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决定,从现在开始,脱离闯王麾下,跟随大将军了!”
虽然辛思忠昨晚思想有了明显的转变,但是,王烁还是没有想到他会这么快就决定归顺他,颇有些始料未及。
辛思忠却从昨晚上就知道,自己再没有任何理由不跟着王烁干了。
他的大部分军队是老回回马守应的,马守应是怎样的性格,他太明白了。这个回族汉子知道自己只凭着会打仗,是不能带给百姓好日子的,所以,他一生都在寻找明主。
他不直接和闯王合兵,就是不认可闯王,但如果他了解了王烁的话,他一定会认可王烁,从马夫人和她部下的态度上,他已经看出来了。
老回回和马夫人的选择是对的,当初向他们介绍王烁的,是他辛思忠,现在,他又有什么理由不归顺王烁呢?
至于他手底下那些部将,都是穷人出身的生死兄弟,这种事不用商量,他干什么,他们一定会听他的。何况,他这是带他们走上一条从没有过的光明大道!
辛思忠说完了自己在内心里憋了好久的话,心情一下子轻松许多。他对站在他身旁的王烁道:“大将军能否答应我一件事情?”
王烁让他这样闹的还有点发蒙,一时反应不过来,顺口回答他道:“请讲。”
辛思忠道:“大将军刚才言道,不愿再看到都是为百姓的军队再自相残杀,我由衷赞同!大将军能否答应我,只要闯王不主动攻击大将军,大将军就不主动对闯王用兵?”
辛思忠这是当着所有人的面让王烁答应,将来他就无法自食其言,和闯王自相残杀。
他毕竟跟着闯王很长时间,对闯王,对农民起义军有感情,他也确实不愿看到王烁去攻打农民军,这一点王烁可以理解。
可是,如果答应了辛思忠,将来就不能和农民军开战,就会被李自成挡在这西北一角出不去,怎么发展壮大?
如果不趁满清进关之前发展起来,满清来了,凭借自己现在这点实力,依旧打不过满清,依旧逃脱不了被满清消灭的厄运。
不答应,辛思忠会归顺他吗?这眼看到手的十几万人马,没准就又要飞了。
怎么办?
第193章 不能有清
面对辛思忠提出的归顺条件,王烁有点为难。可仔细一想,嗨,自己这不是想多了吗?
在这乱世,能偏安一偶,保住小命就不错了,得过且过吧。
没辛思忠这十几万大军,凭自己现在这几万人马,岂不是更打不过满清?
要靠自己发展十几万人马,恐怕不等招齐兵员,满清就打到家门口了。
“满人过万,天下无敌。”这是王烁在现代时从史书中看到的一句话。现在,已经离满清进关不足仨月了。
没有工业基础,十年之内,吴朗西只能发展基础工业,造不出自动步枪一类的先进武器来。指望他这点人,指望他手里比别人先进不了多少的武器,抵抗即将到来的满清铁骑,王烁一点把握都没有。
他已经见识了大顺军贺锦的厉害。据辛思忠说,李自成中权亲军的战斗力,要比贺锦的部队还要厉害。
历史记载,李自成和满清交手,就没有打过一场胜仗,被满清铁骑给撵的,如丧家之犬一般,一败涂地。
要按这个战斗力比较下来,王烁根本不可能战胜满清铁骑。
所以,他现在顾不了许多,能把辛思忠这十几万精锐留在自己手里,是最好的选择。
他稍一犹豫,就答应了辛思忠的要求。
辛思忠见他守着台下众人痛快应允了,便将自己挎在腰间的宝刀解下来,双手托在手里,冲王烁单膝跪地献上,口里大声说道:“辛思忠今日投靠大将军,愿誓死跟随大将军,为天下百姓幸福奋死拼杀,终生无悔,永不背叛!”
王烁接过宝刀,将辛思忠扶起来,重新将宝刀给他系回腰间。
两个人手拉手站在台上,王烁高声道:“有辛将军加入,咱们百姓的队伍再添劲旅,王烁感激不尽!让我们,让在这里的所有将士都携起手来,齐心协力,为天下太平,为民主自由奋斗!”
