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清坑你没商量-第1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旦发现敌军进攻方向哪个地方兵力不足,中间的骑军主力立刻就会向那个方向穿插包抄,而两翼骑军会适时发动反击,包围兵力不占优势的敌军,迅速予以消灭。

总之,在这大平原上,骑军利用速度快的优势,在不断的运动中找到敌人的弱点很容易,满洲军若不顾四周都是敌人骑军的局面向前进攻,跟找死也没有太大区别。

这一点,孔有德和耿仲明无疑是十分清楚的。看到对方完全是骑军,列出了两翼凸出的阵势,立刻下令自己的部队停止前进,回报后面的多铎。

多铎前锋营差点让对方全歼,此时心有余悸,不想派自己的满州骑兵出击和对方死磕。

要知道真正的满人太少了,连汉人的百分之一都达不到。把真正的满人拼光了,他们就不用在关内呆着了,恐怕连辽东老家都站不住了。

这是出征时多尔衮反复嘱咐他和阿济格的,只允许让汉人和汉人自相残杀,不到万不得已,绝不允许动用满八旗!

他损失了大部分的前锋营,回去还不知道多尔衮会怎样惩罚他,再让他拿满洲八旗和辛思忠死磕,他无论如何不肯了。

可是,也不能就这样,让人家两万骑军堵在这里,不往前进军啊?

还是耿仲明有主意,他想了个办法,把二十余门红衣大炮放在阵前,逐渐向前移动。

待大炮射程够上对方骑军,对方不撤就用大炮轰。对方如果撤了,就继续推着红衣大炮前进。

如此步步为营,一点一点前进,早晚会将对方逼急,要么撤退逃跑,要么向大炮进攻。

向大炮进攻等于是找死。这红衣大炮炮身粗重,射程超过一里,一炮可打出几百粒铁丸,人和马只要碰上铁丸,基本没有活路,不死也得失去战斗力。

二十余门大炮齐射,那威力想想都可怕,骑军想冲破大炮的火力网,完全就是妄想。

多铎一听,耿仲明这主意不错。就这么着了,把大炮推到阵前,全军前进!

辛思忠看到对方推出二十余门红衣大炮,立刻就下令骑军向后撤退了。

他见过红衣大炮,知道这玩意厉害。

可是,他的骑军刚撤退五里,还没有来得及列好阵势,满洲兵推着红衣大炮又上来了。

反复几次,辛思忠弄明白了对方的用意。这是逼着他和红衣大炮决战呢!

潼关的时候,满清军也用这个办法对付过李自成,李自成的破解办法是,派骑军绕过对方大炮防线,从后方进攻清军。

可是人家既然要用这个法子赢你,怎么会允许你从后面打人家?结果多铎在自己后方设置了壁垒,利用壁垒消耗掉顺军的锐气,然后大清骑军出击,杀的李自成大败。

辛思忠在这方面比李自成聪明,他没有分兵绕到对方后面。因为敌军人数远比他多,人家就是希望他分兵好各个击破。

但这么一味败退下去也不是办法。他知道王烁已经带领机动兵团向西安这边赶来,便派传令兵立刻向后方前进,去寻找王烁,自己则缓慢向后撤退,尽量拖延清军前进的速度。

如果王烁的机动兵团还离的这里太远,他就必须设法阻止敌军前进,确保西安方向不受敌军攻击。

他考虑将骑军分为几个纵队,彼此拉开距离,在这渭河岸边和清军纠缠在一起,使其大炮尽量无法发挥作用。

即便可以迫使敌军无法使用大炮,但敌军人数众多,自己的骑军和敌人全线纠缠在一起,吃亏是一定的了。

所以,他才要请示王烁。

接到辛思忠报告的时候,王烁和宋献策已经率领一个步兵军和一个火枪军到达了西安城下。

他让宋献策带领步兵军和梁敏安排的一帮政工干部进西安城,往回搬运田见秀没有烧掉的物资和粮草。

同时,政工干部向百姓宣传,告诉他们满清的残暴和野蛮,劝他们暂时跟西北军去西北,等哪一天他们打回来,再把百姓们带回来。

他则和火枪军军长王建国,带领火枪军沿渭河向东去汇合辛思忠,让传令兵告诉辛思忠,就那样缓缓撤退,不要和清军硬拼。

第340章 工兵锹挖掘战壕 火枪军严阵以待

远远可以看到辛思忠的骑军的时候,王烁命令前面率领火枪军前进的火枪军军长王建国就地阻击清军,掩护西安方向的撤退计划,不得令清军越过防线一步!

