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问题是,这些专家学者不过是马后炮,事后诸葛亮而已。是根据苏联解体这个结果,反推十月革命不合理。这种推导方式合理吗?
甚至这些人一度YY如果当时不选择布尔什维克会怎么怎么样,这尼玛不是扯淡么,布尔什维克之前的几届临时政府是怎么灰溜溜地下台的,当时的俄国民众买他们的账了?连脚跟都站不稳还谈什么未来?
从列宁这个例子可以看出,一时的所谓真相毫无意义,用列宁自己的话说:“目的是正确的,手段可以忽略!”
可能有同志会说这话太功利太不折手段,可现实世界难道不是功利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人类的发展进化史本来就是不折手段的生存,在俄国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不像列宁一样就会被历史的车轮无情的碾压。
别看捷尔任斯基一向以公正无情自居,但是他敢说自己时时刻刻都是一碗水端平的吗?没有人敢这么说,哪怕是捷尔任斯基一样也有错误,契卡手上的鲜血还少了?对于那些革命的敌人,铁面人何尝给过他们最基本的公正?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在于捷尔任斯基和列宁其实是一样的人,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可以忽视“真相”。
而现在的苏斯洛夫则不一样,他也追求真理,但是极端地恪守真相。也就是说,苏斯洛夫对自己,对其他人的要求是:事情必须办好,但是在办事的过程中,一举一动都不能偏移既定的规则。如果偏移了,那就算事情办得再漂亮,那也是不能容忍,必须接受惩罚地!
用咱们华夏的话说,苏斯洛夫这人是人至察则无徒,水至清则无鱼,就是一个装在套子里的人。很显然,捷尔任斯基并不是这样的人,在手段和结果之间,他不会只注重任意一项,他会综合起来看问题。只要结果良好,哪怕是手段有一定的瑕疵,他也会抬一抬手放过。比如现在的李晓峰就符合捷尔任斯基的判定。
为什么苏斯洛夫和捷尔任斯基会有如此大的差距呢?那是因为捷尔任斯基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没有任何事任何人是十全十美的,尤其是人类社会这个复杂的集合体中,有太多的利益纠结和感情干扰,没有人能独善其身。
这也就决定了当一个人开展工作时,目标越高,需要应对的困难和问题就愈发的多。在面对这些困难和问题的时候,既定地规则往往是没有作用的,在这种情况下,只可能有两个结果——一个是就此放弃,什么都不做,另一个是另辟蹊径想办法去实现。很显然,后一种办法肯定是不能完全容于现有的规则的。
苏斯洛夫的问题就是完全否定了后一种方案,这也就是造成了在他手下除非光吃饭不干事或者干一些很简单的和刻板的工作,否则一旦开展具有难度的创造性工作,那结果就是踩了他心中的红线,就会被他无情的否定。
看看勃列日涅夫时代的苏联政坛,那真心是死气沉沉,为什么?除了苏联的最高权力机构被一群新贵族和特权阶级把持了之外,另一条就是主管意识形态的苏斯洛夫刻板的工作方式扼杀了一切改革和改变的可能。
比较有趣的是,苏斯洛夫本人也并不喜欢这种死气沉沉的政治氛围,也看不惯一干新贵族特权阶级的所作所为。他对自己的要求很高,希望能够用表率的力量去影响政治走向。可最后的结果呢?毫无意义!