台下,马夫人欣慰地笑了,她的当家人老回回的心愿,终于实现了。
辛思忠归顺之后,王烁将自己原来的军队称作第一集团军,由老家将王平担任主将。(王平现在安定不能前来,主将由王烁暂代。)辛思忠在陇中的军队,组成第二集团军,辛思忠任主将,军官由辛思忠自己任命。
王烁仍旧是全军主帅和他创立的政权的领袖,号称西北守土大将军。
他向辛思忠的军队各层都派出军政官员,帮助他改造军队的思想,整顿军纪。
辛思忠既然真心归顺王烁,当然愿意接受王烁的军政官员,让他们把他的军队改造成和漳县的新军一样军纪严明,受百姓爱戴的军队。
即使王烁不主动派这些人来,他也会主动要求的。学漳县闹土改弄得乱七八糟,要不是梁敏暗中派人帮他,还不知道怎么收场呢!
同时,他知道王烁兵力不足,从自己军队中抽出五万余人,加入王烁的第一集团军,这也是表示自己真心诚意归顺,和王烁不分彼此的意思。
这样,两个集团军都超过了十万人,成为西北最强大的力量。西北王烁的根据地从此连成一片,向甘肃兰州进军的机会就成熟了。
不久,负责情报搜集的胡琏器对外情报局派出的密探传来消息,兰州党守素正在整顿军马,准备逃离兰州。
王烁守着全军将士的面答应了辛思忠,不和闯王自相残杀,当然就不能去攻打兰州和甘、肃二州的大顺军。
可是,不久后李自成在北京失败,清军一定会首先进入宁夏。自己不趁现在这些地方兵力空虚,先行占领,发展起来,将来对抗清军就会陷于被动。
还好,党守素不知道王烁不会去打他,竟然要逃走,他倒是可以心安理得的向兰州进军。
辛思忠也得到了党守素要撤离兰州的消息。
论军事眼光,他打仗经验比王烁多,又善于思考,军事指挥和分析能力只在王烁之上,不在之下。
他当然明白,陇中和西宁卫势力单薄,不足以据守。不说别的,只从地形上看,若想真正在西北立足,成为一方诸侯,没有甘肃这个门户,是绝对不行的。
是以,辛思忠立刻给王烁写信,建议第一集团军北上甘肃,他则率第二集团军经安定北上,说服封锁安定的牛方亮投降,封死党守素东逃的必经之路,逼迫党守素投降。
在辛思忠看来,只要不和党守素真刀真枪打起来,就不算自相残杀。他可以说服党守素,和他一样,也来投靠王烁。
牛方亮和辛思忠都是贺锦的老部下,两个人是很好的兄弟,说服他投降问题不大。
至于党守素,也是闯王中权亲军出来的,和辛思忠在一起共事过很长一段时间,还是老乡,经常在一起喝酒吹牛,彼此熟悉。
只要王烁对甘、肃、兰三州形成合围之势,让党守素跑不掉,辛思忠就打算亲自去趟兰州,劝说党守素投降。
王烁接到辛思忠的信大喜,如果这样可以拿下甘肃全境,那就是最好的结局!
只要能拥有甘肃,就算宁夏暂时无法得到,他也会有足够的资源支撑起一支大军,足以对抗所有敢于来犯的敌人,他的这股势力就算是保住了。
只要保住自己这股势力,又有甘肃全境和青海西宁以东这么大一块地盘,资源足够他发展先进武器。只要他能赢得时间,早晚会生产出现代武器。
到时候,嘿嘿,管你大清还是大明,还是什么大顺、大西,管保打你们个满地找牙。
而且,从内心讲,王烁是不愿意让华夏再经历清朝的。
不仅仅是因为八旗兵残暴,杀汉人无数,更是因为满洲人现在还处在奴隶制度社会,思想比及世界先进文化差之甚远。虽然后几任皇帝搞出过什么盛世,但严格讲起来,那也就是自己在家里吹牛而已。
真正的情况是,满清所有皇帝的脑袋里,都打着落后民族的烙印,故步自封,都无法接受世界先进思想,最终导致了这个国家不堪回首的百年屈辱!
试想,连半生不熟,愚蠢龌龊的倭寇都知道发展,知道用火器,我大中华民族岂有不知之理?正是因为拿百姓做奴隶,不许不服从,不许有高于主人的任何思想的奴隶统治,思想禁锢二百余年,才使得我大中华由世界先进民族一下子就变为了愚蠢民族、木偶民族,遭受了不堪回首的耻辱,连倭寇都可以欺负我们,屠杀我们!
这个对自己命运漠不关心,甚至听天由命的奴隶心态,至今都无法在我们这个民族彻底消除。这不是仁义礼智信的儒家文化。儒家文化,无论是孔孟之儒,还是董仲舒,还是后来的朱熹、王阳明的儒,都没有教过国人无条件的服从,这是满清带来的,影响深远,破坏极大的奴隶文化!
