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到这个情况,朱允炆也有些无奈,叹道:“算了,给你说也没有用,你又没有学过心理学?”
“心理学?”铁铉疑惑道:“不知道是哪位大家所著,铁铉回去以后定会好好拜读一番。”
又好气,又好笑,正不知说些什么的时候,从外面传来一阵嘈杂的脚步声,抬头看时,一个熟悉的身影已经跪在了自己面前。
“奴婢德阳,叩见太孙殿下!”
上次去见朱元璋的时候,这个老太监不在,现在怎么突然出现在诏狱之中呢?朱允炆有些奇怪,说:“起来吧,你来这里做什么?是皇祖父召见我吗?”
“奴婢并不知道太孙殿下在此,这次来,是皇上让奴婢提蒋瓛进宫,要亲自御审的。”
闻听此话,朱允炆和铁铉惊异不定的对视一眼,心内巨震。
正文第五十七章驸马梅殷
皇上要亲自御审蒋瓛,那是谁也没有办法的事,也没有让皇太孙陪审,也不知道把蒋瓛带到那个地方,总之,从那一天起,世间就没有了这个人的存在。而令人感到奇怪的是,皇上这次出奇的开恩,不但没有祸及九族,而且只是诏命皇太孙把蒋瓛的家人发配琼州,就不允许再过问此事了。
对于朱元璋的出尔反尔,朱允炆也有些习惯,反正老朱没有阻止他接收锦衣卫,所以也只能对于皇帝的出口成宪视而不见了。
心里明白,朱元璋做为开国皇帝,威信那可是无与伦比的。单凭着那些元勋功臣们排着队让他杀就可以看出来,只要老朱在位一天,自己就不要想有什么决定权,还是他在书中看朱元璋教训自己那个短命便宜老子的话比较正确,记得在一本书上看过,胡惟庸案中宋濂获罪,太子为他的恩师哭救,朱元璋发怒说:“等你今后做皇帝再赦他吧!”
这句话经过穿越回明朝一年多的时间,经过那么多事,才又浮上朱允炆的心头。
唯今之计,只有韬光养晦,暗自壮大自己的势力才是比较实在。论威信、论手段等等,无论什么他都远远不是朱元璋的对手,说一句实话,真的要把自己空降到元末的时候,空多了几百年的历史经验。自己也未必有朱元璋做的好。
还有一件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自己最后能不能坐上皇位,还是要靠朱元璋一句话的事情,现在和他对着干没有什么好处。
其实,还有一件事情,杨杰等人并没有猜到,朱允炆不择手段的想要完全得到锦衣卫的控制权,是因为他从蒋瓛的所做作为中看到了一丝希望。
他突然发觉皇帝也不是万能的,成年累月生活在深宫大院的紫禁城中,几乎是与世隔绝。他所知道的国家大事,是靠朝臣们的奏章。而传说中的无事不晓,也是源于自己亲卫们的暗中打探。
他只要能把持住锦衣卫,然后交好朝臣的话,那么指鹿为马未必不能做到,如果是这样,他就可以提前准备自己的力量,也不用像他后世历史中的建文帝一样,匆匆登基,pi股还没暖热,朱棣就发动了靖难之役。
交好朝臣,他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太子朱标累积下来的深厚人脉,自己又有六艺学院作为后备力量,朝堂上的官员,在不欺瞒皇上的同时交好自己,想来是任何人也不会有心理负担的,因为自己现在毕竟是大明储君,未来的皇帝,为自己效劳,那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而把持锦衣卫,就是为了隐瞒一些朱元璋所不能容忍的事情,比如蝶儿和小维,自从来到京师后,朱元璋见到自己的第一面,就指出了不能容忍两个来历不明的女子进入东宫,特别是小维,身为张定边的孙女,在朱元璋的眼里更加是个危险的人。
最后在他的苦苦哀求下,朱元璋才松口,不过让二女在宁国公主府中居住,并且警告朱允炆说:“此二女身份与皇家悬殊,若要入宫,想也休想。”
朱允炆心里大为不忿,虽然暂时还没有将二人收入帐下的打算,可是朱元璋一向说话不容反驳,竟然不顾他的感受,诏命郭宁妃为皇太孙选妃。现在已经在京城掀起了惊天的浪潮。
再有,自己从苏州带回的新式印刷机,老朱竟然连声谢谢都没有就笑纳了,到了现在,连印刷作坊搬到哪里都自己都不知道,至于自己所要办所谓的报纸,朱元璋想了一会,说了一声“再议”就放哪里了,也不知道出于什么心思。
不过报纸虽然没有消息,作为皇帝的朱元璋倒是利用新式印刷的快捷,将《逆臣录》印制了上万份,传发到各省布政司以警后人。
传媒作为朝廷的口舌,朱允炆并不反对,可是把自己的工匠都没收走了,要不是在苏州还留了一些种子,恐怕自己连印点东西还要东奔西跑的去找印刷作坊,最后在自己的坚持之下,朱元璋说已经交与礼部管理,用于印刷大明教化的书籍。
对于报纸一事,再次搁置,让朱允炆有些后悔不应该那么快的献宝,而应该在京城内先用宫门抄将其稳定发展成型后,再提出报纸的事情,现在什么都晚了。
这让他无比的担忧,今后再有此类的事情怎么办,飞机大炮他早不出来,但是凭借着后世发达的资讯,诸如改良火药、改良火枪、杂交稻种……。。等等很多东西,他相信自己提出设想,在大明是有机会实现的,可是实现了又能如何呢?
