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对于面条人的吼叫,守护号和恬静号充耳不闻,甚至两舰官兵在心里念叨着:“老子打的就是意大利海军!”
很快在守护号和恬静号的围攻下,巴特勒号开始起火进水,二十分钟后,意大利人只能心不甘情不愿地升起白旗。不过这依然没什么用,恬静号依然冷静地靠近在1000米的距离上点射对手,消耗掉了50发炮弹之后,巴特勒号沉入了海底。
巴特勒号的沉没仅仅是个开始而已,因为在另一边,以列宁格勒号为首的特混编队直接杀到了德国海军的锚地,将休整和修理中的莱比锡号和德意志号堵住了。
红色奥伦堡和红色高加索号的16门305毫米主炮放肆地怒吼,而另一边红色克里木、红色敖德萨、喀琅施塔得和摩尔曼斯克四艘轻巡洋舰猛烈地倾泻着弹雨。
仅仅几分钟的时间,莱比锡号就被弹雨淹没了,其主装甲被305毫米榴弹撕开五个大口子,上层建筑也被轻巡洋舰的152毫米炮弹打得面目全非。
一度的,德意志号试图还击,但它不开火还好,一开火立刻就享受到了红海军的问候,按照军委的命令,此次行动的目标虽然只有莱比锡号和巴特勒号,但同时也宣布,只要德国和意大利的其他军舰敢反击,那也一锅端了!
反正对库兹涅佐夫来说,他巴不得德国使劲还击才好,那样他完全可以将弱小的德国海军一锅烩了。唯一比较可惜的是,此时停在锚地的只有德意志号,舍尔海军上将号和斯佩尔伯爵海军上将号出海了。
德意志号的还击很无力,因为两艘战列巡洋舰很快就将所有主炮瞄准了他开火,6门280打同等数量的305本来就吃亏,何况这回还是6对16。压倒性的火力很快就将德意志号打哑了,舰首的主炮挨了一发305毫米穿甲弹,虽然不至于坐土飞机,但三门前主炮也算是废了。
更何况,一直盘旋在锚地上空的Ro2轰炸机终于可以大显身手了,12架Ro2四架一组,连续发动了三波鱼雷攻击。德意志号在舰长的操纵下,东躲西闪,狼狈地躲过了前两波攻击,但第三波实在是避无可避,被两枚450毫米的TAN12航空鱼雷打了一个正着。
其中一枚击中了德意志号船身中部,大概是因为定深有问题,撞上了主装甲带下部,爆炸击穿了德意志号的主装甲,但是造成的破坏有限。倒是另一枚准确地命中了德意志号主装甲带下部,爆炸在德意志号船腹撕开了一个十米见方的大口子,灌进去的海水很快就淹没了轮机舱,五分钟之内,德意志号就开始倾斜。
“向右舷注水!快!”
在舰长的命令下,损管队赶紧反向注水,同时德意志号挣扎着向滩地驶去,一番剧烈地金属摩擦声之后,该舰抢滩登陆了。
不过锚地以外的红色奥伦堡和红色高加索号却没有放过德意志号,主炮更加猛烈地开始攒射。在305毫米炮弹持续的问候下,德意志号尾部主炮很快就被打哑,紧接着剩余的副炮和高炮也被一一捣毁。其舰桥更是被轰得千穿百孔。舰桥中包括舰长在内的所有军官几乎全部被击毙。
德意志号算是彻底地瘫痪了,不过跟小兄弟莱比锡比起来,它算是走运的了,在四艘巡洋舰主炮以及两艘战列巡洋舰副炮的轮番攻击下,莱比锡号快速地下沉,虽然该舰舰长强拖着军舰搁浅在了浅滩上,但Ro2和伊5K2很快就造访莱比锡号,航空炸弹雨点一般的扔在了莱比锡号周围,激起的水柱一度遮蔽了该舰的身影。在舰载机的连番打击下,莱比锡号至少被命中了十弹,最终断成三截。
两个小时后之后,库兹涅佐夫满意地放下了望远镜,高兴地说道:“停止攻击!收拢舰载机,转向休达港,接下来该教训弗朗哥了!”(天上掉馅饼的好活动,炫酷手机等你拿!关注起~點/中文网公众号(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众号输入qdread即可),马上参加!人人有奖,现在立刻关注qdread微信公众号!)(未完待续。)
85案子
PS:看《天兵在1917》背后的独家故事,听你们对小说的更多建议,关注起点中文网公众号(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众号输入qdread即可),悄悄告诉我吧!
