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马家军调查-第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却也同样可以使他闭锁心灵狭隘固执难以与他人交汇融通。   
  老马全家搬迁到鞍山的直接原因,是其伯父在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之后,因伤残留在了鞍山城区而不再回村。这样老马父亲就携全家离开了滚子沟,投奔城市而去。到了鞍山即加入运输合作社,赶马车养家糊口。马俊仁14岁辍学,执意要为父亲减轻负担,争着抢着要学赶马车。个子小他需从车后边爬上去,卸不了车就寻找有平台的地方停车卸货,要苦干也要学会巧干。空闲时间他独自一人步行50公里翻山越岭回辽阳大山里去看望祖父,早晨从鞍山出来,不等天黑就又回到了滚子沟。渐渐地他独立了他长大了,直到后来参军。   
  午后回到村中吃饭,我注意观察老马亲戚家墙上的相片框子,许多不大点儿的黑白照片很紧密地镶在玻璃框中。我从照片上意外地见到了马俊仁母亲的形象。这时老马的姐姐在一旁向我介绍说,母亲当年从十几里地以外的屯子嫁到山林,却是远近闻名的利索人,极爱整洁干净,说城里人也没她那么爱干净。照片上的马母显然已是迁到鞍山以后的装扮,穿深底白花洋布上衣,脚上是一双高帮圆头黑皮鞋,肥腿布裤子,一看就是50年代的风格。她端坐在高凳上,大脸盘方正豁朗,头发一丝不乱,气象庄重安详。她不会想到,在她去世以后若干年,她从事体育工作的三儿子会把她塑造成一位名扬四海的梅花鹿大仙……更使我高兴的是看到了马俊仁当兵时的一张留影,上有1962年宇样,系照相馆内所拍,年轻的马俊仁相当英俊,很像电影演员唐国强。他穿着军装,领章上有两颗豆,旁边有人说是上士,右手握着一把五四手枪从腰际指向前方,目光炯炯做有敌情状。晤,一晃间,30多年过去了。   
  王伟站在院中新垒的灶前掌勺操瓢,把衣服袖子挽得多高,动作麻利果敢,百十号人一顿饭,不大会儿功夫没见他费劲儿就了结了,一副专业运动队营养师的气派。   
  吃过饭的亲属们团团围住马俊仁争着说话,乱嗡嗡的气氛很热烈,我稍加留意,听出来所谈的基本是一回事,就是要求老马用尽可能快的节奏,为下一代侄甥儿孙们在城里安排工作,以减轻各家经济负担。只听老马半推辞半应承,不无得意地说:那人事局劳动局又不是我当家……市长又不是听我指挥,咋能那么快呢!市长办公室是咱家呀?   
  天黑前,我们返回了鞍山。九五年的清明节就这样很隆重地度过。我一闭上眼睛就想起的那些小运动员们长跪在残雪坟前的图画,耳畔,风声如鼓。这情景弥留脑际,怎么也难以抹掉……   
  果真是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啊。      
第八章 苦斗在鞍山   
  田径之乡,得天独厚,人生表演大舞台。文革期间短训班成全了马俊仁。受歧视是动力,人争一口气,步步要回城。赤脚大仙不服专业队。鞍山体委贡献大,关键时候帮老马。老马心态长期难平衡。上省队,到底怎样去的?   
  如果说辽阳塔子岭的大山是马俊仁赖以成长的老根,那么,鞍山体坛就是马俊仁登台亮相的舞台。辽阳塔子岭和鞍山连成一片,同属于老马的根据地。要是从辽阳去大都市沈阳,鞍山又是必经之地,这是很有意味的。辽阳塔子岭的人士得掉渣儿,一到鞍山,见往往来来的人就很洋派了,青年男女的穿戴颇讲究,街头倚门女子披金挂银,男子多烫发而身材挺拔,令人总是在想:钢城的人们啥时候偏偏爱上田径的?   
