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苏联调整基本到位的时候,西波兰已经是苟延馋喘,灭亡不过是个时间问题罢了。摆在小胡子面前的将是一道选择题,是向东呢?还是向西?
说实话,小胡子有点两头为难,此时英法已经对德宣战,按照他正常的计划应该是掉过头去咔嚓掉英法。可让他棘手的是,苏联竟然否定掉了《互不侵犯协定》,没有这个协定垫底,小胡子还真不敢放心大胆的收拾英法,万一半截俄国人杀过来了该怎么办?
说实话,此时德国的开局真有些蛋疼,仅仅收拾了一个鸡肋一样的西波兰,然后就不知道该如何动手了。而且还不能停,因为一停下来,万一英法苏商量好了一起动手那不就又成了两线作战?
所以,在这个关键的时刻,德国人不得不暂时将重心转移到外交战线,希望能用外交打开局面。按照小胡子的设想,一方面要继续忽悠英法,让他们维持原状,更要充分地做好苏联的工作,争取让《互不侵犯协定》达成,然后才好放心大胆的KO英法。
不过在德国国内,对于小胡子的既定政策,还是有争论的,比如国防军系统的将领们就对同英法为敌抱有极大的忧虑,在他们看来德国不管是军事实力还是经济实力都不如英法,对英法开战意味着毁灭。如果给他们一个选择,宁愿按照英法的设想祸水东流,还是去欺负苏联比较好。一时间,德国人自己也纠结了!
“根据政治局的命令,军委已经指示波罗的海方面军、基辅军区、明斯克军区进入了紧急状态。同时还通知东普鲁士人民共和国和波兰人民共和国加强警惕。如果德军继续东进,将遭受我军的迎头痛击!”
对于叶戈罗夫的这份报告,政治局并不满意,因为德军之前表现出的战斗力是相当的强大,西波兰的军队并不是纸糊的,但是却被其一捅就破。此时国内的政治风波还没有平息,受这场风波牵连最深的明斯克军区恐怕是一片混乱,这种情况下还说什么迎头痛击,简直就是贻笑大方!(未完待续。)
136左转?右转?
很显然叶戈罗夫是在喊口号,是为军队遮羞,苏联还没有做好战争的准备,还需要时间。不过时间得自己争取,反正德国人是不会拱手将时间让给你的,而怎么争取时间就成了政治局争论的焦点。
托洛茨基的意思是,尽量的跟英法沟通好,最好达成一个共进退的协定,三国先给德国人震慑住,用恐吓的方式争取时间。
说实话,这属于老调重弹,老托一直都倾向于对德国采取高压措施,以针尖对麦芒的方式将德国佬按回去。在李晓峰看来,这真心是不合时宜,或者说老托就是不甘心他之前路线的失败,准搞出来的改良版本。
那么这个路线如何呢?说实话,不咋地,如果英法苏真的是同心同德共进退,老托的办法有用。可问题是,三国之间本身就面临着错综复杂的利益纠缠,对英法来说苏联是仅次于德国的对手,而苏联来说,英法流氓集团是帝国主义的带头大哥。双方恐怕都认为解决掉德国之后,必然还有一战!
在这种情况下,谁会真正下死力气去对付德国人?恐怕都得留点底牌,最好是让德国人先坑对方一把才好。在这种互相提防离心离德的情况下,搞联合就等于是三个和尚没水吃,一点意义都没有。
而斯维尔德洛夫这边的意见是:“我们既不要跟法西斯主义魔鬼搞同流合污,也不要跟帝国主义流氓搞苟合。苏联所代表的是世界无产阶级的利益,帝国主义因为一战的分赃不匀搞内讧,这跟我们有什么关系?我们不参加帝国主义的内讧,严守中立……最好是让帝国主义流氓们同归于尽,正好我们可以开展新的世界大革命!”
这是斯维尔德洛夫第一次在公开场合提出他的路线——要搞新的世界大革命,而帝国主义内讧就是最好的时机!
按照斯维尔德洛夫的想法,苏联应该向全世界宣布,将严守中立,不参加帝国主义战争!
对此,托洛茨基大加鞭挞:“你这是各人自扫门前雪的鸵鸟主义路线。不管是英法德意日谁笑道了最后,必然他们将会矛头对准苏联,那时候没有任何朋友的苏联靠什么去对付通过侵略和掠夺膨胀起来的敌人?”
