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兵在1917-第10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疾皇敲。先思也挪辉诤跗肫趿质遣皇歉稣校质遣皇怯械闵窬赓獾囊尚牟。灰肫趿帜芡瓿伤墓ぷ鳎敲匆磺卸疾皇俏侍狻?上У氖牵肫趿值募倘握卟⒚挥凶龅秸庖坏悖辽倮羁煞蛎挥凶龅健�

而在当时的外交人民委员会里,只有一个人能做得跟齐契林一样好,有意思的是这个人跟齐契林是相当的不对付,而这个人就是我们这一章的主人公——李维诺夫。这么说吧,当时齐契林跟李维诺夫可以说是水火不容,凡是齐契林支持的李维诺夫就会反对。同理,凡是李维诺夫反对的,齐契林也是会坚决的支持。总而言之这两个人是天生的对头,尿都尿不到一块儿。

那么齐契林和李维诺夫的关系为什么会这么糟糕呢?根本的原因还是这二位理念不合。前面说了,齐契林打破帝国主义对苏联的外交封锁是用德国和亚洲作为突破口,而当时李维诺夫却认为苏联不应该跟德国和亚洲穷鬼打成一片,而是应该积极地向英美靠拢,主张直接做通英美的工作,直截了当的粉碎封锁。

而当时列宁接受了齐契林的主张,等于是搁置了李维诺夫的建议,对此李维诺夫能舒服就怪了。不光是理念上不合,性格上这两个人更是完全相反。贵族出身的齐契林斯斯文文带着一股子文艺青年的味道,而且做起事来显得循规蹈矩;而李维诺夫则完全不同,这位生性好动,那是相当的活跃,甚至显得有些粗鲁。

理念上性格上完全不合的两个人,能不打起来就算不错了。实际上李维诺夫一直在背后将齐契林称之为“老处女”。当然,齐契林也自然不会喜欢这个喜欢给自己取外号的下级,只不过历史上李维诺夫很快因为世界经济危机成为斯大林的红人,他拿对方没啥办法,而在这个时空,在列宁所主导的这个舞台上,作为列宁的红人,他可是有足够的能力让李维诺夫吃瘪。

齐契林就在自己病休之前,当导师大人咨询他谁可以接班的时候,齐契林是断然地排除掉了李维诺夫,直接向导师大人建议让李可夫来接手。这直接导致了李维诺夫继续当了七八年的外交二把手,直到现在李可夫要倒台才迎来出头之日。

不过,李维诺夫能够上台并不仅仅是因为李可夫的倒台,更重要的是世界形势的转变,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完全摧毁了一战刚刚建立起来的国际秩序,让力主扼杀共产主义的英美法等帝国主义不得不松开铰链。而这就给了擅长同英美打交道的李维诺夫机遇,这么说吧,哪怕李可夫不倒台,李维诺夫迟早也会出头,这不过是个时间问题罢了。

当然,在历史上李维诺夫也会很快因为自己的外交政策被打入冷宫,在时间的年轮走到1938年,在二战即将爆发的这一年,随着苏德关系再度走近,随着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字,有犹太血统而且本来就不太喜欢德国的李维诺夫自然马上就被斯大林放弃了。取而代之的是不喜欢李维诺夫的莫洛托夫。

不过李维诺夫比较走运的是,他没有和斯大林的其他那些弃子一样被无情的消灭,比如同一年跟他一起狠狠教训了日本人一番(张鼓峰事件)的布柳赫尔就被秘密枪毙,而李维诺夫则仅仅是丢掉了职务被闲置。

而且随着卫国战争爆发,希望获得英美援助的斯大林很快就再次想起了李维诺夫,老李再度出山成为驻美国大使,一直活到了1951年。

从这也能看出列宁为什么要先同李维诺夫谈一谈,然后再彻底宣布李可夫的倒台了。毕竟齐契林的影响力还在,一向很信任齐契林的列宁实在是对李维诺夫不放心,这才将其抓过来仔细的观察观察。直到确认李维诺夫跟他的理念没有冲突,才肯下决心任命。

而且列宁还留了一手,他只是让李可夫病休,而没有让李可夫辞职,李维诺夫说到底还是个代理外交人民委员,能不能把这个代字去掉,还得看他能不能在这一年内让列宁满意。

李可夫突然病休,意味着布哈林集团彻底的从苏联政治舞台上消失。这个消息让许多人是措手不及,实际上连李晓峰和小斯都没有想到导师大人会如此的果断,他们原以为布哈林集团的彻底覆灭将是明年开大会的事儿呢!

