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碜牛嶂鞅闶嵌员菹掠卸模”闳缛思腋缸右话悖泄冈鹬蚩桑窨梢蛭拥匾坏愎Ф暇∩本俊�
“呵!”高俅忍不住轻笑了一声,见御座上地赵佶和其他同僚都看着自己,他便出列一步道,“李大人这句话似乎好笑得紧,若是真以父子论之,天底下有哪个儿子会一而再再而三地打劫父亲,还在事情一旦有变之后便拉上外人作为调解,而这个外人甚至是和父亲曾经有愁的?更可笑的是,这个儿子甚至还娶了外人地女儿作为妻子,一而再再而三地叫外人父亲,这样的儿子,要来又有什么用?按照我中原的规矩,这样的逆子,就是死十次都不为过!”
李造福被这咄咄逼人的语气噎得一愣,忍不住抬头朝高俅看去,见其发色乌黑,是在场一群官员中最年轻的一个,但却能在这个时候站出来说话,心中立刻明白了对方的身份。若不是天子信臣,如何有这个资格?而若是不能反驳过去,他这 第一回 合就全都输了,后面的话也不必再说。
“高大人,吾主虽然曾经迎娶辽国公主,但是,倘若我国向大宋天子求婚,大宋又可会允准?”他毫不示弱地丢出一个犀利的问题,见高俅眉头一皱,便又趁热打铁地道,“西北并非全然善地,倘若陛下能够容情,让吾主能够继续拥有兴庆府,我国必将不会忘记陛下恩惠。否则,我国在诸军司之中还有数十万雄兵,玉石俱焚并非不可能的事。”
玉石俱焚四个字在场众人早已在严均地奏疏上看到过,此时听李造福又提出来,心中不由都在那里冷笑,尤其是赵佶更是脸色一沉,显然是对于这种威胁很是不满。
“玉石俱焚,看来,尔主的请降也不过是一句空话而已!”赵佶冷冷地看着下头的李造福,重若千钧地道,“朕并非一定要把夏国逼到绝境,这一切,都是你们自食其果。若不是尔等一而再再而三地劫掠陕西六路,那里又怎会似如今的荒芜?想要保全国土?可以!只要尔主去皇帝号,为我国藩王,然后裁撤所有军队,为我国牧马,那么,朕不一定非要把你们连根拔起,也同样可以善待你们历代先王的陵墓。朕言尽于此,其他的话就不必多说了!”
李造福听得一颗心一直坠往无底深渊,他还想开口再说些什么,一左一右突然便多了两个身强力壮的年轻卫士,挟着他便往外退去。自知再也没有话好说的他只能愤恨地瞪了大宋君臣一眼,痛苦地闭上了眼睛。
夏主李乾顺的请降是以保全兴庆府周边地土地,以及西凉四州作为前提的,而大宋的目的竟然是让党项从此之后不再拥有自己的战力,这无疑是李乾顺绝对不能接受的,也是自己这样的党项人所无法接受的。
然而,以前西夏雄踞西北,是以无人敢招惹,如今一朝败落,谁能担保那些羌人不会趁火打劫?昔日的西北强国,已经走上了一条无可避免的末路。
文德殿上,赵佶仍旧余怒未消,此时重重一拍扶手,霍地站了起来。”西北之战耗费钱粮无数,倘若朕只是因为西夏派出使臣说要请降,就此便罢西北之兵,朕如何对得起列祖列宗的期盼,如何对得起前线浴血拼杀的无数将士?夏国自仁宗皇帝开始,便是我大宋西北的心腹大患,只有彻底解决了这个毒瘤,方才能让陕西六路有机会休养生息,方才能够让我大宋财政甩去一个包袱,所以,无论如何艰难,这一场仗都必须贯彻到底。西夏也许可以存在,但是,决不能给他们东山再起的机会!”
听了这番话,蔡京只是微微挑了挑眉,高俅却露出了心满意足的神情。他担心的就是赵佶因为西北大捷而放松了警惕,由是把兵马再撤回来,这无疑就成了儿戏。如今正值西夏没落的时节,这种千载难逢的大好机缘若是不抓住,而是让其平白无故地从手中溜走,那就实在太可惜了。而辽国一旦丧失了西夏这样一个战略牵制点,就算能够战胜女真,将来也不可能和大宋再争,所以西夏是一定要打的,否则后方就不会安定。
天子官家的一通话也给廷上其他人留下了深深的感触,尤其是侯蒙等老臣更是如此。看惯了大宋稍有好处便收兵,给西夏留下了一次又一次机会,此次这样的毫不留情无疑是极具威慑力的。大宋在武事上少有什么大成就,如今也该扬威一把了!
