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休息了一个小时后,搞清楚了事情真相的罗森上尉是无比的郁闷,他一面命令部队继续向南转移,而在同一时间,红军的坦克部队也按照上级的指示再次出击,
年轻的瓦西里少尉带领着他的坦克排小心翼翼地穿越森林和树丛,仔细的搜索着敌人的踪迹。瓦西里的坦克排拥有四辆T3476和两辆T35A,这是瓦西里少尉第一次登上战场。一个月之前他还在坦克学校学习战术理论,而一个月之后的今天,他就要带领一群同样的菜鸟上战场同德国人拼命。
刚刚走上战场额瓦西里少尉还带着菜鸟的天真,当他带着坦克碾过德军遗弃的阵地,用机枪扫荡少数德国散兵游勇的时候,不禁生出了一种念头——“残酷的战争”不过是老家伙们吓唬新人的把戏而已!
不过很快,瓦西里就会将这种天真的想法抛到九霄云外,当T3476刚刚轧过一道树篱,视野是豁然开朗。瓦西里立刻就发现,左边的开阔地上有一个庞然大物正在缓缓移动。那家伙的个头比T34大了一倍,长长的炮管向外喷吐着火舌。
一开始瓦西里就愣住了,因为他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怪兽”,上级配发给他们的德军车辆识别手册里断然是没有这种魔兽的。不过瓦西里很快就清醒了,他放弃继续追究这是一种什么坦克,反正对方炮塔上的铁十字清楚无误的说明这是敌人。遇上了敌人,管他是什么物种,先打了再说!
瓦西里的想法很简单,那就是消灭敌人,他并没有意识到这个敌人比他强大得多。
“炮塔左转!稳住!开火!”瓦西里激动的命令炮手。
而炮手在瞄准后向500米开外的老虎开了一炮。然后瓦西里就从潜望镜里看到自己的炮弹准确击中敌人的炮塔然后猛地被弹飞到半空中。
“没打穿!快!再来一炮!”
瓦西里的装弹兵手脚麻利地又装上了一发穿甲弹,炮长立刻选择击发,但是让瓦西里震惊和郁闷的是,火炮却没有任何反应。
“卡壳了,瓦西里同志!”炮长的声音里明显带有颤音,这个当口哪里有排除故障的时间。恐怕在他们排除故障之前,虎式坦克的88炮就已经将他们的天灵盖掀掉了。
就在瓦西里焦躁的联系友军的时候,虎式坦克还击了,德国人的第一炮放了飞机,用瓦西里的话来说:“他们偏得很离谱,这让我不禁怀疑德国炮手是否具备最基本的基本功。”
当然,我们都知道,这是因为虎式坦克的瞄具有问题,德国坦克手的基本素质还是很扎实的。很快,德国人又放了一炮,这一炮比上一次好点,但依然打偏了。与此同时,瓦西里的战友也开了一炮,穿甲弹再次击中了老虎,然后再一次被弹飞。
当时瓦西里不禁爆了一句粗口:“卧了个大槽的!这是什么坦克?!”
这还不是最让瓦西里震惊的,因为很快另一辆T3476也加入了战团,它飞快的开了两炮,一炮近失,另一炮再次击中了敌人的炮塔,这一次穿甲弹到没有被弹飞,而是直接在老虎的炮塔上撞了个粉身碎骨。
好吧,瓦西里立刻就明白了,这个可怕的敌人恐怕不是他们能搞定的了,他一面紧急联系落在后面的T35A,后者装备的100毫米滑膛炮威力更大,关键时刻还是它管用。另一方面他也立刻给自己的战友下达命令:
“从两翼绕过去,快!不要停在原地!”
实际上瓦西里的命令已经有些迟了,德国人第三次射击相当的精准,88炮准确的命中了左侧那辆T3476,炮弹巨大的威力直接掀掉了它的炮塔!
这下不用瓦西里鞭策驾驶员也知道该怎么办了,两辆T3476的驾驶员立刻将油门踏到底,B2发动机发出了一连串的怒吼,喷出一股股浓烟之后飞快地向前冲了出去。
T34的机动性还是很好的,在颠簸的土路上跑得飞快,让德国人接下来的两次射击全部都落空了。
300米,200米,100米,随着距离越来越近,瓦西里的心脏砰砰的跳个不停,他暗自估算着,100米的距离应该能击穿敌人的装甲了吧?
似乎要验证瓦西里的预测,正在另一侧高速移动的另一辆T3476忽然踩了刹车,30多吨重的坦克嘎吱一下停了下来,短暂的瞄准之后,它开火了!
