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清坑你没商量-第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人心情各异,自然说不到一块去。梁敏这个让他们在一起多相处的主意,恐怕是事半功倍了。

王烁推说自己困了,把鲁小钰打发回她自己的房间,然后插上门,蒙头倒在了床上。却是心情烦躁,思绪万千,迟迟不能入睡。直到三更已过,实在困乏了,才沉沉睡去。

睡梦之中,忽然感觉有动静。他武艺非凡,听觉当然比一般人灵敏许多。

他立刻翻身坐起,窗外,天色已微明。屋内一切如常,房门也是紧闭着。

从甘肃赶到这里,为赶时间,沿途又要躲避顺军,大家都得不到很好的休息,他都累的浑身酸痛,何况鲁小钰和那些护卫们了。估计他们也都在睡觉,还没醒。

那刚才他在睡梦中听到的动静,难道是幻觉?

不能。练武的人,又经常在战场厮杀,随时面临生命威胁,无论再困再累,都会在心底深处保留一丝警觉,这是本能。

他断定自己绝对是听到了异常的动静,不然体内的本能不会发出唤醒他的信号。

那么,动静到底是从哪里传来的呢?

他再次闭目倾听,终于听到了有人踱步的声音。这声音极轻,是从隔壁传来的。不是他武艺非凡,一般人绝对听不到。

他就住在这客栈二楼的走廊尽头,隔壁就是另一家店铺了。他昨天来时记得,隔壁应该是一间茶铺。

北方人,特别是京津地区,有早上起来喝茶的习惯。在现代还有些老人,早上吃早饭以前,先泡上一壶茶,直到将这壶茶喝败,才吃早饭。

也背不住是有人早上来茶铺喝茶,他不由想到。

这个时代还有茶楼这等好去处,到现代的话,那些茶楼、茶园可不是一般老百姓去的起的地方。再说,那也不是为了喝茶人准备的地方了。

他放松了警惕,重新躺倒,想着再睡个回笼觉。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声音再次传到他的耳朵里:“到了这个时候,却图偏安一隅,实在可笑!”

王烁不由大吃一惊。

第220章 隔墙听出知己 人才果在眼前

隔壁再次传来人声,王烁不由吃惊。这不是一般百姓谈论的话题!

这屋子的建筑结构是木质的,并不隔音,声音稍高,隔壁就会听见。

兴许是对方在隔壁找个清净地方谈论大事。和他一样,同样是找了最里面的一间,却忘记了还有隔壁这回事。

他也是忘记了这个事情,才选了最里面的这间居室。

他蹑手蹑脚从床上下来,将耳朵贴在墙上倾听。

果然,还有另一个声音在说话,只是声音较小,他在床上听不到。

只听那较小的声音道:“……北方强敌窥伺,中原多盗,政令不能化一,信惟忧国将不国。故冒昧前来,恳烦老先生为国分忧,万望勿辞!”

先前那较大的声音许是因为刚才激动,才不自觉提高了声调。现在却小下来。只听他说道:

“将军谬矣!北京那人薄情寡恩,视臣子如彘狗,早已人心尽失。即便留的他在,亦不能聚我中华之力,抵御胡虏。倒不如倒掉这腐朽之屋,另僻新室。

将军之主,历数年甘疠,几十万大军围困,几经倾覆,仍可东山再起,矢志不渝,非有大志不可为此。

将军当劝其伿け掀涔τ谝灰郏蹩砂胪径希粝抡饫锰樱稳四芄皇帐埃俊

那人说的“北京那人”,分明便是指崇祯!而那被称作将军的所谓主人,应该就是李自成了。

这两个人是谁呢,怎会在涿州会面?王烁心里纳闷,继续听下去。

许久,那被称作“将军”的才言道:“老先生所言甚是。可是,我主兵微将寡,难以独自承担天下大事,在下才出此下策。”

先前那人冷冷道:“将军若如此说,定是不信任于我了。天下乱也久矣,人心思定。且胡虏数次叩关而入,涂炭黎庶。大明子民,饱受其苦,盼明主如盼日月!

将军之主,天纵英姿,登高一呼,定会应者云集,何来兵微将寡之说?纵观天下,舍将军之主,再无英才!此天赐之机也!将军却以兵微将寡搪塞,实无诚意也!如此,恕在下不奉陪了!”

接着就是人站起撩动衣角的声音。

先前那被称作将军的声音道:“老先生且慢!信确有难言之隐。老先生且请宽坐,信慢慢道来便是。”

许久,听得那将军言道:“信一介布衣,然素怀救国之心。当初亦是如老先生所言,以为我主必可成大事而拯黎庶。然一年有余了,信自知所遇非人,心下好生后悔!”