这似乎很有道理,二虎相争必然是固有一伤,但胜利的那只老虎恐怕将更加难以对付。而且历史上那些骑墙派基本没有啥好结局,苏联此时选择骑墙恐怕是弊大于利?
不过斯维尔德洛夫却有自己的解释:“严守中立不等于什么都不做,严守中立将为我们争取到更多的战争准备时间,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完成战备工作。至于二虎相争剩下的那个会空前强大?我认为这是一个伪命题,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破坏力我们都是有目共睹,英法在政治上是空前强大了起来,但是在经济上和军事上却惨遭重创。”
稍微一顿,斯维尔德洛夫信心满满地说道:“现在的科技和军事水平远远超过了一战时的水平,这场新的世界大战将更加残酷,它将耗尽帝国主义最后的精血,不管是谁笑道了最后,恐怕都将付出惨重的代价。这种巨大的付出不足以让他们立刻就能进攻我们!而我们将利用这段宝贵的时间发展壮大,此消彼长之下,谁说我们就只能被动挨打?谁又能断言新的世界大革命没有胜利的可能!我认为这一次比1918年机会更好也更大!”
托洛茨基整个胸腔里似乎都充满了火焰,小斯最后拿1918年和现在作比较,等于是直接抽他的脸。1918年提出世界大革命并断言世界大革命必将取得胜利的正是他托洛茨基,很不幸的是,他的预言错误,革命失败了。和1918年的情况相比,苏联的实力比当年内忧外患的俄国强出几里地去,而帝国主义集团的情况却比当年要糟糕得多。谁敢说小斯说错了,谁敢说新的世界大革命就完全没有机会。
退一步说,其他的人可以攻击小斯的路线,但托洛茨基却不能,如果这么做了,等于是全盘否定了他在1918年的判断和决定,等于否定了托派存在的基础。这可是能要命的!
更何况斯维尔德洛夫的杀手锏还在后面,他看了默默不语的托洛茨基一眼,笑着说道:“另外,严守中立就等于什么都不做吗?我不这么认为。严守中立一样可以打击法西斯,一样也可以有所作为。我们的中立是对帝国主义内讧的中立,而不是对遭受法西斯伤害的广大无产阶级的中立。”
斯维尔德洛夫挥了一下胳膊,振振有词地说道:“我一直坚持世界无产阶级统一战线,一直强调要依靠无产阶级兄弟的力量去反抗法西斯。我认为我们应该加大对无产阶级兄弟反法西斯斗争的支援,利用各种渠道将他们动员和武装起来,从敌人内部打击法西斯恶魔的野心!”
托洛茨基依然认为斯维尔德洛夫就是唱高调,认为他的提议完全没有实际操作的可能性。当然,最重要的是,他认为无产阶级的力量不够强大,不足以对抗法西斯。
当然,这一点托洛茨基也就是在心里想想,并不敢说出来。布尔什维克一直强调无产阶级的力量有多么强大,这几乎已经成为一种精神上的信仰了。敢反对这一信仰,就得马上打到并踏上一万只脚。
所以托洛茨基的反对重点是在具体的援助手段上:“我们怎么去援助那些备受法西斯魔鬼压迫的无产阶级兄弟呢?以现有的手段,几乎没有办法将他们大规模的武装起来,如果不能形成规模,又谈什么给法西斯魔鬼以重大打击呢?我看这么搞既浪费了援助,又起不到效果,是得不偿失!”
不过托洛茨基的发言却遭到了李晓峰的坚决反对:“作为KGB的负责人我必须对托洛茨基同志说两句,KGB承诺,保证将绝大部分援助物资安全的送到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阶级兄弟手里,在之前的几年里KGB已经做了大量这方面的工作,我以党性保证,这并不是什么大问题!”
托洛茨基被将了一军,顿时他有些生气了:“安德烈同志,请你注意,空口说白话,谁都行。你能保证什么?”
李晓峰却信心满满地回答道:“我能保证的有很多,在1918年到1920年,我向政治局保证可以穿透帝国主义的封锁弄来粮食。我食言了吗?甚至我现在还可以告诉托洛茨基同志您,从1939年1月份开始,KGB就已经成功地向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兄弟政党领导的反法西斯武装输送了大量的武器弹药和物资。这是谎言吗?这是有案可查的!”