莱比锡号和巴勒塔号被击沉的消息震惊了世界,全世界都为苏联的疯狂而胆寒!是的,就是胆寒,因为之前全世界都觉得有英法在背后撑腰,苏联这回肯定得吃哑巴亏。谁想到俄国人直接就掀桌子了,直接就强势出手干沉了莱比锡号和巴勒塔号,狠狠地抽了英法以及德意一记响亮的耳光。
疯狂的伊万!
全世界的政客心底都冒出了这么一个念头,然后几乎又同时将目光对准了英法和德意,所有人都想知道,这几家会有什么反应。
能有什么反应,德国和意大利直接就懵了,因为他们的崛起其实就是靠着不讲理和破坏规则。只不过之前他们的动作被英法两国放纵了,没人敢追究他们而已。
而如今出来了一个比他们更加不讲道理的疯子,而且完全无视了他们背后为虎作伥的英法,这让他们怎么混?是的,不管是德国还是意大利对俄国的强势反应显得很无助,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可能有同志说:“不对!德国海军是不强,但是意大利海军并不弱,怎么也算是跟法国一个档次的,意大利海军干不过英美日,还不能跟苏联掰掰腕子?”
从纸面上的实力说,意大利海军算是地中海的一霸,一战结束之后一度拥有五艘无畏,尤其是二战中维内托级战列舰,纸面上的数据还是很强的!
是的,从纸面上看,意大利海军是不错,但那仅仅是纸面上而已,实际上呢?实际上在1937年4月份,意大利海军一艘能用战列舰都没有了!
为什么?且听我慢慢道来,先说但丁级战列舰,这货在1928年就退役解体了,自然没啥可说的。加富尔公爵级一共三艘,不过三号舰达芬奇1916年就爆炸了,1921年解体。而剩下的加富尔公爵号和凯撒号从1933年开始进行现代化改造,工程还没结束。再说两艘安德里亚。多利亚级,很不巧这两货在1937年就在准备进行现代化改造,暂时处于入坞前准备状态,一样的用不了。至于强大的维内托,那还在紧张的施工中。
所以此时的意大利海军是比较尴尬的,几艘战列舰不是等待改造就是改造工程没有结束,要不就是还在建造中。面对红海军的挑衅时,真心是拿不出什么底气。
意大利人怂,德国人则是干着急没办法,实在是海军实力不够,这尼玛怎么弄?就算德国人豁出去了,也干不过红海军不是。
小胡子倒是准备装腔作势吓唬吓唬俄国人,可是人家苏联西部三个军区已经全面备战了,以此时德国国防军的实力,真心是吓不住对方。
而且小胡子也没准备这个时候就开打,什么都没准备好,打个毛啊!思来想去,小胡子也只有嘴炮一条路可走了。
谴责,强烈地谴责,然后就是抗议。反正跟之前苏联的反应差不多。所不同的是,苏联在进行谴责的时候可没有英法帮忙,而此时德意开始谴责的时候,英国人和法国人可是帮着摇旗呐喊来着。
不过苏联对于谴责什么,直接就无视了,甚至不等德国和意大利加强谴责的力度和级别,直接就宣布同德国和意大利断交,并宣布立刻开始从两国撤侨,那意思简直就是准备掳袖子开打!
这一下给德国和意大利又吓了一跳,他们这边还准备循序渐进的施加压力,谁想到苏联直接就一步到位,仿佛就是在说:“是不是想打架,想打老子奉陪!”
面对苏联的“无赖”做法,小胡子和墨索里尼愈发地无语了,尼玛,咱们究竟谁才是流氓啊!
那么苏联的选择为什么会这么奇葩呢?首先,战斗民族的传统摆在那里,从沙皇时代开始,毛子在国际上的信条就是“铁棍横扫无可抵挡,若遇抵抗铁棍加粗”,这种简单粗暴的做法虽然为沙俄拉了不少仇恨,但是有时候还就是管用;其次,政治局通过一系列的情报做出了判断——德意法西斯匪徒还没有做好战争准备,他们的无赖手段无法威胁苏联的国家安全。
基于这种判断,政治局认为对付无赖的最好办法就是表现得比他们更加无赖和霸道。至于英法可能做出的反应,政治局更是一阵见血地做出了诠释——这两个帝国主义匪徒巴不得我们同法西斯匪徒打起来,顶多也就是嘴上支持德意。
这样的判断是相当的准确的,当然这离不开李晓峰所领导的KGB的功劳。为此政治局专门在口头上表扬了某仙人。不过在某人自己看来,这种口头上的表扬真心没劲,一点儿实际的好处都没有。
当然,接受表扬总比被批评好,比如同样有一定情报职能的内务人民委员会,这一段时间的日子就是生不如死。原因是什么?基洛夫被刺杀了!
