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了给这个沙场老将留下一点颜面,最高司令部对这项决定作出的解释是:巴顿身患严重的疾病,不能继续履行他的义务,必须立刻回国修养。
而当记者们追问巴顿到底患了什么疾病时,多恩博士给出的说法是:“长期的操劳导致巴顿患有重度神经衰弱,这严重的影响了他思维、判断和行为能力……”。好吧,这其实就是美国版的被精神病,不过实话实说,当时的巴顿还真像精神病患,多年以后已经是美国总统的艾森豪威尔回忆起那次并不愉快的会晤时说道:
“乔治当时的精神状态就很不稳定了,他时而亢奋、时而沮丧,一度哭得跟个孩子似的……”
巴顿灰溜溜的返回了美国,不过这一次他不是英雄。而是狗熊。很快他就陷入了重度抑郁,一度试图举枪自杀,一年后因为严重的酗酒导致的肝硬化肝腹水夺走了这位老将的生命,而那时他已经是美国最负盛名的精神病人了。
在巴顿死掉之后。负罪心里让金恩坦白了这一切,他将自己对巴顿投毒的始末详细的写成了一本书并向联邦政府自首,当时他说道:“我要像一个男人一样坦白一切,我谋害了巴顿,这是事实。我必须坦白。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对巴顿怀有歉意,我仅仅是在为1932年7月28日那场悲剧的受害者复仇!”
金恩的自首引发了轩然大波,虽然也有一些声音为巴顿鸣不平,但是金恩的坦白更多的是勾起了美国人对那个惨痛时代的回忆,以及对那些可怜老兵不幸遭遇的哀悼和忏悔。
这股浪潮很快在有心人的推波助澜下席卷了美国。当美国政府试图在华夏问题上同苏联展开针锋相对的措施时,退伍老兵们主导了舆论:“政客们又要让我们和我们的孩子为了他们肮脏的目的去卖命了。但是,同胞们,千万不要上当。而小伙子们,也千万不要去当兵,否则你将会同我们一样失去珍爱的一切。然后将你像狗一样的赶出华盛顿!”
厌战情绪达到了顶峰,杜鲁门不得不对舆论妥协,放弃了正面干预华夏事务的打算。而没有了美国干爹全力的支持,凯申物流自然是一日不如一日了。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暂且不提。回到故事本身,当巴顿灰溜溜的滚出欧洲战场之后,李晓峰是轻松了,他知道美国人很快就会后悔了,当蒙哥马利在赛马场大出洋相,当他们在法国迟迟打不开局面时。艾克们会怀念巴顿的。
不过在1944年5月上旬,欧洲战场上最吸引人的所在还是东线,是罗科索夫斯基和朱可夫之间进行的竞争。罗科索夫斯基的白俄罗斯第二方面军轻松碾过布列斯特要塞之后,是直奔华沙而去。而朱可夫也不落下风,他的乌克兰第二方面军也冲出了乌克兰,其兵锋也是直指华沙。
作为红军的双套车,这两人谁能抢先占领华沙就发展成为了一项军委乐见其成的竞赛了。当时两人的方面军实力相仿,而且离华沙的距离也相差无几。唯一不同的就是罗科索夫斯基那边的敌人稍多一点,但朱可夫这边也有不利因素。那就是他的后勤补给面临一定的问题,物资不是那么充分。反正总体而言,双方处于同一起跑线,属于很公平的一场竞争。而这两人也憋着一股劲要成为解放华沙的第一人。
和红军那边兵强马壮士气高昂相比,德国人那边就显得凄凄惨惨戚戚了。因为希特勒的春醒计划,原本应该用于增援中央集团军群的宝贵力量被投入了罗马尼亚,然后一头栽倒在了这个烂泥坑中。大量的有生力量被消灭,导致德军排兵布阵显得千疮百孔。
这么说吧,原本德军最强大的中央集团军群已经被红军打成了筛子,真心是四处漏风。而可怕的是,一时半会儿希特勒是抽不出堵窟窿的部队,德国国内能够征召的有生力量已经被召得差不多了,现在剩下的要么是技术性工人,要么就是还未成年的孩子或者45岁以上的老头子。让这些老弱病残上战场真的合适吗?
