ·十二月十六日·发挥潜能

    一个人可以做英雄,也可以成为懦夫;圣者,也可以当大盗;能够仁慈,也能残忍;可以文雅且富同情心,也可以粗鲁而凶暴。人是一个会走路的矛盾体。

    这里包含了两种教训。

    我们判断他人的时候,应该分外小心。

    我们可以知道某人的一面,而不知道他的另一面。他和别人在一起的时候,可能是另一个人。在公众场合,他也许风度迷人,可是在家里十分自私、霸道。他在办公室里盛气凌人,在家里可能和蔼可亲。因此我们判断一个人的时候,不可单看一面;因为一个人会变,我们得注意他的全面。

    如果这是事实(的确是事实),要改变人性,必须先明白人性里头存有这潜在的力量,然后帮忙把那好的一面发挥出来。

    一个人总盼望人家常常从他最好的一方面来看他;也希望有人来帮助,让他经常能作出最好的表现。

    耶稣就是这样帮助我们的。祂能够发现一个人的潜在的能量,祂能看出旁人看不出的另一面。一个人可以因着祂的恩佑,总能生活得接近祂应有的最好表现。改进自己的过程不会中止,因为我们很难永远处在最好的状态。所以我们越肯相信耶稣基督,倚靠祂的大能,我们就越能接近那高峰。

    

十二月 教会的形象

    ·十二月十七日·教会的形象

    一般人对教会好像有一个普遍的看法:信徒多数是年纪比较大的妇女;教会的主要目标在保持在两性的尊严,循规蹈矩;讲道的内容保持在纳十二岁小学生听的水准上。这真的是教会的情况吗?

    这种形象的确带有很高程度的准确性,应该让我们警觉。

    主日崇拜的时候,的确是女的多过男的,而年龄都比较大。

    教会对罪的看法,只是把醉酒、说粗话、赌博、奸淫与男女私通等等当成罪。

    毫无疑问,讲道的人通常都把听众的水准聊得很低,一般只在很肤浅的层面上讲,很少深入涉及到生死的大问题。

    当然不是全体教会都是如此,不过今天的教会的确存在这种情况。

    让我提出一点补救的方法。

    教会必须果断地面对世界。

    我们必须让世人知道,教会从道德的立场对世界重大的问题有什么看法。要有十字军的精神,教会才能年轻。

    教会必须明白,还有比肉体的情欲更大的罪。

    诸如骄傲、残暴,个人和社会的自私自利,以及拜物主义,都是很可怕的致命的罪。外面看去彬彬有礼的绅士淑女,里面邪恶荒淫。

    这种情况不应该存在于教会里面。

    教会的讲坛应该做到百分之百的诚实。

    不可以躲开不谈问题,不可以怕讲了而引起其它问题。

    讲道不能只顾讨人的喜欢、专门拣大家喜欢听的来说。要把发自内心深处的声音讲出来,不管大家喜不喜欢听。

    要是教会敢想、敢说,哪会版今天这样的形象呢?

    

十二月 十字路口

    ·十二月十八日·十字路口

    教会正站在十字路口上,得做好几个重大的决定。

    教会应该向后看还是向前看呢?

    教会应该继续用十七世纪的英语说话,抑或用现代的语言向现代的男女说话呢?

    教会是不是应该诚诚实实的面对现实,传播切合时代的信息呢?

    我们应不应该继续说,因为一件事物用过了五百年,一个方法实行一千年,就一定好,而且伟大;抑或我们应该说,如果一件东西已经用过五百年或一千年,已不再合今天的需要呢?

    我不是在答复这些问题,只是把问题提出来。

    教会打算向外看,还是向内看?

    教会打算继续成为一个人数越来越多沾沾自喜的团体,抑或应把眼光注视到已经完全和教会失去联络的千千万万的人呢?

    教会的注意力是不是应该只放在本身的活动上,抑或应该关注到社会上从来没有和教会接触过的人呢?

    教会今天最大的问题是应该退而自保,成为一个与世隔绝的团体,抑或应该大胆走向那些认为教会无关紧要的人当中呢?

    我不是在答复这些问题,只是把问题提出来。

    教会应该同意向世界作某种程度的认同,抑或应该坚持和世界分别出来呢?

    比方说,在一个新的住宅区里面,教会能容许青年人在礼拜天的晚上做些什么呢?

    为了和失落的一代建立一些人际的关系,教会可不可以容许一些现代消遣的活动,而这些活动却不是大多数的会友所能接受的呢?

    教会正站在十字路口上,决定何去何从,应该正视目前面临我们的问题,不要躲避,不要只图保持现状来逃避。

    

十二月 希望

    ·十二月十九日·希望

    教会应该是一个永不灰心的团体。

    有了对基督的信心,世界就有了希望。

    环顾今天的世界,不能不感到人类已陷入一种自杀的疯狂中,继续下去,世界会混乱到不可收拾。已故瑞典大主教索德布伦说得好:“唯一的办法就是给这世界一个信仰基督的心灵。推动了这个心灵,只剩死的躯壳;若没有属基督的心灵,与野兽、魔鬼无异。”

    主基督是解决人类困境的方法,教会的责任就是让世界采用这个救世良方。

    有了对基督的信心,个人就有了希望。

    美国布道家富司迪克的一篇讲道的题目叫做“谁说你一定得停在老路上?”常常一个人会为自己辩解说:“没有办法,天生我就是这个样子,改变不了。”这真是大错特错。

    不错,人没有力量改变自己;可是连基督都不能改变他的话;基督信仰的力量便成了虚谎。

    若要教会去改变民办和世上的男女,教会本身必须先得改变。

    我们观察今天的教会越深,就越能感觉到那一股浓浓的失败的心态。教会里面有太多的人消极地接受现状。聚会的人数减少,年龄越来越大;一般人越来越觉得教会与他们毫不相干。许多已经看见了这情况的人,认为无能为力,只有让它继续下去。一个带着这种心态的教会,已经走在死亡的道路上。