王建国接令后立刻命令部队停止前进,就地沿南北方向挖掘战壕。

火枪军的士卒都配备了工兵锹,每个班还专门配备两把挖掘镐,这当然是王烁的主意。

吴朗西还没有办法做出现代军队的多用折叠挖掘工具,只能按王烁画出的图纸做出锹的样子,再配个木柄。

没有办法,王烁只好让各班专门挑两个士卒,不配锹,而是配一头尖,一头扁的工兵镐了。

渭河两岸多是黄土地层,挖掘起来毫不费力,只见南北一线尘土飞扬,两万士卒开始了挖掘战壕的工作。

带队的少尉以上军官,都专门在军校学习过战壕的形状和挖掘方法。

在地面挖掘三尺左右深,四尺左右宽的沟槽,挖出的土石则沿战壕一侧堆积到敌军进攻方向,堆积层截面成梯形,两尺左右高,用锹拍实。

这种战壕,士卒斜卧在向敌人的一面斜坡上,正好可以射击前来进攻的敌军。

这个时代还没有曲射热兵器,敌军的大炮或者其他火器,射出的弹道都是直线的,会被战壕前的梯形防御面阻挡住,无法打到战壕内的士卒。

敌军骑军攻击过来,战马会因梯形斜面阻挡而直接越过战壕,无法伤害到战壕内的士卒。战壕内的士卒只管专心向敌军射击,阻挡住敌军步兵前进就可以了。

突破战壕防线的敌军骑兵,会在战壕后面遇到王烁骑军的围剿。

能冒着弹雨突破战壕的敌方骑军本就不容易,是少数,再被战壕后以逸待劳的王烁骑军一顿围剿,估计存活下来的几率很小。

即便敌军骑兵大举突破,骑兵高坐在马上,想回马弯腰杀隐蔽在战壕里的士卒,由于高度原因,也是十分困难的事情。

而且,火枪兵的火枪上,都装着一尺多长的刺刀,可以当冷兵器长枪使用,到时候谁杀谁还真不好说。

如果当初李自成知道把战壕挖成这样,多铎的大炮说不定真就成了摆设。

辛思忠带领骑军退回来的时候,火枪军的战壕已经挖成了。

这种战壕作战的方式,辛思忠在军校学习的时候就知道了。而且,里面的许多战法和技巧,正是他们这第一代军校学员和王烁共同讨论,集思广益的杰作,他对这个,可以说再熟悉不过了。

王烁也是好久没有见到辛思忠了,两人下马,互相拥抱一下,开了几句玩笑,王烁这才询问前方的战况。

辛思忠笑道:“满清骑军没有大将军说的那么邪乎,彪悍凶狠倒是不错,论战术,论小部队配合,他们比我们差远了。如果是同等数量的骑军对决,我们必胜!”