第二部 经略 第十四卷 国之末路 第十八章 婚事亦非容易事
军官讲武堂第一期的时间从一个月变成了三个月,而地方直接搬到了城外的一处皇庄,规模何止扩大了三倍。当第二期第三期的军官也从各处汇集到这里时,整个庄子中顿时弥漫起一股极为浓重的武风,而提举讲武堂郭成,也给这些桀骜不驯的军官上了警醒的第一课。头一次上课迟到的军官,全部被责四十军棍,而且行刑后必须仍然到堂听课。
不允许私下殴斗,不允许逃课,更不允许迟到,不允许私下外出,不允许向外界传递消息……总而言之,这是一个完全与世隔绝的环境,足以让这些一向在外边野惯了的军官发疯。而那些最初没有吃过郭成苦头的人,更是暗自在背地里大骂郭成的不近人情。
但是,当第一期的三十名军官全部结业,更是分配到了河北各地的重要军职时,所有人都不作声了。能够有份到京城讲武堂来的,至少也是营指挥使这一级,剩下的还有指挥三营的都指挥使,自然知道此行的重要。这年头豁出去参军当军官的,谁不愿意向上更进一步,搏一个封妻荫子?
于是,无论是怎样严苛的规矩,无论是如何紧密的课程安排,无论是如何不留情的军法,这些人纷纷暗自苦熬,只希望能够被上面看中,从而有真正上战场的机会。而一个进河北东路兵马都监,一个为河北西路兵马都监的姚平仲和钟达,自然成了所有人心目中的努力目标。
而只有当事人自己知道,这所谓的兵马都监是怎么回事。河北整军到现在,裁汰的兵马足足有两三成那么多,老弱病残都有,吃空额更是常见,而由此引发的结果就是,他们手底下的兵比往日也同样少了两三成。若都是精兵强将也许还能宽慰一下,但是。那些留下的人也多半是一群兵油子,要调教起来绝非易事。而这些事实,在他们俩还未去上任之前,就由高俅摆在了他们俩面前。
“如今河北正乱成一片,这也是委你们两人重任的目的之一。河北军制为何败坏?其一,是朝廷以往不重视;其二,是因为辽国兵马多年未曾大举犯境,守军自然是懈怠了;其三。则是禁军之中良莠不齐,远不如西军齐整。这都是客观事实,朝廷要负担很大地责任,所以,圣上如今不得不花更大的力气进行整治,仅仅在河北各边塞的城防上,此次预计也要花费不少钱,而你们更是寄予了朝廷的厚望!”
高俅此时并非以私人名义接见两人,而是以代理枢密院主官的身份。如今虽然有侯蒙同知枢密院事,但是。他和蔡京轮值这一点并未改变。而以谨慎著称的侯蒙更是不忘事事征询两人意见,这一来,他和蔡京还是成了不是枢密使的枢密使。
“高相公。河北禁军军制散乱,归根结底,也在于军法不行的缘故。”姚平仲踌躇片刻,终究还是说出了心中地另一个顾虑,“陕西六路军中,军官令行禁止,士卒若有违背,动辄便是军法处置。而若是有军功,往往也会惠及底下士卒。这样一来,威严立了起来。而军士也肯用力报效,这也使得每一支军队都能发挥出最大战力。现如今河北只是备战,若是只用罚而不用赏,只怕也会引起军队哗变。”
军队哗变四个字一出,别说钟昌勃然色变,就连高俅和旁边李纲的脸色也异常难看。正是因为担心军队哗变,因此在十个整军使派下去整军的时候,朝廷才会一再嘱咐要小心谨慎,否则。河北禁军又何止只裁汰两三成,怕是还有多上一两成。大宋设禁军厢军的原因原本就是为了求得天下稳定,让天下无事可做无田可耕的人全部纳入军队的管理范围,把百姓造反的可能性压到最低,所以,一旦军队哗变,那不单单是大笑话,而且更可能让朝堂上的一大堆人为此而受过。
“只罚不赏自然不行,但是,未有功而先行赏,恐怕对于赏罚之道更是不公平!”高俅深深吸了一口气,沉声说道,“西北的将士之所以会得到丰厚的赏赉,是因为他们在战场上战功彪炳而得到地应有赏赐,而以往河北禁军不战而有相同地待遇,无疑是极其不公平的。即使要安抚,也不能从他们本人入手,倒可以从他们的家人身上用些功夫,而且,绝不能用赏地名义。”