听到这里,王烁不由吃一惊。看来,这将军,应该是李自成手下的重要人物,却对李自成失去了信心和忠诚。这人是谁呢?

那屋里另一人也同样吃惊,忍不住惊呼失声,问道:“何以见得?”

那将军叹息一声,许久方言道:“连年战乱,黎庶倒悬!为今之计,当施以仁政,解民倒悬。是以,我出免赋之策,造童谣以求速决。”

听到这里,王烁不由心中一动。按这人所说,他应该就是李自成手下的谋臣李岩。

可是,他为何自称“信”呢?是历史书记错了名字,还是这人根本就不是李岩,出免赋策略,编童谣的另有其人?他只好再听下去。

只听那人继续说道:“吾策非只免赋二字之简也!免赋以激励黎庶回籍,不纳粮以求失地之众垦荒废之田。严军纪,惩不仁,臣不从。倘如此,则三年而中原复安矣!

而大军攻占之城,收缴官吏之私存,官兵之军械,储备之军粮,辎重,军火,节俭派之,足可支撑经略天下,无需与民摊派。”

原来如此!怪不得李岩名声会如此之大。王烁恍然大悟。

他来到这个时代,一直以为李岩的“三年免赋”不怎么的。免了赋税,免了徭役,上哪儿弄粮食,谁来为政府劳动?他一直以为,正是这免赋政策,才导致了大顺军纪的败坏。原来,人家李岩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抢的明朝的东西,足够李自成打天下用了。

如果李自成按照李岩今天说的这些办法走下去,他最终成为开立新朝的一代帝王,是毫无悬念的。

看来,这个李岩,是个难得的人才啊!

这时,就听那人继续说道:“原指望与民休息,早复昔日之中原。待定鼎京师,天下大治,则王师北伐,驱除鞑虏,复我辽东!

实不料,其只见吾策可以驱民以使之利,不顾吾策实为安定天下之本。以此为号令,聚啸乱民,不事生产,仍为盗匪!所过之处,寸毛不生!所掠物资,肆意挥霍!所过之城,体无完肤!士卒不守军纪,官吏只知敛财,比之朝廷,犹过之而无不及!

老先生未至中原,不知中原之祸,已至不可收拾。百里无人烟,千里皆赤地呀!

当今虽无道,然仍不失为正统,诸侯尚以之为首。当今在,则国家在,北边关亦在,胡虏不敢轻动。

若当今不在,天下无英主,则必致大乱,胡虏必趁机有所妄想,如是则吾为天下罪人矣!

吾思虑多时矣,此人非得人心之主,若攻入京师,必致天下大乱!那时恐北奴南犯,则国将不国!”

听到这里,王烁觉得,他找到知己了。这人不但和他想法接近,而且对未来即将发生的事情,有着极准的预判。

王烁能知道未来,是因为他来自更远的未来,这个毫不稀奇。而这人能准确预料到未来即将发生的事情,那才是真正的能耐!

人才呀!不管这人是谁,都不能让他跑了。

那人往下说道:“是以,吾多次进言,才使其应允不进京师。然则其所提之条款,当今须全然应允方可消弭其窥伺社稷之妄!

信思来想去,可充调节,说动当今,免天下之大祸者,惟老先生而已!故信冒险前来,求老先生以国事为重,为天下黎庶,担此重任!”

听意思,这个李岩是劝动了李自成,答应不进攻北京,但李自成提出了极为苛刻的条件。

为避免崇祯被李自成消灭,李岩要找个能劝动崇祯的人去劝崇祯,要他答应李自成的条件,以避免崇祯被灭,满清入关的惨剧。

李自成进京之前和崇祯谈判过?这个王烁还真不知道。

但不管怎样,这个主意不错。可谁有这么大的本事,能在崇祯跟前说的上话呢?自是那屋里的另一人了。

另一个人,会是谁呢?

第221章 身后难说忠奸事 看透昏君不与谋

许久许久,那边再无丝毫声音,大概是那被求为说客的人在思考。

终于屋里的另一人说话了。就听那人道:“将军何以认为,我可担当此任?”

