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亲子教育秘诀:做不生气的父母(全文-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见妈妈这样咒骂自己,也一定很生妈妈的气,因为他很难理解妈妈骂自己的原因会是因为关爱自己。
 
  试想看看,小超的妈妈在他回来时,如果是换一种表达方式,把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告诉孩子,效果会如何?
 
  “小超你这么晚回家是不对的,妈妈爱你,所以非常非常担心你,在这里站了三个钟头等你,就怕你出了什么意外,看见你安全回来,我总算放心了。但是我希望你以后不要再这样做了,你明白吗?”
 
  如果是这样,效果肯定是大不一样的。首先妈妈自己没有让担心和爱转化成“生气”,而是对孩子客观地描述了自己的心理感受,孩子从妈妈的话里至少能体会到两个意思:
 
  第一,我晚回来是不对的,妈妈很为我担心;
 
  第二,我妈妈真的很爱我(否则不会站在门口等我三个小时)。
 
  同样一件事情,父母采用正确的表达方式,不仅能减少自己和孩子生气的几率,而且还能让孩子心服口服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样的方式,才是我们倡导的聪明的做法。




第24节:绝对不当“压力锅”(1)

  七 绝对不当“压力锅”
 
  用过压力锅的人都知道它的方便快捷,也大概都了解压力锅的工作原理:水在压力锅里被紧密地封闭起来,压力锅被加热时,锅里的水也受热蒸发,但这些蒸汽不会扩散到空气中,它们保留在压力锅里,使得锅内的气压高于一个大气压,这样的话,水要在高于100℃时才会沸腾,在压力锅内自然就形成了高温高压的环境,饭菜当然就很容易做熟了!
 
  我想说的是,由法国发明家丹尼斯·帕平发明的压力锅,最好、最恰当的使用方式就是在厨房里。不过很奇怪的是,有不少的父母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居然把自己装扮成了一只压力锅!
 
  “我忍你很久了!”
 
  “我好几次都想收拾你,最后都算了,今天你又惹我!”
 
  “你是在测试我的忍耐力有多大吗?!”
 
  “我不想再说第五遍!”
 
  听听这些从父母嘴里喷射出来的话,就知道他们体内的“气压”已经严重超标,就快到喷发的顶点了!这些话乍一听,觉得父母还挺“仗义”的,孩子犯了那么多次的错误,他们都“一忍再忍”,没想到孩子那么不识好歹,不但没领情,反而再三犯错,这怎么能叫父母不生气呢?!
 
  但是再一琢磨,发现不对,是谁让父母变成了一只“压力锅”?是孩子?我看不是,恰恰是父母自己选择了这种方式刺激自己。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孩子常有的几种犯错误的类型,很多时候,他们由于心理和年龄的原因,根本不知道自己犯错了,这就需要家长有个清醒的认识,时间长了,孩子的很多行为问题就会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得到改善。但是如果父母没有做到“及时地、耐心地、再三地、平和地指教”,而是选择咬牙忍耐,那不管时间过去多久,孩子都不能顺利地“开窍”。
 
  我想起有一次在一个朋友家聊天,她六岁的儿子帅帅说要去楼下找小朋友玩,妈妈说:“好,只能玩二十分钟就回来,外面太冷了。”帅帅乐呵呵地就要去拉门,妈妈突然大喝一声:“帅帅!我说过什么?!”
 
  别说帅帅,连我也被吓了一跳。只见帅帅皱着小鼻子很努力地想了想:“你说……你说玩二十分钟就要回来……”“不!我不是说的这个!你再想想!”
 
  我和帅帅一起开始想,可我实在想不起来她还说了什么要紧的话。看着儿子发蒙的脸,我这个朋友简直怒不可遏,她冲到帅帅面前提醒道:“昨天,妈妈昨天刚跟你说过的,你难道忘了吗?”看得出来,帅帅赶紧把思维回放到昨天,他眼珠转了转,突然想起了什么:“哦!妈妈昨天说今天晚上做红烧牛肉!”




第25节:绝对不当“压力锅”(2)

  妈妈听了帅帅的回答,几乎要晕倒。
 
  “天哪天哪!你到底有没有长耳朵啊?!我昨天刚跟你说了,现在是冬天,外面很冷,出门的时候一定要戴上帽子,要不然会生病的呀!你怎么把妈妈的话当耳旁风呢?啊?你是不是想气死妈妈呀?”
 