而现在捷尔任斯基就是看到了苏斯洛夫身上这种不好的苗头,他相当怀疑,如果苏斯洛夫接了他的班,今后苏联政坛只多了一个装在套子里毫无作为的人。
所以,捷尔任斯基选择用李晓峰做例子点醒苏斯洛夫,他想要告诉苏斯洛夫该怎么去处理规则和结果之间的关系。这个世界上永远都没有十全十美面面俱到的规则,在尊重规则的同时,也请给想要有所作为的人留下余量,别用规则彻底扼杀人类的创造性。如果真那么做了,最后留下的恐怕就是一群深谙规则却最善于推诿毫无作为的官僚。
而这也是捷尔任斯基为什么能容忍李晓峰的主要原因,铁面人能看出某仙人的出发点还是好的。不过很可惜,苏斯洛夫却不管这些。
“按照您的说话,那岂不是不管什么人打着维护国家利益的幌子都可以肆意地践踏法律法规了?那我们还能用什么维持这个国家的正常运转?”苏斯洛夫显得很愤怒。
捷尔任斯基叹了口气,他能看出苏斯洛夫还是没能理解他的意思,他依然无法把握好那个度,依然以为规则是万能的。不过他也不着急,只是吩咐苏斯洛夫继续去调查。
为什么,捷尔任斯基什么都没做呢?因为他很清楚,李晓峰的处事风格最近这些年是锻炼得滴水不漏,明明某人是违反了规则,但是最后规则却奈何不了某人。擅长钻空子的他有的是办法让恪守规则的苏斯洛夫无话可说,那时候苏斯洛夫所坚信的那种刻板的规则将不击自碎,而他需要做的就是在那时候做好引导工作。
苏斯洛夫很快就开始进入工作状态,他废寝忘食地翻阅案卷,约谈干部,用尽浑身解数试图维护所谓的“正义”,不过很快,他就陷入了困境。
按照他原本的想法,阿帕纳先科和梅赫利斯叛国一案是存在重大冤情的,必然有为被冤枉的阿帕纳先科和梅赫利斯喊冤的人。但是让他惊奇地是,经过他的走访以及约谈,为那两位喊冤的人实在属于极少数。
除了一部分本来就涉案的阿帕纳先科和梅赫利斯“反党叛国”集团成员喊冤之外,远东红旗方面军的其他领导,尤其是还剩下的那些高级军官,对李晓峰的决定是赞成和支持的。其中最坚定的就是雷恰戈夫和第40步兵师原师长,这两个人对阿帕纳先科和梅赫利斯简直是恨之入骨。
仅仅是证人的证词也就算了,更让苏斯洛夫无语的是,阿帕纳先科和梅赫利斯在战前和战争爆发后的种种行为也是完全解释不通。秘密调查委员会同伪满洲国进行的接触被详实的证据所证实。这帮人甚至已经跟伪满洲和日军达成了一个草案,如果不是松本六合被击毙引爆了冲突,阿帕纳先科就已经依照这个草案跟日本达成了一致。如今这个草案还留在阿帕纳先科的保险柜里,谁也别想洗地。
因为这个草案的存在,让阿帕纳先科之后的种种行为就变得十分可疑了,虽然没有更直接更有力的证据,但拿下他并不为过。过分的是就地枪毙,可就算是就地枪毙过份,也不能说李晓峰就完全错了,作为军委特派员,他有断然处置的权力。
这就让苏斯洛夫有些为难了,明明知道事情还是疑点重重,但是却没有任何切入点。沉思良久之后,他只能暂时放弃阿帕纳先科和梅赫利斯是不是间谍的问题,而重点追究李晓峰处死他们的处置方式。
苏斯洛夫认为这种处置方式是不合理的,认为正确的处置方式是将阿帕纳先科和梅赫利斯逮捕,而不是立刻就地枪毙。不过当他以为找到了突破口时,却当头挨了一棒。
根据当事人雷恰戈夫的证词,显示阿帕纳先科和梅赫利斯一度试图负隅顽抗,企图用暴力来对抗李晓峰,甚至按照雷恰戈夫的说法,这两个人被捕之后试图发动自己的党羽前来营救,企图用武力颠覆军委对远东红旗方面军的领导。在万般无奈地情况下,只能将其就地阵法。
如此一来,苏斯洛夫又被卡住了,无论如何他都无法越过雷恰戈夫这一关,因为雷恰戈夫确实被证实是即将在被阿帕纳先科和梅赫利斯迫害的时候被李晓峰救下的,为雷恰戈夫作证的什捷尔恩对此是言之凿凿。
一番纠结之后,苏斯洛夫发现他是寸步难行了,综合各种证据来看,阿帕纳先科和梅赫利斯确实犯有指挥不力的严重错误,同时还有重大间谍嫌疑。可惜的是,他们已经被枪毙了,而且还死无对证,怎么查?
几天之后,苏斯洛夫沮丧地回到了捷尔任斯基在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办公室,此时的他再也没有之前的意气风发,耷拉着脑袋,一副有心无力的样子。
捷尔任斯基看了他一眼,问道:“查得怎么样了?”
苏斯洛夫纠结了半天,才说道:“根据我的调查,阿帕纳先科和梅赫利斯被证实的只有指挥不力的错误,而叛国罪因为安德烈同志草率的处置方式,已经很难被证实,只能说他们拥有重大嫌疑。”
捷尔任斯基缓缓地点点头,道:“那就结案吧。”
“结案?”苏斯洛夫瞪大了眼睛,不可思议地反问道:“菲利克斯同志,此案在我看来疑点重重,怎么能够就这么草率地结案?”
