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无限体验人生-第49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知道孙悟空和沙和尚来了,见不到其他的狮子精,九灵元圣掐指一算,悲从心来,就知道自己的黄狮孙儿已经惨遭不测。

九灵元圣出来直接显出原型,一张口就把孙悟空和沙和尚给擒住,这可是一招也没有动手,双方之间的差距太大了。

抓到孙悟空之后,九灵元圣就让小妖们用鞭子抽打孙悟空,而且定好,被自己擒拿回来的人,一天一个,谁也跑不了。

孙悟空趁着天黑,使了变化,掏出了妖洞,然后找来土地询问九灵元圣的来历,知道了是太乙救苦天尊的坐骑,就去找太乙真人来降服九灵元圣。

主子来了,九灵元圣自然是没有了手段,只能够乖乖臣服,孙悟空也救出了师父和国王王子,并且传授三个王子武艺,等到王子们武艺熟练之后,才继续上路。

这九灵元圣和竹节山的狮子精算是倒霉,本来他们在唐三藏西行的时候,是最没有问题的,因为他们并不想去吃唐三藏的肉,只因为黄狮精一时起了贪念,偷了宝贝,而九灵元圣则是开始护短,结果把事情闹得越来越大。

这一切也是没有办法的,劫难之中,他们是跑不了的,劫气会蒙蔽他们的心智,让本来低调行事,从不作恶的黄狮精贪念大涨,又让九灵元圣,明知道孙悟空他们的身份,也知道他们把兵器拿回去就没事了,可是护短之心猛增,主动去开战,那么自然是产生了纠葛。

可怜了竹节山的狮子精们,孙阳本来还想把他们都收了,这七头狮子身体里的血脉肯定不凡,要不然也不会被九灵元圣看中,可惜了,最后居然都被孙悟空给宰杀。

离开玉华州,继续前行,就是金平府,越往西行,佛教的痕迹就越明显,人们信佛的数量也是越来越多。

当唐三藏师徒来到金平府的时候正赶上元宵佳节的灯会,唐三藏当然要留下来看灯。

在这金平府,有三个妖怪,分别是避寒大王、避暑大王、避尘大王,他们是修炼千年的妖怪,比孙悟空都要长久,三个妖怪自幼就喜欢吃酥合香油,就进场变成佛相,来这里吃香油。

酥合香油是产于天竺附近的一种香油,有特异气芳香气,味淡,微辛,能沉于水但不溶于水,只溶于酒精,用火点燃则产生轻微爆裂响声,三个犀牛怪的口味还是很独特的。

唐三藏在此观灯,被妖怪们看到,就掳走,准备用香油煎着吃,就在把唐三藏剥洗干净,准备下锅的时候,孙悟空也找上门来,结果是被三个犀牛精和一群小牛精打退,只能够拉了猪八戒和沙和尚继续来,结果把猪八戒和沙和尚也都陷入其中,被妖怪给抓进洞去。(未完待续。)

第一千零八十章 灵山

孙悟空只能够上天搬救兵,来到天上从太白金星口中得到了应对的办法,“那是三个犀牛之精。 他因有天文之象,累年修悟成真,亦能飞云步雾。其怪极爱干净,常嫌自己影身,每欲下水洗浴。他的名色也多:有兕犀,有雄犀,有牯犀,有斑犀,又有胡冒犀、堕罗犀、通天花文犀,都是一孔三毛二角,行于江海之中,能开水道。似那辟寒、辟暑、辟尘都是角有贵气,故以此为名而称大王也。若要拿他,只是四木禽星见面就伏。”

四木禽星就是二十八星宿中的角木蛟、斗木獬、奎木狼、井木犴四位星君,他们天生克制牛妖牛精,尤其是井木轩,他能够上山吃虎,下海擒犀,正好是三个犀牛精的克星。

不过这三个犀牛精可都是千年修行的妖怪,一个井木轩还是有点不足,所以需要四位星君一起前往。

四位星君下界帮助孙悟空,那么曾经把孙悟空都给打跑的三个犀牛精吓得身体发软,竞相逃命,而那些小妖们,也都是身体一软,就献出了原形,都是一些山牛精、水牛精、黄牛精,还真是一个牛窝,来这里杀牛卖肉肯定不错。

最后三个犀牛精都被擒杀,一头被龙宫的人给带回去吃了,另外两头都被猪八戒一刀给劈死,然后把犀牛精头上的六个牛角都给弄下来,四个交给四位星君带上天庭交差,剩下的两个,一个交给金平府的官员,当作凭证,最后一个准备带到西天献给佛祖。