不合适也没有办法了,已经输红了眼的希特勒将一切能拿得出的赌本都拿了出来,他授意施佩尔加紧完成新部队的装备生产,要用最快的速度将德意志武装到牙齿。
这个要求让施佩尔实在是太为难了,之前元首的军事生产计划就让他鸡飞狗跳,好容易才拼凑出了几百辆坦克去满足春醒计划,谁想到一把就梭哈掉了一大半。此时元首又不切实际的提出了武装一只百万大军的想法,你以为这是******啊!
不过没有人敢对元首说不,哪怕是施佩尔也不敢忤逆元首,他只能默默的承受,并尽量的用科学的手段去实现。所谓的科学的手段自然是停掉那些被元首寄予无限希望的“不科学”的计划,比如说虎王、比如说E100方案。转而将有限的尽量放在那些能够大量生产的方案上,比如说施佩尔最喜欢的E25方案……(未完待续。)
PS: 鞠躬感谢永恒∮静寂、zz120、川流华桂、巨人中的巨人、第一近卫坦克旅、早睡早起多锻炼和尤文图斯同志!
468E族
纳粹是怎么输掉世界大战的呢?后世很多人都试图为德国人找到原因,更是有一大批类似李晓峰一样的穿越者前往纳粹当政的年代试图为元首回天。
总结出的原因很多很多,比如不应该急于进攻苏联,比如元首在东线的瞎指挥,比如俄罗斯寒冷的冬天,还有唯心主义的说法是正义必将战胜邪恶。实话实说,这真的很扯淡,尤其是站在历史的角度说,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等同于自欺欺人,跟义和团喝符水念咒语一样可笑。
大英帝国邪恶吗?缺德的烂事做得还少?人家的儿子儿孙依然是五大流氓依然活得滋润。这么说吧,历史之中从来就不存在什么正义,自然的这个世界上也不存在人类想象中那种完美的人。所有的人都是有问题有缺陷甚至有邪恶一面的,区别是有些“恶人”在实现自身理想抱负的同时获得了更多人的认同和支持。
再回到之前的那个问题,纳粹是怎么输掉那场世界大战的呢?是他们太邪恶了吗?从德国本身来说,纳粹可不光不邪恶,反而是很受欢迎很高大上。纳粹并不是历史课本上强调的通过民族主义、种族主义,通过欺骗德国人民才上台的。
别把咱们小老百姓当傻逼,仅仅因为一时的狂热能忽悠多久,尤其是对德国那种发达国家,民众的政治认知和智力水平完全在水准之上的国家,仅仅通过喊口号就能掌控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十几年,真心是梦话。
纳粹上台前的二十五点纲领中,讲得非常清楚,猛烈的抨击了资本主义、托拉斯、大工业家和大地主,迎合的对象是普通民众和中小资产阶级(也就是所谓中产阶级,这两类人在“大萧条”中损失最惨重。)其主张“取缔不劳而获的收入,取缔和没收一切靠战争发财的非法所得,分享大工业利润,将大百货公司收归国有。租给小商人”。上台后,纳粹不断以国家订货、解决就业、取缔土地投机等政策拉拢中小企业、手工业者、中小农民和社会下层。
按照当时希特勒的理论:国家社会主义是维护私有财产的。个人为社会牺牲,这是国家主义;社会为个人服务,这是社会主义。这两点结合。就是国家社会主义。
甚至德国还是各参战国中全面动员得最晚的一家,要大炮不要黄油真心只是一句口号而已,哪怕是到了1942年,德国官方下令限制“非急需消费品”的生产,可是资本家们却不打算错过发财机会。依然坚持大量的生产家具、破璃制品和瓷器等生活消费品。对此元首也是睁一眼闭一只眼,原因就是为了维持德国民众比较高的生活水准。
就以这一章要谈到的德国陆军机械化问题来说,德国人也没有很多德迷想象中的那么牛逼。闪电战成功了不假,但是配合闪电战的却是一条跛腿,在1939年9月入侵波兰之前,德国拥有的全部103个师的作战部队中,仅有16个师是完全机械化的。而其余的87个步兵师,理论上每个师拥有942辆各种车辆,但绝大部分物资供应却是依靠1200辆马车完成的。
而在一年后入侵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展开前夕,情况也依然糟糕。三个集团军群累计142个德国师中仅有23个师是装甲师、半装甲师或摩托化师,其作战不得不依靠大量缴获和强征的民用设备维持运转。
这么说吧,希特勒在军事问题上真心是说一套做一套,很难说这位元首是不是一心一意的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争取土地。
