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3布老虎传记文库-巨人百传丛书-杜邦-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族的政治、经济实力。
伊雷内不仅是一个精明的企业家和金融家,而且是一个善于玩弄权术的
阴谋家。他一直想着把火药公司操纵在他一家人手中,不致大权旁落。他有
三个儿子,不愁没有事业的继承人。他对火药厂和毛纺厂的合伙人怀着极大
的戒心,企图将他排挤出去。由于波提财大气粗,伊雷内对他无可奈何。1813
年伊雷内的女儿维克多丽娜与波提之子费迪南德结成伉俪,这对缓和两个合
伙人之间的矛盾看来有了可能。谁料费迪南德婚后三周就患肺炎死了。这就
切断了伊雷内与他的合伙人彼得·波提之间的最终联系。波提竭力恢复俩人
之间的友好关系,但无济于事。
美英第二次战争结束以后,伊雷内高兴极了,他估计“火药的销售量将
会急剧上升,工厂日夜轮班赶也赶不上,决定买下托马斯·李的大农场将工
厂扩大3倍”。但是波提极力反对,认为战争一结束,不景气就会接踵而来。
伊雷内力排波提异议,说现在是巩固火药制造厂百年之基的千载难逢的机
会。他预料战争一结束,美国的制造业必将迅速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即将
到来。波提仍坚持认为伊雷内扩大火药厂、毛纺厂和皮革厂的计划是非常危
险的。他不愿承担这个风险,便在白兰地河畔购置了一块地,准备另组公司,
连伊雷内的员工也被秘密地挖了去。维克多出面对这场大争吵进行调解,但
决定另组公司的波提毫无修好之意。出于排外心理,伊雷内也对波提毫不容
情。伊雷内的二女婿安德宛也出来驱逐波提。于是两家便分道扬镳了。从此
杜邦公司成了一统天下。
杜邦家族从老杜邦皮埃尔到维克多和伊雷内都把家族的团结、家族的凝
聚力视为生命。从剑盟开始,他们一直留心这个问题,并采取措施增强保证
系数。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提倡家族内堂兄弟姐妹通婚。族内首次通婚的是
伊雷内的三女儿与维克多的三儿子塞缪尔·弗兰西斯·杜邦的婚姻,开创了
亲戚通婚的先例。这样的婚姻逐渐增多,成为美国近亲联姻最多的家族。另

外,杜邦家族的姑娘与杜邦公司中崛起的新型人物结合为配偶,也是保证的
一种。安德宛·比铁尔曼与伊雷内的二女儿的婚姻就是这种理想的结果。然
而也有不幸婚姻,给杜邦家族的这种措施带来消极影响。维克多的长女亚美
莉娅,嫁给了一个名叫威廉·克里福德的英国籍青年。这个年轻人自称父亲
是英格兰的毛纺织业巨子。因为他很了解纺织机的使用方法,所以维克多深
感庆幸而器重他。亚美莉娅嫁给他看起来似乎是值得庆幸的事,但结果发现
他是一个骗子。他在英格兰已有老婆,还生了两个孩子。他改名换姓来到杜
邦公司行骗,被他英格兰老乡发现,将之揭露出来,于是被赶出杜邦公司。
3 三兄弟联手撑家业
盛极一时的杜邦家族的第二代人,从 1817年起,便发生了接二连三的不
幸事。1818年 3月 19日,主要火药仓库爆炸,周围的一切全被炸得粉碎,
有40人死亡,伊雷内的妻子也受了伤。其固定资产几乎损失殆尽。伊雷内因
在费城筹款,未遭不幸,其兄维克多也奇迹般地幸免于难。
1828年维克多因心脏病发作,当他在大街上行走时,突然瘫倒在地。他
被送回合众国旅馆,抢救无效而死亡。
维克多的死,对杜邦家族是件很悲痛的事,伊雷内尤其悲伤。他回忆起
曾对哥哥说过:“我们的命运是连在一起的,就像一对孪生子,假如一个死
了,另一个也会死去。”而且,维克多是这个家族与法国和美国上流社会联
系的惟一纽带,这个纽带突然中断了,自然是一个重大损失。
伊雷内的妻子苏菲娅,在 1818年那次爆炸受伤后,一直未能复原,到了
1828年夏天也撒手人寰。苏菲娅的死,使伊雷内原本抑郁的精神状态变得更
加沉重了。
六年以后,即 1834年10月31日,伊雷内也离开了生活奋斗了大半辈子
的白兰地河的家园,终年63岁。同他哥哥一样,死于同一疾病,同一城市,