  鞍山在全中国算得上一个有名的去处。50年代的《鞍钢宪法》似乎比后来的“工业学大庆”还要影响深远。印象中鞍山就是鞍钢,鞍钢就是鞍山。其实鞍山除了有一座著名的钢城外,还有两个有名的好地方值得一去,一是千山风景区,出玉石,一是汤岗子温泉,当年溥仪、张作霖常在那里温汤泡澡。再一个有名的事项就是体育发达尤以田径突出最有影响,和大连并列为“田径之乡”。眼下采访马家军时间紧迫,有名的好去处只好兔掉,集中精力跑体育这条线。   
  鞍山市是全国基层体育工作的老模范市。我去那里的时候,正逢国家体委群体司年轻的王玄处长在那里指导工作,他对我介绍情况说:马家军的成长不可能离开鞍山这个基础,一个地方运动队最后打出那么高的成绩,首先在于根基深厚。跑遍全国,要说田径的普及好像还没有比鞍山更突出的。鞍山的少年代表全国中学生参加世界中学生田径比赛,一共去了五次,五次都是冠军。那一年在鞍山搞全国性的田径运动会,观众最踊跃而且人人特内行,田径比赛门票成了问题,分配不过来,居然还有倒黑市票的,这种盛况只有在鞍山才能看到。我建议你明天大早去体育场转一转,各个行业各大单位都有田径队,主要是径赛项目,到处可以看到拿着秒表的教练员,特专业——当然绝大部分是业余的。说大连足球好,同样离不开高质量的球迷。鞍山的田径迷多得不得了,个个都能说几句专业词儿,人人都像个中长跑教练。全国各个城市都有综合体校,鞍山除了体校办得好还有专门的田径学校呢!我说这些都是头回听说的新鲜事儿。王玄就说,过去我们宣传得不够。马俊仁的成长离不开鞍山这个田径大舞台,就像阿里、贝利、马拉多纳、泰森的成长都离不开他的社区他的街道那样,刘易斯压根儿就出生在体育世家。这叫氛围。   
  后来我采访了许多位鞍山田径界人士,大家果然不觉得老马的成功有什么奇怪之处,老马无非是先行一步罢了。   
  王玄所言不虚。每天早晨,鞍山体育场人来人往热闹非常,田径运动深入人心根本不分老幼,我叹为观止。田径学校年轻的校长马士慧骄傲地告诉我,这些人当中,几十年如一日的田径迷有的是。我说你在鞍山当个田径校长真是荣耀风光得很,士慧就笑着说:在鞍山我也算个名人,我们体委主任贾忠良,鞍山教委体工处长傅广贤都是大名人,名教练王元孝进政协参政议政,马俊仁当然就更有派头了,鞍山嘛!   
  我想起那天从辽阳山上归来后,鞍山市某机关宴请马俊仁,我们一道赴宴出来,老马乐哈哈地对我说:像这样的饭局,咱们在鞍山每天答应两家,吃一个月都轮不过来,还不吃回头饭!看来此言绝不虚妄。   
  在鞍山年年举办各式各样的田径比赛,小孩子只要田径突出,工作和前途就算有了着落,马上有单位前来招收入队,再突出点儿,省队、八一队带走,田径运动和子女就业密不可分。于是,我又和贾主任、马校长开玩笑说,你们快成了鞍山市半个人事局了!老贾就说:话不敢这样讲,但是体育运动和群众利益联系起来挂起钩来,事业才能繁荣,这倒是事实。   
  我顿有所悟,马俊仁在鞍山田径界一步一步奋斗发展,同自家的切身利益是紧密相连的。田径场上的胜利就是一个鞍山男子汉人生价值的实现和证明。   
  最早跟马俊仁共事的人们对我介绍老马,都离不开人生奋斗这条线索,他们说:   
  马俊仁从3368公安部队回到鞍山以后,首先面临的是饭碗问题。在农村呆了一段成了家。当时正处在文革期间,学校里搞复课闹革命,过去的教师们普遍挨整,有这问题那问题的都不能重用,各个学校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市革命委员会要培养新一代的教师队伍嘛,就从知识青年当中、从复转军人当中和表现好的社会青年当中选了一些人,在鞍山五七师范组织了一期教师培训班,经过短训搞速成,然后分配到各校去任教,学员从此就算参加工作了。一位与马俊仁当年同在短训班里共事的教练回忆说:那时候找个正式工作很不容易。马俊仁和我们都幸运地来到班里学习。全班四十来人儿,主要是培养体育教师。时间是七零年6月份至年底,第二年的元月份分配。老马复员时属于哪来哪去,已经回郊区农村当农民并且是结过婚的人,所以对这次机会他很珍借。入班后他学习很辛苦,每天骑着自行车跑学校,回了家还要喂猪、起猪粪、收庄稼,家庭负担比较重。