这么说吧,德国人输掉这场战争,是生产线所决定的。动员过晚,并没能真正将侵占的地盘的资源有效整合起来。而其对手却在通过生产线廉价爆兵。此消彼长之下被淹死实属活该。
以坦克产业举例,当后期德国装甲部队越来越少,越来越缺乏坦克和其他装甲车辆的时候,在希特勒的瞎指挥下。德国人还在搞精雕细琢,去生产那些消费资源巨大的重量级钢铁巨兽。这不是作死么。当然,并不是没有德国人意识到这一点,比如施佩尔就很清醒。
一直以来。坚定的反对虎式坦克、黑豹坦克和虎王的就有他,如果他能决定一切,那么这三种坦克都不应该走上第三帝国的生产线,取而代之的是便宜实惠的E10/25系列装甲车辆。
为什么在说道E系列的时候,用的是装甲车辆而不是坦克一词呢?因为E系列本来就是一个高度通用的装甲系列,包括坦克、自行火炮等一系列变形车辆。是以标准化、通用化为着眼点的德国陆军新一代战斗车辆的换装计划。
通用且易于生产是E系列中最重要的着眼点。以E10来说,必须以三号突击炮一半的生产成本实现与三号坦克相当的战术性能。一方面E10的车体是E5的放大版,还要在负重轮等尽可能多的部件上实现互换,还必须大幅简化生产工艺;除此之外的另一方面德国人还要求E10尽可能的利用“货架产品”,使用已经成熟的部件。比如说PAK39L48这门三号突击炮的主炮及其观瞄装置就被继承了下来。
在E10/E25上,德国人总算是开窍了,丢掉了动力传动装置分开放置的这个传统,开始采用动力传动后置的方案。这样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对于需要在前置战斗室中安装大倾角装甲和大口径火炮的无炮塔坦克歼击车来说,前置传动对两者都形成了阻碍。一方面影响首上装甲的倾斜角度。对此黑豹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作为德军中首次采用倾斜装甲的坦克,其车体首上倾角达到55度左右。但是因为传动装置前置,需要占据车头的相当空间,这导致黑豹的首上倾角受到了限制,如果将其放大到60度左右,其防弹效果更理想,但是因为传动装置挡住了,则根本无法实现。
另一方面,传动装置在战斗室中的存在。也为安装长身管大口径火炮带来了诸多不便(第一就是占据了空间)这让成员难以有效的操炮,影响战斗性能。
还必须看到,哪怕是采用无炮塔设计,10到20吨级底盘承载力还是有限的。不可能采用太厚的装甲。而要保证战场生存率就必须降低被发现的概率。而动力传动后置避免了那根长长的传动轴,自然的能降低车体高度。
为了尽可能的降低车体高度,德国人又一次走火入魔了,竟然采用了液气扭杆式混合悬挂系统。从三号坦克开始,德国坦克就采用扭杆悬挂。其中以三号突击炮最为成功,在负重轮总行程将近250毫米、动行程200毫米的情况下,通过使用直径为50毫米的扭杆来保证悬挂系统的柔性,这使得三号坦克具有良好的行驶性,而且生产工艺简单保养方便。
不过E10/E25并没有沿用这套系统,这在于扭杆悬挂虽然好用,但是其需要占据一定的车体空间,而E10遵循的设计原则是在战斗全重内最大限度的追求紧凑性、使外形变得低矮(这更像是老毛子的路数)。
另外虽然三号坦克的扭杆系统柔性较好,但这也带来来一个大问题,那就是对于一个稳定的射击平台来说。柔性真心是不必要的。因为这将导致每一次射击之后,车体就会晃动一阵子。在那个没有高低伺服机自动修正的情况下,将影响射速和精度。
所以到了E10/E25,德国人就放弃了这一套系统,转而采用安装于车体外的独立液气式弹簧作为悬挂装置。所谓液气弹簧,就是由贮能器、动力缸和减震阀三部分组成。贮能器中含有一个高压惰性气体的弹性密闭气室,其余的容积则充满液体,减震阀和动力汽缸通过管道相连接。液体进出贮能器,改变气室占有的容积,气体压力随之变化。从而起到贮存和释放能量的作用,而液体是气体的密封和传力媒介(这很重要)。动力缸是一个液压执行机构,既能把外力所做的功变成贮能器内气体的压能,也能用贮能器内气体的压力对外做功。
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