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率保龊佣肽系木质贫纪耆吒擦�
河东,已经不再是石敬瑭的河东,而是朝廷的河东
折从远看着滚滚黄河,脑中忽然掠过一个画面——洛阳的龙椅宝座上,黄帝李从珂看着来自晋北的禀报,笑得合不拢嘴但是,折从远又马上回过神来——洛阳方面是胜利了,可是府州这边呢?
这边还有一个沉重的摊子啊
折从远看出,李从珂这次是准备一次性解决掉石敬瑭这个后患
晋北的一切,在未来的至少一年里都将以军事、政治为纲至于民生与百姓都要靠后,所有可能造成晋北混乱的因素都必须排除。
在石敬瑭的首级送到洛阳之前,这个地区将成为一个用兵要地
张敬达已经传来了知会,要折从远不许放灾民渡河回家。
“一切等明天开春以后,另行通知”
也就是说,朝廷是要河西诸州来负责这个重担了
如果放三十万人回去,这三十万人能否迅速成为晋北防御的辅助力量难说,但那个消耗之巨大却不言而喻
而且三十万居民忽然涌回,也很容易会造成混乱,让敌人有机可趁
本来到河西来就食的晋北百姓,听到晋北宁定的消息之后是有回家的想法的。
国人本来就恋土何况冬天来了,总得回去过年啊在缺衣少食、无瓦遮头的异乡流浪算个什么事啊
许多人认定,既然朝廷已经表现出了爱民的意思,自己回到家去,朝廷总不能让自己在老家饿死吧。
因此就算张敬达发出了禁令,灾民们也会有一股很强的内动力要回去
但张敬达的一个幕僚却想到了这一点,便又追加了一道命令,要折从远将这一段黄河沿岸的所有船只全部凿沉
尽管很不情愿,折从远还是下了命令:“砍”
从黄河拐弯处到一直到定难军界,所有的船只木筏都被拖了上来,用斧头砸成粉碎。然后搬回去发给了灾民,给他们做这个冬天取暖的木料
看着这些木料,看着折将军提前送来的“温暖”,三十万灾民哭笑不得。
而这时折从远更是内心苦笑
赈济灾民的粮草,已经耗得差不多了,怎么着也不可能度过这个冬天何况过了这个冬天之后,三十万人就能回去了么?
因此最保守估计,还得至少准备三十万人半年的粮草
这个数字就是对掌控了整个中央皇朝的李从珂来说也得头皮发麻,更别说折从远了
“可恶”
折从远并不是骂李从珂,这次朝廷方面本来并不是让府州、麟州单独负责这三十万人的,而是让整个秦北与朔方一起来负责。但是,李从珂能够有效控制的区域,其实没有他名义上的疆域那么多。他的政令出了洛阳之后,是否能够施行就要看地方势力是否配合了。
府州、麟州尚武而强悍,但并不富有,比府州麟州更加富裕的延、丹诸州都响应聊聊,反倒是党项人所控制的定难在这次的事情上出了大力气
不过,党项人为什么这么卖力呢?
折从远不是傻瓜,他自然早就看出,党项人卖力的背后,有着另一股可怕势力的存在
“将军,令公请你回去”
“船还没凿完呢”
“有急事家里来了客人是从夏州来的。”
折从远有些凛然,马上将凿船之事交给副将杨仁,但家人又说:“令公请杨将军一起回去。”折从远却又有些愕然了,却只得将军务交给都尉,跟着和杨仁飞马赶回家去。
路上马蹄踏踏,府州初冬的第一场小雪也下起来了。
瑞雪兆丰年,府州麟州的冬小麦都已经种下了,有雪被盖着,对来年的收成会是好事。
但是北风加上雪花,那种寒冷却会让没有家的人更加难以生存一片雪花掉落在折从远的肩膀上,很小很薄,却让折从远蓦地感觉非常沉重。
“怎么办呢?”
一路上折从远都充满了忧虑,三十万人的性命啊,似乎都压在自己的肩头上他的武艺足以力敌百人,但是武艺再强,也没法凭空变出一粒米来啊
进了家门,早有家人将大门紧紧关上,氛围之紧张谨慎更是让折从远诧异
入厅后折从远就看见了几个熟悉的身影——杨仁的父亲居然也在不过,也有几个陌生人,但看样子并不像党项。
除了折杨两家的核心人物和那几个陌生人之外,大厅中就没有一个闲杂人等
折从远和杨仁分别拜见了自己的父亲后,折嗣伦才指着客人说:“见过凉州的客人,”
凉州?