武器改良了,大批的装备给诸藩王,让他们造自己的反,革自己的命?但是朱元璋知道之后,肯定会这么干,怎么办?
只有隐瞒,而隐瞒的最好办法,就是控制住他最得力的锦衣卫。不排除朱元璋还有其他神秘的力量,可是控制住锦衣卫足于让他老眼昏花、失去大部分的判断力,那样自己才能放心的去做每一件事。
正在出神的想着,突然有宦官来报:“驸马都尉梅殷求见太孙殿下!!”
朱允炆心里大喜,又要见到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了,看看时间已近傍晚,马上吩咐准备酒席,要留驸马都尉在东宫用膳。
梅殷,字伯殷,是汝南侯梅思祖的侄子,传言说其“天性恭谨,有谋略,便弓马”,非常受朱元璋的器重。将次女宁国公主下嫁他。朱元璋共有十六位驸马都尉,但最喜爱的,却是梅殷。做了皇帝以后的朱元璋,非常重视文治,曾委任以梅殷为山东学政,还嘉奖梅殷“精通经史,堪为儒宗”,在朝中声望甚隆。
刚刚想到要交好朝臣,这边就来了重量级的人物,驸马都尉虽然不能授实职,但是梅殷交游广阔,而且声望很高,倒是个十分强大的臂助。怎么能不让他喜出望外呢?更重要的是,现在小维和杨蝶在宁国公主府居住,那可是梅殷的地盘,难道这次前来拜访,是这两个丫头出了什么事情不成。
想到这儿,朱允炆心里顿时有些不安,杨蝶还好一点,特别是哪个小维,可能是跟随爷爷闯荡江湖惯了,成天大大咧咧的,不会是她吧。
PS:晚上十点左右还有一章,请大家支持,由于本书成绩不好,下周就没有推荐了,所以对本书有些兴趣的大大,可以收藏起来慢慢的养着,也许能为大大们打发空闲时间,谢谢大家。
正文第五十八章太孙纳妃
梅殷所尚是宁国公主,洪武皇帝朱元璋的第二个女儿。十四岁的时候嫁给梅殷,至今已经有十六年了。
宁国公主是朱允炆的亲姑姑,记得刚穿越依稀有些记忆的时候,还来看望过自己。因为其和太子朱标同父同母的关系,所以和东宫走的相当熟络,而太子的吕妃、常妃也经常去宁国公主府串门,两家极为融洽。
但是驸马都尉作为外戚,为了避嫌,梅殷能来东宫也是一个异数,本来朱允炆以为是小维闯祸,却没有想到自己却是想错了。
梅殷的此次到来,正是为了皇太孙的纳妃而来。原来朱元璋让郭宁妃负责替皇太孙甄选正妃、侧妃。宁国公主去宫中时正好听说,拜见了郭宁妃后,就托梅殷前来支会一声。
朱允炆本来就没有奢望自己作为储君,婚姻大事能够自己决定,总算是遇到了杨蝶和小维,虽然心里颇有好感,但也没有奢望能够在朱元璋活着的时候纳她们入宫。
也不是觉得她们不好,只是在潜意识中觉得,双方身份悬殊太大,在自己没有完全当家作主,而又十分强势之前,势必会遭到朱元璋和一班腐儒们的大肆抵制,说不定还会造成人才离心,对自己以后对付朱棣造成一定的困难。
所以一直想着蓝玉所说的,娶冯胜的孙女,在朱允炆理解,蓝玉之所以让自己这样做,一来是看出了冯胜的危险,希望自己能和冯胜有了直接关系,到时间朱元璋下手的时候总要顾及一些情面。第二,可以使朱允炆有了一些军方的势力,到时间不会武将可用。
蓝玉和燕王朱棣共事多年,深知燕王的用兵能力,到现在为止,大明几乎几个人可以和其正面对抗,何况,大明天下精锐骑兵皆出自于北方,能率领大军和骑兵正面对抗的人,现在如今只有冯胜一人而已。傅友德也逊其三分。