历史上的基洛夫是1934年年底被刺杀的,但是在这个时空中不知道是蝴蝶效应还是什么其他的原因,这个货多活了两年。1936年12月24日,也就是平安夜的那天下午,这货被历史上的克星列昂尼德。尼古拉耶夫开枪打死在了斯莫尔尼宫。
不过跟历史上稍有区别的是,基洛夫是在当天的团拜会上被当众打死的。这起案子太轰动了,堂堂中央委员、列宁格勒州党委书记,竟然当着一大票党员的面被刺杀,这是要翻天啊!
斯大林接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直接就掀掉了桌子,并在政治局为此召开的紧急会议上大发雷霆,一开始是指责KGB和李晓峰不负责任,导致了党内重要的领导被敌特杀害。
不过当时,李晓峰却表现得十分淡定,直接就拿出了一份文件递给斯大林,钢铁看完之后顿时脸上是一阵青一阵白,气得都直哆嗦。那么这份文件上写了些什么呢?
一百年后,当这份文件被解密时。我们能看到,根据KGB的报告,随着国际局势的持续紧张以及敌特对苏联的持续渗透,我党的高级领导人的安全问题愈发严峻,其中重点点了几个名字,其中就包括基洛夫。备注那一栏还写着:“一小部分同志受资本主义思想的侵袭,意志发生了动摇,开始好逸恶劳,想得更多的是享受而不是工作,要特别注意这一部分人的动向,因为他们很有可能做出高度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
这份报告首先由KGB内部评估,得出的结论是风险颇高值得高度重视,然后就转交给了内务人民委员会,毕竟这一部分工作是有内务人民委员会直接负责。可是内务人民委员会对此却不以为然,认为KGB是杞人忧天,直接就将这份报告退了回去,如果不是看KGB的老大是李晓峰,甚至还要挖苦讽刺一番。
那么这份报告是什么时候做出来的呢?1934年10月。当时李晓峰觉得如果基洛夫这个二货如果真的被莫名其妙地打死了,那么内务人民委员会和KGB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尤其是斯大林那边的人可是十分擅长扣帽子,他虽然无意救基洛夫,但也不准备背锅。所以就亲自督办操刀了这个报告。至于内务人民委员会是不是当一回事,那他就不管了。
1934年基洛夫安然的挺了过去,在1935年,李晓峰又一次做了同样的报告,甚至在1936年基洛夫遇刺前一个星期,这份报告又一次交到了内务人民委员会。反正内务人民委员会在报告上的批示和退回的字眼是相当的打脸。
总而言之,KGB和李晓峰是仁至义尽了,因为按照职务安排,KGB的重心是情报工作和反间谍工作。国家领导人的安全问题,跟他们不是太沾边,除非是敌特分子所为。相反,内务人民委员会责任更大,毕竟他们是主管公共安全问题的负责机构,而且国家领导人的安全保卫工作也一直是他们负责,这回是跑都跑不掉了。
那么此时,内务人民委员的负责人是谁呢?老熟人了,血腥侏儒叶若夫,作为内务人民委员会副委员,他责任重大。可能有同志要问了,这货不只是副委员吗?为啥由他来扛雷?
没办法哈,因为1935年大洗盘之后,托洛茨基在列宁的授意下,将内务人民委员会交给了明仁斯基(这货听话),但大家都知道这位花花公子有点靠不住而且身体不太好(历史上1934年死于心脏病),在这个时空明仁斯基多扛了一年,在1935年大会之后当了半年的内务人民委员才挂掉。
而明仁斯基一死,问题就来了,托洛茨基之所以用明仁斯基,原因是他可用的人不多,明仁斯基和列宁的关系不错,在列宁的指示下表示愿意配合老托开展工作,这才上位的。他的突然死亡让托洛茨基措手不及,于是围绕内务人民委员的位置,他跟斯大林是大战了好几个回合,从1935年一直吵到了1937年,这个时期都没有结论。
反正斯大林提名的叶若夫,托洛茨基是看不上的也不喜欢,而托洛茨基提名的人选斯大林自然也不会放过。一来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