折从远和杨仁都微微吃了一惊
凉州虽然一直是华夏故土,但是现在是什么地方,当今天下谁都清楚
天策军
难道是天策军派的人来?
天策军怎么会派人来?
折嗣伦的表情十分凝重,但对那几个客人也十分客气,替折从远介绍说:“这几位都是凉州的贵客,这位是凉州的枢密副使,鲁嘉陵相公。”
枢密副使
折从远和杨仁更是心中暗惊
府州麟州是后唐面对契丹的前哨,和天策军并不接壤,所以不像朔方那样对凉州广派间谍,从职务上来说折从远也没有义务去细细了解天策军的状况。
可是天策军近年实在是太厉害了
声威之盛直有虎吞天下之势,所以由不得天下人不注目,再加上折、杨两家在朔方都有子弟,所以也就知道了许多天策军的情况。
枢密副使是多大的官折从远心中清楚,而鲁嘉陵这个人折从远也听过天策与后唐还是对等大国,以此类推,则鲁嘉陵的地位是远远高于折从远的
不过对方毕竟是外国大臣,折从远和杨仁不好跪拜,便只是行礼。
鲁嘉陵也还了礼,笑道:“两位不必客气。杨信、折从适两位在甘陇效力经年,北庭一战更是威震胡虏,名扬天下,如今已是名列将军,以他二位的功勋威名,假以时日便是上将之位也指日可待咱们算来也是一家人了,不必拘礼。”
折从远和杨仁同时全身一震,对望了一眼,一时都想不明白鲁嘉陵这样一个大人物忽然来到秦北,为的是什么
折从适(徐从适)和杨信入凉行事,他们两人自然不可能不知道,这两个弟弟的资质原本是不错的,折从适和杨信之后的成就,是在原有资质上加上际遇才产生的突变。但当年才出发时,他二人在府麟却还不算什么人物。入凉的初衷也是折杨两家让他们去历练历练,谁知道后来事态的发展竟然完全超出了他们的意料之外
尤其是北庭一战,天策大唐以一敌二,同时挫败了契丹,重创了回纥,为汉家子弟大大争了一口气哪怕是天策军境外的中原地区,也有不知道多少汉儿对此高声叫好自中唐以后,汉人有多少年没有这等威风了
因此在北庭大战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杨信、徐从适之名也早就随着北庭大捷而响遍了中原虽然杨信之名太过普通,徐从适又变了姓,所以暂时还没多少人就联想到秦北折杨两家来,但是折家杨家却是心里清楚得很
当初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折杨两家的心情可说是矛盾之至
一方面,北庭大战是以汉克胡,从整个华夏的视角看去那无论如何是好事,将来就算天策军和后唐生了矛盾,汉家史书对这场战役肯定也是要大书特书,折从适和杨信也将因此而彪炳青史连带着折杨两家也脸上有光折嗣伦和杨家的核心人物,也以出了这两个子弟为荣耀。就连杨信留在了老家的妻子,也在听说此事之后大感欣慰,觉得这些年为丈夫苦守是值得的
但是兴奋过后再回想,折杨两家的知情人又无不背脊发凉
他们也算对天策军有所了解,折从适和杨信两人如今在天策大唐所得到的地位,已经超过折杨两家所有人在后唐的地位至于声名之响那更是强爷胜祖正如鲁嘉陵所说,以他们二人的成就与年龄,将来只要不犯大错肯定要成为天策军顶梁柱的——这个谁都不怀疑
但是这样的事情,万一哪天传到李从珂耳朵里,朝廷会对折杨两家会怎么想
尽管折嗣伦和折从远本身都没有背叛后唐的意思,但是出了这种事情,甚至不用别人推波助澜地抹黑,他们就已经跳进黄河洗不清了
结果朝廷对此尚未觉察,天策军的首脑人物竟然就先找上门了
第一三九章汉家有众三十万,天下何处去不得!
第一三九章汉家有众三十万,天下何处去不得!
折从远看着鲁嘉陵,心中充满了忐忑。(手打小说)他眼角瞥了一下杨仁,也从对方眼睛中看到了同样的忧虑。
他不知道自己入门之前乃父折嗣伦已经说了什么,正沉吟中,折嗣伦已经道:“杨信、折从适两个孩儿,几年前出城狩猎,不幸身亡,尸骨亦不得保全,我两家已为他们立了衣冠冢,此事府麟二州军民无不知晓。鲁相公所说北庭之战的汉家英雄,老朽亦曾耳闻,不过听说是一个叫杨信,另一个却叫徐从适,杨信想必只是凑巧同名同姓——那倒也不奇怪,至于徐从适则与我折家没有任何关系,不知鲁相公为何会想到这两位英雄竟出自敝邑?莫非那杨信、徐从适两位英雄以自己出身寒微,竟然托言出自我折、杨两家?”