接下来的路程就距离灵山越来越近了,前路的妖怪也没有什么凶狠的了,因为这里已经快到灵山脚下,如果在这里有妖怪吃人为恶,那可就是打佛门的脸了。

在天竺的都城,他们也遇到了最后一个妖怪,那就是玉兔精,她本来是广寒宫中捣药的玉兔,可惜思凡下界,把天竺的公主给摄走,自己变成了公主的模样,准备招驸马,其实目的就是唐三藏的元阳。

不过被孙悟空识破,就要被打死的时候,嫦娥从天而落,请孙悟空手下留情,然后把玉兔收走,真正的公主也回到了天竺。

过了天竺的都城,又办了一件强盗杀人的案子之后,唐三藏师徒终于来到了灵山脚下,这里玉真观的金顶大仙可是在这里等候唐三藏多时了,本来说是两三年就会到,可是这已经过去了十多年,这一路上的艰难险阻,没有大毅力大恒心,恐怕是坚持不下来的。

玉真观就是给唐三藏最后做准备的地方,唐三藏要在这里沐浴更衣,功满行完宜沐浴,炼驯本性合天真。千辛万苦今方息,九戒三皈始自新。魔尽果然登佛地,灾消故得见沙门。洗尘涤垢全无染,反本还原不坏身。

离开了玉真观,前面就是凌云渡,这里只有一根独木桥,就在唐三藏觉得是不是走错了路的时候,下面有人乘船出来,这正是接引佛祖,又称为南无宝幢光王佛,孙阳觉得他恐怕就是接引圣人的分身,菩提祖师是准提圣人的分身,没有理由接引圣人不留一个分身在洪荒大陆上行走。

这凌云渡乃是凡俗世界和佛国世界的分界线,要不然常人怎么会没有办法来到灵山,就是这凌云渡相隔,除非你有大气运,大毅力,从上面的独木桥上走过,你就能够脱去凡身,成就佛身。

接引佛祖的船也不是一般的小船,“我这船鸿蒙初判有声名,幸我撑来不变更。有浪有风还自稳,无终无始乐升平。六尘不染能归一,万劫安然自在行。无底船儿难过海,今来古往渡群生。”

唐三藏上船之时站立不稳跌入水中,被接引佛祖给拽上船来,而唐三藏的凡俗之身已经留在了水中,脱却胎胞骨肉身,相亲相爱是元神。今朝行满方成佛,洗净当年六六尘。此诚所谓广大智慧,登彼岸无极之法。

过了凌云渡,就踏上佛国灵山了,没走多远,就看到了大雷音寺,顶摩霄汉中,根接须弥脉。巧峰排列,怪石参差。悬崖下瑶草琪花,曲径旁紫芝香蕙。仙猿摘果入桃林,却似火烧金;白鹤牺松立枝头,浑如烟捧玉。彩凤双双,青鸾对对。彩凤双双,向日一鸣天下瑞;青鸾对对,迎风耀舞世间稀。又见那黄森森金瓦迭鸳鸯,明幌幌花砖铺玛瑙。东一行,西一行,尽都是蕊宫珠阙;南一带,北一带,看不了宝阁珍楼。天王殿上放霞光,护法堂前喷紫焰。浮屠塔显,优钵花香、正是地胜疑天别,云闲觉昼长。红尘不到诸缘尽,万劫无亏**堂。师徒们逍逍遥遥,走上灵山之巅,又见青松林下列优婆,翠柏丛中排善士。

看到心目中的圣地,唐三藏都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一路上对那些优婆塞、优婆夷、比丘僧、比丘尼纷纷失礼,这可是吓坏了那些人,唐三藏是何许人也,他们可都是清楚,前世是如来佛祖的弟子金蝉子,今生也是要封佛之人,自己实在是担不起唐三藏的礼。

来到山门外,门口的四大金刚确认了唐三藏的身份之后,就向内禀报,如来佛祖就召集八菩萨、四金刚、五百阿罗、三千揭谛、十一大曜、十八伽蓝一起来到大殿迎接唐三藏。

在大雄宝殿之上,唐三藏、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向如来佛祖见礼,并且请求佛祖赐下真经,自己也好早日回国,自己可是已经耽误了不少年,简直是归心似箭了。

“你那东土乃南赡部洲,只因天高地厚,物广人稠,多贪多杀,多滢多诳,多欺多诈;不遵佛教,不向善缘,不敬三光,不重五谷;不忠不孝,不义不仁,瞒心昧己,大斗小秤,害命杀牲。…………”

如来佛祖巴拉巴拉的说了一堆,也就是告诉唐三藏为什么要传经,要传什么真经,然后就让阿傩迦叶两位尊者去传授给唐三藏真经。(未完待续。)