捷尔任斯基不动声色地反问道:“那按你的意思,应该怎么办?继续侦察?”
苏斯洛夫无语了,因为他就是因为实在查不下去了才回来向捷尔任斯基汇报的,但凡还有一点儿线索和可能,他都不会轻易地放手。他的意思是让捷尔任斯基帮着掌掌眼,看看有什么突破口没有,谁想到捷尔任斯基干脆利落地来了个结案。
顿时苏斯洛夫就不满了:“我怎么觉得您是有意要包庇安德烈同志?”
捷尔任斯基也不动怒,笑了笑道:“你怎么会有这种想法?另外,你似乎认准了安德烈同志有问题?”
“他的处置方式太可疑了,怎么看都像是在故意掩盖什么!”苏斯洛夫嚷嚷道。
“证据呢?”捷尔任斯基不动声色地反问道,“这些仅仅是你的猜测,还是说有证据支持?”
苏斯洛夫顿时哑口无言了,因为捷尔任斯基这是以己之矛攻己之盾,恪守规矩的他在没有任何证据支持的情况下质疑李晓峰,这本来就是不容于规矩的行为。
苏斯洛夫喃喃地说不出话来了:“可是,可是……”
“没有什么可是了,”捷尔任斯基拍了拍苏斯洛夫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道:“安德烈同志的做法确实有问题,但是阿帕纳先科和梅赫利斯的行为就没有问题了?”
苏斯洛夫刚要说什么,捷尔任斯基继续说道:“你以为安德烈同志就喜欢用这种方式处理?我的小同志,记住我的一句话,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但恪守规矩就等于是画地为牢,只会牢牢地将你圈住!”
说着,捷尔任斯基递给了苏斯洛夫一份文件,后者看了一眼之后,立刻面色大变,因为这份文件就是捷尔任斯基最后的结论:阿帕纳先科以及梅赫利斯负有作战指挥严重失误的重大责任,但间谍和叛国罪难以完全证实。鉴于二人已经伏法,拟免于继续追究责任。另,关于安德烈。彼得洛维奇同志处置此案的方式问题,经过严密地侦察,客观上有超出职权的现象,但鉴于当时恶劣地形势,采取必要的断然措施也是可以理解的。建议对安德烈。彼得洛维奇同志进行严厉地口头警告,责成其改进工作作风和方式……(未完待续。)
119路线问题
捷尔任斯基提交给政治局的最终报告和处理意见可以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他建议的处理方式几乎就是不处理,等于默认了李晓峰的处置方式。
这样的结果既然让等看下刀子的斯大林十分不满意,阴阳怪气地说了很多难听的话。不过捷尔任斯基是什么人?铁面人!他认定的了事情人家再说什么都没用,反正是把斯大林气得够呛。
不光是斯大林,连托洛茨基也对这个结果不满意,不过在老托在政治局会议上提出质疑的时候,表决的结果却很耐人寻味。托洛茨基、乌利茨基、斯大林和加里宁一致认为这个结果不公正,不能正确地反映案件的真相。但是斯维尔德洛夫、鲁祖塔克、捷尔任斯基和伏龙芝却认为事情就应该到此为止。
四票对四票,打了个平手,也就是说政治局第一轮表决没有结果,需要大长老们继续讨论。
这时候两个人的发言左右了事件的走向,第一个是古比雪夫,别看这位在政治局里不太起眼,也并不倾向任何一方势力,但是作为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主席,是最近两个五年计划的实际制定者,在党内还是有相当声望的。
古比雪夫倒没有直接支援李晓峰,他选择了认同捷尔任斯基的调查结果,认为在当前这个结果完全可以接受,而且也是最好的处置方式。
而另一个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人就是伏龙芝,作为军委主席,他认阿帕纳先科和梅赫利斯的指挥存在重大失误,认为按照他们的作战方法继续战斗只能让红军遭受更大的损失。由此他得出了一个结论——李晓峰解除阿帕纳先科和梅赫利斯的职务是合理的,当然,方式和手段上可能存在过激的问题。但是这一切都不能抹杀李晓峰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取得的成绩。
“从前线的报告中,我能发现,从7月13日开始,我军逐渐打开了局面,仅仅用了两天的时间,就控制了张鼓峰周围重要的制高点黑山高地和52高地,还夺回了张鼓峰接近一半的阵地。同样是三天的时间,阿帕纳先科和梅赫利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