折从远一听,就知道乃父对此尚未承认,心中一宽,跟着道:“不错。其实自古英雄莫问出身。杨、徐二位英雄本来不必如此。再说他二人名震胡汉,声势之大已经远远超过我折杨二氏,委实不需要伪托是我折、杨两家。”
原来当初徐从适与杨信名震天下后,折杨两家在自豪之余就后怕万分,商量过后便造出一段言语来,又为二子立了衣冠冢,以瞒天下耳目,这事鲁嘉陵也早就知道了,微微一笑说:“贤父子不必如此紧张,折从适将军与杨信将军并未言明此事,我军天策元帅对此事也假装不知,因我们知道两位将军的顾虑——他们若挑明来历虽然可释元帅之疑,却多半会为家族招来大祸我天策元帅对军中有功士卒如子如弟,自然体谅二位将军的苦心,不过二位将军是什么来历,又是如何入凉、初衷是什么,我们却是早就调查清楚了。此事是我亲自经手,断然无错,然而我军元帅与夫人却希望诸位知道两件事情:第一,我们元帅对如今忠心耿耿、功劳卓著的杨信将军和折从适将军,不会计较他的过去;第二,我们更不会利用他们的来历身份,去做什么令二位将军以及他们的家族感到为难之事。所以诸位也不必惊怕,若是折杨两家对此事不想提起,那鲁嘉陵从此便不提也罢。今天我来府州麟州,为的原来也不是此事。”
他这几句话说的十分诚恳,折杨两家老少听了暗中都送了一口气,折从远更想:“张天策的胸襟果非常人所能及怪不得他能横扫胡汉之前我不知道二位弟弟为何会中途变节,现在却有些明白了。”他心中虽然动了,但言语上却半句不提,只是接着鲁嘉陵的话问道:“那么鲁相公此来,却不知道所为何事?”
如今折杨两家都有老一辈在堂,却由折从远出来和鲁嘉陵谈议,这里头有个微妙之处——因折从远还不是家主,万一谈议出现僵局或者折从远言语失当,折嗣伦出面喝斥,则事情还可转圜。
鲁嘉陵心想折杨两家身处这胡汉杂处、关系复杂的边地,对于如何保护家族果然都有一套成型的法度,微微一笑,说:“在下此来,为的是从晋北流播到此的三十万汉家灾民”
杨仁咦了一声,有些诧异,晋北流民到秦北就食的事情,这几个月一直是折杨两家最大的心病,他们有心报国救民,却受限于权力与资源苦无对策,实在没想到当世数一数二的境外政权竟然会在这个节骨眼上跑来说这件事情。
鲁嘉陵继续道:“晋北流民就食秦北之事,我们早就听说,不但听说,而且早就有所作为。我军元帅虽然西征于万里之外,但自夫人以降及文武大臣却都以为洛阳与凉州虽异天子,却同血脉,甘陇与秦晋同气连枝,秦晋有难,甘陇不能坐视,若左手有疾而右手不能不顾只是顾念政治隔绝,我们才借着定难军暗中行事,但以朔方在凉州、定难的眼线,以折杨两家在朔方的人脉关系,想必对我天策军的作为早就心中了然了。”
杨家的杨泽中、折家的折从陵被朔方节度使张希崇倚为文武两臂,有着这层渊源,才有杨信、徐从适二人的应命入凉,所以杨泽中探到的一些情报不一定全部禀报了洛阳方面,折杨两家反而先知道了。
折嗣伦忽然站了起来,道:“党项人素来僻陋,这次忽然卖力起来,所出粮食还在朔方之上,我们对此事早有怀疑,今日才确知果是天策军义举当此武夫割据、人人谋私之世,元帅夫人与凉州诸公能够摒弃国邦之嫌而济晋北流民以援手,生此数十万人性命,此功德足以齐天。请受老朽一拜”
他一拜,折杨两家所有人跟着跪拜,鲁家赶紧率领随行部属还礼,道:“晋北有事,折杨两家没有将晋民拒之黄河之外,竟引国难入室,我甘陇上下只是向老令公学习,不敢居功自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