接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李晓峰正在海上,倒不是出海钓鱼游玩,而是参加红海军在波罗的海举行的大规模实兵演习。这场实兵演习代号为舰队1934。

这场演习是自红海军成立以来开展的最大规模海军舰队大型演习。其根本目的是模拟未来海战,为红海军应对未来的海上入侵做好准备。

不过一开始舰队1934演习是一场传统防止帝国主义从海上登陆苏联领土的两栖演习,红海军担任的角色更多的是模拟列强的海军,演习的重头戏还在于海军陆战队配合陆军机械化部队粉碎敌人的两栖登陆。

说白了,这场演习有浓重的图哈切夫斯基色彩,在图帅的预想中,红海军在苏联军事力量中的角色就是配角,主角还是地面部队。但是随着图帅在军委的日渐边缘化,李晓峰和斯大林联合起来否定了图哈切夫斯基的意见,反两栖登陆演习要搞,但不是重点,红海军的演习重点将放在舰队海上决战上!

这么一来演习的侧重点就完全不一样了,两支红军舰队将分别模拟入侵的帝国主义蓝军以及“红海军”进行海上直接对抗!

根据演习导演部的安排,担任红军也就是“红海军”角色的将是刚刚完成最后一期改造工程的两艘巴伐利亚级战列舰和四艘国王级战列舰,以这六艘战列舰为主体的大型舰队将同担任蓝军角色的四艘前德制战列巡洋舰和两艘列宁格勒级航空母舰决一死战。

负责指挥红军作战的是红旗波罗的海舰队司令员韦克曼,而负责指挥蓝军则出乎意料的落在一名非传统海军将领头上。担任海军航空兵司令的苏霍伊出乎意料的接过了蓝军舰队的指挥权。

说实话,这一举动实在是出乎意料的,因为苏霍伊并不是传统的海军军官,没有指挥过任何一艘军舰,突然的命令一个外行担任舰队的总指挥,这让老海军们很是不满。

但是这种不满很快就被李晓峰压制了下去,之所以要搞这个舰队1934演习,无非是让老古董们看一看海军航空兵的能力,让他们知道未来的海战将是什么样的模式。

不过苏霍伊却对此并不买账:“这简直就是胡闹!在波罗的海这个狭小的澡盆里航空母舰的威力完全没办法得到展现,波罗的海的环境极大的限制了航母的应用。拥有岸基航空兵支援的红军能将我的舰队打得落花流水,这不光不能展示航母的威力,反而会给那些老古董打压我们的借口!”

苏霍伊说的是实话吗?确实,波罗的海真心是个澡盆,不要说玩航母,玩战列舰之间的舰队决战都施展不开,红海军想要阻止帝国主义的海上入侵,那非常简单,甚至都不用什么军舰,直接玩布雷就可以了。

从地理条件上看,波罗的海更合适中小型舰船活动,小规模的轻型舰艇之间的战斗才是主流。而现在要在这个澡盆里玩舰队决战,这真心是为难人,对于防守一方的“红军”来说,他们的优势太大了。

不过李晓峰却安慰道:“我当然知道波罗的海不适合做实验,但是摩尔曼斯克港的建设工程才进行了一半,那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太薄弱,不适合大型舰队驻扎。而且这个月份,周边海域气象恶劣,不适合搞演习。等明年,摩尔曼斯克的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再移师那边进行舰队1935演习。”

苏霍伊依然是气咻咻的,李晓峰不得不继续解释道:“而且你也不用过于担心红方的优势,按照导演部的设定,他们获得的航空兵支援是相当有限的……”

苏霍伊忍不住插了句嘴:“哪怕是再有限,也比列宁格勒号和莫斯科号上那不到两百架破飞机强!”

苏霍伊有着充分的理由恼火,他咆哮道:“配属给波罗的海舰队的岸基航空兵使用的都是新式伊15和伊16战斗机和TB3轰炸机,而我的小伙子用的是伊5K,老掉牙的仿T2B鱼雷机,甚至我们唯一的俯冲轰炸机列宁二号刚刚全部退出现役,你让我用这么一堆破烂怎么去完成任务!”

