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接管十分顺利。
接着,各戍户形成的自然村里,就来了官府的官员和宣传队。
官员宣布,国家拥有的卫所土地,从王烁执政青海开始,归戍户私有,施行新的土地法,征兵法,选举法。
所有戍卒与戍户变为拥有土地的农民。
至于现在土地划分是否合理,待新选举出来的,新的村民委员会来决断,不合理由新的村民委员会和村民协商,重新划分。
土地产出什税二,当兵直系亲属三年免税。开垦新土地归个人所有,同样什税二。
各村开始施行民众选举。同时,宣传队宣传新法令,指导选举,鼓励民众自己做主。
王烁的青海省政府到底是多大的衙门,是不是真的是朝廷认命的,发的土地证是不是真的有用,戍户们不敢确定。
王烁在陇中的名声却早就传到了这里,大家羡慕陇中的农民有了自己的土地。
种了一辈子地的农民们的理想是什么?他们最大的理想,最大的愿望,就是自己洒一辈子汗水的,这块脚下的土地,真正属于自己!
这些戍卒,从本质上讲,就是农民,早已失去了做为士兵的天性和技能。
既然陇中的农民可以拥有自己的土地,可以归顺王烁,他们当然也可以,管他是不是朝廷的意思。如今天下到处都是和朝廷做对的草头王,还怕多他王烁一个?
四个戍所,十几个自然村,象漳县一样,很快活跃起来,积极支持新的政府。
为守卫住自己分得的真正属于了自己的土地,也为了多一份收入,享受免税的待遇,许多户都出人参军。
解散了四千戍卒,王烁却从这些自然村里招募了一万新兵。
至于各土司的领地,王烁的兵打死打跑了不顺服的土司,顺服的土司都被王烁软禁在西宁城里了。
没有了土司势力,农奴们反倒更容易发动,同样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土改运动。
第一块土地的界桩打进黄土地里,多少农奴流下了欢欣的泪水,这是多少人盼了一生都没有盼到的事情啊!
分到了土地,从此不再做奴隶,还有了农奴自己选举出来的当家人,农奴们对王烁和他的军队,除了感激,还是感激。
听说要参军保卫自己的胜利果实,多少农奴争相报名,王烁一下就聚起了十五万士卒,远超他的想象。
要保住青海这块根据地,稳定住新的体制和新的政策,防止逃跑的土司勾结外来势力卷土重来,各重要地点就得驻军,防止复辟。
他分出五万人,交给梁敏,在各镇成立保安队,随时防御敌对势力反扑,在人口集中的地区和村寨成立治安所和民兵组织,维护当地秩序和保卫新产生的政权。
选举出来的官员看到有军队驻扎在附近,还有修建的报警烽火台,身边有民兵和治安所,随时可以保护他们,底气就上来了,放心大胆的开展工作。
如何保卫新政权,梁敏在漳县已经有了十分丰富的经验,手里又有五万人马,操作起来就容易许多。
她分拨人马,把自己培训好的骨干安插到各地,领导各地的新机构建立联络和报警系统,情报系统,干的驾轻就熟,从容不迫,倒是不用王烁操心。
部队多了,粮食就是大问题了。
虽然戍户和农奴们有了自己的土地,但一时半会也生产不出粮食来。
王烁还没有想到一个彻底解决土司的办法,对归顺土司的财产和储存的粮食,就暂时不能强行充公,断了和平解决的路,同时,还要给软禁在西宁城里的,归顺他的土司们留出部分土地,以供他们的家人生活。
他只有另想办法,解决粮食问题了。
第130章 储备粮库
没处淘弄粮食,军队也不能坐吃山空,等着饿死。
王烁很快又把目光转向了西宁城里,明朝官府留下来的财产。
其实,我们不能说明代的制度在当时不先进。
朱元璋是贫苦人出身,当皇帝后还是向着穷苦人的。
整个属于大明的土地上,备慌粮库,养老院所随处都是,这都是为穷苦人准备的,还有以工代赈的制度,都很好的保证了穷苦人在饥荒或者天灾时能够生活下去。
整个清朝,即便最强盛时期,也只不过是继承了前明的一些制度,未见有何创新,这兴许与满人的整体文明进化速度有关罢。
可惜的是,朱元璋的子孙不争气。用人不明导致贪官遍地,党争不断,逼得皇帝除了太监谁都不敢相信。
宽松的与民方便政策,没有换来万众一心,相反却造就了一批无赖地主,和他们供养的所谓名士文人,抗捐抗税,以敢于对抗朝廷来博得大众称道,换取虚名,党争也由此发源。
加之万历以后的明朝这后几任皇帝,大多昏聩无能,导致土地兼并泛滥,贫富严重分化,遂把一个好好的天下搞了个乌烟瘴气,最终天下大乱,烽烟四起,想来实在可叹!