一百米的距离实在是太近了,在这么近的距离上,庞大的虎式坦克几乎塞满了炮手的瞄准镜,对于炮手来说,他需要考虑的不是能不能击中目标,而是考虑该打哪里。
轰隆一声炮响,76毫米坦克炮喷出了一团火焰,几乎是开炮的瞬时间穿甲弹就命中了老虎的炮塔,一旁观战的瓦西里甚至大喊了一声“乌拉”!在他看来,这回敌人是在劫难逃了。
只不过接下来的一秒钟里,让瓦西里目瞪口呆的是,老虎依然毫发未损,76毫米的穿甲弹仅仅在老虎的炮塔上凿了一个小坑,这点儿损伤简直就可以忽略不计。
而更让瓦西里愤怒和尴尬额是,老虎的车长竟然打开了舱盖,从炮塔里探出了半截身子,这个金发的德国佬掏出手绢在刚刚被命中的部位掸了掸,仿佛是在擦拭炮塔上的灰尘。
“欺人太甚!”
是的,这就是瓦西里当时最真实的心里想法,不过让他郁闷的是,他却拿嚣张的敌人并没有太多的办法,卡弹依然未能排除,当然就算排除了,以F34坦克炮的威力也无法击穿对方,依然只能给敌人挠痒痒。
就在瓦西里沮丧不已的时候,德国车长回到了炮塔内部,很快,这辆老虎向同样目瞪口呆的另一辆T3476放了一炮。这发炮弹从T3476的首上装甲上穿了过去,当场打死了驾驶员和装弹手,坦克里的车长和炮长只能狼狈的逃跑。
这还不是全部,在解决掉这个小麻烦之后,老虎的炮塔开始徐徐转动,很显然,德国人还想解决掉瓦西里。那一瞬间,瓦西里打了个冷颤,陡然反应了过来,顿时尖叫了一声:“撞上去!快!”
几乎就在瓦西里吼叫的同时,虎式坦克开了一炮,这发炮弹击中了T3476的炮管,将身管打成两截之后开始急速翻滚和旋转,当啷一声砸在T34炮塔上部,然后就被弹飞了。
后开瓦西里回忆道:“敌人开炮的时候,我以为死定了,但是两秒中后,当我发觉这发炮弹仅仅摧毁了我们的坦克炮之后,才上嘘了一口气……当然,危机并没有结束,我们离老虎还有一定的距离,在这段时间内足够德国佬再开一炮的。”
不过老虎并没有再次射击,而是试图笨拙的躲避迎面猛撞过来的T3476,只不过这并没有什么卵用,因为老虎的机动性实在是凑活,而瓦西里那边则跑得飞快。
T34撞上了老虎的左侧中部,伴随着刺耳的金属撞击声,两辆钢铁巨兽嘎然停止,只不过老虎是因为猛烈的撞击导致发动机熄火,而T34的柴油机没有这个毛病,让瓦西里不得不停车的主要原因是,猛烈的撞击让驾驶员的脑瓜重重的撞在了潜望镜上,这个可怜的孩子晕过去了。
四周围一下子就沉寂下来,老虎在这次撞击中油箱破裂,泄露的汽油被另一边殉爆的T34飞散的火焰所引燃。不管是德国人还是俄国人几乎是下意识的做出了类似的选择——弃车!
当两辆坦克里的乘员推开舱门一涌而出四散逃命的时候,搞笑的一幕一出现了。瓦西里好容易才从车长门钻出来,跳下坦克时正好同车体旁的老虎的无线电员撞在一起,然后两人又一起滚进旁边的弹坑里躲避炮火。
据瓦西里回忆:“刚开始,我们都打算继续战斗,但是当我们对视了一眼之后,旋即都放弃了这个想法。我们俩傻笑着耸了耸肩,瞅了个炮击的间隙各自跑回了己方阵地……”
瓦西里的遭遇在这一天的战斗中是比较典型的,初次遭遇虎式坦克的红军坦克手对这个怪物一筹莫展。T3476装备的F34坦克炮威力有限,哪怕是在零距离上也无法击穿老虎的正面装甲。相当一部分红军坦克手不得不分散开从两翼迂回袭击老虎的侧面。而在这场死亡迂回之中,红军必须付出惨重的代价。
这么说吧,当T3476遭遇老虎的时候,平均损失3到4辆坦克才能消灭一辆老虎。这样的战损比无疑还是太高了。所以在克林齐被包围之后,守军给罗科索夫斯基的战斗报告中,特别提到了德军的虎式坦克,直言以当前部队的武器配置,很难摧毁这种重型坦克。强烈要求方面军立刻增援更先进威力更大的反坦克武器。
罗科索夫斯基对这份报告很重视,第一时间就反馈给了军委,强烈要求赶紧给他的方面军调配更先进的坦克和坦克歼击车。
罗科索夫斯基是这么说的:“部队急需T54,没有T54给我们T35A也行,战场上的情况说明,暂时只有100毫米滑膛炮能够有效的摧毁敌人。包括ZIS2和ZIS3在内的反坦克炮被证明很难威胁敌人的重型坦克……”