    上主没有给我们失败主义的心态,去消极接受现实,他给我们的是一种属天的追求完美原精神,靠着耶稣基督给的力量和生命,会奋战去取得改变。

    

十二月 黑与白

    ·十二月二十日·黑与白

    在圣安得烈堂的一次聚会中,我遇见一位叫做阿基的尼日利亚人。这位十分英俊的阿基先生就要回到尼日利亚,担任联合教会的主教。他要回到他自己的国家和人民那里,成为西非的基督教会的领袖。

    有一天晚祷过后,阿基和我一道离开礼拜堂。我突然想起一件事,我对他说:“我很想在你没有回国前,能够在诺克斯站过的诘台上站一会儿。你说好吗?”诺克斯是十六世纪苏格兰的改教家,也是有名的布道家。这时站在我身这次的是一位苏格兰教会的传教士,他在尼日利亚工作超过二十五年,学生时候是我的神学院一位出色的研究古典著作的人。他对我说:“阿其为人十分谦虚,除非你陪他,他不会自己去的。”我于是拉着阿基的手,两人一道走向讲坛,拾级而登,在诺克斯讲过道的讲坛上停留了一会儿。

    对我来说,这是聚会中最伟大的一个时刻。我想在那顷刻,在那如彩云环绕我们的见证人当中;诺克斯的灵魂一定也高高兴兴的望住我们。

    在这顷刻,古代与现代的心灵交汇。

    在某些时刻,伟大的传统可以成为当世最伟大的感召。

    在这顷刻,肤色虽有黑白,却手连手站在一道。

    世上只有一个地方可以建立真正的联合国,这就是在耶稣基督的教会里头。

    

十二月 赴礼拜

    ·十二月二十一日·赴礼拜

    我们至少有五个理由应该礼拜。有一些理由过去已经讲过,在年终的时候来重温一下仍是有价值的。

    赴礼拜,让大家看见我们却到礼拜堂,可以向世上表明我们的心在那里。

    去礼拜堂是告诉世界上的人,我们是向谁尽忠的。

    赴礼拜是与基督徒有沟通。

    去礼拜堂不只是向外面的人做见证,也是和教会里面的人有接触,成为基督身体不可分的一部分。

    赴礼拜是给讲道的人一种支持。

    牧养教会的人都知道,崇拜的气氛和成功,要靠全体会众的热切参与,远比讲道的人贡献得多。因为会众热烈的期待与盼望,才可以带出让主得到荣耀的赞美、诗歌和讲坛的信息。

    赴礼拜是去敬拜上主,等候祂,听祂的话语。

    我们通常都以为去做礼拜是听一篇讲道,这是错误的。崇拜里头有祷告,有读经,有音乐和唱诗,有奉献,还有圣餐,此外还应该有主面前的默想。要是在这么许多崇拜的内容中,我们没有见到上主的话,应该自己想想,见不到主的原因是什么。

    赴礼拜是对自己的一种训练。

    要是一个人只做自己想做的事,或者想在什么时候做才做那件事,这种生活方式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人人在生活上都需要一种灵性的纪律,特别当我们的精神萎缩,内心僵冷,完全不想动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若能勉强自己与爱主的人沟通;亲近主;接受灵性上的管束,天父会把出人意外的活力流入我们的生活生命中。

    去上主的家中敬拜祂是我们的权利,也是我们的责任。若不注意这件事,我们的灵命会变得软弱无力,近乎残废。

    

十二月 重质不重量

    ·十二月二十二日·重质不重量

    《申命记》二十章一至九节是一段非常有趣味的经文。那里开了一张单子,列明哪些人可以免役回家。刚刚建了新屋,或者栽种了新的葡萄园的人,可以回家,恐怕他阵亡,别人去用;刚刚订了亲,还没有迎娶的,可以回家,恐怕他阵亡得太早,别人去娶他的妻子。还有“惧怕胆怯”的人也可以回家,免得他们的怯弱影响到其他的人。

    以色列的领袖们很明显地信守重质不重量的原则。这也是我们应该有的原则。

    在二十世纪的今天,很少人不迷信统计数字,成为受害的人。要看一个礼拜堂兴不兴旺,我们先问有多少信徒,或者注册的会友有多少。纸上的数目字绝不能说明一个教会兴不兴旺。要找出的不是名单上有多少人,而是真正献身给基督和他的教会的有多少。二者间是完全不同的。我们的注意力因此应该放在信徒的质量而不是数量上。

    在任何行业里面,都应该重质不重量。

    要是某一种行业人手缺乏,比方说,教育事业,很容易把录用的标准降低,“渗点水”来扩充它的量。可是我们得记住,这世上有一条难以改变的定律;什么事一旦“渗了水”,就很难再回头,只有越渗越多,永无休止。我们宁可充分考虑到教师的素质。人数少点,可以把教堂的时间减少,照顾到了教学上的质,对儿童有益无害。

    在教会侍奉的人选上,也遇到这个问题。

    人数虽少,却都是精选的有奉献心的人。侍奉起来,会比一大群毫无奉献心的乌合之众,有效得多。宁可用最优秀的人才,有一两个人就很起作用,好过几十几百不肯把自己摆上的庸材。须知一旦把标准降低,即使做的时候只是权宜之计,再是要提高,永不可能。

    

十二月 分享

    ·十二月二十三日·分享

    世上有两种人:愿意和人分享和不愿意和人分享的。基督徒应该做哪种人是很明显的。

    我们有责任和他人分享物质上的东西。

    《路加福音》告诉我们,说民众去到施洗约翰那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