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有可恨的,不论他们想在巴基斯坦做什么,没有中国人点头是绝对不成的,而中国人竟然拿他们的钱笼络巴基斯坦。
太可恨了!
――――
一九八零年,八月二十七日,凌晨,伊拉克调集大量飞机对伊朗首都德黑兰等十五座城市和空军基地进行空袭。
两伊战争爆发。
――――
张晓平急匆匆走进了伊朗总统巴尼萨德尔的官邸。
张晓平是中国驻伊朗大使,这是伊朗总统巴尼萨德尔紧急约见。
巴尼萨德尔总统亲自把张晓平迎进来,落座之后,即刻开门见山地道:“大使先生,情况你都知道了,我们需要武器,希望中国朋友能够提供。”
“总统先生,作为伊朗人民真诚的朋友,我们非常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提供一些帮助。”说到这儿,顿了顿,张晓平道:“不过,总统先生,有些话我们需要现在就说清楚。”
什么朋友不朋友的,想的都是利益而已,但就算是心里这么想,也不能说出来,巴尼萨德尔道:“大使先生,贵国不论有什么条件,全都可以说出来,我们会考虑的。”
“总统先生,那我就冒昧了。”张晓平严肃起来,道:“我们知道贵国现在很困难,我们会以成本价给贵国提供武器,还可以赊账,十年二十年都行。”
巴尼萨德尔愣了,他对中国人已经很有了解,知道中国人说话一是一,二是二,从来没有一句虚的。
他们需要的武器不是少量的,这中国人一定清楚,而如此大量的武器,又可以赊账如此之久,即便中国人要他们拿油田来交换,条件也是太过优厚了。
可是,巴尼萨德尔感到,中国人似乎不是为了油田,但要不是为了油田,那他们还有什么东西是中国人能看得上眼的?
看着张晓平,巴尼萨德尔有点糊涂了。
第二卷 三五七章 中国的外交思想
三五七章 中国的外交思想
张晓平骄傲,他很骄傲,他骄傲自己是中国人,是中国派出的大使。
中国人做事,极其看重大义,看重出师有名,看重堂堂正正,但在西方列强的强力挤压下,中国人在堕落,而且是不得不堕落。
现在,中国人正在强势回归,归回中国仁义和平的传统。
张晓平神色平静,但在这平静之中蕴含了一种力量,真正的力量。
“总统先生,我们中国人和那些西方强盗不同,我们固然也看重国家利益,也追求国家利益,但我们实现国家利益的方式不是掠夺,而是大家互利互惠,是交真正的朋友,这才是我们实现国家利益的方式。”
“‘国际政治没有道德存身的空间’、‘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落后就要挨打’……凡此种种,这些来自西方的政治哲学和我们的政治传统完全背道而驰。”
“总统先生,中国在弱小的时候交朋友,强大之后更要交朋友,您如果了解中国的历史,应该知道中国在强大的时候是如何对待那些弱小的邻国的。”
张晓平讲了一大通,巴尼萨德尔问道:“大使先生,你的意思是……”
张晓平道:“总统先生,当贵国在反击侵略的时候,我们会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但是,当可以和平的时候,如果贵国不肯,那我们就会终止合作。”
巴尼萨德尔真真正正的愣了,半晌,他才问道:“大使先生,这是为什么?”
“总统先生,战争财是最容易发的,也是最丰厚的,但是我们不要发这种财。”顿了顿,张晓平继续道:“我们希望中东和平,对千千万万的老百姓而言,战争是最大的恶,和平是最大的善。”
――――
当巴尼萨德尔把谈判的情况汇报给最高领袖霍梅尼时,霍梅尼也愣了,他清楚,中国人这么做和沙特并没有什么关系。
沙特还不足以影响中国到这种地步。
难道中国真是圣人?霍梅尼不相信,但他又实在想不出中国人这么做的理由到底是什么。
――――
在中国政府派出的驻外大使中,沙特是最特殊的,派驻沙特的大使是世袭的,一直都是大阿訇李志强一脉的子孙。
李志强的三儿子娶了沙特的一位公主,因而李家在沙特有着非常广泛的人脉。
李德明是是李志强的四代孙,这一代的中国驻沙特大使。
富丽堂皇的宫殿中,马哈茂德亲王正在宴客,客人只有一位,就是李德明。
马哈茂德亲王和李德明的关系极好,他们从小就认识,儿时就是玩伴,又同是北京大学的同窗,关系非比寻常。
“德明,你看有没有可能改变中国政府的政策?”手中端着殷红色、浓稠的葡萄酒,马哈茂德亲王对李德明比了比,喝了一口之后,随意地问道。
李德明微微摇了摇头,道:“老马,你也算个中国通了,但到现在还是狗屁不通。”
翻了一下白眼,马哈茂德亲王反问道:“我怎么狗屁不通了?”