短训班每人每月发15块钱津贴,别人都没有结过婚,够吃够喝了,老马就很节约很仔细。当时我们20来岁都没有出过门,对外面的事情啥也不知道,老马在朝阳那边当过兵,相当于现在的武警,还看押过犯人,参加过大比武训练,算是见多识广,我们就都叫他大哥。女同学们也爱跟他说笑,他当时就挺能说的,啥事儿都说得挺神秘的样子。在专业课上他球类和跑跳都不突出,可是有两个项目比较好,一项是游泳,他从小在辽阳河沟里泡大的,再一项是投手榴弹,在部队训练的底子挺扎实,全班谁也投不过他,一出手就上60米。一到投弹时候他就很神气。但他文化基础较差,记得有这么一件事,几个月后在区运动会上,我们实习做田径裁判,盯终点,填报成绩单,应该写清某个运动员是第几道、多少号码、跑第几名、成绩多少秒。他开始不入门,动笔能力不行,只在成绩单上写了个“最后一名”,其它都没写清。辅导老师在总结会上没点名,就举这个例子挖苦学生,说最后一名是第几名?要是两人跑呢,是亚军,仁人跑是季军,八个人跑呢?这最后一名算老几?取上没取上名次?大伙儿就哈哈大笑。那时候谁会想到马俊仁后来是世界上第一流的田径教练呀!但是老马很倔犟,从来不服气。尤其是嘴上更不服气,因为争论铁饼出手以后是逆时针转还是顺时针转,这么个简单问题,本来老马说错了,他能和另一个人打起来!打完也不改口。要说人受歧视也是一种动力吧,老马对业务还是挺钻研的。到了七零年1月份,全班都要分配了,老马很不幸,给他分到鞍山市最偏远的山区中学去了,就是后来他作报告提到的那个55中。记得当时就只把他一个人分到农村去了,别人都分得挺好,大部分在城镇厂矿,我们当时挺同情他。老马非常不服,情绪也不好。毕业时同学们各奔东西,告别时候他对我说了几句话,到现在我印象非常深。他说,别看他们分配得比我强,咱走着瞧,我马俊仁将来非干败他们不可120多年以后想起来,逆境出英雄,这话让他给说着了!当时他去了55中,辛辛苦苦建立了运动队,在山上开出了体育场,立志要在鞍山L'赛中拼一拼,大概不到两年吧,零的突破,他那个学校在鞍山就打第一了,谁也想不到的事,这个学校以前从来没在运动会上拿过分。你看老马的队伍,是最不正规的,小队员们都没有运动衣,女孩儿们上身穿着土布兜兜,下身穿着老百姓的大裤视子,为了跑得快,他让队员比赛时候不穿鞋,在煤渣跑道上穿着袜子干。人们讥笑他的队员是赤脚大仙,袜子跑下来就磨烂了,结果赤脚大仙是冠军!他这个人有想法,按自己的想法干,根本不怕别人讥笑,他就是要在田径场上出人头地!成绩好了,他就有资格改善自身环境,果然不久他从55中调到了17中,17中是区政府所在地,比山区中学进了一步。老马专心搞封闭训练,自己从家里带米带菜在学校做,从来也没有中学教师这么干的。一般讲孩子们都是下午放学后训练一堂课,他大清早上运动量,实际上就成了两堂训练课,所以成绩上的快。猪也不喂了,晚上不回家。这下子他媳妇不理解了,怕他长期跟女队员在一起不好,就到学校找他,他当众把媳妇打了一顿,毫不客气。老马训练队员一心一意,绝对不允许任何人干扰捣乱,这也是其他教师做不到的地方。他到l了中以后,17中又成了全市第一,好中学就愿意要他。他就一步一步向城里的中学靠拢。他决心通过自己在田径场上的拼搏奋斗,全家一定要回城!17中往后,他又调到29中,又换过几个中学,他到哪儿,哪儿就是全市冠军,总分第一。主要原因是他搞半专业的准专业的训练。不重视文化课。别的中学教师做不到。他一没事儿了就上体育场,看体校的专业训练,整堂课整堂课地看,心里琢磨如何改进和提高自己的技术、战术。为了一个小问题,他常常主动请教专业教练,不厌其烦,那时真是虚心得很,一个问题,不弄清楚不罢休。家庭迁进城以后,他更是这样,目标也定的更高了,他一定要在普通中学训练出打败专业体校的队员。由于他心情急躁脾气又不好,在中学就经常打骂小队员。就因为打学生,市教委正式在全市通报批评过马俊仁,他不服,这个毛病到后来也没改掉。批评归批评,教委还支持他干事业,还让他带中学生出国去参加国际比赛,第一次出去在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