甚至同一旅馆。
杜邦家族的第二代到此结束。
伊雷内去世时,留下了一份已经十分可观的家业。杜邦公司年生产火药
已高达 80万磅,约占美国火药总产量的 1/7。并已大量出口。到 1832年,
该公司已经出口了120万磅火药。杜邦火药被运往世界各地,甚至行销西印
度群岛和南美洲。
伊雷内的猝然去世,造成了杜邦火药公司没有现成的杜邦后裔继承管理
职务的局面。他的长子阿尔弗莱德,当时已经36岁,正像他祖父皮埃尔所形
容的一样,是一位“酷爱数学的小伙子”。他擅长科学研究和文学创作。他
迷恋研究工作,整天在实验室中与烧杯、试管为伴。从未参加过火药厂的管
理经营。父亲去世,理应由他继承杜邦公司的事业,然而,他却不想当总经
理。
次子亨利当时22岁,毕业于西点军校,在陆军技术部门服役;父亲死后,
他不得不辞职还乡,但对公司的事务却一无所知。而三子艾雷克斯也热衷于
搞科学实验,他当时还是一个18岁的中学生。
在后继无人的情况下,只好由伊雷内的女婿安德宛·比铁尔曼替补这个
空缺了。但是他起初不愿接受公司总经理之职,他认为这个职位应由杜邦家
某位成员担任,他完全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不过比铁尔曼不负杜邦家族的众

望。他在无援无助情况下担任了杜邦公司的管理工作,三年间,既忙各种事
务,同时努力培养阿尔弗莱德,使他能尽快地接替董事长之职。比铁尔曼把
企业管理得井井有条,提高了火药生产率和销售额,并前往巴黎,把巴黎股
东们的股份全部买下,还清了所欠法国债主债务的关键部分,这是他任职期
间对杜邦公司最大的贡献。
1837年,阿尔弗莱德接替了总经理的职务。他深知自己缺乏管理企业的
才能,何况是偌大一个企业。因此他感到很为难。他提出要两个弟弟和他联
手支撑这个局面。两个弟弟很理解哥哥的心情,同情他的困难处境,便欣然
应允了。
尼摩尔的杜邦家族,从皮埃尔·S。杜邦起,到维克多和伊雷内,无不严
守家训;安德宛·比铁尔曼当然也不例外。按照传统,E。I。杜邦公司不设董
事长这个职位,由三个合伙人组成一个执行委员会,而称老大阿尔弗莱德为
高级伙伴,老二亨利及老三艾雷克斯为低级伙伴,公司的全部公文全由老大
阿尔弗莱德签署。这一作法为以后世代相袭的杜邦家族开了先例,形成了一
个传统,一直延续了六十多年。
阿尔弗莱德担任联合执行委员会的总经理。以后,制订了一项新的合股
协定。将总额中的26股股份在伊雷内的继承人中按高中低三个等级分配。最
高等级是阿尔弗莱德,占八股,中级为亨利和艾雷克斯,各占五股,低一级
为比铁尔曼和伊雷内的三个女儿,各占二股,每股价值7000美元。
阿尔弗莱德没有他父亲伊雷内经营商业的冷酷气质,不是一个出色的企
业家。他的性格温顺和蔼。他家族中的人说他是个耳朵软的人,像那首名叫
《罗杰斯与哈默斯坦》歌中的百依百顺的姑娘。对人总是有求必应,因而往
往为某些冒险者承担义务。由于他对科学和文学的爱好超过了一切,所以,
伊雷内无法对他进行发财与管理学问方面的灌输。一提到商业事务他就表现
出厌恶之情,可是对研究制造火药则很有兴趣,属于发明创造型人才而不是
管理型人才。他的体形显得很壮实,宽肩膀,高身材,倒竖眉,圆脸型,目
光炯炯,神采奕奕,经常身穿深色大礼服,头戴小礼帽,俨然像一个老实巴
交的火药工人。
19世纪 40年代,正是美国工业资本主义处于全盛时期,大发展时期。
美国政府为了支持工业发展,为社会基础设施提供了大量资本,投入公路、
铁路、运河、港口建设。成千上万的饱经战乱之苦的欧洲移民大量涌入,出
卖廉价劳力。阿尔弗莱德在此时掌权,无疑碰上了一个十分难得的、非常好
的发展机会,一个赚大钱、发大财的机会。
然而,资本主义的特有规律——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并不能对美国特别
恩惠,不久就光顾席卷了整个大陆。大萧条带来了企业的大破产,工人大失
业,银行大倒闭。在乡村、城市、大街小巷,乞丐多于施主,饿殍多于饱汉。
一派凄惨景象。然而在白兰地河畔的杜邦家族,火药生意似很兴隆,日子也