李德明道:“中国的政策很明确,一贯地反对以战争为手段来解决问题,尤其是毫无意义的战争。”
马哈茂德亲王没吱声,他默默思索着。
李德明继续道:“中国支持伊朗,是反对伊拉克的侵略,而一旦伊拉克放弃侵略政策,伊朗却不同意的时候,我们就会停止对伊朗的支持。”
马哈茂德亲王一听,立刻坐直了身子,吃惊地问道:“德明,你说的是真的?”
李德明道:“这方面的事儿我什么时候说过假话?”
想了想,马哈茂德亲王又侧着身子半躺在软塌上,叹道:“德明,虽然我中国话说的倭铮凳翟诘模芏嗍焙蛭一故遣幻靼啄忝鞘窃趺聪氲摹!�
李德明笑道:“实际上,这没什么好不明白的,你们不过是受西方的毒害过深罢了。”
愣了一下,马哈茂德亲王问道:“我们受西方什么毒害了?”
李德明道:“社会达尔文主义,弱肉强食的那一套,而我们的政治文化和西方的是完全不同的。”
马哈茂德亲王道:“德明,难道你们现在还可能跟郑和一样吗?”
李德明道:“为什么不能?”顿了顿,他又道:“郑和实际上也是在追求国家利益,只不过我们认为的国家利益不是眼前的那一点点东西,而是长远的。打个比方吧,在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诚信,那社会的运行成本必然会被无限拉高,国际间国与国的交往实际上是一个道理。”
马哈茂德亲王还是很难认可,但事实又摆在那儿,中国人确确实实就是这么做的,和西方人截然不同。
――――
一九八零年,十一月,在美国举行的大选中,毫无悬念地,现任总统卡特一败涂地,共和党竞选人罗纳德?里根成为第四十任美国总统。
这个时候,瓜熟蒂落,是解决人质危机的时候了。
在伊朗这方面,人质的政治作用已经实现了,继续扣着只是浪费粮食,用人质换回被美国冻结的八十亿美元,就是用脚指头想,伊朗也是求之不得的。
而且,由于武器系统几乎都是美制的,迫切需要美国提供零部件,所以,同美国改善关系也是伊朗的目的之一。
在美国方面,经过这么多天的煎熬,为了救出被扣押的人质,尤其是那些英勇的美国大兵,美国人民也没什么脾气了,这个时候同伊朗谈判,国内不会有阻力。
而且,引爆人质危机的罪魁祸首,那位巴列维国王也死翘翘了,伊朗美国和解的最大障碍也就解除了。
大选后不久,即将离任的卡特政府在阿尔及利亚外交官阿布杜尔卡利姆?弗莱伯等中间人的帮助下,美国开始与伊朗进行谈判。
作为释放人质的交换条件,美国同意解冻此前被冻结的八十亿美元资产,并保证不就此事起诉伊朗。
一九八一年一月二十日,就在里根的总统就职典礼后几分钟,所有的人质被释放,并交给美方。
至此,人质已被扣四百四十四天。
当然,这只是双方和解的第一步,真正的和解还得慢慢来,这次的仇口结的多少有点深。
――――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时间不长,不过一年时间,在伊朗人心中,中国人的形象就发生了根本的转变。
中国的武器没有美国和苏联的有名气,但在实际的使用中,不仅不次于美国和苏联的,而且在很多方面更实用,更适合于伊朗军队。
这些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中国人说话算话,武器的价格只相当于美国和苏联的三分之一,而且始终也没有附加任何条件,更没有跟美国和苏联买武器的那些必不可少的猫腻和麻烦。
当然,中国人不说,伊朗也不会装傻,几个大油气田都给了中国公司。
伊朗清楚,几个油气田根本不足以答谢中国的情谊,中国不仅从不趁机要挟,更难能可贵的是中国人从没有美国人和苏联人的那种高高在上、颐指气使的气焰。
这个,比其他的任何东西都更能赢得伊朗人的好感。