那被称作将军的道:“昔日,老先生曾为武英殿大学士,国之重臣,为国担责,惩治党人。

当是时也,党人垢骂老先生依附阉逆,公报私仇,甚或天下学子亦不耻老先生之所为。信却以为,老先生正是为国为民,不以自身计耳。

万历以来,党人结社,互为比奸。置江山社稷于不顾,党同伐异。为自身之名,相互攻讦;为党社之利,诬害社稷之臣。此风渐行,至今犹烈。江南才俊,争相入社,以此为荣。更有地方豪强,出财斥资,以养诸党,借其巨名,抗拒国家捐税。朝廷能至今日,皆党祸所致!

老先生不计个人名利,委身魏逆,借阉党权势,惩结社之风,党社巨擘,俱皆俯首。老先生自身遭千古奇冤,社稷得一振之兴!倘当今能听得老先生之言,国家何至于此!

再者,老先生家道殷实,不求俸禄名实,明知此举国人不解,仍不惧骂名,为国为之,实令信敬仰万分!”

冯铨,王烁一下想起来了,这人肯定是冯铨!

冯铨这个人,在明末和清初都是相当有名的,所以王烁记的。

第一就是野史记载,冯铨年轻时因年轻气盛,得罪了东林党人,竟然被这些东林党在光天化日之下,于翰林院中给鸡妈的奸了,这东林党人有点不是东西。

可冯铨更不是东西。从此他就和东林党人结了仇,依附了阉党魏忠贤,成为其得力骨干,疯狂迫害东林党人。

魏忠贤有两大骨干,“内有涂文辅,外有冯振鹭”。

涂文辅是太监。听隔壁那人声音浑厚,显然不是太监。

冯铨字振鹭,当过大学士,是不是武英殿大学士王烁不记得了。但从另一人,咱们就全当这人就是李岩罢。从李岩对他的夸赞来看,这人应该就是冯铨无疑。

这冯铨,据历史上记载,可不是什么好东西啊。

当时的蓟辽督师熊廷弼,就是死于此人的栽赃陷害。而且,熊廷弼的儿女亲家,御史昊裕中也是他设计害死的。史载,这人还贪污受贿,正是因此而被弹劾罢官。

他应该是奸臣啊,李岩怎么会和他搞到一起去了?而听李岩的口气,还挺佩服冯铨的。

王烁有点蒙。

不过,自穿越以来,王烁长了不少见识。他知道,历史书上说的东西,大多不可相信。

看历史,你不能死看书,你得边动脑子边看,才能看出门道。

就比如这冯铨,明史是党人编纂的,当然要把屎盆子往他脑袋上扣,骂他是奸臣。

可近来许多人竟提出来,如果崇祯不罢魏忠贤,大明兴许就不会灭亡的那么快。

为什么?因为只有魏忠贤能够压制东林党,冯铨有办法能够对付南方的抗税问题。有魏忠贤在,大明不至于让党人猖狂,不至于偌大的国家,连仗都打不起。

由此就有人提出,天启皇帝热心木匠活,而把大权交给魏忠贤,并非昏庸,而是大智若愚……

这些,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最有力的证据就是,清初,以御史李森先为首的一帮言官,集体弹劾冯铨,还是明时那一套,什么贪污腐化,陷害忠良,甚至把大明亡国也赖在冯铨身上。

奇怪的是,多尔衮不但没有治罪冯铨,反而把李先森一伙训斥一顿,罢免的罢免,降职的降职。

崇祯接到弹劾,是立刻罢免了冯铨的,并且终身不用;多尔衮的做法,却完全相反。

难道,多尔衮比崇祯混蛋?难道,多尔衮喜爱贪官污吏?

从这些角度分析,冯铨这人是不是坏人,还真是很难说。

正思想着,就听冯铨缓声道:“知我者,李信也!国家至此,非一日之弊也。当今昏聩,此一半之弊,左右皆党人,此另一半之弊也。

昔日卢象升,国之大望!因杨嗣昌这卑鄙党人,小人掣肘,战死沙场。孙传庭亦如是。孙承宗,袁崇焕,皆国家可依赖之臣也,无奸党左右圣听,焉得死呼?如此济世之臣,倘有一人独存,得伸展其志,社稷何至于此,何至于此啊!”

李信接话道:“是以,信恳请老大人,再次不计个人得失,为国尽力,消弭这场就在眼前之大祸啊!”

冯铨似是在思考,半天方道:“君无恩则贤臣远避。北京那人实无信无义,无耻寡恩至极也!昔袁蛮子可谓忠心赤胆。闻京师危殆,人不食,马不秣,星夜驰援。疲敝之师,战敌酋皇太极于广渠门,胜之;再战之于永定门,大胜之,令敌酋含恨而去,毕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