当然,罗科索夫斯基这话有点绝对,也不完全正确,其实不管是ZIS2还是ZIS3其实都具备摧毁老虎的能力,ZIS2就不用多说了,如果发射最先进的碳化钨弹芯的高速穿甲弹,是可以在一千米左右干掉老虎的。但ZIS2的问题是,先进的高速穿甲弹工艺和产能都有问题,根本就不可能广泛装备到一线去,当前在战场上ZIS2配备的大部分都是普通穿甲弹,自然是拿老虎办法不多。
至于ZIS3,其问题其实更严重一些,以前就说过,这门炮其实就是一个DIY的攒机产品。就是拿ZIS2的炮架和F22加农炮的炮管临时对付的应急货。从本质上说,其反坦克能力是有限的。
但是,站在后来者的角度看,ZIS3其实还是有潜力可挖的,如果给其装备更先进的碳化钨弹芯的高速穿甲弹,在300米的距离上,其实是可以击穿100毫米厚度的垂直装甲的,勉勉强强算是能打穿老虎的正脸。
当然,这很勉强。不过我要说的的潜力并不仅仅是新式弹药。从ZIS3火炮本身来说,其实也是有相当潜力的。比如二战中德国任缴获了大量的ZIS3,一方面在自己的部队里使用这种斯大林炮,另一方面甚至对ZIS3进行了重大改进!
是的,同志们,你们没有看错,德国人竟然改进过ZIS3。其改进策略很简单,就是将ZIS3的药室更换掉,换成能兼容德系的75毫米弹药的大药室。经过这种改进的ZIS3有多牛逼呢?看看这组数据就知道了,在一千米的距离上,能够击穿125毫米厚的垂直装甲。这个数据比ZIS2都差不到哪去了!
实际上不少红军炮兵对于上头只给ZIS3配发老式穿甲弹是十分不满意的,他们知道ZIS3的身管安全余量还很大,完全可以使用威力更大的反坦克弹药。只不过让他们郁闷的是,上头就是对此不上心。
那么为什么红军军委对此没有什么兴趣呢?且听慢慢道来……(未完待续。)
338猎虎小能手
红军军委和总装备部为什么没有兴趣深度挖掘ZIS3的潜力呢?这个问题其实一点儿都不复杂。
原因有很多,第一,ZIS3本来就是一款ZIS2暂时无法大规模量产时的临时替代品,它就是个过渡武器。如果不是ZIS2生产有困难,不是卫国战争的消耗超出想象,它根本都不会出现。
对于一款过渡产品,红军的有关部门自然不愿意浪费太大的精力,只要这种武器暂时能凑活着用就行了。反正将来还要量产ZIS2的。
实际上从历史上看,当德军的虎豹出现在战场上之后,ZIS2很快就接班了。这种57毫米神针也生产了两万多门,从1943年开始就取代ZIS3成为红军炮兵的主要反坦克武器。有性能更好也更专业的ZIS2的存在,何必在ZIS3这个注定是个过渡者的武器上浪费太多精力呢?
原因之二,要想挖掘完ZIS3的潜力,其实是需要对ZIS3进行重大改进的。从前面提到的德国人的改进策略可以看出,想要提高ZIS3的反坦克能力,必须更换更大的药室,以便容纳填充更多发射药发射初速更快的穿甲弹。
可是这样的改进很麻烦的,至少对那些已经生产下线的ZIS3来说,基本上就等于是要返厂动大手术。这需要很多的工时,而且恐怕是暂时无法大量供应给一线部队使用的。
换句话说,这种改进还不如直接生产全新的ZIS2来的快捷。你想想,又要改炮,又要研发76。2毫米口径的新式大威力穿甲弹,这能快得了吗?与其这么折腾一门老炮,还不如直接生产新炮算了。
第三个问题,其实这依然是大威力穿甲弹的问题。前面说过,制约ZIS2效能的因素有两个,一个是产能,另外一个就是配发的穿甲弹。从红军的实际情况来说,连ZIS2的碳化钨弹芯高速穿甲弹(APCR)都生产不来,还同时上马另一个76。2毫米的高速穿甲弹,这现实吗?
说白了,红军不是不想给一线部队配发更好的穿甲弹,而是真心做不到。有限的资源肯定只能保障优先级更高的项目,比如说D10、D5、D25和ZIS2的穿甲弹,这些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