  帅帅在喉咙里“噢”了一声,火速转身在衣帽间里抓上帽子就夺门而逃了。
 
  我在沙发上笑得直不起腰来,帅帅他妈却气得呼哧带喘的。
 
  其实,帅帅并没有得健忘症,也没有故意把妈妈的话当耳旁风,他只是一心想下楼去玩,忘了要戴帽子和手套而已,在这种时候,妈妈只需要说两个字就可以了:“帽子!”
 
  实际上,父母对孩子每一次的调教,就和压力锅释放气体的原理一样。压力锅到了该释放的时候不释放,恐怕连灶台都有被摧毁的危险。父母焦躁的情绪也需要随机地、合理地调控,才不至于让自己有一种“一忍再忍,忍无可忍”的悲愤。
 
  想想看,孩子们的一日生活,从早晨开始就琐琐碎碎、拖拖拉拉,起床、穿衣、洗脸、刷牙、吃早饭、上学,哪一样离得了父母的催促、监督?
 
  不幸的还在后面,随着孩子放学回到家里,新一轮的战争又打响了!父母一边要做晚饭,一边要扯着嗓子叮嘱孩子做作业,吃完了晚饭还要照顾他们洗澡,上了床还得讲故事,讲完了故事还得监控他们是否老实地睡觉……
 
  这还仅仅是一个平常日子里的生活内容,还不包括不定期的“突发事件”,比如孩子像帅帅那样,一个简单的戴帽子都记不住,这确实让人想想都发憷。
 
  但是,做父母的乐趣,不也就是来自这平常的点点滴滴吗?当一个只知道傻笑的小不点儿在自己的教养下,长成了一个活泼健康、独立自信的小人儿,这难道不是做父母的最大享受吗?
 
  可见,要想不让自己变成一只可怜的压力锅,父母还真得好好揣摩一下如何“及时地、耐心地、再三地、平和地指教”孩子。




第26节:永不失落的权威(1)

  八 永不失落的权威
 
  在诸多让父母们生气的原因中,恐怕没有什么会比父母们感到自己的“权威失落”更让他们郁闷的了。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父母们发现:
 
  这孩子竟然有主意了!
 
  日子再往后过,父母们又发现:
 
  这孩子主意越来越大了!
 
  再过两年,父母们脸上已经有点儿挂不住了:
 
  这孩子主意太大了!根本不把我们放在眼里!
 
  到了这个阶段,不少的父母心里会产生一种深深的失落感:曾经乖巧听话的宝贝,怎么就变成这个样子了呢?你想给他买汽车模型,他偏要买“变形金刚”;你说红色皮鞋好看,他偏喜欢白的;你让他穿长裤,他偏挑短的;你说放学回来先写作业再上网,他就要先上网再写作业;你说女孩儿穿背带裙好看,她说你欣赏水平已经严重过时 ……
 
  “我怀疑我们家孩子是属驴的!”
 
  “养孩子还不如养只宠物狗,越大越管不了了!”
 
  “早知道把孩子养大了就是来气我的,我当初就不该……”
 
  问题出在哪里了?难道这些有主意的孩子真是“白眼狼”不成?反过来说,难道父母发现自己对孩子的“命令”失效了,还要兴高采烈不成?好像都不是,那到底是什么地方出问题了呢?
 
  问题还是出在父母那里。
 
  首先是观念有偏差。在咱们中国数千年的传统文化中,“孝顺”是对孩子最基本的要求,甚至还有人把这个词作了一个新的阐释:孝顺就是“顺孝”,“孝”的前提是“顺”,“顺”就是顺从。听这话,如果一个孩子连父母的意愿都不顺从,那还何谈“孝”呢?
 
  虽然现在在很多年轻的父母心里,可能并没有刻意地去解析这个词,但是在潜意识里还是受到了这种文化的影响,所以才会在面对孩子的不顺从时,感到那么焦虑、生气、失落。
 
  其次,父母们对“权威”这个词,理解有偏误。
 
  在词典里,“权威”有四个层次的解释:权力、威势;使人信从的力量和威望;统治、威慑;在某种范围里最有地位的人或事物。




第27节:永不失落的权威(2)

  如果按照这种逻辑去理解,我们是不是能这样说:父母的权威,就是指对孩子有掌控的权力;在孩子面前,有绝对强势的威信;并且,父母身上要有使孩子信服、顺从的力量和威望;再有,父母要统治孩子,要给孩子威慑,要成为家庭中最有地位的人?
 