王烁有点不相信辛思忠说的。当初在西宁和贺锦作战的时候,他的骑军连贺锦的骑军都打不过。

满清骑军却是比贺锦的骑军厉害多了,这是他在北京时,东去永平阻击清军时亲眼所见,亲自上阵试探过的。

进占兰州之后,王烁的队伍迅速扩大,他已经没了时间亲自带领部队冲锋陷阵,并不十分了解他的部队如今战斗力到底如何了。

他虽然不亲自率部队出征,但他在部队里留下的顽强不屈的作战作风和成军思想,却在深深的影响着他的部队。

将士们虽然为不能跟随他们的大将军作战而遗憾,但他们大将军作战的故事,却影响着每一个士卒,一代代传承下去,这就是军队的传统和文化。

特别是王烁发明的轮训制度和解决吃饭问题的炒面,让他的骑军们能够在没有后援的状态下走出很远,可以深入敌占区,天天在实战里摸索前进。

如今,他的骑军,已经是一只集彪悍与勇猛,战术和军纪于一身的无敌军队了,这是王烁所没有预料到的。

辛思忠带领骑兵军撤向战壕后方,到达敌军红衣大炮射程之外便停下来,就地列阵。

一旦敌军骑军进攻,他会率领骑军杀回来,迅速靠向战壕,剿杀越过战壕的敌军。

孔有德和耿仲明带领汉八旗,携带着笨重的红衣大炮,一路撵着辛思忠的骑军前进,虽然速度慢,最终还是到达了王烁火枪军挖的战壕前沿。

和李自成对阵的时候,他们已经见识了这种战壕作战的方式了,根本不足为惧。

于是,两人命令将二十余门红衣大炮拖到阵前,装上散弹,对着前方战壕一顿猛轰。

战场上顿时响起剧烈的爆炸声,清军大阵中冒出缕缕蓝烟,迅速形成雾霾,将整个大阵都包裹起来。

王烁的火枪军战壕这边,也被大炮散子击打的到处飞沙走石,黄尘满天,大炮的威势看着着实惊人。

几轮轰击过后,孔有德估计对面战壕里的人死的差不多了,便命令清军大队进攻。

清军步兵排成方阵,刀枪林立,威武雄壮,向着西北军战壕方向前进。

清军大炮轰击的时候,火枪军的士卒都背依着战壕壁,坐在战壕里,大炮发出的散子根本打不到他们。

待清军大炮停止射击,大家这才站起身,用工兵锹修理被散子打坏的梯形防御工事。

火枪军军长王建国和他的军指挥系统以及王烁,都在战壕里。

只不过这指挥战壕又在火枪兵待的战壕后面,通过与战壕一样的壕沟,跟前方战壕相连,已经有了近代热兵器作战,纵深战壕的一点影子。

看到清军大阵开始前移,王建国放下手里的嘹望镜,看向一旁的王烁。

王烁明白他的意思,说道:“你是战场指挥,别看我,该怎么干,你自己拿主意。”

不越权指挥,这也是决策层常委会做出的决定,王烁不能违背。他只能做战略决定,至于仗具体怎么打,那是军队指挥官的事。

王建国听王烁如此说,严肃地给他敬个军礼。礼毕,回身对传令官道:“命令下达至各连,以中间二师一连为号标,他们先放第一枪。敌军众多,以三百步为开火距离。执行吧。”

传令官向王建国敬礼,然后走出指挥战壕,分派传令兵传达军部命令至各连。

第341章 初试锋芒创清军 违反规律不科学

接着,王建国又向各师下达防守任务,仍旧由传令官派人传达到各师指挥部。

火枪军传令、行礼,作战指挥运作,已经开始接近现代部队的模式,这是王烁注重军校教育产生的结果。

火枪手的挑选是相当严格的,只有经过了实战并表现优异的老兵才有资格成为火枪手。

虽然这些士卒都是优秀的老兵,平日训练各种火枪运用战术也相当刻苦,但今天,是他们第一次真正用火枪打实战。这火枪军的战力到底怎样,就看今天这一战了。

二师一连做为号标,连长更是打起百倍精神,注视着对面的清军。

所谓号标,就是全军第一个开枪的那个连队。由这个连队的连长来判断敌我距离,选择开战时点,在这个连队开枪之前,其他任何连队不得首先开枪。

这是上级对他们极大的信任,也是他们极大的荣誉。是以,连长责任重大,必须打起所有精神,来做好这个工作。

这是历史上第一个火枪军的第一次实战,更是历史上火枪军的第一枪,意义非凡。

连长聚精会神的注视着前方的清军大阵向前移动,看看就要接近三百步的距离,他抽出肋下马刀,高高举起,大喊道:“第一排,准备!”

其他相邻连队的连长,看到他举起了马刀,也纷纷将马刀抽出来,高高举起。顿时,长长的战壕防线里,在阳光的反射下,泛起一片亮光。

火枪军编制,自然是采取的便于火枪连续施放的“三三”制,一班十五人,一排三班,一连三排,以此类推。

如此,第一排士卒施放火枪之后,装上弹药准备好击发,第三排士卒正好第一轮射击完毕,第一排正好再次接上,保证了射击的连续性。

清军并不明白火枪军的这些关窍,见自己还在三百步以外,敌军就亮兵刃,以为对方害怕他们呢,根本就不在乎,继续轻松前进。

他们做梦都不会想到,对方手里的火铳,可不是只能打百十步的老鸟枪。

火枪军的火枪,打的不是散沙弹,而是单颗带尾翼的锥形弹,四百步以内,即便穿着重甲,也会被这子弹洞穿!

王建国之所以要把清军放到三百步以里,不是考虑距离远了,子弹威力达不到,而是考虑火枪手的射击准确性。

西北贫瘠,每一颗子弹都花费了军工厂工人不少的心血和劳动,他可不能让这子弹打不着敌人就白白放出去。

终于,上尉连长们手里的马刀如雨般纷纷挥下。垂直于渭河,分布于其两岸的,长长的战壕里,升起一片蓝烟,爆竹般的声响纷纷传出。

清军方队前进,是考虑到对方会放箭阻拦的,前军都带了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