明朝虽然腐败,但太祖定的制度却没人敢废。
因此,大一些的城市和卫所,都有备慌储备粮库,只要当地官僚不是太无法无天,粮库里都会储备不少粮食以备荒年。
这也是李自成能够聚起百万大军而不用为粮食发愁,迅速壮大起来的原因。
李自成所过之处,所有人都会被他裹挟而去,留下一座座杳无人烟的村镇和城市。
顺军行动起来,老弱妇孺在中间,强壮男人手持兵器在四周,前面是降军,周边是他的骑兵,几十万男女老少滚动而前,远远看去,黄尘漫天。几千明军吓都吓死,根本不敢靠前。
若说这是一支军队,实在是勉强;若说这是一群蝗虫,倒是很有些相像。
只是后来,在牛金星、宋献策、李岩等一般有识之士的劝进下,李自成才逐渐放弃这种蝗虫军队的形式。
这种蝗虫军队是绝对不会去搞生产的,除了会破坏,别的不会。但它之所以能够生存下去,靠的,就是明朝的储备粮食。
待这些储备粮食被这位蝗虫头领,农民领袖折腾光了,他也只能靠抢掠为生了,军纪变坏那是一定的。
而大明的灭亡,如果说与这位蝗虫闯王没有关系,实在是说不过去。
天幸李自成没有到过西宁,天幸西宁粮台李道中是个个老实人,粮库中粮食一直按朝廷规定储备,没有象其他官吏一样,私自倒卖掉换取私利,这为王烁解决了大问题。
王烁因此也看中了李道中的清廉,仍旧让这粮台管理粮食,还让他管理军队所有物资。不过不再叫做粮台,而称后勤部长了。
李道中开始还不愿意,这后勤部长是个什么官,朝廷没这官职啊?再说,这粮食是备灾的,没有当今万岁爷的圣旨和朝廷工部的印信,谁也不能打开使用,你怎可擅自开仓?
王烁就给他解释这天下现在到了什么地步,不开仓军队会挨饿,怎么打败闯贼?
至于这部长是什么官嘛,因为我现在是自发组兵保卫大明,朝廷和这里被贼兵阻隔,无法报知,所以也不能任命你什么朝廷的官,但我这官肯定比粮台大,嗯,萧何知道吧?等将来平定了天下,你的功劳就和萧何一样,可以上凌烟阁!
李道中一琢磨,我是萧何?不对吧,萧何是宰相,我若成了宰相,那你岂不是……他不敢说,也不敢想下去了。
王烁懒得和他废话,告诉他,我就看中你了,给你一队辎重兵,你把这后勤部长给我干好了,我要什么你这就得有什么,没有,小心你的脑袋!
李道中是个胆小之人,让王烁瞪起眼来一吓唬,老老实实干后勤部长去了,再也不敢想王烁到底是要拯救大明,还是和李自成一样,要消灭大明了。
一切渐渐有了头绪,王烁就有时间,对付那帮还软禁着的土司了。
要解决青海的土司,首先就要解决祁廷谏、李天俞这样的大土司,只要这两个大势力服从了,其余一众小土司也就翻不起什么浪来了。
这段时间,他没事就和鲁胤昌、梁敏研究青海的情况,苦思冥想对付这帮土司的办法,已经有了一个解决方案,只是成不成,谁也不敢确定。
这一天,王烁换了文士装束,单独到祁廷谏府上,拜会大明青海宣慰使祁廷谏。
第131章 亲访土司
祁廷谏足不出户,却是不断派手下打探外面的情况,得知自己大部分的土地都让王烁分给了自己的农奴,痛心疾首,忍不住放声大哭。
这都是列祖列宗十几辈人艰苦努力,换得的财产呀,想不到毁在他手里,让他如何去见列祖列宗啊!
有心现在就联络各地同族,报信给固始汗,让他出兵,和王烁决一死战,可一想王烁那威猛无敌的样子,他就泄气了。
祁家的土兵都让王烁给整编了,土兵的家人又分了他的土地,肯定向着王烁,不会跟着他和王烁做对,指望固始汗那十台吉的虾兵蟹将,恐怕不够王烁塞牙缝的!