托洛茨基说不出话来了,因为在这个方面谁都没办法对李晓峰挑刺,这位从1918年到1920年穿透封锁搞到了大量的粮食可是给中央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谁也不能抹杀他的功绩和能力。
无奈之下,托洛茨基只能换一个攻击点:“我当然不是怀疑安德烈同志您的能力,我要谈的是效率和效费问题。游击战争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我们都清楚,这样的战斗方式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取得胜利的,将是一个异常艰难和漫长的过程。这期间将要付出难以估计的巨大牺牲,这么做效率太低了!”
李晓峰立刻反问道:“那按照您的策略效率就高?我必须提醒您注意,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候,相当多的所谓专家都认为这不过是一次小战争,可最后的结果呢?这是一场漫长的拉锯战!我现在依然可以断言,新的世界大战不会比前一次轻松,依然是一场血腥而漫长的持久战。任何企图速胜的想法都是不负责任和经不起推敲的。如果同志们不相信,可以问问军委、问问总参谋部的看法,看看这些真正的军事专家是什么说法!”
李晓峰的提议获得了政治局的同意,叶戈罗夫、乌博列维奇、特里安达菲洛夫以及刚刚返回莫斯科担任国防人民委员的图哈切夫斯基和担任总后勤部长的加马尔尼克被叫到了会议现场。
首先由叶戈罗夫发言:“根据第一次世界大战、国内革命战争,以及最近爆发的哈拉哈河之战、张鼓峰冲突和西班牙内战的经验表明,新的世界大战将比前一次更加血腥和复杂。根据KGB和总参情报局提供的情报,此时的德国虽然没有进行全面的动员,但其战争能力就已经相当可观。从他们在入侵西波兰的战斗中表现出的军事素养来看,远在红军之上。与此同时,英法两国的战争准备是相当不充分的,可能在海上他们还拥有绝对的优势,但是地面的战斗,根据总参谋部的推演,德军将占据上风。”
托洛茨基对叶戈罗夫并不是十分信服,他真正信任的只有图哈切夫斯基,不过这一次图哈切夫斯基也要让他失望了。
“我基本同意叶戈罗夫同志的发言,从技术装备的角度说,德国国防军甚至还不如红军的机械化合成部队。但是战争并不是仅仅看武器一项,更多的是综合素质的考量。根据我的观察,德军的整体素质确实在红军之上。正面交锋,我们恐怕不会有优势。”
连图哈切夫斯基都是如是说,托洛茨基自然是无话可说,但是军人们的发言还没有结束,乌博列维奇还补了一刀:“实际上从战争潜力的角度说,吞并了匈牙利、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德国已经是相当可怕了。完成初步的整合之后,在钢铁、煤炭和发电量上,德国已经在我们之上。如果德国能进行深度的整合,并且之后将罗马利亚和南斯拉夫拉上战车,那就更加恐怖了!”
顿了顿乌博列维奇建议道:“我们判断,以德国的工业水准而言,能够同我国以及英法两国相持很长一段时间。指望在短时间内击败德国是不现实的!”
最后叶戈罗夫总结道:“可以预见,新的世界大战将是一场更加艰难的拉锯战。就当前红军的备战水平来说,油料只能坚持两个星期,煤炭只能坚持三个月,弹药储备只有一个月。更关键的是,我军还在进行军事体制调整和改革,处于新旧体制的交接期。其中新的技术装备并没有完全形成战斗力……总参谋部的建议是短期内,比如半年到一年,只能采取守势,强行进攻恐怕会付出惨重的代价!”
托洛茨基彻底地不说话了,因为叶戈罗夫已经说得很清楚了,这将又是一场新的消耗战,而且算上英法两国,同德国正面硬碰硬,胜利都将十分艰难。更何况是英法如今还有别的算盘,一旦他们祸水东引的阴谋达成了,仅仅靠苏联的力量击败通过不断吞并强大起来的德国会非常困难,或者说非常危险。这等于是说,军方并不支持他托洛茨基的路线。
在政治局没有优势,而军方又不支持,托洛茨基自然清楚他的主张非常的危险了。但是他并不愿意轻易地放弃,他决心做最后的努力:“我还是建议说服英法两国共同进退,联合起来对抗法西斯。各位刚才已经说了,通过一系列的吞并,德国已经在工业能力上超越了我们,这是非常危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