  这样从文字上的表面化理解,或许能让很多父母感到“大快人心”,但是我们可能忘了一个很重要的前提:
 
  孩子是谁?
 
  孩子是父母的子民?孩子是父母的私有财产?孩子是父母的附属品?孩子是父母手中的提线木偶?
 
  如果你认为都不是,那孩子究竟是谁?
 
  第三,父母在专制教养和放纵教养中,走了极端。
 
  很好理解,所谓“专制教养”就是父母对孩子展开全方位的控制,从孩子的喜好到孩子的口味,从孩子的穿着到孩子的兴趣,都由父母一手包办。
 
  另一种极端就是“放纵教养”,给孩子全方位的自由,想干什么就可以干什么,这种放纵几乎等同于“忽视”。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养方式,却可以造就“殊途同归”的教养结果——孩子的叛逆,而且越大越叛逆。
 
  生活在专制型教养方式下的孩子,小的时候一定是顺从服帖的,有时甚至顺从服帖到畏缩、怯懦的地步。但随着年龄和自我意识的增长,他们终究会“觉醒”,他们突然发现,原本属于自己的那个自由空间,竟然一直被父母的强权挤占着,孩子一旦认为自己的力量储备充分时,他就会开始“抗议”——各种无声的、有声的、无形的、有形的抗议行为,像岩浆喷发一般,把父母围困在水深火热之中!
 
  生活在放纵教养方式下的孩子,行为问题也会非常严重。不论父母放纵孩子的原因是疼爱也好,顾不上也罢,最后造成的结果就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一直缺乏有效的关爱,对他行为矫正的N多次机会,都在父母的忽视中被错过了。这样的孩子,小的时候就开始形成霸道、以自我为中心、冲动、鲁莽、为所欲为的性格特点,等他长大了,又怎么会顾及到那可怜的“父母权威”呢?




第28节:永不失落的权威(3)

  综合以上这几点,我们对这个问题的分析,已经初露端倪了。父母的权威,和我们平时在影视剧里看到的,高高坐在龙椅上的皇帝权威,决然不是一回事儿。孩子和父母的关系,是纯粹的亲子关系,而非君臣关系。而建立一个和谐、亲密的亲子关系的前提,是父母和孩子双方对彼此的尊重和包容。
 
  尊重什么?
 
  尊重对方作为一个人的独立性,包括人格、情绪、性格、习惯、思维方式等等。
 
  包容什么?
 
  包容对方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和自己的行为模式不一样的“特点”。绝对不要把自己的习惯、喜好、情绪统统打包,然后强加到对方身上,谁都承受不了这个重量。
 
  尤其是当父母把自己的一切打包甩给孩子的时候,你无非是在copy一个一模一样的自己,而完全忽略了孩子作为一个人的独立性——在孩子身上copy自己,是顶无聊的做法,世界上已经有一个你了,无须再多一个。
 
  有了尊重和包容这样一个前提,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孩子在父母权威背后,感受到的是爱,是父母对自己的理解、尊重和宽容。而父母在这样一种情绪的引导下,会非常自然地实施“民主教养方式”——既不是处处高压,也不是放任自流,而是真心地热爱、接受孩子,合理地引导和控制孩子。
 
  这样去考虑问题的话,那孩子喜欢“变形金刚”,你干吗要硬塞给他一个汽车模型?你不是她,你凭什么说红色就比白色好看?大冷的天儿,他硬要穿短裤,那你就把可能发生的后果告诉他,让他自己去权衡好了(冻感冒了他就知道风度和温度哪个更重要了);关于放学回来先写作业后上网还是先上网后写作业,这完全是一个可以协商的问题;女儿不认为背带裙好看,你是否想过现在的女孩儿们都喜欢什么呀?咱是不是也得了解了解新的流行趋势啊。
 
  再说了,孩子有了自己的主意,父母应该感到高兴才是!你生他养他,不就是希望他早日成人吗?没有独立的思想,没有果断的意志,人云亦云、唯唯诺诺,那叫成人吗?




第29节:永不失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