过得富足舒服。经济危机并不能阻止帝国主义战争,相反,帝国主义者往往
还要对外发动战争,借以转移国内阶级矛盾。1838年美国与墨西哥的边境冲
突,1838至 1840年美国与加拿大的边境冲突,都是美国蓄意挑起的,都几
乎酿成大战。美国政府为了备战,向杜邦公司不断发出数额巨大的订单。此
外,开凿通往五大湖的运河,穿越落基山的公路、铁路隧道,西部农民开垦
荒地,铁矿、煤矿、银矿和西部金矿的不断发现与开采,都需要杜邦的火药。
1846年美墨战争时,美国政府向杜邦公司订了100万磅火药。由于供不

应求,阿尔弗莱德在布兰迪瓦河对岸新建了更多的火药厂。这些所谓“下游
工场”每天可以生产高达一万磅火药,给杜邦公司增添了更多财富。
阿尔弗莱德负责管理火药企业期间,经常爱说的两句话是“加强安全,
提高质量”,这体现了他的经营观点。他认为杜邦公司完全可以而且应该做
到精益求精。然而他的安全管理并非没有漏洞。1847年一次爆炸事故炸毁了
上游工场,炸死了18名工人。这对阿尔弗莱德是个沉重打击。但他顶住了爆
炸造成的困难,努力恢复生产,而且有了新的扩展,创造了更高的生产率。
杜邦家族的这三兄弟,在参与企业管理的时候,都显得知识和经验不足,
但他们都能恪守杜邦家训和公司的原则,善待工人,提高他们的生产积极性。
当时,政府还没有劳工灾害赔偿制度,但是,杜邦公司从伊雷内时代就
形成了一套给遇难者家属抚恤金的制度。他们给遇难者家属安排住宅,并负
责其子女的生活费和教育费。据有关资料证实,在1818年3月19日发生的
爆炸事件中,不幸遭难的工人多达40人,每次付给他们的抚恤金为600美元。
当有人建议取消发给雇员遗孀抚恤金时,阿尔弗莱德竭力反对。他说:
“……我们的工厂只有这点与众不同,为人称道。但它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同
类工厂死的人都多。”他接着指出:“在美国,火药厂工人每周的最低工资
至少是2美元,即使这样它也高于我们厂工人的工资。”
虽然工人工资如此之低,但威明顿一家报纸在其1848年(这是在杜邦家
族控制当地报纸之前)的一篇社论中,还是热情地赞扬道:“在工人中从未
有过一次集会或罢工……一切纠纷(即使有的话)也都是以友好的方式解决
的……”
杜邦家族和雇员之间亲密关系的形成还由于有个良好的人际环境。厂方
和工人虽然一代一代更替,而他们的孩子从小就在那个小小的村庄里互相玩
耍嬉戏,当他们一起长大成人,自然也就进入一种互尊、互忠和互爱的关系。
杜邦公司雇员的献身精神,有点像封建时期“家臣对其领主的献身精神一
样”。
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共患难。1847年,一次爆炸夺走了 18个
人的生命。当火药厂复工时,在每个具有隐患的地点,都有一个杜邦家族的
成员与工人一起工作。杜邦家族的政策规定,新设备首先是杜邦家族成员操
作,以确保其安全和正常运转。由于战争时期在共同面临过危险死亡之后,
被结合起来的出身大相径庭的人们,逐渐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凝聚力,所以杜
邦家族与雇员具有一种特殊关系。
杜邦家族与其雇工的亲密关系,并未因其工资政策而受到损害。尽管工
资偏低了些,但合乎情理的是工资稳定。19世纪的美国经济起落甚大,迅速
增长后接着就是突然的衰退。例如,从1827至1842年,美国正处在经济萧
条时期。棉花行业工人的工资下降了  50%,而该火药厂工人的工资只下降
了5%或10%。
1850年,杜邦公司尽管年销售额高达 37。5万美元,但由于艾雷克斯在
经营时花钱过于大手大脚和几次爆炸事故,造成了公司50万美元赤字。阿尔
弗莱德由于沉重的压力,接受了妻子和弟弟的建议,而辞去了总经理职务。
这时他已经到了耳顺之年,而且疾病缠身。6年后他离开了人世。
阿尔弗莱德病逝后,亨利接替大哥的企业主持人之位。亨利和热衷研究
的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