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传经

在大雷音寺先享用了斋果之后,就前往藏经阁接受传经,在这里有佛门所有的经书,《菩萨经》、《虚空藏经》、《首楞严经》、《恩意经》…………让唐三藏看的是目不转睛,自己辛苦十余载,就是为了这些经书而来。

不过阿傩、迦叶却要人事,这让唐三藏有点为难,他一路上都是说出家人不需要黄白之物,没想到来到了大雷音寺,居然要给人事,这真是讽刺。

在孙悟空三师兄弟的威胁下,阿傩迦叶只能够传经,不过传的是无字之经,这无字之经如果是得道高僧看了也许还能够看懂,但是要让东土的和尚看,那根本是不可能的,在藏经阁上的燃灯古佛知道了之后,就决定帮他们一把。

燃灯古佛原本也是紫霄宫中客,曾经加入阐教,任副教主,谁让元始天尊不收他为徒呢,在封神一战后,燃灯就带着惧留孙、文殊、普贤、慈航四个人加入到了佛门,燃灯被封燃灯古佛,成为万佛之祖,惧留孙被封为拘留孙佛,是过去七佛之一,文殊普贤慈航被封为菩萨。

等到唐三藏师徒带着佛经离开了大雷音寺之后,燃灯古佛就让他身边的白雄尊者去把无字之经给抢了,算是给唐三藏提个醒。

当发现自己的经书都是无字之经后,唐三藏都要哭了,自己这怎么回去给唐王交代,难道自己辛苦十余年,就是得到了这些无字之经吗?

唐三藏是可以任命,孙悟空可不会任命,他带着唐三藏就会大雷音寺要和如来佛祖好好的说道说道。

“你且休嚷,他两个问你要人事之情,我已知矣。但只是经不可轻传,亦不可以空取,向时众比丘圣僧下山,曾将此经在舍卫国赵长者家与他诵了一遍,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脱,只讨得他三斗三升米粒黄金回来,我还说他们忒卖贱了,教后代儿孙没钱使用。你如今空手来取,是以传了白本。白本者,乃无字真经,倒也是好的。因你那东土众生,愚迷不悟,只可以此传之耳。”

如来佛祖当然知道,阿傩、迦叶的所作所为,他告诉唐三藏,经不可轻传,也不可空取,意思已经很明显了,你该拿的人事,还是要拿的。

唐三藏无奈,把一路化缘的紫金钵盂给了阿傩和迦叶,虽然只是一个钵盂,但是这可是紫金打造,乃是皇家器物,一样是价值千金,阿傩和迦叶接过紫金钵盂,又是敲,又是弹,要验明钵盂的成色。

验明成色之后,阿傩和迦叶也不再为难唐三藏,开始把真正的有字经书传给唐三藏,这次唐三藏可是要看仔细了。

前前后后,各种经书,一共传了五千零四十八卷,本本都是真经,这让唐三藏看的爱不释手,恨不得现在就打开诵读。

把经书包裹好了之后,唐三藏师徒向佛祖拜别,然后由八大金刚,驾云送唐三藏回大唐,这样回去的时候就比来的时候要快很多了。

但是在大雷音寺,一路上护送唐三藏西行的五方揭谛、四值功曹、六丁六甲、护教伽蓝向菩萨交旨,当初封菩萨旨令,护送唐三藏西行,现在唐三藏功德圆满,可以交旨了。

如来佛祖也是询问菩萨,唐三藏这一路上受到的磨难,观音菩萨就开始一桩一件的来细数,金蝉遭贬第一难,出胎几杀第二难,满月抛江?第三难,寻亲报冤第四难……

桩桩件件都是有名有据,有孙阳的插手,让几个磨难改头换面,但是有了新的补充,那么是一个也没有少,算到今天,整整八十难。

菩萨马上觉得不妥,佛门中九九归真,这样算起来,还少一难,立刻去通知送唐三藏走的八大金刚,八大金刚知道之后,只能够降下云头,把唐三藏师徒四人放在地上。

唐三藏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只以为是本该如此,所以也就不多说什么,落下云头就发现自己已经来到了通天河边,当初带他们渡河的老鼋再次出现驮他们过河,但是半路上询问唐三藏当初自己让唐三藏问佛祖的事情,佛祖怎么说,这让唐三藏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因为他早已经把这件事忘了。

老鼋知道唐三藏肯定是没有当回事,就气愤的直接沉入水中,让唐三藏四人落水,还好唐三藏已经得道,要不然就会沉入水底,当被孙悟空救出来之后,带着的经书全部都湿透了,只能够晾晒。

可是在把经卷收拾起来的时候,石头粘下了尾页,让经书不全,这几块晾晒经书的石头,也显现出晒经石三个字。

当经书晒完,重新回到东土之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