朱允炆自以为分析的很透彻,一直也在寻找办法希望能够说服朱元璋,至少在冯胜遭到杀身之祸前,身为宋国公的冯胜和自己还是比较门当户对的,而当梅殷说出事情的原委时,他才发现,自己又被所知道的历史诱导了。而且错的十分厉害,就算是冯胜因为自己的穿越历史改变而未曾被干掉,自己想娶她的孙女,也是妄想。
驸马都尉梅殷说出,朱允炆才明白事情的真相,原来朱元璋汲取历朝后宫乱政的教训,于洪武元年修纂《女训》作为管理后妃的“家法”。在后妃的甄选上,为防范朝中权臣与后宫****,规定“凡天子、亲王之后、妃、宫嫔,慎选良家女为之,进者弗受,故妃、后多采之民间。”而且偏重于选择清贫之家的女子,试图以此辅佐皇帝去节俭勤政。
从这条看来,朱元璋的出发点是好的,可是到了自己的面前,现在估计连小维和杨蝶的机会都比冯胜的孙女大了很多。
自己怎么才能保住冯胜,怎么才能和除了藩王之外的军方势力拉上关系呢?记得看过的小说中,老朱只给自己留了两员大将,分别是耿炳文和郭英。但这两员大将善守不善攻。造成了后世历史中的建文帝空有百万大军,却处于被动挨打状态,最终被朱棣各个击破,以至于兵溃如山倒。
傅友德已经被自己弄死去牵制张定边发展水军了,老朱不死,他是休想有出头之ri,估计就算出头也免不了被诛九族的命运。
现在常年在北方作战并有很多经验的就是冯胜,怎么办。
朱允炆突然觉得自己有些清心寡欲起来,正在谈论自己的婚事,却满脑子想的全是今后的未雨绸缪,正在发愣之间,突然听到有人在轻轻的唤着自己,定神看去,之间驸马都尉梅殷的脸上露出怪诞之色。
不由的尴尬的笑了笑,道了个歉,请梅殷继续说下去。也不为意,停下来喝了一口茶,又继续讲了下去。
大明储君的正妃,按照礼制,除了没有治内权(东宫内的治内权掌握在皇后手中)之外。地位仅仅在皇后之下,妃嫔之上,可以说是很崇高的。另外还有一点梅殷不顾逾越特地强调了一下,大明洪武年间,自从马皇后,也就是皇太孙的奶奶去世之后,朱元璋就再也没有立过皇后,治内权一直朱元璋交与郭宁妃代管。
如果没有发生变故,储君正妃就是预备皇后,很有可能在短时间内,朱元璋将后宫的治内权交给储君正妃。
而且,今后在大明的重要仪式上,不但皇帝、皇后要出席,皇太孙和正妃也要出席,通常会坐在帝后的左下方。太孙衣装与皇帝差别不大,太孙正妃也同皇后一般,身着凤冠霞帔——只是皇后的凤冠是“六屏”,太孙正妃的凤冠是“四屏”而已。
说道此处,梅殷特别的看了朱允炆一眼,而后者知道他指的是杨蝶的独臂,佯作不解,一晃而过。听梅殷继续讲解,才知道选妃是多么麻烦的一件事情。
就像朱允炆后世中英语专业考级那样,四六八级逐级过关,一直到最后,才有资格坐在自己的身侧,待到自己登基后母仪天下。其过程大致分为“八级”,逐级加以筛选淘汰。
说是像英语考级,又像是“快乐女生”大选,分为海选、初选、复选、精选、留宫、晋嫔、选三和钦定八级。
过程极为繁琐复杂,海选要从全国挑选十三至十六岁之间的少女五千人,皇家支付路费后定时让少女父母送女儿上京参加初选,初选淘汰一千人左右,复选再筛掉二千人,精选后只有一千人进入宫中参加甄选,叫做留宫。
通过留宫、晋嫔。也就剩下五十人,则自动晋级为嫔妃。最后就是由后宫主持或太妃从五十人中选出三个供皇上钦定。分为正妃一人,侧妃两人。
五千人中百中取一,在后世资讯、交通发达的时候还无所谓,可是放在朱允炆所在的大明,其难度可想而知了。为皇太孙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