李晓峰撇了撇嘴,实际上他早就知道苏霍伊很不满有一肚子火气,整个二十年代对他来说就是煎熬,军费缩水,导致航母出海训练都困难,一度海军舰载飞行员总数都跌破了300,现在突然的让他用这一对破烂去证明自己的价值,确实太不公平了……(未完待续。)

31演习开始

舰队1934演习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各舰的单独考核阶段,通过实弹射击的方式考核参演舰艇的实际作战效率,然后进入演习的第二个阶段,也是最重要的阶段——舰队对抗演习。

而第一个阶段得出的数据将直接代入第二个阶段,也就是说在第一阶段中,各舰各种火炮、鱼雷及其他武器的实际使用效果(命中率)将成为第二阶段演习的重要依据。

“你们给老子听清楚了,一定要打准一点儿!这关系到后面的胜败以及海军航空兵的未来!”苏霍伊对着他的飞行员咆哮道。

实际上如果不是李晓峰严厉禁止他升空参加演习,这位蓝军舰队总指挥会直接丢下舰队钻进座舱向着他最喜欢的蓝天白云进发。从某种意义上说苏霍伊更像一个飞行联队长而不是舰队总指挥。

十几分钟后,在列宁格勒号和莫斯科号的甲板上战斗机和鱼雷机鱼贯起飞,向着靶场海域快速飞去。望着一批批起飞的战机,苏霍伊心中别提有多失落了,他多么希望自己是在飞机座舱里而不是在航母的作战情报室里。

“尼古拉。格拉西莫维奇同志来电,他请求带领参演舰艇脱离编队,请您批准。”

苏霍伊摆了摆手不耐烦道:“准了!”

传令兵敬礼之后笑了笑便快速地离开了,他很清楚自己老板跟那位尼古拉。格拉西莫维奇同志并不对付。那位年轻的尼古拉。格拉西莫维奇是个传统的海军派,对大舰巨炮更加熟悉,而对于航母和航空兵比较陌生。在制定演习的具体作战方案时,双方吵得不可开交,最后苏霍伊不得不拿出蓝军总指挥的架子才摆平了争论。但是很显然那位尼古拉。格拉西莫维奇同志对此是不服气的,他强烈地不认可他的战列巡洋舰编队充当航母保镖和配角的地位。

库兹涅佐夫当然不愿意充当配角,作为一个接受俄国传统海军教育,一步步从水面舰艇上提升起来的军官,他更相信大炮和鱼雷的作用,当然同时他也认为在未来海基航空兵将扮演重要的角色,但是这个重要的角色不是主角,而是充当水面舰艇编队的眼睛以及打乱敌人阵型的奇兵。

而现在,在库兹涅佐夫眼里该是奇兵和配角的海基航空兵却擅自抢下了主角的位置,你说他能高兴吗?而更不高兴的是,在上头的命令下,他这个新晋海军少将以及波罗的海舰队战列巡洋舰分队的司令官却只能窝窝囊囊的任由那个小胡子为所欲为。

站在红色乌克兰号(兴登堡号)的舰桥上,库兹涅佐夫看了看身后的编队,很有些惆怅的意思,他的舰队包括了波罗的海舰队中最快的四艘战巡以及四艘轻巡洋舰,这样一支编队原本应该在海上用大炮跟“红军”一决高下,可现在,他却成了可怜的保姆。这让库兹涅佐夫很有点明珠暗投的意思。

库兹涅佐夫的舰队确实算得上强大,包括红色乌克兰号、红色萨马拉号(毛奇号)、红色白俄罗斯号(塞德里茨)和红色高加索号(德弗林格尔)四艘战巡。

当然大家都清楚这四艘战巡都是德国货,二三十年代经过一系列的改造之后,这四艘战巡速度普遍超过了30节,也普遍换装了B12型305毫米主炮,战斗力跟从前不可同日而语。

在波罗的海舰队中,这四艘速度最快的战巡一般担任前导侦察任务,其主要使命是消灭帝国主义国家前出侦察的重巡洋舰和轻巡洋舰,为之后的舰队决战奠定良好的基础。

说到这儿,就不得不提红海军用于舰队决战的主力舰了,就波罗的海舰队来说,其决战主力就是六艘德制战列舰,分别是十月革命(巴伐利亚号)、巴黎公社号(巴登号)、红色立陶宛号(国王号)、共产国际号(大选帝侯号)、红色爱沙尼亚号(总督号)、红色拉脱维亚号(威廉皇太子号)。

这六艘战列舰也在二三十年代完成了一系列的改装,比如十月革命号和巴黎公社号就统一拆除了老旧的燃煤锅炉和蒸汽轮机,换成了新式燃油锅炉和带齿轮传动的新式蒸汽轮机,其航速从21节左右的水平一跃达到了27节左右。

实际上按照李晓峰的要求,这两舰经过改造之后,应该达到28节的航速,可惜俄国的工业能力实在不理想,改造过程中不断地出现超重,最后导致速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