在他看来,大宋财政吃紧,很大的一个缘故便是因为滥赏,尤其是东京城天子脚下的百姓,更是每逢节庆日就能得到各式各样的赏赐。大宋如今商业虽然发达,但是,城市中更多的是达官显贵,一旦有了钱,炫耀豪富的一大举动便是在城市中最显眼的地方置买豪宅,而东京城中那些寻常的百姓,更是有不少都完全无所事事,只靠权贵赏赐度日。所以,闲汉的数量之多,足以让所有知情者为之侧目。
姚平仲和钟达闻言不禁对视一眼,心中同感振奋。虽说姚平仲适才所言也完全是出自肺腑,但是,他绝不希望朝廷仅仅是为了平衡,就让河北禁军享受和百战之师同样的待遇,如今高俅一口否定了这一点,这也让他们大大松了一口气。即使他们如今即将成为河北禁军地军官,但是,骨子里那种西军的优越感仍旧未曾抹去。
“如今郑达夫奉旨安抚河北,再加上还有苏子由坐镇大名府,可以说,北方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准备,但是,有一点你们必须记住,那就是时间不等人!”高俅见姚钟两人同时脸色一变,心中暗自赞许,“辽军若是胜了,自然是没有余力南下,但是,有一点可以明了,倘若金军得胜,那么,挟着那一股战胜的势头,再打下上京之后,他们必会谋夺辽国全境,而我国势必不可能坐看其成,到了那个时候,河北的防御便是重中之重!”
话音刚落,姚平仲当先站了起来,声若洪钟地答道:“相公放心,末将知道责任重大,定然不会懈怠!”
“末将也一定不会让圣上和朝廷失望!”钟达的回答则狡猾得多,他可不比姚平仲出身军中世家,若是被别人抓住把柄则不好了。话虽如此,他还是慷慨激昂地道:“相公荐末将出任如此要职,末将一定会尽心竭力,力图打造一支雄师!”
自己什么时候说过钟达那个军职是自己向天子举荐的?高俅心中暗自好笑,却也懒得去拆穿钟达的这点把戏,只是轻描淡写地道:“你们长年在前线拼杀,直到如今都未曾娶妻,如今时不等人,看来只好再往后拖一拖。不过他日你们完成了任务,我一定给你们做一回媒人!希晏,你自己若是心里有人,不妨也和我说说,小七如今儿子都有了,你可输他太多了!”
姚平仲闻言脸色一红,很有些尴尬。他在军中威望颇高,但在女色上面却从来不注意,根本没留心是否有姑娘倾心于他,如今高俅这么一提,他哪里招架得住?而对于高俅顺便提出的让他离京任职之前再到府中来一趟,他也爽快地答应了。
“天哪,若是真让高相公做媒,我这体面就大发了!”钟达一出枢密院就冲姚平仲嚷嚷道,“希晏,你怎么对这种事也像木头似的?凭你地家世品级,说不定圣上还能许配一个公主给你,这可是传宗接代的大事剐“若是你想娶公主,不妨去提出来,想必圣上会很高兴的!”姚平仲没好气地甩过一句话,见钟达一瞬间露出一张苦瓜脸,不由大笑开怀。
男子汉大丈夫,官职前程都得靠自己挣,哪能被一个公主绑缚一身?大宋朝的驸马都尉,可从来都不是能人愿意做的!
而姚平仲所没有想到的是,如今内廷确实有两位即将到达婚嫁之龄的公主。两人都是先帝哲宗的女儿,当初哲宗皇帝一共有四女一子,其中两女一子早夭,只留下两位公主,一位是十五岁的荣国公主赵婧,一位是十三岁的嘉国公主赵芙。
赵佶自己的六个女儿如今都还小,而对于兄长留下的这两个女儿,无论从什么角度考虑,他都必须为她们安排一个好归宿。但是,按照大宋一向的规矩,尚公主的都不能出任重要官职,无论文武都几乎下半辈子都会居于赋闲的地位,他不得不仔细考虑。既要让别人感到恩宠,又不能断了别人的前程,这无疑是一件分外困难的事。
皇帝的女儿也愁嫁,对于如今的大宋来说,这确实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第二部 经略 第十四卷 国之末路 第十九章 千金公主齐溜号
自从赵佶示意高嘉可以随时进宫,这位相府千金便利用了这个机会,没事就往皇宫里跑。后宫嫔妃中,有儿子女儿在身边的毕竟是少数,因此一看到高嘉入宫,一帮子女人自然是喜出望外,往往都会像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