中国人说话算话,伊朗是领教了,可随着逐渐掌握了战局的主动,伊朗就开始担心了,他们想起了中国人早就说过的话:一旦和平的机会到来,如果伊朗拒绝,那中国就会中断对他们的武器供应。
先前的说话算话那是好到了极点,可这个要是也说话算话,那就极其不妙了。
现在,战局很快就会到关键阶段了,如果中国人真的中断武器供应,那影响可就太大了,尤其是除了中国,根本就不会有第二个像中国这么好的伙伴了。
一九八二年一月二十七日,今天是中国农历春节的大年初一,伊朗总统哈梅内伊、议长拉夫桑贾尼、总理贾伊和最高法院院长贝赫什提联袂到了中国大使馆,庆贺中国的狗年春节。
哈梅内伊等人来,庆贺是真,谈事情也是真。
客厅里,张晓平陪着哈梅内伊等人坐落之后,聊了一会儿闲话,总理贾伊先开口道:“大使先生,战局很快就会发生改变了,希望我们和贵国的合作能够继续下去。”
张晓平也是穆斯林,也是从韩园的参谋团里出来的,他对中东的形势以及可能的发展,比哈梅内伊等人清楚多了。
他心里很不好受。
不论是伊朗,还是伊拉克,仅仅从战争层面上看,两个国家谁都没有吃掉对方的能力,因为两个国家都根本不会打仗,缺乏对战争起码的了解。
战争是萨达姆发动的,但发动这么大规模的战争,萨达姆跟小孩子玩过家家没两样,他完全是孤注一掷,赌的是一战就把伊朗彻底打垮。
不论在心理上,还是物资上,萨达姆都根本没有长期作战的准备,所以,一旦速战速决的企图被对方粉碎,便力不能支,逐渐由主动转为被动。
在战争初期,在战略上,伊朗的表现要比伊拉克好,但具体到一场场战役上,伊朗和伊拉克又都是半斤八两,愚蠢的不相上下。
像伊朗和伊拉克这种局部战争,应以歼敌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而不应过分纠缠于一城一地的得失,但在两伊战争中,几乎所有的战役战斗都是以城镇为目标的攻防战,双方满足于攻城掠地的表面“胜利”,而忽视大量歼灭敌有生力量。
再有,伊朗和伊拉克的后勤供应系统都极其混乱,效率极低,而这就导致了即便一场战役胜利了,也无法一鼓作气,趁胜追击,持续扩大战果。
最后,两国的军队都是现代化军队,虽然战斗力极低,但消耗绝对惊人,如战争初期,伊拉克仅对席林堡这样一个只有一千户人口的小镇就发射了几万发炮弹。
两国的工业基础极其薄弱,武器弹药都需要外购,因而战争的进程也就容易被武器供应国所控制。
这三点,就决定了两伊战争只能是一场谁也奈何不了谁的消耗战。
两伊之战是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最血腥的战争,也是最愚蠢的战争,它充分昭示了穆斯林世界没落的内在因素。
每一天,大好的生命和如流水的金钱全都投入到这场毫无意义的战争之中,对此,张晓平心里是很不好受的。
把这份心思压在心底,张晓平道:“总理先生,不干涉他国内政是我国政府的外交原则,作为中国大使,我再重申一遍,一旦伊拉克提出停战要求,那时,我们就将按照协议中断同贵国的武器合作。”
哈梅内伊、拉夫桑贾尼等人的脸色都不好看,但又实在说不出什么来,中国确实是仁至义尽,就是想挑毛病也根本挑不出来。
顿了顿,张晓平继续道:“诸位先生,有些话作为中国大使我不能说,但作为一个穆斯林,我想说说我个人的看法。”
愣了一下,哈梅内伊道:“张先生,请讲。”
张晓平道:“我国政府的研判是这场战争不会有任何结果,只是徒然消耗生命和财富而已,我国政府不愿意涉入这种事情。”
哈梅内伊、拉夫桑贾尼等人都愣了。
要是在一年前,他们对张晓平的话根本不会信,但现在,由不得他们不信,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