可如何赶走王烁,恢复自己的家业呢?他几乎天天在想这个。
正想的闹心,管家来告诉他,王烁来了,说是来看望祁宣慰使大人。
祁廷谏立刻问道:“他带了多少人马?”他是怕王烁来抓他。
要是那样,他得赶紧想法逃跑,保不住性命,恢复家业就更别想了。
管家告诉他,王烁就一个人,手里还提了礼物,是千年的人参,说有人从关外带给他的,拿了来送给大人滋补身子。
祁廷谏听了眼珠一转,心说你这可是自己找死来了,我不如于廊坊里埋伏下勇士,就将你在这里弄死,解我心头之恨!
转念一想,不对!就王烁那万马军中取上将首级的厉害,这可是他亲眼看着的。
就自己手底下这几个二货,对绵羊一般的农奴,狗仗人势,还看着象勇士。在王烁面前,恐怕连绵羊也算不上。指望他们杀王烁?那不是杀王烁,那是自己找死呢!
想到这里,他立刻就打消了对付王烁的念头,急忙吩咐管家开中门迎客,自己也从炕上下来,换了官服,出厅迎接。
王烁换了一身文士长袍,仍旧是白色的,头上戴着白色貂皮帽子,显得文雅而富有书卷气。也难怪,王烁本来就是机关职员,不穿越的话,也就是这么个气质。
可在祁廷谏眼里,这位爷可依旧是杀人不眨眼,万人敌!他不敢怠慢,见到王烁已经进门,便在院中冲王烁拱手施礼道:“大将军光临鄙府,小可有失远迎了!”
王烁也站下,还礼道:“祁大人客气。近来军务繁忙,未来得及亲自看望大人,实在失礼!”
两人客气几句,进了客厅,分宾主落座。
客厅里生了炉子,这当然还是王烁的“发明”,现在早已传的整个西宁城都开始使用了。
王烁看着厅中的炉子道:“这炉子放在屋里,要添煤,掏挖炉灰,灰尘还是大了。在下还有更好的方法,可将炉子生在屋外,屋里照样暖和。”
祁廷谏心下正揣摩此番王烁的来意,到底是善还是恶?听王烁说起三杆子打不着的炉子,不由一愣,没弄明白他的意思,随口“噢”了一声。
王烁就道:“在屋外墙角处挖一人深地窖,将炉子盘在地窖墙根处。屋内地砖下用砖垫起,形成烟道。在另一侧墙外垒直烟道至屋顶,与屋内地砖下烟道相连接,则炉子的烟气经屋内地下循环,再流出屋外。如此,屋内即暖和又无灰尘。待在下有时间了,专门来给大人弄个地暖炉子,让大人住的更舒服些。”
祁廷谏听的稀里糊涂,不知所云。一旁站着的管家却听的抓耳挠腮。他听明白了,这个办法太好了!
祁廷谏没心思关心这个,他心里惦记着王烁到底来干什么,但王烁不提,他也不敢多问。
于是含糊道:“大将军创造的这个炉子已经甚好了,小老儿活这么大,有了这炉子,才第一次在这严冬过得如此舒心。大将军如此善举,功在当代呀!”他五十多了,称自己“小老儿”也不为过。
王烁知道他没心思听他讲解地暖炉子。讲这个东西,也只不过是没话找话的想调节一下气氛。这是他当职员当出来的职业习惯。
当下微微一笑道:“在下此来,一是临近年关,早该来拜望大人。二来,在下年轻,多事不明,特来请老大人指教。”
祁廷谏知道他要说正题了,双眉忍不住一挑道:“指教不敢当啊。大将军有事尽管吩咐,小老儿自当尽力。”
听王烁口气客气,他心里多少有些安定,不由想道,看来王烁不是来和他过不去的,兴许,他真的有事要问他。
如果王烁真的有解决不了的难题需要他帮忙,他就有条件可讲了,没准还能把自己的土地要回来也说不定。
第132章 川茶湖茶
就听王烁说道:“我闻言,海西蒙古和藏人,多以牛羊肉为主食,久之则肠内生虫,感染疾病,无法治愈。故而,需从中原购买茶叶以消体内油腻及所生虫类,不然即有性命之忧。敢问老大人,此事当真?”
祁廷谏微微一笑道:“当真。这个边疆人都知道,朝廷也知道。故此,朝廷于边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