满清的统治,绝对和封建扯不上任何关系,倒是象足了国人毫无自由的奴隶社会,所有清代之前能够看到的,比如“天下应该是天下百姓之天下”这样的思想,在清代完全绝迹。
即便明代后面的几个皇帝再混蛋,也没有混蛋到一个人说了算。宰相可以公开跟皇帝吵嘴,万历、天启可以整年不理政务,把国家大权交给宰相,颇有君主立宪的影子。这在当时世界上,完全可以算作先进思想,相比于满清贵族是爷的落后文化,不知要先进几千年!
王烁可能连他自己都不知道,他内心深处真正打算的,就是消灭多尔衮,灭掉满清!
只要这个目的达到了,即便将来不能消灭皇帝制度,但只要是汉人做皇帝,只要不把汉人都变成唯唯诺诺的奴隶,国家就有希望,就不会出洪秀全这样的活宝,更不会出曾国藩、李鸿章这样的奴才,汉人就不会染上崇洋媚外,外国人放屁都香的毛病!
这个念头他自己一直不明确,可是他的内心已经在无数次提示他了,大中华绝对不能有满清!
第194章 不惯毛病
王烁接到辛思忠的信,立刻同意照做,他给据守安定的王平写信,让他暂时受辛思忠节制。同时,自己亲率大军,迅速兵出祁连县,做出进攻甘州的姿态,以牵制甘州和肃州的顺军,不敢回援兰州。
这时候,王烁忽然想起一个问题。辛思忠去说服党守素,会不会有危险?
他失去了张二猛,失去了方大楚,在西宁又失去了鲁胤昌。老天爷好像要故意和他开玩笑似的,让他身边没有助手和朋友,每出现一个,很快就被无情的收走。
这一次,他再不能失去辛思忠了。
他给辛思忠回信,大致同意他的建议,唯有辛思忠自己去说服党守素这事,他不同意。
可以将党守素围困在兰州,让他内无粮草,外无救兵,逼迫他不得不降,不必亲涉险地。
辛思忠接到王烁的回信,立刻率军向安定出发。
封锁安定的牛方亮已经知道辛思忠投靠了王烁,正准备撤离。
他是贺锦的人,无论是去兰州还是去宁夏,都是要投闯王的直系军队。贺锦不在了,他难免要寄人篱下,那日子肯定不好过。
正拿不定主意,辛思忠来了。
牛方亮一点也没犹豫,直接将军队和辛思忠合成一块,向兰州的黄河渡口进发。
党守素回撤宁夏的路,被彻底堵死了。
北出祁连的王烁也十分顺利,甘肃二州没有多少顺军,多半还是明朝戍卒。
听说王烁率十万大军前来,戍卒率先投降,不愿降的顺军都逃往兰州去了,王烁也不追赶。正好让党守素知道,他的西边也将面临王烁十万军队的威胁。
王烁兵不血刃占领了甘肃二州以后,没有立刻东进。
他将那些贺锦来时献城投降顺军的地方官吏都抓了来,就在甘州的大街街心斩首示众,一时甘州大街上血流成河。
敌人来了,你实力不济,打不过不要紧,打不过你跑啊,投降算什么意思?无非就是贪图荣华富贵的软骨头!能投靠顺军,将来满清来了一样也能投降满清当汉奸,这种东西,可杀不可留!
还不解气,他颁布了一纸命令,盖上他守土大将军的大印,让胡琏器多派人手,暗中将他的这命令贴满山陕、河南、河北各城。
命令全文是:
西北守土大将军王烁言:吾愤然起兵,代国纾难,今已收复西北全境。吾将士日益精锐,正厉兵秣马。待兵强马壮,时令转暖,当克日进军中原,复我国土,还众生之安宁。然收复沿途之官员,多有贪生怕死,不知廉耻,投敌叛国者。但闻守境光复,厚颜回叛。此等败类,已均被吾斩之,以儆效尤!吾闻吃国家俸禄,当为国尽忠。今立誓于此,曰:但凡大明官吏,力不如敌,弃城逃亡尚可恕,胆敢有力而不守城池,甚或献城投敌者,吾大军到日,必擒拿斩之!刀下无情,不谓言之不预!
他这是为防止这些官吏在李自成失败以后投降满清当汉奸。
当初李自成失败逃回陕西,满清八旗总共也就十来万人,真正替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